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峥 《山东卫生》2007,(2):38-38
近日获悉,潍坊市急救电话3秒内接通,出车命令30秒内传输到相应医院,救护车辆10分钟内到达急救现场。  相似文献   

2.
国外救护直升机在急救医疗中的作用与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绪言众所周知实施急救医疗的时间对患者来说至关重要,抢救的愈及时,时间愈短,愈能提高救治率,减少死亡率。比如,即使是最严重的心脏停止跳动,在3分钟内,若能给于适当  相似文献   

3.
院前急救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急症、创伤、中毒、灾害事故等伤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和途中救护的统称。对于危重的多发伤、严重创伤性或失血性休克患者,创伤后的第一小时在临床上称为"黄金1小时",其现场急救、途中转运以及急诊救治的情况直接决定了患者的救治结果。其中最初10分钟又是决定性的时间,被称为"白金10分钟"。因此,快速而有效的院前急救工作,对保全患者生命,减少医院前期患  相似文献   

4.
<正>"急救白金10分钟",是我国急救医学界的权威专家解放军总医院何忠杰教授在10余年总结创伤及多种危重病救治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国际急救进展提出的急救新理念,其含义是指在各类严重伤害发生后的前10分钟这段宝贵的时间内,如果患者能得到专业有效的急救,将大大提高生存的可能。然而,在白金10分钟内却存在救护的"急救盲区",即"救护空白时间"和"医疗空白时间"这两个时段。急救医护人员很难在短时间内到达急救现场,掌握  相似文献   

5.
现场急救工作是由通信、运输、急救医疗三大基本要素组成的急救单元完成。在整个现场急救过程中,三者必须密切配合,有机地.结合为一整体,才能保证医疗急救操作快速准确、安全有效地进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24小时生命救援队”院内急救的意义和运行模式,以期为院内急救提供参考.方法 当患者出现非预期的心脏骤停等突发情况时,在场医护人员应按照紧急意外抢救预案立即进行现场救护,同时启动紧急呼救与支援机制.当事科室立即拨打呼叫“8120”(急诊科内线电话),同时立即进行复苏程序.“8120”值班护士接听“求救”后,立即通知院内24小时生命救援队.救援队成员接到呼救电话后在5分钟内赶到现场,到达现场后主持心肺复苏,其他人员密切配合.对该模式运行方式和成效进行调研分析.结果 该急救模式运行近1年来收效显著,31名救治对象呼吸心跳全部恢复,复苏成功.结论 24小时生命救援队是行之有效的院内急救模式.  相似文献   

7.
全国统一的急救电话号码是“120”。北京急救服务“120”是由北京急救中心统一管理调度,承担着全市院前医疗急救工作和首都重大意外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统一调度辖区内的卫生资源、现场急救、伤员转运以及国际、国内大型活动和会议的医疗保障任务。北京急救工作模式采用院前急救加院内急诊型,做到了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无缝隙链接,为成功抢救患者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急救车发展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急救车是随着医学的发展而诞生的一种新型卫生技术车辆,它能够短时间内将医护人员和必要的急救设施运送到事发现场,可在现场和途中对伤病员实施不间断的治疗,缩短了伤员的抢救时间,降低了伤病员的死亡率。因此,为适应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卫勤保障的需要,满足现代战伤现场救治及紧急救治的要求,国内外都将急救车作为一个重点装备进行研究。1急救医疗体系与急救车急救医疗体系,是人们通过对战争、自然灾害中伤病员实施抢救的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医疗体系,即急救医疗中心或急救站。目前国际上广泛推行的急救医疗系统,是由院…  相似文献   

9.
建立"城市中心医院—急救(120)—社区医院"的社会型急救网络,是提高全社会急救水平、提高急救成功率的关键所在,也是当今急救医学发展的主要趋向。建立社会型急救网络,应包括信息网络与社会型急救网络。信息网络只是通过信息流缩短急救时间;而社会型急救网络则以城市中心医院为基础,把急救站建立在社区,通过建立社区紧急救援志愿救护队,和对社区医院人群进行相关培训,做到"急救社会型、结构网络化、抢救现场化、知识普及化"。提高急救患者的生存率,减少急救患者致残率。  相似文献   

10.
健康教育在急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们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意外事故及自然灾害时都亟盼能得到最快、最及时和最有效的医学急救 ,这就需要我们改变急救理念 ,更新知识、技能和运作 ,在全社会广泛培训“第一目击者” ,提高社会、公众的安全意识 ,加强健康教育 ,大力普及基本的医学急救知识和技能。现将十堰市人民医院健康教育在急救中的应用介绍如下。更新观念 ,认识健康教育在急救工作中的必要性对处在生死之际的垂危病人而言 ,几分钟、十几分钟的耽误 ,就会丧失最宝贵的抢救时机 ,当急危重病情发生或遇难者紧急呼救后 ,救援人员抵达现场需要一定的时间 ,现场“第一目击者”如能…  相似文献   

11.
湘子  张斌 《健康世界》2004,(8):94-95
溺水后,若抢救不及时,4~6分钟即可死亡。研究指出,溺水者溺水6~9分钟死率达65%。超过25分钟,就可能100%合并严重的后遗症甚至死亡,但是,若在一分钟内正确急救,挽救率可以达到100%;到口鼻出现泡沫时。挽救率不到2/3,时再长,则很难挽救。因此,溺水急救必须分秒必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急救护理路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我院60例急诊救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在急救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按照急救护理路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时间、治疗效果及伤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急救时间少于对照组,护理工作满意度、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急救护理路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更好,可显著提高抢救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溺水后,若抢救不及时,4分钟-6分钟即可死亡。研究指出,溺水者溺水6分钟-9分钟死亡率达65%,超过25分钟,就可能100%导致严重的后遗症甚至死亡,但是,若在一两分钟内正确急救,挽救率可以达到100%;到口鼻出现泡沫时,挽救率不到2/3,时间再长,则很难挽救。因此,溺水急救必须分秒必争。  相似文献   

14.
巡警现场急救知识需求分析及培训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巡警现场急救知识需求情况,探索建立现场急救知识培训模式。方法问卷调查某市210名巡警现场急救知识需求情况,并进行系统培训。培训前后分别进行急救知识水平测试。结果巡警现场急救知识掌握水平较低,且多数未经过系统、规范的培训。培训前后巡警现场急救知识测试成绩有显著性差异(P〈0.001)。通过培训,巡警现场急救知识整体掌握水平和对外伤急救技术、心肺复苏术、急症处理技术等的掌握水平均显著提高。结论建立巡警现场急救知识培训模式应充分考虑培训机构、内容、方式、时间、考核及法律保障等,同时需要将现场急救知识培训纳入警察学校教育和在职继续教育,并完善相关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9月-2008年9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病人83例,运用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静脉通路的畅通、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做好患者的饮食和心理护理,进行及时抢救。结果83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中,在10分钟内得到救护者76例,占91.6%,在10~15分钟内得到救治者7例,占8.4%。共抢救脱险72例,死亡11例,抢救成功率为86.7%。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急救过程中,有条不紊地采取各项有效的急救护理是急救成功的关键,也是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这10分钟——白金价 "急救白金10分钟"、"掌握正确的抢救方法,在伤病到来之时,就可能挽救危难,创造生命奇迹!"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急危重症救治中心主任何忠杰指出,急救最关键的在于开头10分钟,而这10分钟内的急救技术,普通百姓完全可以通过学习来掌握。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现场前获得公众初步急救患者的预后,为提高公众急救自救能力,降低院前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追踪上海市急救中心接诊病例1,590例,将救护车到达现场前获得公众初步急救的300例患者的预后进行比较。结果 300名调查对象中,有男性患者130例(43.3%)和女性患者170例(56.7%)。低血糖100例,稳定率100%;脑卒中80例,稳定率73.7%;心肺复苏50例,稳定率12%;心血管系统70例,稳定率68.6%。结论在现场"第一目击者"能够立即实施正确、基本的紧急救护,不仅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还可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了解现场前获得公众初步急救患者的预后,为提高公众急救自救能力,降低院前  相似文献   

18.
明妮 《家庭医学》2006,(20):56-58
统计资料说明,在我国车祸所致的重伤员中,约有2/3因得不到及时有效地求助而在伤后30分钟内死于现场或运输途中。交通事故后对创伤人员的现场急救,对于抢救伤者生命,提高伤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伤者的致残率、减轻伤者的家庭负担及社会负担、缓解社会矛盾具有重要的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多功能野战急救车应用特点及远程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十年来,急救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普及,急救车是随着医学的发展而诞生的一种新型卫生技术车辆,它能够短时间内将医护人员和必要的急救设施运送到事发现场,可在现场和途中对伤病员实施不间断的治疗,缩短了伤员的抢救时间,降低了伤病员的死亡率。因此,为适应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卫勤保障的需要,满足现代战伤现场救治及紧急救治的要求,国内外都将急救车作为一个重点装备进行研究。本文对急救车的发展及特点及其设计进行了探讨,并对远程医疗技术在急救车上的最新应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急救白金10分钟的概念和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何忠杰 《现代医院》2005,5(6):130-130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近50%创伤性死亡发生在伤后60分钟内(既往称为“黄金1小时”),而这1小时内,大部分又发生在前10分钟。1994年,Shomaker将其称为“brass(or platinum)10 mins”,即“黄铜(或白金)10分钟”。我们认为“白金”更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急救白金10分钟”(EPTM,emergency platinum 10 mins)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