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16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对肺动脉瓣狭窄的治疗效果。临床资料 我院自1998年9月~2 0 0 4年7月共完成16例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女8例,男8例,年龄2~5 8岁,单纯PS9例,合并房缺1例,术前经病史、体格检查、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确诊。其中术前经多普勒超声估测跨瓣压差。方法 经皮Seldinger穿刺右股静脉成功后,常规行右心导管检查,测跨瓣压差。用6F猪尾巴导管行右室造影:测量肺动脉瓣环直径来选择球囊大小。前7例用J型钢丝经右心导管送至左上或下肺动脉远端,后9例用左房钢丝盘在扩张的肺动脉内。用扩张管扩张皮下及股静脉,前14例用Inoue左房室瓣球囊,后2例用自制肺动脉瓣球囊,参照造影影像定位,将球囊前囊打起,后撤至肺动脉瓣口上,将后囊打起,腰部消失反复扩张2~3次,听诊杂音,撤出左房钢丝,用球囊连续测压,测术后跨瓣压,再次右室造影(取左侧位)。结果 16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前跨瓣压差2 5~110mmHg,术后跨瓣压12~4 2mmHg ,术前多普勒超声估测跨瓣压差2 4~112mmHg,术后估测跨瓣压差15~4 0mmHg ,其中以重度狭窄者扩张效果最好,有1例术后跨瓣压差为0。但重度狭窄...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经皮肺动脉瓣成形术 (PBPV)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单纯肺动脉瓣狭窄 (PS)或合并肺动脉瓣狭窄的疗效。方法 选自 1997年 5月至 2 0 0 3年 6月我科经PBPV治疗 2 7例单纯肺动脉瓣狭窄 ,1例法洛三联症 ,1例Ebstein畸形合并肺动脉瓣狭窄。术中经右心导管测得肺动脉右心室收缩压差 (PPG) :平均PPG为 (77.6± 2 4 .8mmHg) ,其中轻度狭窄(2 0mmHg相似文献   

3.
报道经皮双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8例,全部术前诊断均为单纯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不伴有其他心内畸形。男5例,女3例,年龄以6~55岁。双球囊直径比肺动脉瓣环直径平均大50±35%,最大达89%,每次扩张充盈时间5~10s。术前右室—肺动脉收缩压差4.4~17.6kPa,平均9.7士4.2kPa,术后降至3.2±1.9kPa,有7例平均压差降至2.6±1.1kPa。本组无重要并发症,除1例外疗效均好。文中尚介绍了双球囊导管操作方法和疗效评判标准,并就适应证,狭窄口定位及球囊选择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皮球囊成形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8~19岁,平均11.7岁,均行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治疗。结果:肺动脉至右心室平均收缩压差由术前9.1kPa降至术后3.6kPa。结论: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已成为肺动脉瓣狭窄的首选治疗方法,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亦可通过球囊扩张方法得到缓解.典型肺动脉瓣狭窄跨瓣压差≥ 40 mmHg,主动脉瓣狭窄跨瓣压差≥ 60 mmHg是球囊成形术的适应证.球囊成形术成功的关键在于谨慎选择合适的患者,熟练地掌握操作方法,严格挑选球囊的类型、大小和长度,避免损伤腱索和瓣...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 (PBPV)替代外科手术治疗单纯性肺动脉瓣狭窄(IVPS)的可行性。方法 外科组包括 3 1例IVPS患者 ,PBPV组为同期接受PBPV的 14 6例IVPS患者。比较 2种方法的疗效和费用等情况。结果 PBPV组技术成功率为 10 0 %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外科组3 1例全部手术成功 ,无死亡 ,术后出现中量胸腔积液 2例 ,肺不张 1例 ,气胸 1例 ,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 1例。两组间术前、术后及随访中的肺动脉瓣跨瓣压差 (PG)值无显著性差异 ;两组的平均总费用相似 (P >0 .0 5) ,但西药费外科组显著高于PBPV组 ,器材费PBPV组明显高于外科组 (均P <0 .0 5)。结论 PBPV术疗效与外科手术相当 ,但较外科手术有更好的效价比 ,更易被患者所接受 ,PBPV术可以替代外科手术 ,成为治疗IVPS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用可折叠的双刃导管切割狭窄的肺动脉瓣,可缓解右室排血的受阻。在多次动物实验,证实其可行性和安全性后,即进行临床应用。3例手术前后的右心室压力分别从85,100和120mmHg降至42,60和90mmHg。最后一例年龄13岁,圆锥部狭窄较重,术后造影显示狭窄口已扩张,但右室压力下降不明显,再用球囊导管作瓣口成形术,右室压力降至48mmHg。  相似文献   

8.
报告8例经皮穿刺球囊肺动脉瓣扩张成形术(PBPV)的结果。本组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5~26岁。7倒用单球囊、1例双球囊扩张。肺动脉瓣口直径由8.4±2.2扩张至16.4±1.5mm,右室收缩压由16.9±5.3下降至9.1±3.8kPa,右室-肺动脉压差由14.9±5.1降至6.6±3.9kPa;心排血指数由3.2±0.3增加至5.1±0.7L/min·m~(-2)(P均<0.001)。治疗后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杂音明显减轻。术后4~5天出院。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治疗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PS)的临床疗效.方法 总结近11年经临床、心电图、X线及超声心动图证实为单纯PS 48例.行瓣膜扩张术前先确定PS的类型和测量瓣环大小,球囊直径选择比瓣环径线大20% ~ 40%,扩张后即刻测肺动脉与右心室跨瓣压差(△P),观察比较PBPV后肺动脉瓣开放、射流及肺动脉瓣、右房室瓣反流情况.结果 48例患者中38例采用单球囊,10例双球囊扩张,均扩张成功,无任何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PBPV是治疗单纯PS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无严重并发症,已成为治疗PS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展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技术,现已成为治疗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PS)的首选方法。但对于重度狭窄瓣口面积极小的婴幼儿,常规的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