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荜茇水提取物对小鼠胃排空和肠推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荜茇水提取物对小鼠肠推进和胃排空的影响。方法:荜茇水提取物灌胃给药6天,采用小肠炭末推进实验观察荜茇水提取物对正常小鼠小肠运动及硫酸阿托品所致小鼠小肠抑制模型的影响,采用甲基橙胃残留率的方法观察荜茇水提取物对正常小鼠胃排空的影响。结果:荜茇水提取物20g/kg和10g/kg可促进正常小鼠小肠运动,并能明显拮抗硫酸阿托品所致小鼠小肠抑制作用,荜茇水提取物20g生药/kg和10g生药/kg可促进正常小鼠胃排空。结论:荜茇水提取物对正常小鼠小肠运动及硫酸阿托品所致小鼠小肠抑制均有明显促进作用,并对正常小鼠胃排空有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M胆碱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2.
陈皮对小鼠胃排空及肠推进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用陈皮水煎剂灌胃后,观察营养半固体糊的胃内残留率和用碳末法计算碳末在小肠的推进百分比,观察陈皮对在体小鼠胃排空及肠推进作用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陈上(40g/kg)促进小鼠胃排空,对胃复安所致的胃排空加强作用及阿托品所致胃排空抑制作用无明显影响。陈皮(30g/kg,40g/kg)促进小肠推进作用,对阿托品所致的肠推进抑制有拮抗作用,但对去甲肾上腺素和异丙肾上腺素所致的肠推进抑制无明显作用,提示陈皮促进小鼠胃排空和肠推进,其促进肠推进作用可能与胆碱能M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3.
用不同浓度参芪合剂灌胃后,观察营养半固体糊的胃内残留率和用碳末法计算小肠的推进百分比。观察参芪合剂对在体小鼠胃排空及肠推进作用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参芪合剂(40g/kg)抑制小鼠胃排空,但对阿托品所致胃排空延缓有拮抗作用。参芪合剂(30g/kg,40g/kg)促进小肠推进作用,对阿托品和去甲肾上腺素所致的肠推进抑制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保济片对胃肠动力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小鼠半固体胃排空实验,观察保济片对正常小鼠及盐酸多巴胺致小鼠胃排空延迟的影响;采用小鼠小肠炭末推进试验,观察保济片对正常小鼠小肠推进的影响,以及在新斯的明、肾上腺素、阿托品引起小鼠小肠推进亢进或抑制的拮抗作用。结果①保济片对正常小鼠胃排空作用不明显。②保济片两个剂量(1.85g/kg、3.70g/kg)、吗丁林(5mg/kg)能明显降低小鼠胃中营养糊残留(P0.01或P0.05),提示保济片对盐酸多巴胺引起的小鼠胃排空延迟有拮抗作用。③保济片小剂量1.85g/kg有加快正常小鼠小肠推进的作用,而中、高剂量3.70g/kg、5.55g/kg作用不明显。④保济片中、高剂量对新斯的明引起的小肠推进亢进有抑制作用。⑤保济片高剂量5.55g/kg对阿托品引起小肠推进抑制有拮抗作用。⑥保济片三个剂量1.85g/kg、3.70g/kg、5.55g/kg对肾上腺素引起的小肠推进抑制均有拮抗作用。结论保济片对小鼠胃排空、小肠运动紊乱有一定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乌药不同提取部位对小肠推进、胃排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改良的酚红含量测定法观察乌药不同提取物对小肠推进和胃排空的影响。方法:采用酚红排空法,以正常、新斯的明、阿托品负荷为实验模型,观察乌药不同提取物对小鼠小肠推进和胃排空的影响。结果:正常情况下,乌药醇提液(3.6g生药/kg)和水提乙醚剩余液(3.6g生药/kg)抑制小鼠胃酚红的排空,水煎液(3.6g生药/kg)和水提乙醚萃取液(3.6g生药/kg)促进小肠推进;以阿托品为负荷时,乌药挥发油(3.6g生药/kg)进一步抑制胃酚红的排空,醇提乙酸乙酯萃取物(3.6g生药/kg)和水提乙醚剩余液(3.6g生药/kg)拮抗阿托品促进胃排空,醇提乙醚剩余液(3.6g生药/kg)促进小肠推进;以新斯的明为负荷时,水煎液(3.6g生药/kg)、水提液(3.6g生药/kg)、挥发油(3.6g生药/kg)、醇提液(3.6g生药/kg)、醇提乙醚萃取物(3.6g生药/kg)的胃酚红排空率降低,水提液(3.6g生药/kg)、挥发油(3.6g生药/kg)、醇提液(3.6g生药/kg)、水提乙醚(3.6g生药/kg)、醇提乙醚(3.6g生药/kg)小肠推进率低,对新斯的明造成的小鼠小肠推进亢进模型有拮抗作用。结论:乌药对小鼠小肠推进和胃排空有双向调节作用,对阿托品造成的抑制模型有拮抗作用,对新斯的明造成的亢进模型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6.
保济丸对胃肠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保济丸对胃肠运动功能的作用。方法:通过观察保济丸(0.15,0.3,0.6 g.kg-1)对正常小鼠小肠推进功能、对肠肌运动亢进小鼠的小肠运动、对正常小鼠胃排空、对阿托品致胃肠运动功能低下小鼠胃排空的影响来评价来评价保济丸对胃肠功能的作用。结果:保济丸能明显抑制小鼠胃排空,增加胃中酚红的残留率;抑制正常小鼠及肠功能亢进小鼠的小肠推进作用,明显抑制推进距离和推进率。结论:保济丸具有解痉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通降胃灵Ⅰ号(通Ⅰ)对胃肠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甲基橙试验和炭末推进法分别检测通降胃灵Ⅰ号对小鼠胃排空功能和小肠推进功能的影响;大鼠离体胃底条和家兔离体空肠肌收缩试验测定药物对胃肠运动的影响。结果:通Ⅰ能促进小鼠胃排空和胃肠推进运动,增强大鼠离体胃底条的收缩及对家兔离体空肠平滑肌的收缩。结论:通Ⅰ具有增强胃肠运动功能,改善胃动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和胃行气冲剂对胃肠运动的影响。方法:观察和胃行气冲剂对小鼠胃排空、小肠推进、对大鼠胃液分泌的影响。结果:和胃行气冲剂对正常小鼠胃排空和小鼠小肠推进速度均有促进作用,能明显增加大鼠胃液分泌量、对胃酸排出量无明显影响。结论:和胃行气冲剂可促进胃肠运动。  相似文献   

9.
槟榔不同炮制品对胃肠功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生槟榔及不同槟榔炮制品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正常小鼠胃排空和小肠推进实验及有阿托品负荷的小鼠胃排空和小肠推进实验及胃液分泌实验测定.结果:生槟榔对正常小鼠胃排空有轻微抑制作用,炒黄槟榔、炒焦槟榔、槟榔炭促进胃排空;炒制程度较深的焦槟榔有明显促肠推进作用;槟榔炭、炒黄槟榔、焦槟榔对肠推进迟缓均有改善作用;各槟榔组胃液量均增加,其中焦槟榔组最明显;除槟榔炭组外各槟榔组胃液PH值均降低,其中焦槟榔组胃液PH值最低.结论:槟榔经过不同方法炮制后有不同的胃肠作用功效,炮制过后槟榔有促胃排空及小肠推进作用,且对阿托品负荷有抑制作用,尤以焦槟榔作用为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檀香不同提取物对小肠推进和胃排空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小鼠随即分为空白对照组,各提取部位组.各给药组ig相应药物,给药剂量按生药量计为1.9g·kg-1,空白对照组ig等体积蒸馏水.每日1次,连续ig3d.采用酚红排空法,以正常、新斯的明、阿托品负荷为实验模型,观察檀香不同提取物对小鼠小肠推进和胃排空的影响.结果:檀香水提液、醇提液、挥发油、水提液乙醚萃取部位对正常小鼠胃排空有抑制作用(P<0.05),表现为胃残留率增大.檀香水煎液、醇提液、水提液乙醚萃取部位阿托品造成的小鼠胃排空抑制模型有拮抗作用(P<0.05),表现为残留率减小,檀香水煎液对阿托品造成的小鼠小肠推进抑制模型有拮抗作用(P<0.05),表现为推进率增大.檀香水煎液、醇提液、挥发油、醇提液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对新斯的明造成的小鼠胃排空亢进模型有拮抗作用(P<0.05),表现为残留率增大,檀香水煎液、醇提液、挥发油、水提液乙醚萃取部位、醇提液乙醚萃取部位、醇提液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对新斯的明造成的小鼠小肠推进亢进模型有拮抗作用(P<0.05),表现为推进率减小.檀香水提液部位、醇提液部位、挥发油部位和醇提液乙醚部位对新斯的明造成的小鼠胃排空亢进模型有拮抗作用(P<0.05),表现为排空率增大.结论:檀香对小鼠小肠推进和胃排空有双向调节作用,檀香水煎液、醇提液对阿托品造成的肠松弛模型及新斯的明造成的肠痉挛模型均有明显的拮抗作用,檀香挥发油在新斯的明造成的肠痉挛模型中表现出明显的拮抗作用,故可认为檀香水煎液、醇提液、挥发油是檀香“行气”作用的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11.
Differentiation of syndromes can be done by three steps:First to differentiate thenature of disease,second to differentiate the location of disease,third to analyse comprehensively thenature and location of disease.Depend on complete differentiation of syndromes,the acupoints are selected.Three cases are analysed to explain how to dominate preceding contents.  相似文献   

12.
反牵引复位固定治疗Ⅱ型、Ⅲ型距骨颈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观察反牵引复位固定治疗Ⅱ 型、Ⅲ 型距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采用复位手法结合反牵引外固定器治疗 Ⅱ 型、Ⅲ 型距骨颈骨折 3 4例 ,与文献组报道结果相对比显示 :反牵引复位固定治疗Ⅱ 型、Ⅲ 型距骨颈骨折 ,疗效明显优于文献对照组 (P <0 .0 5 ) ,距骨体坏死率明显低于文献对照组 (P <0 .0 5 )。表明反牵引复位固定有利于距骨骨折的复位和稳定 ,是治疗 Ⅱ 型、Ⅲ 型距骨颈骨折的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方证相对论研究的关键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以间接致思的思维方式探求人体生理、病理及防病治病规律,开展方证研究也应遵循中医学的本原思维模式。方随证出,因证变化而药物组成变化是方证对应的一般规律,称之为“方证相对论”。方证对应理论体系是非线性的、多维的、开放的复杂系统,其研究内容应体现当代医学最新成就。从中药分子水平开展方剂配伍规律研究,阐明方剂作用机理以求得方证的最佳对应和变化规律,应是方证研究深化的客观要求和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孙冰  邓家刚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2):1615-1616
对于平性药药性的认识历代一直存在争议,目前尚缺乏关于平性药配伍的专题研究.作者就平性药药性特点在方剂配伍中的体现做了探讨,认为:平性药与他药配伍后在"整体取性"、"相关奏效"、"中介调节"3点的体现尤为突出;通过配伍可以体现平性药"体平用偏"、"双向适用,条件显性"的药性特点;气味配伍是体现平性药"调整阴阳"、"以偏纠偏"作用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名老中医结构化病历数据库,开展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适用性研究。方法:采用“名老中医临床诊疗信息采集系统”录入医案,使症状、舌脉等临床信息形成关系数据库。结果:A组按照《标准》判断与其符合者为155例,符合率为16.01%(155/968),175诊次,符合率为9.35%(175/1870);B组按照《标准》判断的结果98.34%与专家判断一致,同时,《标准》将1.66%的诊次判断为肝脾不调证。结论:证候诊断标准与专家判断符合率低,标准不能适应临床实际的需要,今后应采用专家共识结合临床实际数据的方法,研究形成基于不同层次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提高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股骨头坏死患者髋周经筋辨证分型的规律,初步形成股骨头坏死的经筋辨证体系,为其经筋疗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19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循髋周足六经筋进行触诊,统计各结筋病灶点出现的频次以及所属的经筋,分析各经筋证型的分布特征。[结果] 190例患者(双侧患病169例,单侧患病21例),总计359髋,其中27髋因结筋病灶点不明显(占7.52%)无法判定经筋证型;332髋存在数量不等的结筋病灶点(占92.48%)。单一经筋证型(47.08%)与复合经筋证型(45.40%)的出现频率基本相当。最常见的单一经筋证型为足阳明经筋型(16.99%),其次依次为足三阴经筋型(15.04%)、足太阳经筋型(8.64%)和足少阳经筋型(6.41%)。在两经筋复合证型中,足阳明经筋的总出现率为21.45%,足三阴经筋的总出现率为20.34%,足太阳经筋的总出现率为17.55%,足少阳经筋的总出现率为15.88%。少见3经筋以上的复合证型(5.29%)。[结论] 股骨头坏死患者髋周经筋病变存在多种证型,该证型分布有着明显规律,该规律与髋周经筋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对临床运用经筋理论指导股骨头坏死的保髋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杨金萍 《中医教育》2008,27(2):26-28
《金匮方论衍义》对《金匮要略》的注释发微有许多独到之处:“以经释经”,藉《内经》《伤寒论》发阐《金匮要略》;注重对仲景脉象的阐释发挥;注重病证辨证,强调病因与体质因素;方论阐发,精见独到。由于此书为注释《金匮要略》第一家,故对后世《金匮要略》的注释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思维原理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和西医的思维方式不同,而不同的思维方式其思维原理和思维规律也各不相同。本文以中西绘画中和中西文字为例,对中西医的思维原理及规律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9.
小肠病为临床所常见,中医辨证论治有其独到之处。小肠作为六腑之一,有其自身的生理病理特性,故小肠病的发病,亦有一定的规律和特点。主要有:1.内外相召,湿邪为患。内外湿邪最易留滞小肠而出现多种病证,同时在病机上常有寒化和热化的趋势。2.易虚易实,虚实相兼。小肠疾病极易出现虚证、实证或虚实夹杂证候,不仅表现在小肠本腑,而且可波及他脏他腑,乃至全身。3.或寒或热,寒热互见。小肠寒热不仅可引起本腑的许多病证,并可出现小便异常及体表病证。同时小肠寒热可互相转化,或寒热错杂,或伤及血分,或损及脾阳。4.可急可缓,病情缠绵。小肠病的发病,有的相当急重,有的发病缓慢,病情缠绵难愈。  相似文献   

20.
中药源于自然,治疗疾病有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其作用方式一直是中药研究者们不断研究和探索的重要内容。本文从中医的“整体观”对中药起效机制进行深入思考,认为中药成分多样可契合生物多靶,而生物靶标之间的协同作用是中药起效机制的重要补充;此外,中药对情志及肠道菌群稳态的调节作用也不容忽视,或许可为今后开展中药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思维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