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肝硬化的辨证施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肝硬化是各种致病因素造成肝脏损伤的终末阶段 ,属中医的胁痛、鼓胀、昏迷、瘀血、呕血、黄疸等范畴。笔者结合临床体会 ,对肝硬化的辨证论治进行探讨如下。1 肝硬化的病因病机引起肝硬化的外因多为湿热毒邪。湿热毒邪 ,侵犯肝脏 ,致肝气郁滞 ,日久必致气血瘀滞。肝主疏泄 ,主情志。七情失调 ,易致肝气郁结 ,肝失疏泄 ,如湿热毒邪内蕴肝脏 ,则易致气血瘀滞。瘀滞日久 ,肝失血营 ,肝肾精亏。饮食不节 ,损伤脾胃 ,气血生化无源 ,则致气血亏虚。气虚行血不力 ,血虚肝木失荣 ,则肝失敷和条达之性 ,日久也可致肝郁血瘀。饮酒过度 ,内生湿热 ,日… 相似文献
3.
4.
5.
肝硬化腹水属中医学臌胀范畴,多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因肝主藏血,又主疏泄,肝不条达则横逆克脾,于是腹胀、胁痛、纳差并作;脾湿不运则水湿留滞,肝脾同病,日久及肾,水气不化,水液停聚,则为水肿。现代医学认为,腹水形成的原因有:①门静脉压力升高使静脉系统的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管壁通透性增大,液体漏入腹腔;②由于患者出现低蛋白血症,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也与腹水形成有关;③肝功能障碍,醛固酮、抗利尿激素灭活减少,血中抗利尿激素水平升高,水钠潴留而促使腹水形成。 相似文献
6.
7.
8.
肝硬化现代医学认为是一种影响全身的错综复杂的慢性病变。祖国医学据辨证原则,肝硬化腹水概属积聚、膨胀范畴。积聚乃气郁血淤成痞块,可成为早期肝硬化;鼓胀乃血淤而致肝气痞塞,络脉淤阻,脾恶肝克,火于运化,形成腹内积水,可为肝硬化并发腹水。肝硬化病变,其证为标实木虚:在早期肝气郁结,脾失运化,气滞血淤,而致肝脾肿大,脾功能亢进,较多见。以疏肝治脾,加强扶正,纠正气血不调,使肝功能向正常转化,防止出现腹水,是回本的重要对策。肝硬化并发腹水,治标为先急之务,硬化腹水是肝功能衰竭的一个严重表现。这个标症不除,病人各脏互相受影响。腹水标症乃是气郁血淤,络脉淤阻,而致脾肾功能衰退的一个现象,急则治标,就是为了减轻以到消除对各脏型的亏累。所以历来医家研 相似文献
9.
产后乳汁分泌甚少或全无,不能满足婴儿需要,称为缺乳症,治疗多从气血虚弱和肝气郁滞选方用药,但有时效果并不理想,从临床来看,除了上述两个证型外,还可见到肾虚型、痰湿壅阻型、血瘀型等,故临床要不拘一法,知常达变,灵活辨证。1 气血虚弱型 乳汁为气血所化生,而气血的旺盛又依靠脾胃的正常运化,乳汁的畅行,则需乳络之通畅。若素体脾胃虚弱,或产后摄食不足,或分娩时失血过多,气随血耗,都可导致气血亏虚,乳汁不足。临床症见产后缺乳,乳房无胀感,乳汁清稀,伴体倦乏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属中医胁痛、黄疸、臌胀、积聚等范畴。目前肝硬化的中医护理多停留在“辨病施护”上 ,这种护理模式不能适应个体化治疗模式的发展。我科于 1999年 4月~ 2 0 0 1年 10月 ,对 76例肝硬化患者进行辨证施护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76例中 ,男 5 4例 ,女 2 2例 ;年龄 2 8岁~ 6 7岁 ,平均年龄4 7岁 ;肝炎后肝硬化 6 4例 ,酒精性肝硬化 9例 ,胆汁性肝硬化 2例 ,肝癌合并肝硬化 1例 ,肝硬化代偿期 4 5例 ,失代偿期 31例 ;中医辨证 :肝郁脾虚型 2 6例 ,气滞血瘀型 (湿热瘀结型 ) 2 0例 ,脾肾阳虚型 2 1例 ,肝肾阴虚型 9… 相似文献
11.
肝硬化腹水是以“腹部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显露”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慢性病,多迁延难愈。中医称“鼓胀”。2005年6月-2008年6月间,我科在对收治的68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的治疗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配合良好的辨证施护加快了疾病的康复,提高了治愈率,取得了满意效果。辨证施护主要包括:生活护理、饮食护理、给药护理、中医特色护理、情志护理等,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的辨证施护方法。方法:采取情志护理、饮食护理及药物贴穴护理之综合护理措施,对肝硬化腹水进行辨证施护。结果:采取综合方法对肝硬化腹水进行辨证施护,取得显著疗效,结论:肝硬化腹水,属中医水臌范畴,是中医内科四大绝证之一,其调护措施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肝硬化腹水的疗效质量,故肝硬化腹水的辨证调护极为重要,运用综合方法对肝硬化腹水进行辨证施护,是肝硬化腹水的护理原则,应用药物贴穴方法,对肝硬化腹水进行辨证施护,是治疗此证独特而有效的方法,此以调整脏腑机能为基准,同其它护理措施相配合,内外调护,多管齐下,对提高肝硬化腹水临床疗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三步思路第一步,抓住主线-补肾化痰活血;第二步,分期治疗-中风先兆期,补肾益气为先,佐以化痰活血;急性期,化痰利水为急,佐以活血补肾;恢复期,活血通络为主,佐以补肾化痰;第三步,辨证施治-肝阳上亢,痰热腑实,气虚血瘀,肝肾阴虚.指出,补肾化痰活血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基本大法,辨病和辨证思维的有机结合,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辨证的角度,将仲景平脉辨证这一基本大法,分为一证多脉分析法、脉似证异对比法、证歧脉同辨异法与危重证候关键脉象提示法四种具体方法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5.
运用中医特点辨证施护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遵循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辨证论治开展中医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精髓,运用中医学的基本理论,是开展辨证施护的理论依据。笔者在运用中医特点,开展辨证施护方面进行了反复探讨和研究,通过实践和探索,提高了中医辨证施护水平,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一)运用中医的整体观念确立护理方案中医的整体观念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和自然界密切相关,社会环境对人体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缺血性中风辨证施治思路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三步思路:第一步,抓住主线-补肾化痰;第二步,分期治疗-中风先兆期,补肾益气为先,佐以化痰活血,急性期,化痰利水为争,佐以活血补肾;恢复期,活血通络为主,佐以补肾化痰;第三步,辨证思治-肝阳上亢,痰热腑实,气虚血瘀,肝肾阴虚。指出,补肾化痰活血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基本大法,辨病和辨证思维的有机结合,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7.
热证是中医的基本证候,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从微观辨让学的角度研究热证的本质。近年来,对热证的研究内容涉及神经-内分泌1病理、血液流变学、代谢和微循环等多个方面,而其中万以神经一分内分泌的研究最为深入。 相似文献
18.
中医辨证施治乙型肝炎方法新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祖国医学认为乙型肝炎属于“黄疸”“胁痛”的范畴。乙肝发病与疫毒致病特性一致,具有传染性、流行性、症状相似、发病急、病情重等特点,因此疫毒感染应是乙肝发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乙肝病位主要在肝脾肾。疫毒湿热瘀郁,肝脾肾失养是其主要病理环节。根据病因病机将分其为湿热中阻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瘀血阻络证。治疗乙肝应以清化调养为大法,但尚须辨清湿、热、瘀的熟轻熟重,是脾虚还是肝肾虚,以及标与本的缓急轻重等等具体问题,灵活组方用药。具体而言有解毒逐邪、疏肝解郁、健脾化湿、活血化瘀、补益肝肾等治法。 相似文献
19.
热证是中医的基本证候.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从微观辨证学的角度研究热证的本质.近年来,对热证的研究内容涉及神经-内分泌、病理、血液流变学、代谢和微循环等多个方面,而其中尤以神经-内分泌的研究最为深入. 相似文献
20.
慢性乙型肝炎辨证体系的研究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慢性乙型肝炎辨证多采用脏腑辨证的方法,但存在临床辨证证型多、证型不规范等问题。吕文良等查阅了部分1984年至2001年间公开发表的涉及慢性乙型肝炎证型的论文及书籍,总结出慢性乙型肝炎的证型如:脾虚气弱证、脾肾两虚证、脾虚湿困证、肝脾不调证等多达71种。黄贤樟认为,乙型肝炎常见证型有肝郁气滞证、肝胆湿热证、肝郁脾虚证、脾胃虚弱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气滞血瘀证,乙肝患者中68%属于以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