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干扰素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应答停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3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联合组)接受干扰素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干扰素5MU,每周3次肌肉注射,8周后加用拉米夫定100mg/a顿服,α干扰素治疗1年后停用,拉米夫定坚持服药。对照组39例拉米夫定100mg/d顿服。疗程:两组病毒无耐药变异者,拉米夫定坚持服药。结果联合组9个月、12个月及随访6个月HBVDNA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LT复常率无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应用干扰素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应答停药后复发患者较单用拉米夫定疗效好,是可行的联合抗病毒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拉米夫定与干扰素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二者的协同作用.方法 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联合用药组、拉米夫定组和干扰素组,每组各40例.联合用药组口服拉米夫定100 mg/d,并在治疗的第7个月开始加服干扰素3 MU,每周3次;拉米夫定组单用拉米夫定100 mg/a,干扰素组单用干扰素3 MU.在1个疗程结束时分别评价三组的治疗效果,并在每组治疗结束后随访1年.结果 治疗结束后,联合用药组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和HBeAg/抗-HBe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92.5%(37/40)、90.0%(36/40)、70.0%(28/40)和67.5%(27/40),明显高于拉米夫定组和干扰素组(P<0.05);随访结束后,联合用药组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学转换率和综合应答情况均明显优于拉米夫定组和干扰素组(P<0.05).结论 联合应用拉米夫定与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任何一种药物,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用病毒载量高伴肝脏明显损伤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60例,采用拉米夫定0.1/d口服,联合胸腺肽100 mg/d静滴,连用4周,改为口服。结果6例持续应答(10%),10例完全应答(16.7%),25例部分应答(41.7%),19例无应答(31.6%)。1例患者出现YMDD变异。结论拉米夫定与免疫增强剂联合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拉米夫定治疗儿童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宇琼  韩伟  王长嘉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0):1366-1367
目的:拉米夫定治疗成人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是肯定的,此研究旨在观察拉米夫定在治疗儿童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性和耐受性。方法:患慢性乙型肝炎的儿童被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拉米夫定3 mg/kg,最大剂量100 mg,1次/d;对照组:给予复方益肝灵2片,3次/d口服,保肝治疗。52周后观察e抗原血清转换率,乙肝病毒DNA阴转率和ALT正常率。结果:拉米夫定治疗组:e抗原血清转换率为18.73%,对照组为5.26%(P=0.032)。乙肝病毒DNA血清阴转率分别为65.62%和13.16%(P值为0.012)。ALT正常率为59.38%和23.68%(P值为0.04)。服用拉米夫定治疗的儿童无1例因不良反应停药,耐受性佳。结论:患慢性乙型肝炎的儿童应用拉米夫定治疗52周,与对照组相比可显著提高e抗原血清转换率、血清中HBVDNA阴转率和ALT正常率。  相似文献   

5.
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拉米夫定组。联合治疗组给予拉米夫定100 mg/d口服,疗程12个月;于开始用拉米夫定治疗时联合苦参素,600 mg/次,静脉注射,1次/d,连续2个月。拉米夫定组仅给予拉米夫定100 mg/d口服,疗程12个月。于治疗开始后第1,3,6,9,12个月及随访期第3,6,12个月进行临床评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联合治疗组肝功能恢复明显,治疗开始后6,12个月和随访6,12个月时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分别为48.28%,51.72%,51.72%,48.28%;拉米夫定组分别为6.45%,9.68%,9.68%,9.6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结论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具有协同抗HBV效应,能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二者的协同作用。方法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联合用药组、拉米夫定组和干扰素组,每组各40例。联合用药组口服拉米夫定100mg/d,并在治疗的第7个月开始加服干扰素3MU,每周3次;拉米夫定组单用拉米夫定100mg/d,干扰素组单用干扰素3MU。在1个疗程结束时分别评价三组的治疗效果,并在每组治疗结束后随访1年。结果治疗结束后,联合用药组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和HBeAg/抗.HBe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92.5%(37/40)、90.0%(36/40)、70.0%(28/40)和67.5%(27/40),明显高于拉米夫定组和干扰素组(P〈0.05);随访结束后,联合用药组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学转换率和综合应答情况均明显优于拉米夫定组和干扰素组(P〈0.05)。结论联合应用拉米夫定与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任何一种药物,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应用干扰素α-2b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经济学效果。方法 6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A、B2组,A组(n=38)给予干扰素α-2b(IFNα-2b)500万IU,肌肉注射,隔日1次,疗程1年;B组(n=30)给予拉米夫定100mg,口服,每日1次,疗程2年。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对干扰素α-2b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成本进行比较。结果 2组药物均能有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A组HBeAg转阴率优于B组,A、B组HBV-DNA转阴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19、141。结论干扰素α-2b与拉米夫定均能有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但干扰素α-2b成本—效果比优于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应用拉米夫定与国产胸腺肽α1联合治疗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2010年9月—2012年9月抽取70例患有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口服拉米夫定,每次100 mg,每天1次。治疗组口服拉米夫定,每次100 mg,每天1次;皮下注射胸腺肽α1,每次1.6 mg,每周2次。两组均用药半年。将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的改善幅度等情况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对比。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68.6%,治疗组9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ST、ALT[(34.62±10.48)、(52.16±21.47)U/L]与对照组[(55.24±15.37)、(98.85±20.55)U/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拉米夫定与国产胸腺肽α1联合治疗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干扰素无应答慢性乙型肝炎2年前后血清生化、病毒指标和肝组织学变化. 方法 选择18例标准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无应答患者,口服拉米夫定100mg/d, 连用2年;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生化、HBV标志、肝组织活检,对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作计分评价. 结果治疗后HBV DNA转阴率67%;HBeAg转阴率39 %;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28 %;无HBsAg阴转;YMDD变异率44%;血清ALT、GGT、TBil水平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肝组织学炎症活动度计分由12.42±3.82降为7.64±3.07 (P<0.05);纤维化程度计分由8.95±3.74降为6.48±3.02 (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 结论拉米夫定长期治疗可有效抑制干扰素无应答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复制,促进血清 HBeAg转换,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减轻患者的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1月~2009年1月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口服阿德福韦酯10mg/次,1次/d,同时口服苦参素胶囊200mg/次,2次/d;24周停用苦参素胶囊,单独服用阿德福韦酯。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口服10mg/次,1次/d。两组疗程均为48周。于第48周检测两组患者的ALT恢复正常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HBVDNA转阴率。结果治疗48周时,治疗组的ALT恢复正常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HBVDNA转阴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独使用阿德福韦酯。  相似文献   

11.
符忠策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9):1846-1847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用于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疗效。方法将61例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拉米夫定100 mg/d口服,疗程1年。结果治疗组在1年治疗结束时肝功能恢复情况及HBV-DNA转阴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能明显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YMDD变异的临床疗效,以达到满意治疗效果.方法 123例慢性乙型肝炎YMDD变异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d联合拉米夫定100mg/d治疗,对照组只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d,疗程96周,观察两组ALT和HBV DNA的改变.结果 治疗后两组ALT和HBV-DNA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观察点的ALT和HBV-DN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中,两组96周和72周时的AL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YMDD变异株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0和2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乙型肝炎YMDD变异的患者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或单用阿德福韦酯,其临床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高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2年4月收治的高病毒载量慢性乙肝患者96例,随机分为拉米夫定组、干扰素组、联合用药组各32例,拉米夫定组单用拉米夫定0.1 g/次口服,1次/d,用药48周;干扰素组单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500万U/次皮下注射,每周3次,用药48周;联合用药组先给予拉米夫定0.1 g/次口服,1次/d,用药20周;之后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500万U/次皮下注射,3次/周+拉米夫0.1 g/次口服,1次/d,用药4周;接着单独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500万U皮下注射,每周3次,用药24周。比较治疗后三组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及拉米夫定组与联合用药组YMDD基因变异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联合用药组HBV DNA转阴率(84.38%)、HBeAg血清转换率(56.25%)与拉米夫定组(59.38%、31.25%)、干扰素组(53.12%、21.8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用药组YMDD基因变异率(3.12%)低于拉米夫定组(18.75%),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重组人工干扰素α2b治疗高病毒载量慢性乙肝效果优于单纯应用拉米夫定或重组人工干扰素α2b,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重组人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氧化应激蛋白及补体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邯郸市传染病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13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 n=69)进行干扰素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 ...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甘利欣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患者口服甘利欣胶囊150 mg.3次/d,疗程为6个月,同时肌注干扰素500万u单位,1次/d×30 d;后改为隔日1次,总疗程为6个月.对照组采用甘利欣,剂量方法同前.治疗前后分别检测ALT、HBV-DNA、HBeAg.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和显效率、ALT复常率、HBV-DNA、HBeAg阴转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结论 甘利欣联合干扰素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治疗不同年龄组慢性乙型肝炎的远期疗效.方法 64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按年龄分为青年组和中年组,每组32例,2组均给予拉米夫定片100mg/次,1d1次,疗程2年以上,观察持久应答反应.结果 青年组持久应答率为78.13%(25/32),中年组为40.63%(13/32),2组有明显显著性差异(x2=11.25,P<0.01).结论 拉米夫定治疗青年组慢性乙型肝炎远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早期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早期患者资料,将其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拉米夫定(葛兰素史克公司)100 mg/次/日,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后2、4、8周的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及血清HBV DNA水平比较,并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及血清HBV DNA载量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8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短疗程糖皮激素治疗联合拉米夫定抗病毒可以提高早期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拉米夫定干扰素α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YMDD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YMDD变异的发生率. 方法 11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用拉米夫定、干扰素α治疗26周,后单用拉米夫定26周;对照组52例,单用拉米夫定治疗52周;所有病例均于治疗前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HBeAg/Anti-HBe HBV DNA及YMDD变异. 结果 112例患者治疗52周后, HBeAg/Anti-HBe转换率治疗组为46.7%、对照组为23.1%,两组比较差异有明显性(P<0.05);YMDD变异发生率治疗组为3.3%、对照组为17.3%,两组对照差异有明显性(P<0.05);HBV DNA总转阴率治疗组为83.3%、对照组为67.3%,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明显性(P<0.05). 结论拉米夫定与干扰素α联合治疗对HBeAg/Anti-HBe转换率及HBV DNA转阴率均明显优于单用拉米夫定组,并对于延迟及减少YMDD变异相关性耐药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盖洪伟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4):1960-1961
目的 分析扶正化瘀胶囊联合a-2a聚乙二醇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方法 选取7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扶正化瘀胶囊每日3次.每次5粒,同时每周一次皮下注射a-2a聚乙二醇干扰素180ug,对照组每周一次皮下注射a-2a聚乙二醇干扰素180ug,同时口服常规用药肝泰乐,在应用干扰素同时两组均有应用维生素B4及鲨甘醇升白细胞治疗,必要时应用粒细胞刺激因子,疗程48周.结果 通过对HA及无创瞬间肝脏弹性试验的结果分析,扶正化瘀胶囊联合a-2a聚乙二醇干扰素组比a-2a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肝泰乐组对改善肝脏纤维化疗效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干扰素a-2b与痰热清注射液合用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并睾丸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我院36例腮腺炎合并睾丸炎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0例,给予干扰素a-2b100万U肌注,并联合应用痰热清注射液3~5mg/kg静滴。对照组16例,采用常规综合治疗,利巴韦林10~15mg/kg体重,地塞米松5~10mg,1d1次。结果联合治疗组在退热,腮腺和睾丸肿痛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显著(P<0.05),而且干扰素a-2b与痰热注射液联合使用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干扰素a-2b与痰热清注射液对腮腺炎合并睾丸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