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头部亚低温对缺血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 :大鼠全脑缺血后头部置于 15~ 2 0℃的低温环境中 2 4h ,分别与常温组及空白对照组比较体温、脑组织含水量、海马区神经细胞数量和形态学变化。结果 :低温组体温下降幅度较大 ,神经细胞计数与常温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脑组织含水量明显低于常温组和对照组。结论 :头部亚低温能明显降低全身温度 ,减轻脑水肿 ,保护缺血的脑组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脑温状态下银杏叶提取物(GBE)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常温假手术组、常温脑缺血对照组、亚低温脑缺血组、轻度高温银杏叶组、常温银杏叶组、亚低温银杏叶组,测定各组大鼠缺血脑组织SOD、GSH-Px、MDA含量,采用光镜观察各组大鼠缺血脑组织病理改变特点。结果:亚低温银杏叶组、亚低温脑缺血组、常温银杏叶组、常温脑缺血对照组、轻度高温银杏叶组大鼠缺血脑组织病理损伤呈依次加重趋势,与SOD、GSH-Px、MDA水平失衡有关。结论:①GBE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受不同脑温影响,37~37.5℃常温状态下GBE的神经保护作用有限,与脑温较高时GBE对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有一定限度有关,而32~32.5℃亚低温状态下GBE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增强,与亚低温状态下GBE对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增强有关。②亚低温和GBE联合干预,增强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及增强对脑缺血的保护,可能不是单一因素的作用,而是亚低温作用为主,两种干预因素共同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亚低温对小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亚低温对小鼠局灶性脑缺血急性期的保护作用。方法  2 4只小鼠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常温对照组 ,采用线栓法制作可逆性小鼠大脑中动脉缺血 (middlecerebralarteryocclusion ,MCAO)模型 ,缺血 30min 再灌注 2 4h ,亚低温组在MCAO后 1h开始给予 34.5℃ - 35℃亚低温处理 2h。分析两组小鼠脑组织含水量以及神经功能缺陷评分的变化。结果 亚低温组脑组织含水量在亚低温后 3h、2 4h的较常温对照组显著降低 (P <0 .0 5 ) ;亚低温组在亚低温后 3h、6h、12h、2 4h神经功能缺陷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 <0 .0 5 ,P <0 .0 1) ;脑组织含水量与相应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具显著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亚低温对小鼠急性期局灶性脑缺血具有降低脑水肿、减轻神经功能缺陷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不同亚低温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亚低温干预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保护作用.方法Wistar 7 d龄新生大鼠,随机分为缺氧缺血后29 ℃干预组、31 ℃干预组、34 ℃干预组、常温(37 ℃)恢复组、正常对照组(假结扎组).各组取20只动物于缺氧缺血后78 h处死,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及微管相关蛋白-2免疫组化染色;10只于生后42 d用迷宫实验检测其学习和记忆能力.结果与常温恢复组相比亚低温干预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及脑损伤程度显著降低,且随着温度的降低,脑组织含水量及脑损伤程度逐渐降低(P<0.05).亚低温干预各组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显著高于常温恢复组(P<0.05),且随着温度的降低逐渐提高(P<0.05).结论亚低温干预可减轻新生大鼠HIBD,且随着温度的降低,效果越好,29 ℃亚低温干预短期效果优于31 ℃、34 ℃低温干预.  相似文献   

5.
亚低温对大鼠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验证亚低温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组,亚低温组,参照Pulsinelli和Brierley的方法建立脑缺血动物模型,观察Na-K-ATP酶活性,脑组织含水量和丙二醛(MDA)含量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和缺血组相比,亚低温组能阻止Na^+-K-ATP酶活性的降低,降低脑组织含水量和MDA含量。结论:亚低温具有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减少Ca^2+内流,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探讨亚低温对脑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常温缺血组和亚低温缺血组。应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MCAO)建立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缺血2 h再灌注,再灌注后3、6、12、24、72 h和7 d处死。其中亚低温组大鼠于缺血后30 min实施病灶侧脑亚低温并持续4 h。采用HE染色观察神经细胞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HSP70表达,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结果]正常组及假手术组均未见明显病理改变;常温缺血组梗死灶明显,大量神经元坏死消失;亚低温缺血组未见明显梗死灶,但可见神经元固缩。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未见或偶见HSP70阳性细胞;常温缺血组HSP70阳性细胞较多;与常温缺血组相比亚低温缺血组在相应时间点均明显减少(P<0.05)。常温缺血组TUNEL阳性细胞数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多,至72 h达高峰;与常温缺血组相比,亚低温缺血组各时间点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亚低温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脑有保护作用,通过降低HSP70的表达和减少细胞凋亡可能是其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脑温状态下银杏叶提取物(GBE)对大鼠缺血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诱导目标脑温,测定各组缺血脑组织SOD、GSH-Px和MDA含量.结果 ①与常温假手术组比较,常温脑缺血对照组及常温银杏叶组SOD和GSH-Px水平显著降低(均P<0.001),MDA水平显著增高(均P<0.001).②与常温脑缺血对照组比较,常温银杏叶组及亚低温脑缺血组SOD和GSH-Px水平显著增高(均P<0.001),MDA水平显著降低(均P<0.001).③与常温银杏叶组比较,轻度高温银杏叶组SOD和GSH-Px水平显著降低(均P<0.001),MDA水平显著增高(P<0.001);亚低温脑缺血组及亚低温银杏叶组SOD和GSH-Px水平显著增高(均P<0.001),MDA水平显著降低(P<0.001).④与亚低温脑缺血组比较,亚低温银杏叶组SOD、GSH-Px及MDA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 ①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GBE修复缺血脑组织抗氧化酶/氧自由基失衡的作用受不同脑温的影响.常温状态下,GBE有修复抗氧化酶/氧自由基失衡的作用,从而对脑缺血有保护作用;轻度高温状态下,GBE无此作用;亚低温状态下,GBE的作用增强,从而增强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②亚低温和GBE联合干预,修复抗氧化酶/氧自由基失衡,增强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可能不是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亚低温作用为主,两种干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大鼠外伤性脑损伤急性期的保护作用。方法27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亚低温组和常温对照组。采用改进的Feeney自由落体法制作重型外伤性颅脑损伤模型,体表降温法在伤后30 min内达到亚低温目标,检测三组大鼠脑组织的病理变化、含水量以及神经功能缺陷评分。结果亚低温组大鼠脑组织在治疗后24 h的含水量较对照常温组显著降低(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见亚低温组大鼠脑损伤较常温组改善;亚低温组大鼠在6 h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显著低于常温组(P〈0.05)。结论亚低温具有减轻大鼠外伤性颅脑损伤急性期脑水肿及神经功能缺陷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后神经细胞凋亡及Caspase-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和原位杂交技术分别观察亚低温组、常温组脑缺血再灌流不同时间点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及Caspase-3 mRNA的表达。结果 (1)常温组脑缺血再灌流后凋亡神经细胞主要分布于缺血周围区,随着再灌流时间的延长凋亡细胞数逐渐增加,至24小时达高峰,2天后开始下降,14天时仍高于假手术组;(2)亚低温组脑缺血再灌流后,凋亡神经细胞也主要位于缺血周围区,数量相对较少,其变化规律与常温组相似,同一时间点相比较,亚低温组均显著低于常温组;(3)常温组脑缺血再灌流2小时后,神经细胞Caspase-3 mRNA开始表达,并随着再灌流时间的延长而增强,24小时达高峰,2天后逐渐下降,至14天略高于假手术组;(4)亚低温组脑缺血再灌流后,神经细胞Caspase-3 mRNA的表达也主要位于缺血周围区,其变化规律与常温组相似,同一时间点相比较,亚低温组均显著低于常温组。结论 脑缺血再灌流后。缺血周围区神经细胞的凋亡是一个动态的渐进过程,Caspase-3基因在介导脑缺血损伤神经元凋亡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亚低温对短暂性脑缺血后的神经元凋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亚低温可能通过Caspase-3 mRNA途径抵抗脑缺血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GM1与亚低温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75只新生7 d的SD大鼠制作缺氧缺血(HIBD)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A)组、模型(B)组、神经节苷脂GM1(C)组、亚低温(D)组、神经节苷脂与亚低温联合干预(E)组共5组,每组15只。观察不同干预方法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后24h脑含水量、神经细胞死亡率及30d后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影响。结果B组脑含水量、神经细胞死亡率显著高于A组,学习、记忆能力显著下降(P<0.05),各干预组脑含水量、神经细胞死亡率下降,学习、记忆能力显著改善(P<0.05),而以E组改变更明显(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GM1和(或)亚低温均可显著减轻HI后脑损伤,联合干预保护作用更佳。  相似文献   

11.
王伟平  李世英  陶颖媛  余红 《重庆医学》2012,41(28):2956-2958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及对大脑海马CA1区脑红蛋白(NGB)表达的影响。方法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将1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常温缺血组和亚低温缺血组,缺血组分别于缺血3h再灌注3、6、12、24、48、72h和1周处死,假手术组于24h时间点处死,亚低温缺血组于缺血后10min实施全身亚低温并持续3h。处死大鼠前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再灌注6、24、72h进行脑梗死体积的测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NGB的表达。结果 (1)与常温缺血组比较,亚低温缺血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P<0.05),脑梗死体积小(P<0.05)。(2)常温缺血组大脑海马CA1区NGB表达在再灌注3h开始增加,24h达高峰,而后逐渐下降,1周时接近假手术组水平;亚低温缺血组NGB表达与之相似。除再灌注1周外,两组大脑海马CA1区NGB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再灌注1周外,亚低温缺血组NGB表达均高于常温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对局灶性缺血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促进海马CA1区NGB的表达可能是其发挥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亚硒酸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行为学和梗死灶体积的影响。方法63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模型组)及亚硒酸钠治疗组,每组21只,采用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亚硒酸钠治疗前后大鼠行为学评分变化,于再灌注3d后亚甲兰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数量变化;进一步计算出脑组织含水量,TTC染色后测定脑梗死灶体积。结果模型组与亚硒酸钠治疗组治疗前大鼠行为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硒酸钠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缺血再灌注后24h神经功能缺损即明显改善(P〈0.05),72h神经功能改善更显著(P〈0.01)。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数目明显减少,亚硒酸钠治疗后海马神经细胞存活数目明显增多;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亚硒酸钠可以明显减少梗死灶体积(P〈0.01)。与假手术组及非梗死侧大脑半球脑组织含水量比较,大鼠梗死侧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亚硒酸钠治疗后梗死区脑组织含水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亚硒酸钠能显著减轻大鼠脑梗死灶体积,从而改善神经功能症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脑外伤后c fos基因表达及全身亚低温治疗脑外伤后c fos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 :将成年雄性家兔利用颅脑外伤自由落体打击器造成一侧脑外伤动物模型 ,伤后动物被分为常温组及亚低温组 ,常温组家兔体温维持在 3 7 0~ 3 7.5℃ ,亚低温组在外伤后 10min立即行亚低温治疗 15 0min(温度控制在 3 1 5~ 3 2 .5℃ ) ,6h后处死各组家兔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检测伤灶及周围脑组织c fos蛋白的表达。结果 :全身亚低温治疗 15 0min后 ,损伤灶及周围神经细胞c fos蛋白表达较常温组显著减少。结论 :兔脑外伤后全身亚低温治疗能够抑制c fos基因的表达 ,全身亚低温脑保护作用的机制 ,可能与抑制c fos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亚硒酸钠对脑缺血再灌注所致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理。方法:沙土鼠30只,随机分为(1)假手术组,(2)缺血再灌注组,(3)亚硒酸钠预防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法复制沙士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后48h取材测定血清、脑组织匀浆中GSH-Px活力;光、电镜观察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形态的改变;TUNEL法显示凋亡细胞。结果:亚硒酸钠组脑组织GSH-Px活力明显增加,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光、电镜观察亚硒酸钠组能使脑缺血再灌注所致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的损伤明显减轻,细胞凋亡的表达明显减少,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亚硒酸钠对缺血再灌注所致的神经细胞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机理及其时序空间分布,并探讨亚低温脑保护机理。方法:末端标记法(TUNEL),琼脂糖凝胶电泳,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大鼠重度脑损伤后不同脑区神经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过程,实验分假手术组,常温脑伤组,亚低温治疗6、12、24h三组。结果:创伤后12h皮层,皮层下,白质,海马等脑区神经细胞凋亡明显增加,其高峰在伤后12-72h,持续可达14d,与对照组相比较,相差显著或非常显著。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创伤脑组织DNA出现特异凋亡电泳带,流式细胞检测呈现典型亚二倍体核型峰(AP峰)。亚低温治疗明显抑制创伤性神经细胞凋亡。结论:创伤性脑损伤后存在神经细胞凋亡现象,亚低温对创伤性神经细胞凋亡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后脑组织内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及对照组,各组再分为3个亚组,每亚组8只,参照改良的Longa栓线法构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亚低温组大鼠给予亚低温治疗2小时,而对照组不作亚低温处理。分别于缺血后12小时、24小时、48小时将大鼠处死,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半暗带Hsp70蛋白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热休克蛋白表达计数同一亚组比较亚低温组明显少于常温组,在24小时亚组和48小时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减少了缺血半暗带,使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后脑组织内Hsp70表达减少,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lschemic Brain DamageHIBD)新生猪脑电生理的影响。方法 25头5~7d的新生猪随机分为3组:正常常温组(7头)、缺氧缺血常温组(9头)、缺氧缺血低温组(9头)。采用双侧颈总动脉阻断和机械通气吸入6%的氧气制备HIBD模型。缺氧缺血(Hypoxic-Is-chemic HI)后2h低温组采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24h。分别在缺氧缺血前和缺氧缺血后36、48、72h、6d进行EEG记录及脑电功率谱分析。结果 缺氧缺血常温组在缺氧缺血后36和48h各脑区慢波(8波)相对功率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72h有下降趋势,HI后6d继续下降,但与正常组此时间点仍有显著性差异。各脑区快波(α波)相对功率在缺氧缺血后36和48h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1),72h有升高趋势,HI后6d继续升高,但尚未完全恢复正常。缺氧缺血后亚低温治疗δ功率除在缺氧缺血36和48h仍明显升高外,72h已开始降低,并和缺氧缺血常温组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到6d这种差异更显著(P〈0.01),亚低温治疗后6d时α波相对功率较缺氧缺血常温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 缺氧缺血后新生猪大脑皮层功能严重受损,表现在脑电功率谱上为相对功率中δ波频率明显升高,α波频率明显降低。选择性头部亚低温可以增加α波频率,降低δ波频率,从而发挥其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亚低温(33℃)对大鼠短暂性脑缺血后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32只DS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常温缺血组和即刻亚低温组,采用尼氏体亚甲蓝特殊染色观察存活神经元、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TUNEL染色)检测及电镜观察脑缺血后大鼠CA1区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常温缺血组海马CA1区存活的锥体细胞数目减少(P<0.01);与常温缺血组相比,亚低温缺血组海马CA1区存活的锥体细胞数目明显增多(P<0.01)。亚低温缺血组大鼠海马CA1区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少于常温缺血组(P<0.01)。结论 脑缺血后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很可能通过凋亡途径,亚低温对缺血后神经元的保护作用与减少神经元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9.
亚低温对心肺复苏后大鼠脑组织AQP4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心肺复苏后大鼠脑组织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 4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6只),常温复苏组及亚低温组,后2组再分为3个亚组,即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1、3、6h组,每个亚组均为6只大鼠,亚低温组复苏后即予亚低温干预。应用免疫组化法测脑组织AQP4表达.干湿重法测脑含水量。结果 亚低温组ROSC后1小时BWC与同一观察时点复苏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AQP4表达水平下降已有显著性差异(P〈0.05)。亚低温组ROSC后3h和6h,BWC和AQP4表达水平与相同观察时点复苏组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 亚低温可减轻心肺复苏后脑水肿,其机制可能为:亚低温使大鼠脑组织AQP4表达下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亚低温技术对心肺复苏过程中对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心脏停搏患者48例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常温组,常温组给予常规心脏停搏急救处理。亚低温组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给予4℃林格氏液诱导降温联合头颈部体表物理降温,控制肛温在33℃~35℃。对比两组患者复苏成功后24 h、48 h、72 h动脉血乳酸水平、格拉斯哥( GCS)评分,随访3~6个月,观察脑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亚低温组复苏成功后24 h、48 h、72 h动脉血乳酸浓度显著低于常温组(P<0.05),GCS评分显著高于常温组(P<0.05)。随访期间,亚低温组患者疗效显著优于常温组(P<0.05)。结论心肺复苏早期使用亚低温处理,可以有效减轻缺血缺氧对脑组织的损害,改善神经功能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