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陈建辉  陈娅萍 《当代医学》2012,(28):103-10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糖尿病颈动脉内中膜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12年2月泉州市惠安县医收治的82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同期体检的82名健康人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各部位的IMT、斑块检出率、不同年龄段患者斑块检出率及各种类型斑块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颈动脉各部位的IMT均小于对照组,各部分斑块检出率均低于对照组,60岁以上患者的斑块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并以硬斑检出率最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糖尿病颈动脉内中膜检测中的价值较高,对于IMT及各类斑块的检测均有较佳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陕西医学杂志》2016,(4):446-447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13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A组,130例健康体检者为B组。两组受试者均接受高频超声技术检查,比对两组颈动脉各内膜中层厚度(IMT)值差异情况,记录其斑块回声结果、斑块发生率及分布情况等。结果:1A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68.5%,明显高于B组的24.6%,对比差异明显(P<0.05);B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量合计165枚,以颈动脉分叉处最为集中,左侧发生率为28.4%,右侧发生率为41.8%,明显高于B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2A组颈动脉、颈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等部位内膜中层厚度值均明显高于B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3A组的165枚斑块中硬斑块102枚(61.8%),软斑块63枚(38.2%),与B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给予高频超声技术检测可提高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准确率及有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的关系。方法:收集ACI患者69例,并设正常对照组29例,应用颈动脉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明确颈动脉斑块形态,并测定Hcy水平。检测ACI组和对照组Hcy水平含量,ACI组无斑块、硬斑块及软斑块组血Hcy水平含量,观察ACI组血Hcy水平与CIMT之间的关系。结果:ACI组Hcy、CIM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软斑块组血Hcy水平高于硬斑块组及无斑块组(P<0.05),硬斑块组高于无斑块组(P<0.05);CIMT增厚组血Hcy水平高于CIMT正常组(P<0.05)。结论:在ACI患者中,血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呈正相关,高血Hcy水平与软斑块具有相关性,更易发生脑梗死。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血管病变的情况,尤其是糖尿病与颈动脉血管内膜厚度、血管斑块的关系。方法:对糖尿病组(17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对照组(10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显示颈动脉血管壁回声不均匀,可有多支血管斑块形成及不同程度的狭窄,糖尿病组动脉斑块的发生率为85.29%,非糖尿病组动脉斑块发生率为23.00%。糖尿病组动脉内膜增厚的发生率为85.88%,非糖尿病组动脉内膜增厚发生率为11.00%。糖尿病组的颈动脉血管斑块及内膜中层厚度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尤其是其对颈动脉血管内膜中层厚度及血管直径的变化的检查对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诊断、预防及治疗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结构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86例进行颈部超声检查,其中糖尿病组46例,对照组40例。糖尿病组又分为糖尿病无高血压组(DM1组)23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DM2组)23例。对照组为健康人。分别测量各组颈总动脉干内-中膜厚度(CCA-IMT),分叉处内-中膜厚度(B IMT)以及各种斑块。结果(1)DM1组和DM2组的CCA-IMT和B IMT高于对照组,斑块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2)DM2组的CCA-IMT和B IMT高于DM1组(均P<0.05),斑块检出率亦高于DM1组。结论高频超声评价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颈动脉斑块三维超声的临床意义和影响因素。方法:观察组选择经临床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住院患者50例,对照组选择同期经体检科体检后经证实的健康成年人50例,均进行常规超声与三维超声检测,观察颈动脉斑块情况。结果:常规二维超声显示观察组的EDV、ESV与EF值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超声显示观察组的EDV、ESV与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控制吸烟,降低血脂、糖化血红蛋白和降压等综合治疗下,经过1年的随访,所有患者颈动脉斑块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糖尿病颈动脉斑块三维超声的应用能有效检出相关异常情况,检查效果明显优于二维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内-中膜自动测量技术(QLAB)和实时复合成像(Sono CT)对2型糖尿病颈动脉病变检测的价值。方法:对124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82例对照组的颈动脉分别进行检测,观察颈动脉后壁内-中膜厚度(IMT)、有无斑块形成,并根据是否伴有高血压及病程长短分组,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糖尿病各组IMT增厚共101例(81.5%),检出斑块96例(78.2%),对照组IMT增厚33例(40.2%),检出斑块26例(31.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斑块检出率高于无高血压组,经QLAB测量的IMTmean>无高血压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糖尿病病程>5年者斑块检出率高于病程≤5年者,IMT厚度大于病程≤5年者厚度,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病变以IMT增厚为主,其次是斑块形成。SonoCT技术可使颈部血管细微结构的分辨率提高,增加血管病变边界的可见度,QLAB测定颈动脉内膜平均厚度较最厚值更具优越性,对糖尿病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对68例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68例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粥样斑块类型,同时检测血清CRP水平。结果:脑梗死组血清CRP、颈动脉IMT及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脑梗死组不稳定性斑块、稳定性斑块及无斑块组血清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CRP组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评分、致残率和死亡率均明显高于低CR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IMT、粥样硬化斑块类型、血清CRP与急性脑梗死关系密切,CRP能间接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及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是脑梗死病情轻重和预测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9.
《皖南医学院学报》2020,(4):380-382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在急性脑梗死筛查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铜陵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诊断为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随机选取3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随机选取非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利用超声检查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及斑块情况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ACI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86.67%)、颈动脉斑块检出率(90.00%)均高于对照组(50.00%和26.67%)(P<0.05);ACI组患者多发斑块检出率(70.37%)高于对照组(25.00%)(P=0.039)。ACI组患者斑块低回声及混合性回声检出率(88.89%)高于对照组(50.00%)(P=0.033)。结论:ACI患者中颈动脉斑块以多发斑块及不稳定性斑块多见,颈部超声检查是重要的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颈动脉病变的高频超声检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2型糖尿病颈动脉病变检测的价值。方法对8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双侧颈动脉进行检测,观察颈动脉后壁内-中膜厚度(IMT)、有无斑块形成及其性质,并根据是否伴有高血压及病程长短分组,将结果与64例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糖尿病各组IMT增厚共65例(75·6%),检出斑块58例(67·4%);对照组IMT增厚28例(43·8%),检出斑块26例(40·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斑块检出率高于无高血压组,IMT厚度厚于无高血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糖尿病病程>5者斑块检出率高于病程<5年者,IMT厚度厚于病程<5年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病变以IMT增厚为主,其次是斑块形成。高频超声可清晰显示颈动脉IMT是否增厚、有无斑块形成及其性质,对糖尿病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明文剑 《中国医药导报》2012,(31):104-105,110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2型糖尿病(DM)合并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8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分为两组,92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为DM组和108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为DM+EH组;另选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硬化斑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和狭窄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DM+EH组及DM组颈动脉IMT均高于对照组,DM+EH组颈动脉IMT均高于DM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②DM+EH组、DM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DM+EH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高于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主要出现在颈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③DM+EH组患者颈动脉狭窄的总检出率高于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50%的检出率DM+EH组及D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明显增高,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为临床的早期防治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冀黎明  张舂槐  柴军土 《浙江医学》2011,33(12):1775-1776,181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 对138例T2DM患者的WBC与IMT的相关性进行比较.结果 IMT异常组的年龄、病程、WBC、hs-CRP、BMI、HbA1c与IMT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Spearman 相关分析显示,WBC与IMT成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 WBC的升高(虽然在正常范围内)对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是一个重要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含量,以了解肾损害的情况。方法:将8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的不同分为单纯性糖尿病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并以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采用循环酶法测定血清中Hcy的含量。结果: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与单纯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Hcy含量明显偏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临床糖尿病肾病组显著高于早期糖尿病肾病组(P〈0.05),单纯性糖尿病及健康对照组血清Hcy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Hcy水平的升高对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肾损害有一定临床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评价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后血管管壁运动力学的改变。方法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对糖尿病颈总动脉有斑块者(糖尿病组,30例)及健康查体者(健康对照组,30例)进行分析,比较2组长轴切面管壁的运动矢量图、重建三维参数图,计算其最大切向运动速度(Vs)、最大切向应变(S_(max))及最大切向应变率(SR_(max))。结果健康对照组长轴切向速度、应变、应变率曲线形态分别趋于一致;糖尿病组颈总动脉斑块处管壁切向速度、应变、应变率时间曲线变化大,峰值不定,变化无规律,部分斑块处管壁各位点达峰时间不同步。糖尿病组颈动脉Vs、S_(max)、SR_(max)[(15.22±11.50)×10(-2)cm/s、(2.66±1.01)%、(0.25±0.24)/s],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30.32±10.24)×10(-2)cm/s、(2.66±1.01)%、(0.25±0.24)/s],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30.32±10.24)×10(-2)cm/s、(4.49±1.34)%、(0.62±0.34)/s](P<0.05)。斑块肩部运动速度最大,纤维帽下方管壁运动速度最小,且上下游肩部管壁的应变、变变率高于纤维帽下方处管壁(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部位管壁运动的不同步性,表明VVI可以量化评价已发生血管重构的颈动脉管壁运动及其斑块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颈动脉斑块超声特征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以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2型糖尿病患者112例为研究组,以不伴有2型糖尿病的脑梗死或TIA患者96例为对照组。超声检查两组颈总动脉、颈动脉球部及颈内动脉内一中膜(IMT)是否增厚、有无斑块形成,评价斑块的位置、形态、回声、数量及大小。超声诊断两组颈动脉是否有狭窄及狭窄的部位、程度和数量。结果研究组颈动脉IMT增厚、颈总动脉及颈动脉球部斑块的发生率及颈动脉斑块的数量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研究组颈内动脉斑块的发生率、颈动脉斑块的形态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颈动脉狭窄累及66条,对照组累及20条,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两组累及颈总动脉、颈动脉球部狭窄的血管数目比较无差异,累及颈内动脉狭窄的血管数日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斑块的回声、形状、部位、是否导致颈内动脉狭窄及狭窄的程度与数量有关。颈部血管超声能更快、更准确地评价颈动脉斑块的超声特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ADM、TGF-β1在各期糖尿病肾病中的变化及在糖尿病肾病进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67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3组: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分别检测糖尿病组和2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ADM、TGF-β1水平。结果:①糖尿病组血ADM、TGF-β1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②微量蛋白尿组血ADM、TGF-β1较正常蛋白尿组明显增高(P〈0.05),临床蛋白尿组血ADM、TGF-β1较微量蛋白尿组明显增高(P〈0.05)。③血ADM、TGF-β1与UAER呈正相关(r=0.674,P〈0.01)。结论:①血ADM、TGF-β1可能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②糖尿病正常蛋白尿组血ADM即升高,血ADM可能成为更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敏感指标,对监测肾病进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超声动态评价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AS)的价值。方法随访135例T2DM患者3年,根据入组时间分为强化治疗组(75例)和常规治疗组(60例)。观察干预3年后两组患者的代谢控制情况及颈总动脉(CCA)、髂总动脉(CIA)、股总动脉(CFA)内膜-中层厚度(IMT)和AS斑块的变化情况。结果强化治疗组的各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率均低于常规治疗组,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比较两组患者斑块分布情况,干预1年后和2年后强化治疗组股动脉斑块好转率高于常规治疗组(χ2=5.49、8.39,均P<0.05),其余指标好转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强化治疗后T2DM患者CCA、CIA及CFA内膜-中层增厚明显减少,但对血管内已形成的AS斑块改善不明显。高频超声可作为首选观察随访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5年8月~2013年5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198例并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69例。CHD组129例,采用超声探头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厚度,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CHD组患者的血糖、甘油三酯及收缩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CHD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为81.4%,对照组为15.9%,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CHD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0级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2级、3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多支病变组患者斑块积分高于单支病变组,mIMTc显著增加,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颈动脉超声对CHD的预测总符合率为73.74%。结论在冠心病的发生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高危预测因子,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测可以作为疑诊CHD但是又不适用冠脉造影患者疾病诊断的辅助依据,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DM)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探讨HiP感染与2型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以2型糖尿病患者281例为DM组,健康体检者86例为健康对照组,观察HP的感染率,并根据HP感染情况将DM分为感染亚组与末感染亚组,比较2个亚组血糖、血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炎性因子,探讨HP感染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 DM患者HP阳性率为85.4%(240/281).高于健康对照组的47.7%(4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M患者均存存血脂代谢异常,其中HP感染亚组较末感染亚组显著(P<0.05);健康对照组、未感染亚组及感染亚组IMT、CRP、IL-6及IL-8依次升高,IL-10依次降低(P均<0.05)。2型糖尿病患者IMT与CRP(r=0.62,P=0.016)、IL-6(r=0.57,P=0.022)及IL-8(r=0.64,P=0.007)均呈正相关,与IL-10呈负相关(r=-0.56,P=0.017)。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对HP易感,HP持续感染与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超声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IMT)与并发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高分辨率的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分别测量67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83例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及60例健康对照组的颈动脉IMT。结果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颈动脉IMT及颈动脉斑块发生率较非糖尿病组增高(P〈0.05);两组脑梗死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o结论2型糖尿病颈动脉IMT与脑梗死有明显关系,是造成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及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可以作为脑梗死早期预测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