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腹膜腔     
脑室导管在腹腔内化疗中的应用价值;剖腹探查术对32例疑难腹部疾病的诊断价值;475例壶腹周围癌的外科治疗;86例恶性体腔积液的热化综合治疗。[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5岁,胰腺癌剖腹探查术后.患者于2006年8月出现阵发性上腹部绞痛,伴有恶心,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胆囊炎,经抗炎对症治疗后,症状反复发作.2007年4月患者再次出现阵发性上腹部绞痛,于当地医院对症治疗疗效差,后出现巩膜、皮肤黄染,遂行上腹部B超提示胆囊结石、胰腺偏大.于2007年5月7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胰头部可触及一包块,质硬、活动度差,直径超过5厘米,考虑为胰头癌,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术后20余天,为求胰腺病灶放射治疗入我科.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性,63岁,2015年7月自觉上腹部包块,于当地医院行腹部CT发现上腹部腹膜后肿瘤,大小约6 cm×8 cm.2015年8月行剖腹探查,术中活检病理示:腹膜后纤维母细胞肿瘤.后转诊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发现肿瘤与肠系膜上动脉关系密切,未行手术.2015年9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入院后腹盆腔CT检查...  相似文献   

4.
1临床资料 患者,男,45岁,胰腺癌剖腹探查术后。患者于2006年8月出现阵发性上腹部绞痛,伴有恶心,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胆囊炎,经抗炎对症治疗后,症状反复发作。2007年4月患者再次出现阵发性上腹部绞痛,于当地医院对症治疗疗效差,后出现巩膜、皮肤黄染,  相似文献   

5.
1病案摘要患者女,40岁。因发现腹部包块1年于1998年8月24日入住我院普外科。检查:肝脏彩超和肝功能检查均正常。1998年8月25日术中行腹部探查,见距Treitz韧带30cm的空肠有一约6cm×7cm肿块,质硬,肿物浸润肠壁浆膜层2/3。术后病理诊断:空肠平滑肌瘤,细胞生长活跃。术后患者未继续诊治。2003年5月3日患者因上腹部饱胀不适5个月再次入住普外科,肝脏彩超检查示肝脏多发实性占位,肝脏巨大囊性占位约15cm×14cm大小,肝功异常。2003年5月6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肝脏肿大饱满,肝脏左右叶弥漫性波动感明显,上可见弥漫结节状改变,于肝左右叶波动感处…  相似文献   

6.
胰腺囊腺瘤是比较少见的胰腺肿瘤,国内报道不多,我院1989年1月至1993年6月共收治胰腺囊腺瘤4例,现就诊断治疗问题讨论如下。病例报告例1.女性,22岁。1989年8月10日入院。因3天前上腹部阵发性绞痛伴呕吐48小时,诊断为急腹症在当地医院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肿瘤在胃后,疑为腹主动脉瘤,未能切除,术后三天转我院。  相似文献   

7.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52岁。因上腹部疼痛1d于1994年4月7日入院。既往体健,无肿瘤疾病家族史。体检:贫血貌,上腹部有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阳性。腹腔穿刺抽出不凝固血液。急行剖腹探查,术中发现腹腔内积液约700ml...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常规血液生化、腹水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诊断腹腔肿瘤的敏感性低,剖腹探查术又不适用于终末期患者.超细腹腔镜是近年来发展的诊断腹腔疾病的新技术.本研究评价超细腹腔镜在腹腔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2008年6月间20例经病理活检证实的腹腔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和手术资料,其中经超细腹腔镜诊断10例,经剖腹探查术诊断1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费用、麻醉费用、围手术期护理监护和治疗费用、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等结果.结果:在腹腔恶性肿瘤的诊断上,超细腹腔镜探查术和剖腹探查术相比较,手术费用和麻醉费用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围手术期药品费用和围手术期护理监护费用的差异也有显著性(P值分别<0.05和<0.01).同时,超细腹腔镜诊断术的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都显著少于剖腹探查组(P值均<0.01).在手术前住院天数和手术并发症上,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超细腹腔镜诊断腹腔肿瘤是微创、经济、安全、可推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诊断方法.方法对我院1991-1999年诊断和治疗的61例患者进行总结.结果十二指肠球部肿瘤5例、降部33例,34例为腺癌;内镜诊断26例(26/27).23例空回肠肿瘤中4例有出血症状;4例有肠套叠;7例有肠梗阻;3例女患以附件肿瘤收入妇科;平滑肌瘤2例、内瘤12例,占60.9%;动脉造影诊断2例;以腹部包块或消化道出血等临床诊断行剖腹探查术21例.结论内镜早期诊断十二指肠肿瘤是可能的;空回肠肿瘤可行动脉造影或小肠分段造影,必要时行剖腹探查术.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74岁。因大便带血2年于1995年8月14日以“肛管癌”收入院,并于8月28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Miles手术。术后3天开始进流质饮食,造瘘口通畅。每日排便2~4次。术后10日出现腹胀、阵发性腹痛、造瘘口停止排气排便。查体:腹部膨隆,可见肠型及其蠕动波,可闻及高调肠鸣音及气过水声,造瘘口指诊通畅。腹透:中腹部见多个气液平面,急诊再次剖腹探查,证实为距回盲瓣约30cm处回肠呈回—回—回型肠套叠。给手法挤压复位,复位后局部检查未见肿瘤、息肉、憩室等小肠  相似文献   

11.
宋燕州  王瑞涛  许鑫森  魏吉超  刘昌 《肿瘤》2012,32(10):800-804
目的:评价不同手术方式对中晚期胆囊癌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9年12月接受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72例中晚期胆囊癌患者,包括胆囊癌扩大根治术20例、姑息性切除术13例、单纯胆管内或胆管外引流术25例以及剖腹探查术14例,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和生存情况.结果:66例患者获得随访,其中胆囊癌扩大根治术19例,姑息性切除术13例,单纯胆管内或胆管外引流术22例,剖腹探查术12例.胆囊癌扩大根治术后的中位生存时间(12个月)明显优于姑息性切除术(4个月)、单纯胆管内或胆管外引流术(2个月)或剖腹探查术(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癌扩大根治术后的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52.6%和26.3%,姑息性切除术后的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7.7%和0.0%,单纯胆管内或胆管外引流术后的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4.5%和0.0%,剖腹探查术后的1年和2年生存率均为0.0%.胆囊癌扩大根治术后的1年和2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其余3种手术方式(P<0.05).20例接受胆囊癌扩大根治术的患者中,有6例发生术后并发症.结论:胆囊癌扩大根治术与姑息性切除术、单纯胆管内或胆管外引流术以及剖腹探查术相比,可显著延长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应当考虑在中晚期胆囊癌患者中严格筛选合适病例以实施胆囊癌扩大根治术,并积极预防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孙晓非  李宇红 《癌症》2000,19(12):1163-1163
患儿,男性,7岁,因腹部包块合并肠梗阻行急诊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空肠肿瘤,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即行空肠肿块切除,肠端端吻合术.病理检查:小肠弥漫性非霍奇金氏淋巴瘤,侵犯浆膜;免疫组织化学:CK(-),LCA(+),L26(-),UCHL1(+),病理诊断:小肠弥漫性非霍奇金氏淋巴瘤,T细胞性.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1964年3月至1975年12月共收治胃癌465例,其中进行剖腹探查435例,内有胃癌切除术216例(包括根治性切除术176例和姑息性切除术40例),捷径手术114例,单纯剖腹探查术105例,术后均随访5年以上,随访率为100%。现按1977年全国胃癌协作组第一次会议各项统一规定标准,对435例剖腹探  相似文献   

14.
例1,男,46岁。上腹部胀痛伴乏力,皮肤黄染、低烧半月。体检: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右上腹稍隆起,局部轻度压痛。腹部B超检查考虑十M指肠壶腹部占位病变。拟诊胰头癌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胆囊胀大,胆总管明显扩张,十二指肠降段可触及一硬性肿物,切开十二指肠见乳头部?..  相似文献   

15.
1984年8月至1991年1月,18例卵巢上皮癌病人术后经多疗程化疗后,临床检查未发现肿瘤征象,进行了二次探查术。手术方式采用开放式腹腔镜加剖腹探查术。二次探查的结果发现6例(33%)有残存癌(即阳性),Ⅰ、Ⅱ期病人17%(1/6)阳性,Ⅲ、Ⅳ期病人41%(5/12)阳性;前一次手术未发现残存癌者全部阴性,有残存癌者46%(6/13)阳性。说明二次探查结果与临床分期、前一次手术残存癌有关,依此可评价卵巢癌术后及多疗程化疗后的疗效,探查结果可作为对病人进一步处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阑尾粘液腺癌2例陈国际,邵永孚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腹部外科(北京市100021)阑尾粘液腺癌罕见,现报道2例如下:例1,患者男,48岁,因腹痛、腹泻10余作天,查体发现右下腹肿物于1974年1月13日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仅发现右下腹膜囊性肿物...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12岁,因右下腹痛2天诊断为“急性兰尾炎”于1998年7月25日入院.查体:T37.2℃,P 84次/min,R 21次/min、BP14/9kPa,腹部平坦,右下腹肌紧张,压缩,反跳痛,似可触及一包块.入院后立即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行右下腹直肌切口,剖腹见腹腔有血性液体渗出,探查兰尾无异常,见右侧卵巢有一10cm×10cm×8cm大小肿块,高低不平,质硬,表面不光滑,部分已破裂,考虑为卵巢肿瘤,行右侧附件一并切除.术后病理学诊断为卵巢恶性无性细胞瘤并破裂.讨论:卵巢恶性无性细胞瘤临床较少见,发病年龄9岁~30岁.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部肿块,易破裂出血因而  相似文献   

18.
患者张××,男,53岁,住院号62116,因便血20余天伴呕血,于1969年12月入院。入院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经胃肠钡餐检查证实,于1970年2月20日在硬膜外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十二指肠球部有一肿块并侵犯胰腺,胰腺旁淋巴结冰冻切片见癌组织转移,继作Child’s手术,术后病理报告为:十二指肠球部腺癌Ⅱ级侵入肌层及胰腺,十二指肠系膜淋巴结及胰腺旁淋巴结见有癌细胞转移,术后3月31日出院。1978年4月起又因上腹部间歇性疼痛而于8月14日住院,入院前胃肠钡餐检查诊断为贲门癌,入院后经  相似文献   

19.
胰高血糖素瘤是一种极为罕见的胰腺内分泌肿瘤,本科在2009年2月收治1例并确诊,现报道如下. 患者,女,51岁.因"双下肢反复出现皮损3个月"入院.患者3个月前双下肢出现对称性红斑伴瘙痒,反复发作.入院后行腹部CT示胰尾实性占位,伴胰管扩张,脾内可见不均匀强化.血胰高血糖素为600 pg/mL.2010月2月9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探查胰尾处可及实性肿物约7 cm×6 cm×4 cm,累及脾门伴脾内转移,行胰体尾+脾切除.术后病理示胰尾部恶性胰高血糖素瘤,免疫组化结果见图1.术后24h皮疹消退明显,1周后皮疹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20.
例1患者女,53岁,于2006年5月无明显诱因感腹部不适、疼痛,伴腹胀,呈进行性加重,大小便未见异常。查体:腹膨隆,无肠型及蠕动波,肝、脾未及,左下腹有成人拳头大包块,质软,活动度差。行腹部CT示:腹腔多处占位。即在当地医院行剖腹探查术,术后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