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硬膜外腔注入咪唑安定和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剖宫产手术病人150例,随机分成三组,每组50例,三组术终经硬膜外导管分别注入不同镇痛药。芬太尼0.05mg+生理盐水至10ml;咪唑安定50ug/kg+生理盐水至10ml;咪唑安定50ug/kg+芬太尼0.05mg加生理盐水至10ml。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三组用药后的术后镇痛效果进行评估。结果:Ⅲ组镇痛显效时间短于Ⅰ、Ⅱ组(P<0.05),镇痛持续时间长于Ⅰ、Ⅱ组(P<0.05),镇痛效果明显优于Ⅰ、Ⅱ组(P<0.05)。结论:咪唑安定和芬太尼复合液注入硬膜外腔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探讨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镇静镇痛下进行臂丛神经阻滞的可行性。方法将100例行单侧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进行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后间断给予咪唑安定(1 mg/3 min)至患者达到Ramsay 3级镇静,对照组穿刺前不接受任何药物。比较两组患者穿刺前后血压(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镇静程度、麻醉效果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对臂丛神经穿刺的VAS显著高于观察组(3.6±0.5 vs.0.4±0.2,P<0.05),穿刺时、穿刺后5 min时HR较穿刺前显著增快(P<0.05),SBP也有明显上升趋势。观察组可使患者维持Ramsay 3~5级的镇静(58.2±8.6)min,穿刺前后的BP、HR平稳,术中加用其他镇静镇痛药物少,术后随访患者对穿刺和手术不良刺激的遗忘率高,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用于外周神经阻滞可产生有效的镇静镇痛作用,提高外周神经阻滞的麻醉质量。  相似文献   

3.
咪唑安定作为硬膜外阻滞前用药时间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咪唑安定肌注作为硬膜外阻滞麻醉前用药的最佳时间。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择期手术行硬膜外麻醉患者 382例 ,入室后肌肉注射咪唑安定 0 1mg/kg ,按用药后 5、10、2 0、30及 4 0min随机分成五组。采用Ramsay镇静评分 ,记录SBP、DBP、HR及SpO2 等的变化。术后 2 4h随访麻醉操作及手术操作过程中遗忘情况。结果 以镇静评分 2~ 3分为最佳时间。 5、10min组得 2~ 3分者分别达 10 0 %与 96 15 % ,与 2 0、30、4 0min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5、10min组在硬膜外阻滞操作过程中患者既有适当镇静作用 ,又能主动合作。 2 0min后各组镇静评分大于 3分 ,患者难以和麻醉者很好合作。肌注咪唑安定 0 1mg/kg后 5~ 10minSpO2 有明显下降 (P<0 0 5 )。术后 2 4h随访 ,患者对麻醉操作完全遗忘达 98 85 %~ 10 0 % ,手术操作完全遗忘达89 4 1%~ 10 0 %。结论 肌注咪唑安定 0 1mg/kg作为硬膜外阻滞麻醉前用药 ,以用药后 5~ 10min进行硬膜外穿刺操作为合适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镇痛方式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硬膜外麻醉穿刺时的作用。方法选择行人工股骨头置换的股骨颈骨折患者90例,男35例,女55例,年龄65~90岁,体重48~78kg,ASAⅡ或Ⅲ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股神经阻滞组(FNB组)、髂筋膜腔隙阻滞组(FIC组)和静脉注射芬太尼镇痛组(IV组),每组30例。硬膜外穿刺前30min,FNB组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股神经阻滞,FIC组在超声引导下行髂筋膜腔隙阻滞,两组按患者体重给予相应容量的罗哌卡因(50kg,20ml;50~70kg,25ml;70kg,30ml);IV组于穿刺前3 min时静脉注射芬太尼0.5μg/kg。三组穿刺期间VAS评分≥4分时,静脉注射芬太尼0.25μg/kg,VAS评分4分后摆放体位。采取患侧在上、L1~2硬膜外穿刺,硬膜外导管置入完成后改平卧位。记录入室后(T0)、硬膜外麻醉前(T1,FNB组和FIC组阻滞30min后,IV组静脉注射首剂芬太尼3min后)、硬膜外穿刺前变换体位时(患侧在上,T2)、麻醉穿刺成功改为平卧位即刻(T3)和改为平卧位后3 min(T4)的VAS评分;记录硬膜外穿刺时间、穿刺期间芬太尼用量和心血管事件、低氧血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IV组比较,T1、T2时FNB组和FIC组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38±9)μg、(38±11)μg vs.(110±18)μg],硬膜外穿刺时间明显缩短[(9±4)min、(9±4)min vs.(17±5)min],心血管事件和低氧血症发生率明显降低(10%、7%vs.37%)(P0.05或0.01);FNB组和FIC组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股神经阻滞和髂筋膜腔隙阻滞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硬膜外麻醉穿刺期间有明显的芬太尼节俭效应,并能减少心血管事件和低氧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手术临床上常采用颈丛阻滞麻醉,在穿刺过程中常遇到病人主诉不适和疼痛,且有心血管系统反应。为此,笔者在颈丛穿刺前采用咪唑安定和芬太尼混合液给病人实施预先镇静镇痛处理,目的在减轻病人不适和不良回忆,提高麻醉质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硬膜外注入咪唑安定联合吗啡对下腹部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36例择期下腹部手术患者,ASA Ⅰ-Ⅱ,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8例。实验组于手术结束时硬膜外注入咪唑安定50ug/kg复合吗啡2mg,对照组择仅使用吗啡2mg,记录术后2h,6h和12h时患者镇痛(VAS)、镇静(Ramsay)评分值。结果 实验组在术后2h时镇痛评分0.91±0.33较对照组1.45±0.38低,而镇静评分1.71±0.57较对照组0.95±0.42高。实验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在6h,12h时间内较对照组低。结论 硬膜外咪唑安定联合吗啡用于下腹部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吗啡。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上腹部手术后硬麻外镇痛与静麻镇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择期行上腹部手术患者12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术后硬膜外镇痛(A)组和术后静脉镇痛组(B)组。观察患者术后12、24、48、72 h的疼痛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等。结果硬膜外镇痛组术后12、24、48、72 h的疼痛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明显低于静脉镇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及B组均能有效控制上腹部术后疼痛,而A组较B组效果更平稳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联合咪唑安定辅助硬膜外麻醉镇静的可行性.方法:择期硬膜外麻醉行下肢或下腹部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切皮前Ⅰ组0.06mg/kg咪唑安定+芬太尼1.0ug/kg,Ⅱ组0.06mg/kg咪唑安定+布托啡诺0.015mg/kg静脉注射.记录给药前、给药后5、10、30、60分钟、和手术结束时的镇静程度评分(OAA/S)、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和术中不良反应.结果:给药5分钟后两组病人OAA/S均为2-3分;30分钟后Ⅰ组大于4分,Ⅱ组60分钟内OAA/S评分相对平稳地维持在2-3分,而至手术结束时OAA/S评分仍低于4分以下;Ⅱ组与Ⅰ组比较,给药后5、10分钟2时点OAA/S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以后各时点差异有显著性(P<0.05).Ⅰ组给药后5分钟和10分钟MAP和SpO2均有降低,与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托啡诺联合咪唑安定辅助硬膜外麻醉可长时间平稳地维持理想镇静状态,呼吸抑制和循环影响轻,优于咪芬合剂.  相似文献   

9.
静脉镇静镇痛技术在隆乳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静脉镇静镇痛技术在局部麻醉隆乳术中的应用效果和体会.方法将606例ASAⅠ、Ⅱ级隆乳术患者分为四组,分别采用负荷剂量后持续输注异丙酚-芬太尼(P-F组,n=56)、咪唑安定-芬太尼(M-F组,n=130)、异丙酚-芬太尼-氯胺酮(P-F-K组,n=68)或咪唑安定-芬太尼-氯胺酮(M-F-K组,n=352)复合液的给药方法,调整注速维持镇静深度在改良的警觉/镇静评分2或3分.结果四组患者术中的镇静镇痛效果均满意,呼吸循环功能基本稳定,均在停药3~10!min后清醒,但P-F-K组和M-F-K组患者的术中疼痛发生率及程度显著低于P-F组和M-F组.术后随访所有患者均对麻醉效果满意,仅P-F组和P-F-K组分别有11例和5例患者有模糊术中记忆.结论镇静镇痛技术是适用于隆乳局部麻醉手术简单、安全有效的理想麻醉方法,复合使用小剂量氯胺酮能明显减少术中疼痛的发生率,其中以咪-芬-氯复合镇静镇痛的术中疼痛和记忆发生率最低,程度最轻,是适于该手术的最佳镇静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介绍静脉镇静镇痛技术在局部麻醉隆乳术中的应用效果和体会。方法将606例ASAⅠ、Ⅱ级隆乳术患者分为四组,分别采用负荷剂量后持续输注异丙酚-芬太尼(P-F组,n=56)、咪唑安定-芬太尼(M-F组,n=130)、异丙酚-芬太尼-氯胺酮(P-F-K组,n=68)或咪唑安定-芬太尼-氯胺酮(M-F-K组,n=352)复合液的给药方法,调整注速维持镇静深度在改良的警觉/镇静评分2或3分。结果四组患者术中的镇静镇痛效果均满意,呼吸循环功能基本稳定,均在停药3~10min后清醒,但P-F-K组和M-F-K组患者的术中疼痛发生率及程度显著低于P-F组和M-F组。术后随访所有患者均对麻醉效果满意,仅P-F组和P-F-K组分别有11例和5例患者有模糊术中记忆。结论镇静镇痛技术是适用于隆乳局部麻醉手术简单、安全有效的理想麻醉方法,复合使用小剂量氯胺酮能明显减少术中疼痛的发生率,其中以咪-芬-氯复合镇静镇痛的术中疼痛和记忆发生率最低,程度最轻,是适于该手术的最佳镇静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术后硬膜外镇痛对肺癌根治术患者血浆炎性细胞因子和自然杀伤(NK)细胞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肺癌根治术患者30例,术后按镇痛方法不同均分为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组(E组)和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I组)。E组硬膜外输注含0.125%布比卡因、芬太尼2.4μg/ml和咪唑安定0.05mg/ml的混合液;I组静脉输注含芬太尼20μg/ml、咪唑安定0.1mg/ml和托烷司琼0.04mg/ml混合液。分别于麻醉前(T1)、术后2h(T2)、术后1d(T3)、3d(T4)、5d(T5)、7d(T6)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2、IL-4、IL-5、IL-10和NK细胞及血常规。采用VAS评估镇痛效果,用Ramsay方法评估镇静程度。结果两组VAS评分、恶心呕吐及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I组相比,E组Ramsay镇静评分、TNF-α和IL-5降低(P<0.05),IL-2、IFN-γ和NK细胞活性升高(P<0.05)。结论与PCIA相比,PCEA能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改善NK细胞的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咪唑安定舒芬太尼复合颈丛阻滞应用于超声刀下甲状腺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可行性。方法6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甲状腺手术切除患者,随机双盲分成两组(每组30例):A组咪唑安定复合舒芬太尼;B组氟哌啶复合芬太尼组。所有病人先行双侧颈丛阻滞,记录两组患者6个时点的MAP、HR、SpO2、R,记录两组患者的Ramsay镇静评分、VAS镇痛评分,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全部患者麻醉成功,除阻滞10分钟后时点MAP、HR比术前均有所升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时点MAP、HR、SpO2、R相对平稳波动,A组切除腺体时镇静评分高于B组,镇痛效果优于B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咪唑安定加舒芬太尼复合颈丛阻滞用于超声刀下甲状腺手术,操作简单,麻醉效果好,损伤小,町以安全满意地用于临床手术。  相似文献   

13.
雷米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在产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雷米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用于产科分娩镇痛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60例健康初产妇随机分为雷米芬太尼PCIA镇痛组(Ⅰ组)和未予镇痛对照组(Ⅱ组),每组30例.观察分娩VAS评分、镇静评分、术后满意度评分及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催产素使用及第一产程活跃期时间和官口扩张进程.并记录新生儿出生后1、5 min Apgar评分、胎心率(FHR)及不良反应.结果 与镇痛前和Ⅱ组相比,Ⅰ组镇痛后15 min、1 h、宫口开全和胎儿娩出时VAS评分降低、镇静评分升高(P<0.05).与Ⅱ组相比,Ⅰ组产后24 h满意度评分较高(P<0.05).两组FHR和新生儿出生后1、5 min Apgar评分均在正常范围.Ⅰ组产妇镇痛期眩晕发生率高于Ⅱ组(P<0.05).结论 雷米芬太尼PCIA用于分娩镇痛有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和研究连续蛛网膜下隙病人自控镇痛(PCSA)和腰-硬联合麻醉术后病人连续硬膜外腔自控镇痛(PCEA)的镇痛效应以及不良反应.方法40例择期下肢骨科手术病人,ASAⅠ~Ⅲ级,年龄20~55岁,分别在CSA或CSEA下完成手术,穿刺间隙均为L3~4.术后镇痛病人分为两组:Ⅰ组(PCSA组,n=20)镇痛药物为0.075%布比卡因加0.0002%芬太尼,蛛网膜下隙PCA模式采用CP模式;Ⅱ组(PCEA组,n=20)镇痛药物为0.1875%布比卡因加0.001%芬太尼,PCA模式采用LCP模式.术后观察和比较项目:评估视觉模拟评分(VAS)、改良Bromage评分、镇静Ramasay评分、按压次数与实进次数(D1/D2)、用药剂量、出现的不良反应.记录时间分别为术后4、8、16、24、36、48 h.结果Ⅰ组和Ⅱ组的VAS≤3分的病人比例分别为95%和75%,Ⅰ组镇痛满意率高于Ⅱ组(P<0.05);Ⅱ组布比卡因、芬太尼用药剂量显著高于Ⅰ组(P<0.01);恶心呕吐发生率Ⅰ组低于Ⅱ组(P<0.05);术后7 d内均未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征象.结论术后48 h内CSA术后镇痛效果佳、不良反应少,可作为临床PCA的一种方式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芬太尼超前镇痛用于硬膜外麻醉下阑尾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拟行阑尾切除术患者100例,ASAI~Ⅱ级,随机分为2组;芬太尼超前镇痛组(Ⅰ组)和术后镇痛组(Ⅱ组),各50例。硬膜外穿刺部位均为T11~12间隙,每组硬膜外首剂量均为2%利多卡因3mL(试验量),追加剂量为1%利多卡因与0.5%罗哌卡因混合液11mL,Ⅰ组局麻药中加入芬太尼0.06mg(1.2mL),Ⅱ组局麻药中加入生理盐水1.2mL,并在手术结束时硬膜外推注芬太尼0.06mg(1.2mL)。观察起效时间、麻醉效果和镇痛维持时间,以及术后2、4、8、24h,VAS评分。结果Ⅱ组比较Ⅰ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缩短,镇痛维持时间延长(P0.05),术中麻醉效果好,牵拉反应明显减少(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芬太尼超前镇痛用于硬膜外下阑尾切除术可以明显缩短麻醉起效时间,改善麻醉效果,降低牵拉反应的发生,又能减轻术后疼痛,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咪唑安定联合芬太尼在结肠镜检查中的镇静、镇痛效果.方法 将需行结肠镜检查的145例ASAⅠ~Ⅱ级患者随机分为A组(70例)和B组(75例).A组采用传统结肠镜方法检查并施行常规护理;B组采用无痛检查方法,即静脉推注咪唑安定0.05 mg/kg、芬太尼1μg/kg,1~2 min后开始进行结肠镜检查;检查前、中、后均施予针对性护理支持.结果 两组MAP、HR组间变化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B组呼吸抑制发生率为4.00%;B组92.00%患者镇静程度达Ramsay 2~3级水平,效果显著优于A组(P<0.01);B组镇静镇痛效果、遗忘及满意程度和再次接受结肠镜意愿显著优于A组(均P<0.01).结论 咪唑安定联合芬太尼用于结肠镜检查具有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且安全;护理支持是顺利完成检查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7.
幼儿麻醉诱导前经鼻给予咪唑安定镇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应用麻醉前用药目的是镇静,消除焦虑,减少精神伤害,使麻醉诱导平稳。咪唑安定肌注可引起疼痛不适,口服和直肠内给药效果出现较慢、苏醒延迟。本文研究了经鼻给予咪唑安定后的镇静效果。拟行手术幼儿45例,ASAⅠ~Ⅱ级,年龄9月~6岁,体重25kg以下,分为3组,每组15例。A组:入手术室后鼻内给予咪唑安定0.2mg/kg;B组:鼻内给予咪唑安定0.3mg/kg;C组:应用标准麻醉前用药(阿托品或东莨菪硷0.01mg/kg,羟嗪1mg/kg)。镇静程度应用Wilton评分法(1~5分)评价。观察麻醉诱导前镇静程度、诱导时对吸入麻醉药有无抵抗、呼吸及术毕清醒状  相似文献   

18.
蛛网膜下隙注射吗啡术后镇痛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隙注射吗啡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ASAⅠ~Ⅱ级 6 0例择期妇科手术病人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30例 ,均采用腰麻 硬膜外联合阻滞。腰麻用药为0 5 %重比重布比卡因 10mg ,然后硬膜外腔置管。研究组于腰麻药中加入吗啡 0 2 5mg ,对照组则于硬膜外腔注射吗啡 2mg。术后行视觉模拟评分 (VAS)、Ramsay镇静评分、BCS(Bruggrmanncomfortscale)舒适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蛛网膜下隙吗啡组术后完全无痛时间和持续镇痛时间明显长于硬膜外吗啡组 ,VAS评分明显低于硬膜外吗啡组 (P <0 0 5或P <0 0 1)。Ramsay评分和BCS评分明显高于硬膜外吗啡组 (P <0 0 5或P <0 0 1)。蛛网膜下隙吗啡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增加 (P <0 0 5 )。结论 蛛网膜下隙注射吗啡镇痛效果确切、持续时间长 ,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于硬膜外吗啡镇痛  相似文献   

19.
咪唑安定口服作为术前用药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咪唑安定 6 0 μg/kg肌注作为成人麻醉前用药 ,认为能产生满意的镇静、抗焦虑和顺行性遗忘作用 ,已较广泛应用于临床[1,2 ] 。咪唑安定片剂口服虽方便又无痛苦 ,而成年人口服多大剂量能作为麻醉前用药极少报告。为此 ,本文将探讨口服咪唑安定作为成人麻醉前用药的最佳剂量 ,并与肌注咪唑安定作对比观察 ,供临床参考。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妇科手术患者 84例 ,年龄 30~ 5 5岁 ,既往均无长期应用镇痛、镇静、抗焦虑药的病史。手术麻醉均选用腰麻 硬膜外联合麻醉 (CSEA) ,腰麻应用重比重的 0 75 %布比卡因 1…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与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自控镇痛(CSEA)在分娩镇痛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单胎足月初产妇60例,年龄22~32岁,身高156~170cm,体重60~75kg,ASAⅠ级,依据产妇自愿原则分为两组: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组(R组)和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自控镇痛组(E组),每组30例。R组瑞芬太尼背景剂量0.02μg·kg~(-1)·min~(-1),单次剂量10~20μg,锁定时间3min;E组蛛网膜下腔注射罗哌卡因2.5~3mg,然后连接硬膜外镇痛泵(0.1%罗哌卡因75ml+芬太尼2μg/ml),设置负荷剂量10ml,背景剂量8~10ml/h,单次剂量为5ml,锁定时间15min。记录产妇镇痛前、镇痛后30min的SBP、HR、SpO2;记录镇痛前、镇痛后30min和宫口开全时VAS疼痛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记录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时间、胎心率、新生儿Apgar评分及脐动脉血气;分析不良反应情况、产妇满意度。结果 R组VAS疼痛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E组(P0.05);R组头晕发生率明显高于E组(P0.05);两组产程时间、Bromage评分、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尿潴留等不良反应情况、产妇满意度、胎心率、脐动脉血气分析及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自控镇痛比较,采用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尽管产妇镇静深度更高,头晕发生率较多,但是对母婴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作为椎管内分娩镇痛的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