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探讨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疗效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PCI治疗的92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CTO将患者分为CTO组(n=36)和未合并CTO组(n=56),比较2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情况及介入治疗情况,随访2年的预后情况。结果 CTO组患者中有高血压、冠心病史、AMI病史、脑梗死病史、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病史、PCI史的比例高于未合并CT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TO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高于未合并CT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合并CTO组患者中、重度钙化病变血管比例低于CTO组,手术成功比例高于CT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O组患者全因死亡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未合并CT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CTO病变为接受PCI治疗的AMI患者随访期间出现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合并CTO病变的AMI患者较单纯AMI患者采用PCI治疗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均更差,且CTO病变是接受PCI治疗的AMI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86例已确诊的AMI患者,其中应用抽吸导管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40例,为实验组;另有常规PCI组4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分级、心电图ST段回落率、术后1月心功能变化及住院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术后梗塞相关血管:血流TIMI 3级36例、TIMI 2级4例、TIMI 0~1级0例,而对照组分别为29、15、2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术后1h心电图ST段完全回落的患者25例、部分回落13例、无回落2例,对照组分别为17、21、8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实验组左室射血分数(51.4±4.3)%明显高于对照组(47.9±3.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50.3±3.4)cm明显低于对照组(54.2±3.4)cm,术后实验组:1例再梗、2例心绞痛,对照组:3例再梗、3例心绞痛,2组均无死亡病例,2组术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栓抽吸联合传统PCI能明显改善AMI介入术后梗死相关血管的远端血流,促进术后心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心源性休克(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不同时机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于医院拟行PCI治疗的70例AMI伴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基础药物及急诊PCI治疗。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于PCI术前和术后置入IABP。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24 h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尿量]水平,术前和术后7 d的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cTnI)]水平,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肺毛细血管契压(PCWP)和心脏指数(CI)]水平,以及术后30 d内的病死率。结果 术后24 h,两组MAP和尿量均高于术前,HR低于术前,且试验组MAP和尿量均高于对照组,HR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血清CK-MB和cTnI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LVEF和CI水平均高于术前,PCWP水...  相似文献   

4.
陈春生  严俊  殷然 《医疗装备》2022,(21):111-113
目的 探究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联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1年3月石城县人民医院治疗的62例老年ACS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2例)。对照组采用急诊PCI治疗,试验组于PCI实施前采用IABP治疗,比较两组心功能[心排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平均动脉压(MAP)、心率]、N端前脑钠肽(NT-proBNP)水平及不良心血管事件(恶性心律失常、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结果 术后3个月,试验组CI、LVEF、MA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心率、NT-pro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恶性心律失常、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ABP联合急诊PCI在ACS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NT-proBNP水平和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利于促进病情转归。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龄低危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左室功能的临床关系。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ECHO)评价45例高龄AMI患者,将45例AMI患者分为PCI组(20例)及对照组(25例),均于梗死后第4、24周进行ECHO检查。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术后第24周PCI组收缩末容积指数(ESVI)及舒张末容积指数(EDVI)与术后第4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增加(P〈0.05),室壁节段运动指数(WMSI)降低(P〈0.05);对照组EDVI、WMSI治疗后第24周与治疗后第4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低危AMI患者急诊行PCI开通梗死相关动脉,可明显改善左室重构,提高左室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替罗非班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已确诊的STEMI患者PCI术前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PCI术前静脉使用盐酸替罗非班。观察2组患者PCI术前、术后前向血流(TIMI)血流情况、术后1周左心室射血分数、出血并发症和30d内发生心血管事件。结果与PCI组相比,替罗非班组PCI术后TIMIⅢ级血流获得率较PCI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左室射血分数高于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有高于PCI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严重出血。30d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n05)。结论替罗非班可改善STE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可安全用于STEMI的急诊介入治疗中,明显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d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IABP)在失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急性大面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PCI术前尽早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150例发病12~72h之间的STEMI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72例,对照组78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规范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规范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尽早床旁应用IABP。两组均于入院10-14d后行冠脉造影必要时PCI术,观察术后4周心功能、左心室及左心房大小、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le ejection fraction,LVEF)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PCI术后4周MACE事件的发生率、LVEF、临床心功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大面积STEMI患者择期行PCI,尽早床旁应用IABP能改善心功能,减少MACE事件的发生率,临床应用安全可行,对近期预后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18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所选取患者均静脉给予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当药物无法维持有效血循环时,则采取股动脉置入主动脉球囊反搏导管,实施主动脉球囊反搏术.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前后意识、心率及尿量改变情况,放置漂浮导管,侧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心脏指数(CI)、有创平均动脉压(MABP)、有创动脉收缩压(SBP)及连续心排血量(CO).结果: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后,PCWP、CI、MABP、SBP及CO相比于手术前,显著升高(P<0.05).14例患者新功能得到程度差异性改善,心率减慢,尿量增多,改善不明显2例,死亡2例.结论:针对PCI术后低心排血量患者,对其采取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可显著改善其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探讨以快速康复外科(FTS)理论为指导的系统化护理模式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郑州市某医院2018年9月—2020年9月因心肌梗死接受PCI的15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78)和对照组(n=77)。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用以FTS理论为指导的系统化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12周时心功能指标[包括NYHA心功能分级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自我护理能力(ESCA)评分,比较2组患者护理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ESCA评分、LVEF、NYHA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ESCA评分、LVEF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期间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发生率为7.69%,低于对照组的20.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FTS理论为指导的系统化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PCI术后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对改善预后有积极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CASI)出现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方法 对我院26例患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及精心护理.结果 本组患者在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明显提高、心功能明显改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出现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治疗效果明显,降低死亡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卡维地洛对急性心肌梗死伴糖尿病患者溶栓后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64例急性心肌梗死伴糖尿病静脉溶栓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和对照组各3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静脉溶栓及常规治疗.卡维地洛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服用卡维地洛,总疗程4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有关心功能、血糖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卡维地洛组治疗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均减小(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心输出量,短轴缩短率均有提高(P<0.01),血糖、甘油三脂、总胆固醇均有降低(P<0.05或P<0.01).对照组仅见LVEF、FS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维地洛治疗心肌梗死伴糖尿病患者,对改善心功能优于对照组,同时能改善血糖血脂代谢.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床旁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后心肌节段性运动及EF值变化的评价。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6月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92例,应用床旁超声心动图观察急诊PCI术后受累心肌节段性运动及EF值变化的影响。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心肌节段性运动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F值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超声心动图可以早期发现室壁运动异常,判断梗死心肌的范围和大小,评估心功能,指导治疗及评估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80例行择期PCI的AMI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术中使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照组40例,行常规PCI的患者.比较两组间慢血流或无复流发生率、术后冠脉血流灌注水平(TIMI分级)、心肌组织灌注分级(TMP)、术后1月经心脏彩色超声测定的心功能、1年内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和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TIMI3级血流发生率、TMP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1月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E峰/A峰<1的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内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死亡、靶血管血运重建、再梗死等主要心脏不良事件.两组在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AMI择期PCI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龄低危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左室功能的临床关系。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ECHO)评价45例高龄AMI患者,将45例AMI患者分为PCI组(20例)及对照组(25例),均于梗死后第4、24周进行ECHO检查。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术后第24周PCI组收缩末容积指数(ESVI)及舒张末容积指数(EDVI)与术后第4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增加(P<0.05),室壁节段运动指数(WMSI)降低(P<0.05);对照组EDVI、WMSI治疗后第24周与治疗后第4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低危AMI患者急诊行PCI开通梗死相关动脉,可明显改善左室重构,提高左室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测定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不同时间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后的梗死相关血管(IRA)的TIMI血流分级及校正TIMI帧数(CTCF),来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择期PCI时间对心肌再灌注的影响.方法 60例急性心肌梗死,但已错急诊PCI手术时机病例60例,按发病后12 h~7 d(20例)、8~30 d(40例)期间行PCI治疗分为2组,测定各组内AMI患者PCI术后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分级及校正TIMI帧数.结果 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择期PCI治疗后无死亡病例,12 h~7 d组中TIMI血流<3级的患者较多(40% vs 12.5%,P<0.05);CTFC大于等于30帧的患者较多(45% vs 17.5%,P<0.05);CTFC较高(30.1±4.99 vs 19.2±4.1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8~30 d内行择期PCI能使心肌得到更好的灌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分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时心电图缺血程度,探讨其对术后心源性休克的预测价值.方法 入选经急诊PCI的STEMI患者390例,发病时间均在12h内,根据入院时心电图表现分为Ⅱ级缺血组(A组,248例)和Ⅲ级缺血组(B组,142例),分析住院期间两组基本资料、TIMI危险评分、ST段回落率、PCI后心血管事件(心源性休克、院内死亡、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再发梗死)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在性别构成、发病至球囊开通时间、吸烟、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卒中、术后TIMI血流3级、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左主干病变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ST段回落率>50%比例明显低于A组[53.2%(132/248)比29.6%(42/142)](P< 0.01),且心源性休克、院内死亡、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再发心肌梗死率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年龄、左室射血分数、TIMI危险评分>3分、Killip分级>1级、前壁心肌梗死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将两组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中,并以与心源性休克有关的因素为自变量,心源性休克为因变量进行分析,发现年龄(P=0.008)、Killip分级>1级(P=0.049)、ST段回落率(P=0.008)及Ⅲ级缺血(P=0.001)为PCI后心源性休克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入院时心电图Ⅲ级缺血是STEMI患者PCI后心源性休克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且对PCI后院内病死率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高危急性心肌梗死应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11~2017-12我院收治的60例高危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所有病人均接受急诊PCI联合IABP治疗,统计IABP与PCI治疗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对比IABP治疗前、治疗后30min、治疗后60min血流动力学指标[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水平。结果:60例高危急性心肌梗死病人IABP置管均成功(100%),PCI成功57例(95.00%),治疗术中无死亡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5.00%,59例术后7~26d出院,1例(1.67%)因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IABP治疗后30min、治疗后60minDBP、SBP、HR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急诊PCI联合IABP救治高危急性心肌梗死能降低病人病死率,改善病人预后,IABP支持下行PCI可维持病人血流动力学稳定,有助于提高操作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风险及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急性心肌梗死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58例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未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58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分布特点,并分析患者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统计患者治疗前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左心室射血分数、合并呼吸道疾病以及合并肾功能不全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年龄、术前白细胞水平、抗菌药物使用种类及使用时间、深静脉置管、有创通气以及是否合并糖尿病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球囊反搏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相关因素多,应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直接PCI治疗的AMI患者106例,将既往有糖尿病病史或者无糖尿病病史但入院时第1次随机血糖≥7.8 mmol/L者列为高血糖组(49例),其余患者列为正常血糖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梗死相关动脉(IRA)的TIMI血流分级、术前及术后各导联ST段抬高的平均值、术后ST段回落程度及住院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高血糖组发病到就诊的时间长(P<0.05),无痛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正常血糖组高(P<0.05);两组PCI术后60 min各导联ST段抬高平均值及术后ST段回落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糖组多支血管病变、弥漫性病变比例较正常血糖组高(P<0.05),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 既往有糖尿病病史或入院后随机血糖升高的AMI患者,行急诊PCI治疗后的心肌灌注较差,进而影响心功能,增加住院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的心肌灌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心内科接受直接PCI治疗的96例资料完整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血清Hcy水平分为2组:A组Hcy<15 μmol/L,B组Hcy≥15 μmol/L.评估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及TMPG心肌灌注分级;发病后1周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评价心脏收缩功能.结果 冠脉造影结果中两支及以上血管病变的比例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48.1%,65.9%,P>0.05).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分级3级两组无明显差异(分别为90.4%,90.9%,P>0.05),心肌灌注分级(TMPG)0~2级A组低于B组(分别为21.2%,45.5%,P<0.05),3级A组高于B组(分别为78.8%,54.5%,P<0.05).PCI术后1周内超声心动图A组LVEF高于B组[分别为(56.6±8.9)%,(49.0±8.1)%,P<0.01].结论 血清Hcy水平可能影响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介入治疗后的心肌灌注与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