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床安全、有效的更换气管切开套管的方法。方法将60例气管切开后48h内须更换气管切开套管ICU患者随机分为A组29例,B组31例。A组采用气管切开套管内置导管法,B组采用传统方法更换气管切开套管。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更换气管切开套管前后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及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误入假道发生情况。结果A组操作前后心率及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操作后心率上升、SpO2下降,与操作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A组操作时间为(50.5±4.2)s,比B组的(84.9±5.3)s明显缩短(P〈0.05);A组术中出血量〉3ml及误人假道发生例数(2、0例)明显少于B组(15、5例)(P〈0.01或〈0.05)。结论对于气管切开48h内更换气管切开套管患者,采用套管内置导管法更安全。  相似文献   

2.
3.
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金属内套管需每日清洗4次,临床常采用脱脂棉签或纱布来回拉动清洗内套管,以达到清洁内壁的目的。由于金属内套管内口直径不同,纱布条的粗细不易掌握,纱布条填入和拉出管腔有一定困难,费时费力,且很难彻底去除痰痂;而棉签易折断,棉签过细不易手持,棉签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提高气管切开患者一次堵管成功率.方法 将气管切开符合堵管奈件患者随机分为改进组和常规组各50例,常规组采用一次性完全性堵管,改进组采用更换小2~3号的金属气管套管,待患者呼吸平稳,无胸闷、憋气并能自行排痰后行棉签塞完全堵管.结果 两组一次堵管成功率和堵管成功时间比较,常规组分别为56.0%和(11.0±1.5)d,改进组分别为100%和(6.0±1.0)d,改进组显著优于常规组(均P<0.01).结论 对气管切开患者实施改进堵管法可缩短堵管时间,提高一次堵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气管切开套管过去常采用绷带或布带固定,固定带易被汗液或分泌液污染;一次性气管套管虽配有化纤带,但吸湿透气性差,遇热易变形,给护理带来不便.鉴此,我科2008年5月以来,采用输液管、止血带等制作气管套管固定装置,经临床应用,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气管切开患者由于痰液较多且黏稠很容易形成痰痂,用常规清理方法清理气管套管中的痰痂不但费时,而且难以清理彻底。笔者采用乙醇浸泡气管套管,清除痰痂效果较好,介绍如下。将带有痰痂的气管套管置入75%乙醇中浸泡2~3min,然后用清水冲洗,痰痂便自然脱落。此法不但可以节省时间,而且清除痰痂更彻底。  相似文献   

7.
气管切开患者由于痰液较多且黏稠很容易形成痰痂,用常规清理方法清理气管套管中的痰痂不但费时,而且难以清理彻底.笔者采用乙醇浸泡气管套管,清除痰痂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气管切开术常用于预防和治疗可能出现呼吸道梗阻或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的疾病,气管切开术后常规放置金属或一次性硅胶气管切开套管,目前厂家生产的两种导管均无配套的封管帽.偶见有堵管帽的报道,套管多是被直接密封,患者缺乏适应时间,其舒适度降低,且不便于护士的吸痰等操作.鉴此,我们研制了一种舒适度良好的医用气管切开导管封管帽,与气管切开导管衔接紧密,装卸方便,既方便吸痰,又不易污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临床上固定气管切开患者的气管套管时,常用柔软贴身、吸湿透气的棉布带,但棉布带遇湿或吸汗后变得粗糙、皱缩、发硬,患者感到不舒适。一次性气管套管虽配有化纤带,但吸湿透气性差,且遇热易变形,更易产生静电。上述两种固定带均缺乏弹性,固定过紧或因气管切开处肿胀等原因造成患者颈部紧迫感;如固定过松可因患者剧烈咳嗽而脱落。为寻求安全、舒适、牢靠的固定带,我科自2005年起改用医用弹力绷带固定50例气管切开患者的气管套管,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气管切开患者在拔管前须先行堵管,由于金属套管本身无相匹配的堵管器具,临床工作中经常因为堵管器具与金属导管连接不严密,频繁脱落,引起不必要的污染,给工作带来不便。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发现了一种比较适用的新堵管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自制气管切开外套管固定带的制作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自制气管切开外套管固定带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气管切开术后6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用自制的气管切开外套管固定带,对照组按常规使用布衬带为气管外套管固定带,其他护理措施一致.结果 两组皮肤损害发生率、发生程度、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行气管切开术后使用自制的气管外套管固定带有效防止了颈部皮肤的损害,避免了感染,患者感觉舒适,操作简便,耗材低廉.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目的探讨弹性橡胶探条应用于引导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0年2~8月需行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直接喉镜显露Cormack-Lehane气道分级Ⅱ~Ⅲ级的胸科手术60例,随机分为常规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组(SI)和经弹性橡胶探条引导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组(BI),每组各30例。吸纯氧5 min后,静脉顺序给予咪达唑仑0.05mg/kg、芬太尼3μg/kg、利多卡因40 mg、丙泊酚1.5~2 mg/kg和罗库溴铵0.6 mg/kg麻醉诱导,肌松完善后直接喉镜下分别经铝制管芯(SI组)或弹性橡胶探条(BI组)引导双腔管插管。观察诱导插管期间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变化,记录2组完成诱导时间和气管插管一次成功率,比较2组术后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诱导前比较,2组HR和MAP在麻醉诱导后均明显下降(P〈0.01),插管后1 min,2组HR和MAP上升(P〈0.05),插管后3 min恢复至诱导前水平。2组完成诱导时间分别为:SI组(5.1±0.8)min,BI组(5.9±0.9)min(t=3.423,P=0.542)。BI组气管插管一次成功率(96.7%)明显高于SI组(80.0%)(χ2=4.043,P=0.044)。术后SI组有14例出现喉痛,而BI组仅为6例(χ2=4.800,P=0.028)。结论弹性橡胶探条可安全应用于引导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