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志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5,9(25):90
目的观察阿片类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03-06/2004-07濮阳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52例随机分为2组:①对照组(n=25):复方丹参20mL+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10d。②纳洛酮组(n=27):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2.4mg+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10d。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各指标比较无差异,治疗后纳洛酮组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全血还原黏度和红细胞压积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犤(5.12±1.26),(5.65±1.17)mPa·s;(1.42±0.11),(1.75±0.12)mPa·s;(7.16±1.97),(10.18±4.26)mPa·s;0.38±0.04,(0.47±0.04);P<0.05犦,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纳洛酮有抗凝、降低血液黏度的作用,能增加脑缺血区的血流量,促进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 ,心脑血管病血液流变学研究日益广泛深入。本文对 6 1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加以分析以便协助临床估计病情 ,判断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急性脑梗死组 :为我院收治的经各方面体检及头颅CT扫描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 ,诊断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修订的标准 ,共 6 1例。其中男 40例 ,女 2 1例 ,平均年龄 ( 5 7.2± 11.6 )岁 ,伴有严重的冠心病、风心病、糖尿病及肝肾功能明显异常者除外。对照组 :6 0例 ,其中男 46例 ,女14例 ,平均年龄 ( 5 8.8± 7.4)岁 ,均为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人。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丁咯地尔对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发病时间在72h之内的脑梗死住院患者,给予丁咯地尔静脉滴注14d,评估其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并观察血液流变学情况。结果:通过对比观察,发现治疗组神经功能恢复较对照组明显,血液流变学亦有显著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发病72h内使用丁咯地尔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4.
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观察及临床意义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液流变学改变在脑梗死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预报作用 ,近年来血液流变学有关指标的检查在临床上已引起高度重视。我们对 2 5 5例脑梗死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检测 ,并对检验结果及临床意义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 2 5 5例 ,全部病例均符合 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 [1 ] ,并经头颅 CT检查明确诊断。其中男 16 0例 ,女 95例 ,年龄 44~72岁 ,平均年龄 6 0 .5岁。全部病例于发病后 1周内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对照组选择本院健康查体者 130例 ,其中男 85例 … 相似文献
5.
葛根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根素是从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中提取的单体一异黄酮化合物,大量的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葛根素具有改善心脏、脑微循环作用.为观察其对急性脑梗死(ACI)的治疗作用,作者对2000年6月~2003年6月住院的ACI患者分别进行葛根素和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的对比研究,观察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急性脑梗塞是急诊科的常见病。近年来,我们应用银杏叶注射液(商品名舒血宁)治疗急性脑梗塞37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测定及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 0选择经头颅CT和/或MRI证实的80例脑梗死患者和8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与对比分析。结果脑梗死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脑梗死患者大多存在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提示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9.
葛根素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葛根素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对56例脑梗死患者进行葛根素治疗,药物用量为0.5加入250mL液体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共治疗14d。采用北京普利生LBY-N5A锥板式血液流变学测定仪对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进行观察、比色法测定血纤维蛋白原含量。同时选取查体健康者38名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脑梗死患者存在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和血纤维蛋白原增高,葛根素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有显著性改善和纤维蛋白原降低。结论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和血液纤维蛋白原增高是急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葛根素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和纤维蛋白原有改善作用,其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情况.方法 脑出血患者123例,脑梗死患者93例,在入院后立即抽肘静脉血送检.分析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在一般资料、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变形指数、血浆黏滞度、全血粘滞度等多项指标上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脑出血患者在收缩压、血细胞比容、全血黏滞度水平上均高于脑梗死患者(P<0.05),红细胞计数低于脑梗死患者(P<0.05).结论 血液流变学检查对于脑梗死和脑出血的诊断和预防的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降纤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应用降纤酶治疗40名脑梗死患者,分别记录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用药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力、红细胞压积等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降纤酶可降低血粘度、抑制红细胞聚集、改善微循环,有助于早期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观察8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急性脑出血组),83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120例健康人群(对照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性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的血浆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脑出血组全血黏度(低、中、高切)和红细胞沉降率均明显高于脑梗死组和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红细胞沉降率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脑出血组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和大血小板百分率4项指标均低于脑梗死组(P<0.05);急性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血小板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急性脑出血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785±332)μg/L ,明显高于脑梗死组[(365±234)μg/L ]和对照组[(163±79)μg/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高切全血黏度( r=0.812,P<0.01),中切全血黏度( r=0.917, P<0.01),血浆黏度( r=0.893,P<0.01)呈正相关。结论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可作为急性脑出血和脑梗死的诊断依据之一,脑出血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情况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3.
应用纳洛酮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 2 0 0 1年 2月~ 2 0 0 2年 1月对经CT证实的大面积脑梗死并且有意识障碍的病人进行了纳洛酮治疗的前瞻性随机单盲研究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入选病例随机分为纳洛酮治疗组和对照组。纳洛酮组 5 5例 ,年龄 4 2~ 79岁 ,平均 5 3 5 3岁 ,组内又随机分成A、B 2组。对照组 5 4例 ,年龄 37~ 82岁 ,平均5 4 4 4岁。纳洛酮组和对照组间以及纳洛酮组内A、B 2组间性别、年龄、既往史、伴发病及梗死部位分布均无显著差别 ,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轻、中、重型 )也无明显差异 ,见表 1。1 2 方法 全部病例…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风病是人类第二大死亡原因,也是人类致残的最主要原因,其中80%是脑梗死,在脑梗死病人中,多数存在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因此,笔者从2006年1月至2008年9月观察益气活血法治疗脑梗死的血液流变学变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脑梗死后的神经元损伤是造成神经功能缺损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脑缺血的病理过程中 ,内源性吗啡样物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盐酸纳洛酮可有效地拮抗这类物质介导的毒性效应[1] ,我们应用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 6 0例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经头颅CT或MRI证实有与临床表现相关的脑梗死病灶。病例分为两组 ,治疗组 :男 48例 ,女 12例 ,年龄 36~ 79岁 ,平均 6 0 4± 7 4岁 ,其中脑梗死 5 8例 ,脑栓塞 2例 ;对照组 :男 47例 ,女 13例 ,年龄 38~ 75岁 ,平均 6 2± 8岁 ,全部为脑梗死。1 2 治疗方法 患者均于入院… 相似文献
16.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共观察脑梗死患(1999年1月~2002年9月的住院病人)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00例,男性64例。女性36例,年龄46~75岁。对照组100例,男性57例,女性43例,年龄45~76岁。病例选择均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 相似文献
17.
A型行为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A型行为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应用全国心身医学协作组编制的"A型行为类型问卷”筛选出A型行为(简称TAB组)和与之相匹配的非A型行为(简称非TAB组)脑梗死患者各45例,同时随机选取45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三组人员均于晨6时空腹抽静脉血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TAB组患者全血低切粘度(1s-1)、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100s-1)、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显著高于非TAB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A型行为可能是导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对A型行为给与适当的干预,应是脑梗死一级预防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9):1364-1366
目的探讨脑络舒通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脑络舒通汤,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结果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97.50%(39/40)高于对照组75.0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比积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比治疗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脑络舒通汤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9.
20.
早期大剂量应用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们于 2 0 0 0年 3月~ 2 0 0 1年 3月对 80例脑梗死病例采用分组对照的方法 ,探讨纳洛酮对脑梗死的临床疗效。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全部病例均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并经CT证实。 8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 (n =40 )和纳洛酮治疗组 (n=40 )。对照组男 30例 ,女 1 0例 ,年龄 45~ 80岁 ,病程 6~ 72h;治疗组男 32例 ,女 8例 ,年龄 42~ 80岁 ,病程 6~ 72h。1 2 方法 ①对照组常规溶栓、扩血管、抗凝治疗 ;②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 ,加用纳洛酮 1 6mgq 8h静推 ,连用 1 0d后停药 ;③入院第 7天CT复查脑梗死面积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