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食物变态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蕾 《广州医药》1998,29(5):9-10
食物变态反应(食物过敏)是一组人群对某些食物蛋白产生非正常或超敏的免疫反应,以致造成对机体的不利损害。通过观察,将近25%的人(儿童和成人)经历过一次食物变态反应,22%~28%的婴幼儿在1~2岁之间对牛乳过敏。30%患过敏性皮炎的儿童和10%患...  相似文献   

2.
金银花水提物对卵清蛋白致敏小鼠的抗过敏作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察金银花水提物对卵清蛋白致敏小鼠Ⅰ型变态反应的影响,为临床用于治疗儿童食物过敏症提供药理学依据.方法:观察金银花对卵清蛋白介导的热不稳定性及热稳定性小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的影响,及对致敏小鼠小肠HE染色,甲苯胺兰染色,小肠组织胺含量的影响.结果:高、中浓度组金银花水提物连续灌胃给药10天,可抑制卵清蛋白介导的小鼠同种热不稳定性PCA反应(P<0.01),不抑制热稳定性同种PCA反应(P>0.05).同时缓解过敏小鼠小肠炎症及肥大细胞聚集和脱颗粒现象,提高小肠固有层完整肥大细胞的百分率(P<0.01),使过敏小鼠小肠组织胺的含量升高(P<0.01),且高浓度组高于中浓度组(P<0.01).结论:金银花水提物对卵清蛋白致敏的小鼠Ⅰ型变态反应具有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综述青蒿在临床上的药用价值。方法查阅、检索了国内外有关文献的研究,从临床药效进行阐述。结果与结论青蒿具有重要的临床药用价值,并得到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充分肯定,是值得挖掘、开发、利用的中药好品种。  相似文献   

4.
青蒿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青蒿的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能力.方法以植物黄花蒿的花枝、花序及叶片为外植体,以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附以不同的激素组合,进行中药青蒿的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结果愈伤组织的生成能力为花枝大于花序且二者均大于叶片;植株再生以花枝的培养结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食物不耐受导致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病因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对食物变应原的反应程度,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90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血清中14种食物变应原IgG浓度,按疾病分组观察并比较血清检测结果.结论 190例患者14种食物变应原血清不耐受抗体IgG检测结果阳性率依次为:牛肉4.76%,鸡肉2.86%,鳕鱼8.57%,玉米4.76%,螃蟹19.05%,鸡蛋32.62%,蘑菇10%,牛奶12.38%,猪肉1.9%,大米1.43%,虾27.62%,大豆3.81%,西红柿10.48%,小麦15.71%.结论 表明,病例中以鸡蛋、虾、螃蟹的致敏性较高(阳性率比较差别显著,P<0.0001);小麦、牛奶、西红柿和蘑菇的致敏性次之(阳性率比较差别显著,P<0.0001);牛肉、鸡肉、鳕鱼、玉米、猪肉、大米、大豆致敏性较低(阳性率比较差别显著,P<0.0001).结论检测血清食物变应原不耐受抗体IgG可以尽早发现患者的致敏食物,确定疾病病因,及时将致敏食物从患者食谱中排除,降低患者食物过敏的患病率,缓解临床症状,从而降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青蒿的萜类代谢及其生物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蒿(Artemisia annua L.)是菊科(Asteraceae)艾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中国、东南亚以及欧洲。在我国,传统医学和植物分类学之间对“青蒿”与“黄花蒿”的名称曾有歧义。现在一般认为“青蒿”和“黄花蒿”均为A.annua,而非A.apia.cea Hance。作为治疗脑虐等恶性疟疾的有效药物,其倍半萜成分青蒿素(artemisinin)是迄今所知最重要的植物天然产物之一。  相似文献   

7.
500例变态反应性哮喘致敏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酪酸梭菌对食物过敏小鼠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产丁酸的益生菌酪酸梭菌通过调节肠上皮细胞双孔钾通道Trek1的表达对过敏小鼠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建立小鼠食物过敏模型,ELISA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相关指标验证造模效果,尤斯室检测小肠组织通透性变化,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法检测Naive组、Saline组、SIT组、SIT/SB组、SB组、SIT/CB组、CB组、SIT/CB/Spadin组小鼠空肠组织中Trek1的表达;Transwell系统中使用T84细胞建立单层上皮细胞层,分别暴露于过敏介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Trek1mRNA和蛋白的表达;分别使用生理盐水、SIT、SIT/SB、SB、SIT/CB、CB、SIT/CB/Spadin不同疗法对过敏小鼠进行治疗,了解小鼠肠道Trek1的表达情况、肠道屏障功能及过敏反应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相对于对照组,食物过敏小鼠小肠Trek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肠黏膜通透性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84细胞暴露于过敏介质后,Trek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显著下降(P<0.05),但预先加入p38抑制刺可以拮抗这种改变;SIT治疗、酪酸梭菌和丁酸钠单独应用均可以提高食物过敏小鼠肠道Trek1的表达,减轻过敏反应(P<0.05),但SIT与酪酸梭菌或丁酸钠的联合应用效果更加显著(与SIT组相比P<0.05),并且可以显著降低小肠黏膜通透性,改善肠道屏障功能(P<0.05).结论 丁酸钠或者产丁酸的益生菌酪酸梭菌可以通过提高Trek1的表达来恢复过敏小鼠的肠道屏障功能,减轻过敏反应,并且加强SIT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对103例变态反应性鼻炎患者吸入性致敏物的阳性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引起本地区变态反应性鼻炎的主要致敏物是:室内尘土、蒿属花粉,尘螨、霉菌和棉絮。认为,对变态反应性鼻炎患者,特别是中青年,应早期进行特异性致敏原检查,以便对相应的阳性致敏原进行脱敏治疗。  相似文献   

10.
风湿康1号对小鼠变态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倩  李运曼 《铁道医学》2001,29(6):383-384
目的:探讨风湿康1号(FSK-1)对压积绵羊红细胞(SRBC)和二硝基氯苯(DNCB)所致变态反应的影响。方法:用比色法测定给FSK-1后SRBC致敏小鼠的半数溶血值;DNCB致敏小鼠,分别在再次攻击前和攻击后给FSK-1,测定打孔器打下的耳片增重,计算抑制率。结果:FSK-1可显著抑制致敏小鼠血清中溶血素的含量;对DNCB所致接触性皮炎,无论攻击前给药或是攻击后给药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FSK-1对小鼠的变态反应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食品过敏原体外激发小鼠致敏肥大细胞组胺释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检测食品过敏原体外激发小鼠致敏肥大细胞的组胺释放率,探讨食品过敏原鉴定与评价方法。方法以河虾蛋白和鸡卵清蛋白,氢氧化铝佐剂免疫Balb/c小鼠,建立IgE高反应性食物过敏动物模型。间接ELISA测定激发后第7,14,21天血清中过敏原sIgE水平;并在激发后第14天分离小鼠腹腔肥大细胞,过敏原体外激发,荧光光度法检测组胺释放量,计算释放率,Student’s统计分析显著性意义。结果①模型组小鼠血清sIgE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升高,且在过敏原激发后第14天sIgE效价最高,河虾和鸡卵清蛋白组分别达到1/6400和1/3200。②鸡卵清蛋白组定向组胺释放率达60.75%;河虾组腹腔或皮下免疫分别达到71.53%和88.48%,所有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均呈显著差异(P<0.05)。结论利用小鼠过敏模型,检测食品过敏原体外激发组胺释放率可能成为食品过敏原鉴定与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抗蛇毒血清皮试阳性组与抗蛇毒皮试阴性组急性过敏反应及血清病发病情况,观察抗蛇毒血清引起急性过敏反应及血清病的临床表现。方法收集杭州市中医院注射抗蛇毒血清临床病例1162例,记录患者皮试情况,急性过敏、血清病发生情况、临床症状,根据皮试情况分为抗蛇毒血清皮试阳性组与皮试阴性组,抗蛇毒血清皮试阳性组与皮试阴性发生急性过敏反应及血清病的比较采用四格表x2检验。结果抗蛇毒血清皮试阳性72例,通过脱敏注射抗蛇毒血清31例发生急性过敏反应,3例发生血清病;1090例皮试阴性患者中,8例发生急性过敏反应,32例发生血清病;抗蛇毒血清皮试阳性组与抗蛇毒血清皮肤阴性组急性过敏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病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过敏反应最常见临床症状是:皮肤瘙痒,皮肤红斑、风团;血清病最常见表现是:皮肤红斑、风团,皮肤瘙痒,关节疼痛、发热。结论皮试对预测抗蛇毒血清急性过敏反应发生有参考意义,仍有不确定性,皮试对血清病预防筛选无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盆腔四重造影过程中碘过敏反应的机制,掌握碘过敏反应的防治方法及急救措施,确保造影检查的安全进行。方法选择门诊患者55例,均行四重造影检查,检查前常规行碘过敏试验阴性52例,用复方泛影葡胺为造影剂;用非离子型碘造影剂碘海醇为造影剂,观察遣影过程中患者过敏反应,分析碘过敏反应的机制。结果全部55例患者中53例完成四重造影检查,包括3例使用碘海醇为造影剂的患者,2例(3.9%)使用泛影葡胺为造影剂的患者造影过程中出现过敏反应而中止检查,经观察治疗后患者症状缓解,未造成严重后果。结论盆腔四重造影检查过程泛影葡胺使用方便,但可能发生不同程度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食物特异性IgG与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10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其中干预组56例,对照组52例,另选用同期就诊的50例单纯性过敏性紫癜及50例健康体检儿作为对照,对腹型过敏性紫癜组和单纯性过敏性紫癜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方法(ELISA)进行血清食物组特异性IgG(14种抗原)检测,干预组根据IgG检验结果对相应的食物进行限制,对照组仅限制高蛋白食物,分别于第30、60日进行疗效评估。结果食物特异性IgG总阳性率腹型过敏性紫癜组为90.7%,单纯性过敏性紫癜组为70.0%,健康对照组为38.0%,腹型过敏性紫癜组明显高于单纯性过敏性紫癜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腹型过敏性紫癜组中干预组与对照组进行干预第30、60日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限制不耐受的食物可以使腹型过敏性紫癜的症状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分析47例符合诊断标准的过敏性直肠炎(AP)患儿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AP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内镜检查以及随访的结果。结果诊断AP时年龄平均为1.8月龄,临床主要表现为大便表面附有血丝(100%),多为软便(57.4%),并可反复出现。父和/或母亲有变应性疾病史(38.3%)。结论对于有典型临床表现和变应性疾病家族史的患儿应考虑到AP的诊断,这两者对确诊AP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治疗手段日渐丰富,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得到明显延长,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因此,肿瘤和放疗、化疗后引起的并发症对患者生活质量及疾病预后的影响显得愈加重要。癌性发热作为肿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受到密切关注。临床实践发现西医治疗非感染性发热效果欠佳,而中医药优势相对显著,退热效果明显,不易反复,对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改善有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急性发作期的治疗效果.方法:以2007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康复科门诊42例过敏性鼻炎患者为观察组,未用任何中西药物,单纯采用针刺配合艾灸治疗;另选同时期耳鼻喉科,单纯采用西药治疗的过敏性鼻炎患者42例做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采用针灸治疗的总有效率为...  相似文献   

18.
屋尘螨诱导肠道菌群失调小鼠变应性气道反应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在肠道菌群失调小鼠模型上采用屋尘螨变应原诱导气道变应性,建立一种新的变应性气道反应模型.方法:60只BALB/c小鼠分6组,2组用于肠道菌群检测;其余4组用于气道变应性检测.结果:抗生素组小鼠出现肠道菌群失调伴体重减少,粪便含水量增加.肠道菌群失调后进行屋尘螨变应原激发的小鼠BALF中细胞总数、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嗜酸粒细胞增加,IL-4水平增高,肺部GATA-3转录因子mRNA表达增加.结论:用屋尘螨变应原在肠道菌群失调小鼠模型上气道激发,诱导小鼠产生Th2细胞优势的变应性气道反应.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生活习性和环境的改变,皮肤类疾病已严重影响了大众的生活质量。为了阐明人类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药物的治疗效果,近些年来在动物体内模拟相关疾病已取得了很大进展。尤其是小鼠模型因为其体型小、占地面积少、实验周期短、子代繁多、可近亲交配和品系的可遗传性、免疫学研究方法丰富、鼠类的免疫系统和皮肤生理学机制明确等优点使得其成为最佳的病理机制研究模型。本研究对近年来小鼠模拟人类变应性皮炎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