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分析炎琥宁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与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重庆市某医院收治的188例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4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利巴韦林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炎琥宁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比较2组患儿发热消退时间、口咽部疱疹或溃疡消退时间、手足肛周皮疹消退时间;比较2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6.81%,高于对照组的7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17,P0.05)。观察组患儿发热消退时间、口咽部疱疹或溃疡消退时间及手足肛周皮疹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5.472,8.933,9.368;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31%,低于对照组的14.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42,P0.05)。结论炎琥宁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手足口病的效果较好,可缩短发热消退时间、口咽部疱疹或溃疡消退时间及手足肛周皮疹消退时间,且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其疗效优于单用利巴韦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利巴韦林气雾剂联合蒲地蓝口服液治疗80例手足口病(HFMD)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04~2016-06期间收治的160例HFMD患儿,按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80例。对照组采取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观察组采取利巴韦林气雾剂+蒲地蓝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症状(皮疹、口腔疱疹、发热)消退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25%(77/80)较对照组85.00%(68/8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疹、口腔疱疹、发热消退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25%(9/80)与对照组8.75%(7/80)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HFMD患儿采取利巴韦林气雾剂联合蒲地蓝口服液治疗,疗效显著,可加快皮疹、口腔疱疹、发热等临床症状消退,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加用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将14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给予更昔洛韦治疗;观察组7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热退、疱疹消退的时间. [结果]观察组在热退、疱疹消退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疗效显著,且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4.
张婉琴 《中国卫生产业》2012,(20):74+76-74,76
目的 观察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03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0例予以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对照组53例予以喜炎平治疗.5d后评估其疗效及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治疗组愈合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连花清瘟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手足口病患儿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观察组则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连花清瘟颗粒。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0.00%(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花清瘟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手足口病患儿,能明显增强治疗效果,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导赤银翘散联合复方黄水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2~5岁手足口病轻症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阿昔洛韦咀嚼片及维生素B2口服,口腔局部喷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组予以导赤银翘散汤剂口服,同时予以本院制剂复方黄水外搽手足疱疹,疗程为5天。结果治疗组体温降至正常及疱疹消退所需时间较对照组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治愈率与对照组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赤银翘散联合复方黄水能有效治疗手足口病,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饶翠琼 《临床医学工程》2012,(11):1913-1914
目的观察水溶性维生素在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HFMD)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诊治的手足口病患儿115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55例给予退热、补液及利巴韦林静滴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水溶性维生素静滴,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愈时间、退烧时间、溃疡或口腔疱疹愈合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达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8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治愈时间、退烧时间及溃疡或口腔疱疹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水溶性维生素可增强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缩短疗程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目的:选择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儿科收治的38例疱疹性咽峡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进行对症治疗的同时,观察组使用利巴韦林气雾剂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利巴韦林针剂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接受治疗后咽峡炎的治愈情况及体温变化情况,并统计患儿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儿的病情均有所好转,但因给药方式不同,故疗效也有所差异,即使用利巴韦林气雾剂的观察组优于使用利巴韦林针剂进的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用药后不良反应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疗效显著,用药方便,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探讨利巴韦林注射液外用治疗口唇疱疹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将来我院就诊的100例口唇疱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外用治疗,对照组采取病毒灵口服及阿昔洛韦加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注射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为82.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利巴韦林注射液外用治疗口唇疱疹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探讨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治疗经验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患手足口病的患儿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联合病毒唑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取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39/4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3%(28/4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消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明显,明显优于单纯使用静脉滴注病毒唑治疗,可以加快消退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沈阳二四二医院于2005年1月~2007年12月,对153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两组,治疗组(炎琥宁)80例,对照组(利巴韦林)73例,静脉注射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热退时间平均3天,对照组2.9天(P≥0.05,无统计学意义),疱疹消失时间治疗组8.2天,对照组8.3天(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手足口病,用炎琥宁治疗与利巴韦林治疗无统计学意义,两者疗效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临床诊断为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60例患儿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利用利巴韦林气雾剂加退热、对症治疗,对照组30例口服病毒唑、双黄莲口服液加退热、对症治疗,观察其疗效及血常规变化.结果 治疗组3 d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66.66%,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常规尚无明显变化.结论 儿童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早期正确应用利巴韦林气雾剂对症治疗,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临床医学工程》2016,(3):373-374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患儿应用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96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观察组患儿采用利巴韦林和喜炎平联合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体温恢复时间、皮疹消退时间、疱疹消退时间、食欲好转时间、出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50%(P<0.05);观察组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小儿手足口病患儿联合应用利巴韦林和喜炎平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明显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患儿痊愈时间。  相似文献   

14.
刘翔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9):1438-1439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效果。方法:治疗组采用匹多莫德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80例,并以利巴韦林治疗的小儿手足口病78例作为对照组,疗程均为7天,观察其疗效。结果:临床症状及体征消退时间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治疗组总有效率100.0%,对照组总有效率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病例均未见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和严重并发证。结论:匹多莫德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高,无明显不良反应,未见严重并发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观察炎琥宁、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婴幼儿手足口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均给利巴韦林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炎琥宁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琥宁、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疗效确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利巴韦林气雾剂对于改善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症状和病情以及病毒的阴转率当中的作用以及价值.方法:本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在2014年6月到2016年12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经过临床诊断分析,最终符合标准并纳入本研究120例.将所有患儿按着随机方法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选择采用利巴韦林气雾剂进行治疗,比较本研究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并且对病毒阴转率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以后的治疗有效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阴转率,观察组的阴转率也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 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对于手足口病患儿在进行治疗的时候,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采用利巴韦林气雾剂进行治疗,能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促进患儿的更好恢复,提高患儿阴转率的改善情况,是一种值得推广使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利巴韦林联合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手足口病(重症除外)、疱疹性口腔炎和疱疹性咽峡炎引起的口腔疱疹的疗效。方法将确诊为手足口病、疱疹性口腔炎和疱疹性咽峡炎的小儿患者2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86例、对照组100例。对照组常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注射用更昔洛韦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地塞米松、利巴韦林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治疗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77.96%、显效率97.31%、总有效率100%,对照组痊愈率11%、显效率15%、总有效率72%,治疗组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2—4d痊愈,对照组平均5~7d痊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利巴韦林联合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手足口病(重症除外)、疱疹性口腔炎和疱疹性咽峡炎引起的口腔疱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利巴韦林、阿糖腺苷、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用于小儿手足口病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本站2012年6月至2013年4月期间80例诊断为手足口病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阿糖腺苷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利巴韦林气雾剂、醒脑静注射液。观察治疗后患儿的症状改善效果,以及治疗前后患儿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症状改善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IL-1β、IL-10及TNF-α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巴韦林、阿糖腺苷、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用于治疗手足口病患儿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有效降低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加快患儿恢复。  相似文献   

19.
夏中为 《临床医学工程》2012,(10):1742-1743
目的分析痰热清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1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64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2例患儿。对照组32例患儿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观察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记录退热及皮疹消退时间。结果经治疗后,实验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退热及皮疹消退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利巴韦林,值得在临床中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曹珍  高霞  季亚玲 《工企医刊》2014,27(5):1022-1023
目的 探讨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治疗门诊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21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与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治疗,对照组只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1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86%.结论 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与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应用治疗手足口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