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慢病毒介导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BMSCs)对脑梗死后动脉生成的影响。方法 利用慢病毒载体介导bFGF基因修饰BMSCs,获得稳定转染bFGF的BMSCs。脑梗死后1 d立体定向移植至梗死灶周围。术后14 d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标记梗死灶周围微小动脉,并采用MCID计算机成像分析系统测量微小动脉的密度及直径。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BMSCs组及bFGF-BMSCs组微小动脉密度及直径明显增加(P<0.05),且bFGF-BMSCs组微小动脉密度及直径显著高于BMSCs组(P<0.05)。结论 bFGF修饰的BMSCs可有效促进脑梗死后动脉生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NSC)移植治疗脑梗死大鼠模型的治疗效果,以及基因的表达情况和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移植腺病毒载体介导的VEGF165基因转染的C17-2NSC到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脑梗死半暗带区,观察移植后大鼠神经功能变化,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CD31免疫组化检查观察细胞存活分化和血管新生情况。结果 VEGF病毒组、NSC移植组和VEGF基因修饰NSC组神经功能严重度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以VEGF基因修饰NSC组最为显著(P〈0.05);NSC移植后NSE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显著增多(P〈0.05),VEGF基因修饰NSC组更为碌著(P〈0.05);VEGF病毒组和VEGF基因修饰NSC移植组脑梗死灶周围血管数较对照组显著增多(P〈0.05),以VEGF基因修饰NSC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 转染VEGF基因的C17.2NSC脑内移植治疗MCAO脑梗死模型可促进NSC向神经元分化,可促进新生血管形成,改善神经功能。VEGF基因修饰NSC移植治疗效果优于单纯的C17.2NSC移植或VEGF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经鼻给予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cid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aFGF)对脑梗死后神经和血管再生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aFGF组(n=12)、对照组(n=12)和假手术组(n=6);aFGF组和对照组大鼠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脑缺血再灌注24h后经鼻分别给予10μg aFGF(200μl)和等容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7d;同时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核苷(Bromodeoxyuridine,BrdU)50mg/kg,1次/d,连续13d;假手术组操作过程和给药与对照组相同,但不用线栓阻塞大脑中动脉;分别在术前和术后第1、7、14d采用改良神经功能评分评价大鼠神经功能改变情况,并于术后第14d经尾静脉注入异硫氰酸荧光素右旋糖酐(FITC—dextran),采用免疫组化及激光共聚焦方法分别检测梗死灶周、室管膜下区和纹状体BrdU阳性细胞及微血管的数量。结果术后第7及14d aFGF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第14d aFGF组缺血侧室管膜下区和纹状体BrdU阳性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高(P〈0.01),假手术组仅见少量BrdU阳性细胞;激光共聚焦显示aFGF组梗死灶周微血管数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同时,与对照组相比经鼻给予aFGF能增加Brdu阳性细胞在血管内皮细胞中的百分比,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给予aFGF能有效促进神经和血管再生,改善脑缺血后神经功能评分,对于治疗脑梗死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和皮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脑梗死1、7、14、21、28d组及TMS1、7、14、21、28d组,每组各8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脑梗死模型;在规定的时间点行神经功能评定,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梗死侧皮层BDNF的表达。结果(1)和脑梗死28d组相比,TMS28 d组大鼠Bederson神经功能评分、平衡木实验、网屏实验评分均较低,两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转棒实验虽评分较低,但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2)大鼠脑梗死1d后梗死侧皮层可见较多BDNF阳性表达神经细胞,主要位于梗死灶周围,至第7d表达达高峰,然后开始下降;TMS7、14、21d组梗死侧皮层BDNF表达增加。结论TMS能促进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机理可能与TMS能增加脑梗死侧皮层BDN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ation,HBO)对脑卒中后大鼠神经功能和脑梗死灶体积的影响。方法选择4~5个月龄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HBO组。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术后3h对HBO组大鼠开始高压氧治疗。梗死后5d、10d、14d以横木行走试验(BWT)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同时进行TTC染色与梗死体积测量。结果术后第5天模型组与HBO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0、14天模型组与HBO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O组肢体功能恢复较模型组好。从第5天开始,高压氧组梗死体积较模型组明显缩小(P〈0.05),一直持续至第14天。结论缺血性脑梗死后,早期反复高压氧治疗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大鼠肢体运动功能,并可明显缩小梗死灶体积。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梧丙酯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应用复方丹参,治疗组依达拉奉、桔丙酯联合应用,2组其他内科治疗相同。结果14d和30d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的有效率对照组分别为20.0%和40.0%,依达拉奉、桔丙酯联合治疗组为43.3%和76.7%,2组间治疗后14d、30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梏丙酯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MRI各项指标观察依达拉奉钠对急性脑梗死后脑水肿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予以脑梗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在脑梗死后1,5,14d行MRI扫描,扫描后工作站后处理合成ADC图,测量、计算脑梗死体积、水肿吸收率(△V)、各序列的信号强度比(SIR)、信号强度比相对变化率(ASIR)、相对ADC(rADC)。结果脑梗死后14d,治疗组的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V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后5d和14d,治疗组T1wI的sI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2WI、FLAIR序列的ASI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后5d,治疗组DwI序列的SIR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T1wI、T2wI、FLAIR序列的△sI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后5d,治疗组梗死区rADC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达拉奉对缺血性脑水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脊液(CSF)兴奋性氨基酸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层析方法测定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20例偏头痛患者(对照组)CSF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的含量。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CSF中Glu、As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01)。脑梗死组患者CSF中Glu和Asp含量与梗死体积呈显著正相关(r=0.75,P〈0.01;r=0.437,P〈0.05),CSF中Clu含星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亦呈正相关(r=0.55,P〈0.01)。结论 脑梗死发生后CSF中Glu、Asp含量明显升高提示其参与了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CSP中Glu、Asp含量可反映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及梗死灶的大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对高原地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高原地区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病例,正常血红蛋白组(血红蛋白≤180g/L)39例和高血红蛋白组(血红蛋白〉180g/L)44例。术后3d、7d、15d计算脑水肿体积,术后15d观察两组生存率;统计术后6个月内颅内再出血率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正常血红蛋白组脑水肿体积低于高血红蛋白组(P〈0.05);高血红蛋白组病死率高于正常血红蛋白组(P〈0.05);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正常血红蛋白组好于高血红蛋白组(P〈0.05)。结论高血红蛋白影响高原地区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细胞因子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时外周血中细胞因子的变化扣意义。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单纯脑梗死、脑梗死并高血压、脑梗死并高血压糖尿病组,设立健康对照组,测定外周血中INS、ET-1、TNF—α值,并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各组指标的变化。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外周血内皮素-1(P〈O.05)、肿瘤坏死因子-α(P〈0.05)水平的升高,并高血压时升高更明显;急性脑梗死患者并高血压、糖尿病时血清胰岛素(P〈O.05)、血糖升高(P〈0.05);脑梗死并高血压组入院时神经功能评分与血糖存在线性关系。结论TNF—α、ET-1、INS梗死后的变化并不仅是梗死后应激所致,还可能与高血压一起参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应用RNA干扰技术下调Nogo受体(NgR)基因的表达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及皮质脊髓束可塑性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制作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脑梗死大鼠模型,用携带U6启动子和NgR特异短发夹RNA(shRNA)编码序列的质粒pNgR-shRNA1、pNgR-shRNA2行缺血侧侧脑室注射给药,以含非特异性shRNA编码序列的无关质粒pGenesil-Con(pCon)注射组及模型组作为对照,应用改良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进行神经功能评定,Western blot检测梗死灶周围脑组织NgR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梗死灶周围脑组织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的表达,生物素化葡聚糖胺(BDA)顺行示踪法观察皮质脊髓束可塑性变化。结果 pNgR-shRNA1组、pNgR-shRNA2组mNSS评分明显低于pCon组及模型组(P<0.05),pCon组及模型组mNSS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与pCon组及模型组相比,pNgR-shRNA1组、pNgR-shRNA2组梗死灶周围脑组织NgR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GAP-43的表达明显增强(P<0.05),BDA顺行示踪见病变侧大脑脚水平及病变对侧C1-3脊髓水平BDA阳性纤维数量明显增多(P<0.05)。结论 RNA干扰抑制NgR表达能促进脑梗死大鼠皮质脊髓束可塑性改变及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立体定向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治疗MCAO大鼠的效果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用改良线拴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60只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移植组(A组)、磷酸盐缓冲液溶液组(B组)与假手术组(C组)。在模型建立后7 d,通过立体定向方式将1×106个BMSCs移植入A组大鼠损伤侧纹状体,B组大鼠以同样方式在同样部位移植等体积的磷酸盐缓冲液,C组完成立体定向过程,但无液体注入。应用改良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 NSS评分)、水迷宫测试观察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并取大鼠脑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A组m NSS评分优于B组、C组(P0.05);A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多(P0.05)。A组大鼠在脑损伤中心及周围区,可见Brdu单染阳性细胞及Brdu+BDNF、Brdu+GFAP、Brdu+v WF、Brdu+VEGF双染阳性细胞。结论立体定向移植BMSCs可以显著改善MCAO大鼠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颈交感干离断(TCST)模拟星状神经节阻滞,观察其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大鼠脑梗死容积及海马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等的影响,并探讨其脑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A组)、对照组(B组)和假手术组(C组);采用线栓法行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制作大鼠局灶性CIRI模型,A组于TCST后即行MCAO,2h后再恢复灌注;B组为单纯CIRI组;C组仅完成与A组相似的手术步骤但不造成MCAO、不行TCST;再灌注24h后观察各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容积及海马iNOs的表达变化。结果A组大鼠脑梗死容积和神经行为学评分均低于B组(P〈0.05);与A组、C组相比,B组大鼠海马iNOS的表达增加(P〈0.05),而A组与C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TCST可通过下调大鼠海马iNOS的表达而对局灶性CIRI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补体系统激活变化趋势与急性脑梗死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动态观察脑梗死患者发病后1月内补体C3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的变化趋势及其与梗死灶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在发病后12、24、48、72h、7、14d和1月,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56例脑梗死患者补体C3和Hs-CRP含量,观察并记录所有病例的病灶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选取46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结果(1)病例组补体C3和Hs-CRP在不同测定时点浓度不同(F=163.456和97.622,P〈0.001),表现为发病12h时补体C3和Hs-CRP浓度即有所增加,此后随着发病时间的增加浓度呈上升趋势,至发病7d达峰值,随后逐渐下降,至1月时趋于正常。(2)病例组血清C3、Hs-CRP的浓度于发病后12、24、48、72h、7、14d均高于对照组(P〈0.05),1月时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病例组血清补体C3、Hs-CRP水平与梗死灶体积有关系,体积越大,血清补体C3、Hs-CRP水平越高。大、中病灶组血清补体C3、Hs-CRP浓度明显高于小病灶组(P〈0.05);(4)病例组血清补体C3、Hs-CRP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系,神经功能缺损越重,血清补体C3、Hs-CRP水平越高。重、中度神经功能缺损组血清补体C3、Hs-CRP浓度明显高于轻度缺损组(P〈0.05)。结论(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C3、Hs-CRP含量增高,存在补体系统激活。补体激活可能参与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脑组织的炎症过程;(2)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3、Hs-CRP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之间有密切关系,反映卒中时脑组织的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缺血再灌注模型,探索再灌注后Cx43蛋白的表达模式。方法75只大鼠随机分为MCAO组(60只)和假手术组(15只)。MCAO组均行MCAO手术,术后根据缺血再灌注时间分为0.5、4、12、24 h 4个亚组,每组15只;假手术组不插入线栓。各组进行改良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mNSS)、脑组织TTC染色及神经元尼式染色,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脑组织Cx43蛋白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CAO组造模成功率75%。MCAO组大鼠mNSS评分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脑梗死面积增加,额顶叶皮质区神经元大量损伤。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及MCAO 0.5、4、12、24 h组Cx43表达量分别为0.23±0.12、0.58±0.18、0.78±0.07、0.61±0.05和0.27±0.07, MCAO 0.5、4、12 h组与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CAO 24 h组与假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CAO组侧脑室下区Cx43的表达在0.5 h开始升高,4 h达高峰,12 h逐渐下降,直至24 h恢复基线水平;与Western blot结果一致。结论 Cx43蛋白在脑缺血性再灌注损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治疗缺血性卒中大鼠,观察BMSCs的治疗效果,检测突触后密度蛋白-95(PSD-95)的表达水平,进而研究BMSCs治疗缺血性卒中的机制.方法 将40只成年雌性SD大鼠制备成大脑中动脉缺血2h再灌注24h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梗死对照组和BMSCs组,每组20只.每组再按梗死后3,7d分为2个亚组,每组10只.梗死对照组于缺血再灌注24 h后经尾静脉注射PBS液1ml,BMSCs组同时经尾静脉注射BMSCs 3×106.所有大鼠于梗死后1,3,7d分别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PSD-95表达水平,用TUNEL测定凋亡细胞水平.结果 (1)神经功能评分:梗死后3,7 d BMSCs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梗死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138,3.417;P<0.05).(2) PSD-95表达:BMSCs组在梗死后3d时PSD-95表达较梗死对照组的表达有增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MSCs组在梗死后7d时PSD-95表达明显多于梗死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13,P<0.05).(3)TUNEL细胞凋亡染色:梗死后3d时梗死对照组大鼠缺血侧可见许多凋亡细胞,显多于BMSCs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78,P< 0.05).结论 BMSCs移植能促进缺血性卒中大鼠的神经功能的恢复.BMSCs移植后能明显增加缺血性卒中大鼠PSD-95的表达,减少细胞的凋亡,对缺血性卒中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移植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对局灶性脑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修复的作用及血管再生的影响,探讨BMSCs移植促进大鼠脑损伤修复的机制。方法 30只大鼠制备大鼠局灶性脑损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损伤组和BMSCs移植组,每组10只大鼠。取供体鼠BMSCs,体外扩增,DAPI荧光标记。在脑立体定向仪引导下将BMSCs移植到脑损伤大鼠局部损伤灶边缘,于3d、7d及14d通过观察大鼠神经行为能力的变化,评价移植细胞后大鼠神经功能的修复情况;14d后取脑组织荧光显微镜观察移植细胞存活的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微血管密度(MVD)来评估血管再生情况、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t-1、Flk-1)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脑损伤组和BMSCs移植组于移植后3d时神经行为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移植后7d、14d,BMSCs移植组与脑损伤组在神经行为学评分指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SCs移植组与脑损伤组比较,脑组织微血管密度明显增加,VEGF和Flt-1、Flk-1表达明显增加。结论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后可促进脑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其增加VEGF和Flt-1、Flk-1表达促进血管再生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经静脉注射移植对缺血/再灌注脑内神经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和扩增成年雄性大鼠BMSCs;以“四管阻断法”制作大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造模后3、5、7d通过尾静脉注射Hoechst33342标记的BMSCs(2×10^6/1ml/只),另设对照组于相同时间点通过尾静脉注射载体溶液。于造模后4周处死大鼠,取脑切片,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缺血性损伤情况;BrdU/GFAP、BrdU/MAP2和BrdU/Hoechst33342免疫荧光双标染色,观察大鼠脑内神经细胞的增殖及分化情况。结果BMSCs移植组海马CA1区存活锥体细胞数显著多于载体溶液对照组(P〈0.05)。BMSCs移植大鼠脑内海马结构BrdU阳性细胞数显著多于载体溶液对照组(P〈0.05),BrdU/MAP-2双标阳性细胞占BrdU阳性细胞的比例显著高于载体溶液对照组(P〈0.05)。结论BMSCs经静脉注射移植能够减轻缺血性脑损伤,促进宿主脑内自体神经细胞增殖,并提高其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比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次声预处理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阻闭(MCAO)模型致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只):对照组、假次声预处理组和次声预处理组。次声预处理组大鼠行16 Hz 130 dB的次声作用2 h/d,连续作用7 d;假次声预处理组大鼠每日放入次声仓但不接受次声,亦连续7 d;对照组大鼠正常饲养。最后一次预处理后24 h时,三组大鼠分别做MCAO模型,再灌注24 h后处死动物,观察脑梗死容积及神经功能学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次声预处理组大鼠脑梗死容积明显减小(P〈0.05),神经功能学评分明显提高(P〈0.05)。而假次声预处理组大鼠脑梗死容积和神经功能学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6 Hz 130 dB次声预处理可明显减轻大鼠脑梗塞的容积,改善神经功能学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