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伴有高血压的急性脑外伤患者进行早期降压治疗,分析并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患有高血压的急性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比较早期血压控制水平与基础血压水平,分析早期血压控制与疗效的关系。结果:伴有高血压的急性脑外伤患者在急性早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压升高,如果将收缩压与基础差值控制在0-15mmHg,舒张压与基础差值控制在0-10mmHg,患者病灶扩张达到最小且GCS评分最高。结论:通过控制血压,将收缩压与舒张压与基础水平的差值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将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2.
谢平华 《大家健康》2014,(8):116-117
目的:对伴有高血压的急性脑外伤患者进行早期降压治疗,分析并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患有高血压的急性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比较早期血压控制水平与基础血压水平,分析早期血压控制与疗效的关系。结果:伴有高血压的急性脑外伤患者在急性早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压升高,如果将收缩压与基础差值控制在0-15mmHg,舒张压与基础差值控制在0-10mmHg,患者病灶扩张达到最小且GCS评分最高。结论:通过控制血压,将收缩压与舒张压与基础水平的差值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将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连续护理联合动态血压监测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接受连续护理联合动态血压监测干预,对照组接受药物和常规护理治疗.干预后1、3、6个月末比较两组血压控制水平.结果 于预组和实验组患者的血压在进行控制1个月后均取得较好的控制,且两组血压控制水平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3、6个月末时,干预组患者血压仍然得到较好控制,而对照组患者血压有所升高,两组血压控制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连续护理联合动态血压监测有助于长期有效的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4.
彭福昌 《中外医疗》2013,(35):76-76,78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压目标治疗前后,血脂、血尿酸水平的变化.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诊断的26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该组患者不直接对血尿酸和血脂水平进行干预,例行血糖、血压目标治疗,并对该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化验结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该组患者在例行血压、血糖目标治疗后,并对治疗达标后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发现患者血脂以及血尿酸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情况明显紊乱,且该症状与患者血尿酸水平和血脂水平密切相关,因此,根据患者疾病机理,例行血糖、血压进行目标控制治疗,患者血脂水平、血尿酸水平明显降低,同时,其并发症也得到有效控制,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的效果。方法:将70例高血压并高血脂患者随机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分别采取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及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高于对照组80%;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及血脂得到明显控制,与治疗前对比(P<0.05),治疗组血压及血脂水平控制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并高血脂的临床疗效经研究得到肯定,血脂及血压水平控制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急性期血压的合理控制对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的影响。方法将90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降压干预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5例采用传统治疗,血压超过正常值即行降压治疗;治疗组50例治疗方案为既往有高血压病,血压在(160-190)/(100-110)mmHg,或既往无高血压病,血压在(100-180)/100mmHg,不需降压治疗,维持上述血压水平1周后再加用降压药物。若确诊为脑卒中者血压〉220/110mmHg则在急性期启动降压治疗,并维持血压在上述水平1周,再降至正常水平。结果治疗7d后治疗组神经功能恢复程度总有效率为9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1%(P〈0.05)。结论合理降压干预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能明显改善脑缺血病人的神经功能恢复,并可降低致残率、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作用.方法 5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积极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积极心理干预组在给予常规降血压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高血压的基础上给予一般护理,比较两组血压控制情况.结果 心理干预组血压水平在治疗后第1,2周无显著性差异,4周后有显著性差异,且干预组比对照组血压水平下降显著.结论 积极心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呼吸机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将85例合并OSA的高血压病患者,在维持既往药物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每晚就寝后的呼吸机治疗,2周后监测24 h动态血压。结果:经过呼吸机治疗后,合并OSA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得到进一步控制,特别是夜间和凌晨血压的控制。结论:呼吸机治疗OSA有助于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老年人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及非药物治疗体会。方法抽选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接收的68例老年人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病症临床特点,并予以非药物治疗干预,观察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水平变化。结果经非药物治疗后,患者血压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多以脉压增大、血压波动大、昼夜节律异常等为主要特点,通过合理非药物治疗干预,可有效控制血压水平,延长患者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 收集我院近年住院并确诊为高血压患者50例,使用降压药物治疗.结果 50例高血压患者经治疗后均有好转,血压控制正常水平.结论 高血压是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病,血压控制欠佳可并发多种疾病,要充分了解老年高血压病的特点并给予相应的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1.
为降低2型糖尿病人的心血管危险,美国糖尿病学会建议,要求病人不单很好地控制血糖,同时还要查出同时存在的种种心血管危险因子并给予治疗。患者的血压与血脂的目标水平要求须比一般人群更为严格。但迄今尚无多因子防治的资料。 Gaede等人将160例2型糖尿病并伴有微尿蛋白的病人随机分入常规治疗组和积极治疗组。前者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患者既定目标和自我监测能否改善初级医疗中的血压控制,并评估这些措施对健康行为、焦虑、处方降压药、患者选择和费用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试验。地点:南伯明翰的8所全科医疗诊所。参与者:441例接受高血压初级治疗、但未能控制到低于目标血压(140/85m m H g)的患者。干预措施:干预组患者在其就诊的全科医疗诊所获得治疗目标及用以自行测量血压水平的设备,并要求这些患者在其血压反复高于目标水平时咨询其全科医生或护士。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由其就诊的诊所监测血压值)。主要终点测量:主要终点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在6个月和1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测定120例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浓度,与120例血压正常人对照组比较,并测定120例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到理想水平后,血尿酸的变化。结果:血尿酸水平高血压组高于对照组,中、重度高血压明显高于轻度高血压,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尿酸水平升高与高血压有密切关系,血压控制达理想水平后,血尿酸值也下降,与治疗前血尿酸水平相比有统计学意义。降压治疗时要注意保护肾脏,应用降血尿酸水平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难治型高血压的临床特性和治疗方式。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50例难治型高血压患者,收治时间在2015年1月~2016年7月,以此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临床特性进行分析,并实施个体化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50例难治型高血压患者中,有40例患者将血压控制在了达标范围,有8例患者由于其他原因无法将血压控制在达标水平,另外有2例患者没有坚持治疗。结论难治型高血压的发病原因复杂化,在临床治疗中,除了要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药物治疗,还要予以个体化治疗措施,以此控制血压水平,保证患者健康。  相似文献   

15.
万晓军  任鹏  孙发  包成江 《吉林医学》2012,33(19):4146-4147
目的:研究高血压并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TURP)的方法及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收集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的前列腺增生高血压病例85例,术前行手术风险评估、控制血压、手术期间严密监测和控制血压在正常水平,术后继续监测和药物控制血压,评价手术效果及安全性。结果:2例术中血压控制不满意,及时终止手术,恢复较好,5例术后未行降压治疗,监测血压在正常水平,其余患者术、前术后均行降压药物治疗,控制满意,恢复较好,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均下降至(7.3±1.9)分。最大尿流率(17.8±3.9)ml/s以上,残余尿低于(28.0±9.4)ml。结论:充分做好围手术期的血压控制,对控制患者的手术当中及术后出血有显著的作用,并有效的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在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降压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的血压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水平,减轻炎性反应,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口的老龄化 ,老年病、慢性病呈逐年上升趋势 ,而原发性高血压位居慢性病之首。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估计约有 1亿 ,而控制率仅为 2 9% ,而且每年以新增 35 0万人的速度增长。国内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预防与治疗已成为当今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据报道美国5 0 0 0万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 ,只有 10 %的患者血压得到良好控制 ,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很好地遵从医嘱服药。作者近年来在从事家庭病床的管理与治疗过程中 ,发现确实遵从医嘱者血压控制良好 ,但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没有遵从医嘱 ,所以血压达不到目标血压 (135 /85mmH…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高血压是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病率及死亡率增加密切相关的一种常见疾病,但目前即使在美国也仅有约1/3的患有效地控制了其血压水平,个体对药物治疗反应的可变性和不可预见性是高血压控制率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期望能从基因水平揭示高血压发病机制,同时对不同降压药物的疗效进行遗传多态性预测分析并用于指导临床用药实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围手术期高血压患者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围手术期患者合并有高血压的现象十分普遍,这样高血压病人在面临手术时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如高血压患者术前、术中、术后血压控制在多少合适?应该选择哪些降压药物?等等。麻醉医生和外科医生所遇到的问题也时常摆在内科医生的面前。为此,作者参考国内外文献资料,从内科医生的角度,针对围手术期高血压病人的有关血压控制水平和治疗药物选择的问题,阐述一些意见和观点。一、术前血压的控制水平精神紧张可以短期和长期增高血压,各种外科手术均可成为患者精神紧张的因素,影响患者的血压,甚至使其血压大幅度的波动,增加患者术中、术后的风险。高血压治疗的最终目的并不在于控制血压本  相似文献   

20.
抗高血压药物器官保护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血压病在中国的心血管疾病中发病率最高 ,因其可导致心脏、肾脏、脑血管等重要器官的损害 ,并作为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 ,故其治疗的达标率已受到了广泛的重视。近年来 ,在国际高血压循证试验的带动下 ,我国高血压治疗在靶目标值的控制方面已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国际、国内常用的 6类一线降压药物 ,均能一定程度控制血压水平 ,但是否可以有效的保护重要器官是我们所关注的问题。临床试验将从发病机制、降压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器官保护几方面为临床提供一些新的数据。1 血压水平增高与器官损害的程度相关血压水平对心血管疾病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