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病例资料患者,女,46岁。左小腿疼痛、活动受限1个月余入院。患者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小腿疼痛、活动受限,在当地医院检查示左胫骨骨质破坏,性质待定。入院查体 T 36.6℃,P 94次/分,R 19次/分,BP 140/90 mmHg。左小腿中段前侧可及骨性隆起,压痛明显,局部未及明显红肿及窦道,局部皮温增高,左下肢末梢血循可,感觉、运动未见明显异常。CT 扫描示左胫骨改变考虑良性骨病;骨纤维异常增殖合并感染可能性大。入院后积极完善相关检查后于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左胫骨骨质破坏病灶刮除术。术中见左胫骨中段两侧可及2块大小约5 cm×3 cm大小疑似炎性瘢痕组织附着于胫骨上,质稍硬,灰白色,其中内侧瘢痕组织中有丰富的血管网,其下的胫骨骨组织也广泛呈反应性新骨改变,左胫骨中段内侧骨质中有约3 cm×2 cm 大小非骨质区,内有疑似上述炎性瘢痕组织生长,直达髓腔。术后病灶送病理学检查。湖北省肿瘤医院病理会诊意见:(左胫前)上皮样肉瘤。免疫组化:CK7(-)、CK19(-)、EMA (-)、CD99(-)、Vinentin (+)、CEA(-)、desmin(-)、SMA(-)。  相似文献   

2.
病例1男,40岁。主因“黑便伴乏力6天,加重2天”入院。查体:贫血貌,巩膜、全身皮肤无黄染、出血点。腹平软,肝肋下未扪及,脾肋下3指,质软,心肺无异常。长期饮酒史(约半斤/天)。实验室检查:Hb 68g/L ,RBC 3.58×10^12/L ,PL T 81×10^9/L ;余未见异常。入院后急诊胃镜检查:胃底溃疡出血;胃静脉曲张;贲门部糜烂。腹部CT 平扫+增强:肝内可见多发散在的低密度,增强扫描后动脉期即可见强化(图1A ),延迟扫描密度减低,病变区网格样一过性强化,内部血供不丰富(图1B )。门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近端内充盈缺损。CT 诊断:考虑原发性肝癌可能性大,癌栓形成。脾大,脾脏部分梗死。行部分肝切除,术后病理诊断:肝神经内分泌癌(中分化)。  相似文献   

3.
1病例报告患者男,28岁。因咳嗽、气短3个月余入院。查体:无贫血貌、皮肤未见出血点、颈部、腋下可触及直径约0.5cm大小淋巴结,胸廓对称,左侧第5肋以下叩诊浊音,呼吸音低、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2.1×10^9/L,分类淋巴细胞0.69,中性粒细胞0.25,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22岁,因腹部无明显诱因出现疼痛不适来我院就诊,以左下腹为著,入院查体心率76/min,律齐,腹部较膨隆,未见肠型及胃肠型蠕动波,左中下腹可触及16cm×6cm大小包块,质地中等,轻度压痛,活动度差,肝脾肋下未及。超声检查:左下腹可探及范围13.5cm×7.9cm的无回声,形态不规则,内可见细密光点及粗大强回声光带分隔,彩色多普勒:无回声,内可见少量血流信号。腹部CT检查:左侧中下腹腔囊性占位大小约16.0cm×6.1cm,内似可见分隔,增强CT示:左下腹囊性良性占位。手术所见:包块位于左中腹部后腹膜降结肠下方,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45岁。左上腹隐痛1个月,无发热,无恶心、呕吐。体检:腹部无压痛及反跳痛;脾肋下2cm扪及.边缘钝,质中.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轻度贫血(血红蛋白77g/L),血生化检查无异常,X线胸片检查未见异常。B超提示脾增大,见约87cm团块,内见多数团状稍强回声:诊断为脾脏占位性病变:增强CT扫描:脾脏内巨大实质性占位,  相似文献   

6.
夏芸  梁亚丽  刘茜 《西南军医》2008,10(1):45-45
患者男性,68岁。发现腹部包块伴双下肢乏力一年余入院,入院查体:神清,左下腹局限性膨隆,可扪及一约2cm×5cm的包块,质中,活动度差,无明显压痛,可闻及血管杂音。临床以腹膜后包块申请到我科行CT检查。CT平扫及增强示:左侧中下腹部髂血管区域可见两个类圆形等低密度影,其内见高低密度混杂影。位于内侧者大小约3.8cm×5.3cm,病灶壁见高密度环状钙化,增强后与血管呈明显均匀强化,周围见环形充盈缺损。位于外侧者大小约4.0cm×5.0cm,增强后未见明显强化。内、外侧病灶边缘均较清楚,中间有分隔。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46岁。进行性吞咽困难一个月。查体无特殊表现,全身淋巴结未触及。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1.5g/l;红细胞4.05×1012/L;白细胞8.8×109/L;中性73%;淋巴27%;血沉25mm/h;食管钡餐检查:食管中下段1/3交界处,可见大约4cm×2.5cm充盈缺损,表面不光整,中间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60岁,体格检查发现脾占位,无腹痛、腹胀,无恶心、呕吐,无发热、盗汗及乏力、消瘦,触诊: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上腹部CT增强检查示脾内一类圆形肿块,大小约4.5cm×4.2cm,肿块内部密度不均匀,主要呈略低密度改变(CT值为35.8HU),中心见类圆形更低密度灶(CT值24.3HU),大小约1.6cm×1.3cm,肿块与正常脾实质分界尚清;增强后动脉期肿块实质部分可见强化,但强化程度低于正常脾,而中心可见不强化的坏死区;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60岁。因黄疸伴恶心呕吐1周入院,无腹痛、畏寒、发热等症状,25a前因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查体:皮肤巩膜轻度黄染,余无阳性体征。乙肝两对半(-),TB 72.1 μmol/L,DB 503 μmol/L,ALT 75.5 U/L ,AST 38 U/L,ALP 138 U/L,GGT 171 U/L,CEA 3.41 μg/L,AFP(-),血常规正常。超声波检查:左肝管囊状扩张,其内充满不规则实性组织回声,大小25cm×3.2cm×3.3cm。  相似文献   

10.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 女 ,4 8岁。因“间断性右腹隐痛 2年 ,加重 1周”入院 ,腹痛发作数分钟可自行缓解 ,无明显规律。体检 :腹部未扪及包块 ,肝、脾肋下未触及。CT检查 :于胰尾脾门处见一类圆形肿块影 ,大小约 3 5cm× 3 0cm ,肿块边缘可见包壳样钙化 ,与周围分界清晰 ,其内见中低密度软组织影 (CT值约 4 5~ 6 5HU )和小斑块状钙化灶 ,增强后无明显强化。脾长径约 7个肋单元 (图 1,2 )。CT诊断 :胰尾良性占位 ,脾大。实验室检查 :碱性磷酸酶 4 2U/L ,白细胞 5 81× 10 9/L。手术所见 :胰尾部可扪及一肿物 ,大小约 6cm× 4cm×3cm ,质硬如石样 ,表…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8岁。间歇性腹痛3个月,加重伴黄疸2个月。检查:一股情况差,中度贫血貌,慢性病容,精神差,全身皮肤及巩膜明显黄染。肝大肋下7.8cm.剑突下5cm。质硬,边锐,有触痛。腹水征阳性。实验室检查:WBC13.5×109/L,RBC333×1012/L,Hb57g/L.ESR66mm/h。肝功能:A  相似文献   

12.
病例(1)男,37岁。因坏死性胰腺炎行保守治疗,28d后痊愈出院。出院后4+月开始出现间断黑便,7个月后因呕血再次入院。查体:贫血貌,脾大,肋下3(3111触及,移动性浊音(-)。Hb88g/L,乙肝标志物(-);CT提示:脾肿大;胰尾显示欠清,局部见11.0cm×8.2cm×7.5cm大小囊性占位。胃镜:贲门-胃底见曲张静脉,以胃底明显。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48岁,因左上腹不适1月入院。查体:左上腹轻压痛,于左上腹可扪及一包块,大dx200mmx150mm。质中,活动差,轻压痛,肝脏、脾脏肋下未触及,Mushy(-)。血常规:WBC6.82×10^9/L,RBC4.92×10^12/L,Hb 149g/L,PLT 108×10^9/L。超声检查:脾脏形态失常,呈一巨大无回声改变,范围20.0cm×6.9cm×14.2cm.向下延伸至膀胱上方,形态不规则,边界清,内可见网格状分隔光带。呈多房样改变,部分无回声区内可见细弱光点。后方回声增强(见图1),肝、胆、左。肾未见明显异常,腹腔及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44岁,间断性腹胀1a,加重10d入院。查体:体温36.2℃,脉搏84次/min,一般状态尚佳,腹稍膨隆,肝肋下未触及,脾大,超声所见:脾厚约8.9cm,肋下:上缘达剑突,下缘平脐水平.右缘于右锁骨中线内侧,脾门处脾静脉内径约1.9cm。左肾大小正常,周边规则,实质回声均质,集合系统可见分离,内为不规则液性暗区,最大厚度约1.2cm,内透声好。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73岁。1995年因骨化性纤维瘤行病灶扩大清除、人工股骨头置换术。2003年1月出现左髋隐痛,X线检查示局部骨吸收,假体松动。2003年3月行全髋置换术,4个月后出现左髋及膝以下疼痛,并有腰背疼痛。体格检查:左股骨近小粗隆处扪及肿块,直径约4~5cm,有压痛;腰L4~L5、L5—S1间压痛。实验室检查:血红细胞沉降率90mm/1h,C反应蛋白62.4mg/L。血常规示中性粒细胞78.3%,  相似文献   

16.
病例资料患者,女,54岁,因右上腹及腰背部持续性绞痛十余天入院,无畏寒、发热、恶心、呕吐等。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右上腹部局限性隆起,肝下缘位于肋下5 cm,质硬,光滑,边缘钝,触痛明显。实验室检查:AFP 阴性,CA-125为63.66 kU/L(0~35 kU/L),余实验室检查无特殊。超声示肝右叶大小约13.6 cm×11.5 cm×8.4 cm 的肿块,回声强弱不等,并见不规则片状液性无回声区,肝内胆管结构无明显改变。腹部 CT 平扫示肝右后叶下段内有一巨大不均匀低密度肿块,大小约10.9 cm×8.0 cm,中央区及边缘部见低密度区,CT 值约20~30 HU,边界尚清(图1);增强后肿瘤实质部分动脉期 CT值40 HU,且于病灶内见粗大肝动脉穿行(图2),门脉期和延迟期示肿瘤实性部分进一步强化,CT 值达75HU(图3),低密度区无强化。腹部未见肿大淋巴结。病理:镜下见梭形细胞增生,部分细胞核大、深染、有异形性(图4)。免疫组化检查:AFP (-),CD117(-),CD34(-),Ki-67(+),NapsinA(-),Pan-CK (-),S-100(-),SMA(+),TEF-1(-),Vim(+),CD68(-), Desmin(+)。病理诊断:肝脏平滑肌肉瘤。  相似文献   

17.
林毅勇 《人民军医》1997,40(3):160-161
1病例报告患者男,29岁,因左小腿肿胀疼痛3d,拟诊“静脉炎”于1995年4月1回收住普外科。查体:一般情况好,全身皮肤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骨无压痛,肝脾未触及。左小腿肿胀,表面略红,皮肤温度略高于对侧小腿,足背动脉搏动正常。实验室检查:血象示由细胞99.1×109/L,中性0.10,淋巴0.50,幼稚细胞0.40;骨髓象示增生极度活跃,原幼淋0.89,POX染色阴性。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细胞形态学分型(按FAB诊断标准)为LZ型,免疫学分型为普通型,遂转至血液科。在应用化疗方案VACPX2(X2表示2个疗程…  相似文献   

18.
超声误诊囊性肾癌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红  王鑫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6):950-950,1020
病例一:患者女,57岁。体检发现左肾囊肿5年。患者2007年经超声检查发现左肾囊肿(直径2.7cm ),每年复查有所增大,3年后增至3.0cm ×3.4cm ,又2年后复查增至3.6cm ×3.8cm。专科查体:双侧肾区轻叩痛。超声所见:左肾上极显示约3.6cm ×3.8cm囊性无回声区(图1);诊断左肾囊肿。CT 表现:左肾下极见直径约3.6cm囊性低密度影,边界清,增强后无强化,病变突向肾外,CT 诊断:左肾囊肿。于2013年4月10日在本院行腹腔镜常规左肾囊肿去顶术,术后病理提示囊性透明细胞癌,又行左肾肿瘤病灶切除术。病理诊断:左肾囊性病变,内壁衬覆及间质散在透明样细胞,详细结果待免疫组化。免疫组化结果:左肾囊性透明细胞癌。  相似文献   

19.
刘学蓉 《西南军医》2014,(5):503-503
1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54岁。因腹部胀痛不适于2013年1月5日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6.1℃,脾下极入盆腔,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超声检查示:脾大,脾门厚63mm,肋下78mm,实质回声均匀。CT检查示:脾中部外缘实质改变,脾血管瘤。实验室检查:白细胞60.2×109/L,淋巴绝对值22.88×109/L。术中所见:腹膜增厚,脾大小40cm×20cm×10cm,表面光滑,质中,未扪及包块,脾与周围组织粘连。病理检查:脾表面光滑,包膜完整,切面暗红色,呈细颗粒状。镜下见:脾小结呈结节状增大,累及红髓,边缘区淋巴细胞增生明显,瘤细胞形态单一,中等偏小。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39岁,发现右下腹部肿块3个月。体检:距脐下3.0 cm下腹正中偏右侧可扪及一大小约11.0 cm ×10.0 cm包块,质韧,活动度差,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无红肿破溃,轻度压痛。余体格检查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糖3.19 mmol/L(正常值:3.9~6.1 mmol/L)。影像检查:CT平扫示胃窦区椭圆形软组织肿块,以实性成分为主,大小约13.0cm×12.0cm×9.5cm ;增强扫描动、静脉期病变不均匀强化,延迟期持续强化,且强化范围扩大,呈“快进慢出”型(图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