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稀醇化酶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神经元特异性稀醇化酶(NSE)对血栓形成性脑梗死(CI)、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影响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对66例CI患者不同发病时期及46例正常人血浆D-二聚体、NSE含量进行分析;对不同梗死体积、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I患者血浆D-二聚体、NSE含量进行分析.结果 CI患者发病48 h内血浆D-二聚体、NSE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第5天增高最显著(P<0.001),第18天无显著差异.CI患者大、中梗死组及中、重型神经功能缺损组血浆D-二聚体、NSE含量显著高于小梗死组及轻型神经功能缺损组(P<0.001).结论 CI患者血浆D-二聚体、NSE含量增高,与机体高凝状态和脑组织神经元坏死密切相关,是CI发生、发展重要病理学基础.血浆D-二聚体、NSE含量明显升高,导致大梗死灶及重度神经功能缺损.D-二聚体,NSE两种特异性标志物,可早期诊断CI,有效评价患者病情程度.  相似文献   

2.
重症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血栓形成性脑梗死(CI)患者并发出血性脑梗死(HI)、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影响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对66例CI患者及46例正常人血浆D-二聚体定量分析,对66例血浆D-二聚体水平不同程度持续增高CI患者HI、MODS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CI患者病后第4天及第14天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CI患者急性期、亚急性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越高,HI、MODS发生率越高(P<0.01)。结论CI患者急性期、亚急性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持续增高,提示高凝状态是CI重要病理生理基础。CI患者急性期、亚急性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HI、MODS发生率呈正相关,提示检测D-二聚体水平,可为临床评估重症CI患者的病情、疗效及预后提供有价值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在急性脑梗死发病过程中的变化。方法检测30例正常对照者及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1、7、14天)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经统计学分析其与梗死体积大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大、中体积梗死组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重、中型组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小体积梗死组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轻型组(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含量测定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对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60例正常人血浆D-二聚体含量测定。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病后血浆D-二聚体含量即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浆D-二聚体含量增高提示高凝状态,继发性纤溶活性亢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含量测定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对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60例正常人血浆D-二聚体含量测定。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病后血浆D-二聚体含量即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浆D-二聚体含量增高提示高凝状态,继发性纤溶活性亢进。  相似文献   

6.
30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及降纤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永  张素红  王广 《重庆医学》2006,35(14):1307-1308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及降纤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渗滤法对30例脑梗死患者分别测定发病24h内降纤治疗前,入院第3天降纤治疗后,入院第7天D-二聚体含量并与对照组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组第1天降纤治疗前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入院第3天降纤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含量较第1天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入院第7天D-二聚体含量与时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及降纤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明显升高,可以作为确定有无新发梗死,疗效评价以及估计预后的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3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 28例和健康对照组28例的静脉血中D-二聚体含量,与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所显示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范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D-二聚体阳性组的冠脉狭窄检出率及冠脉狭窄程度显著高于 D-二聚体阴性组(P〈0.05).二聚体水平UAP患者多支狭窄组比双支狭窄组增高(P〈0.01),双支狭窄组比单支狭窄组增高(P〈0.01),单支狭窄组比无狭窄组增高(P〈0.05), 无狭窄组比健康对照组增高(P〈0.05),与UAP组比较, AMI组D-二聚体含量显著高于UAP组(P〈0.05),但两组D-二聚体阳性检出率及多支病变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ACS患者D-二聚体含量与冠脉狭窄程度、病变范围呈正相关. D- 二聚体含量的检测对ACS患者的血管病变程度评价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远群 《广西医学》2008,30(8):1170-1171
目的探讨D-二聚体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治疗、预后估计方面的重要性。方法59例脑梗死(CI)患者,17例短暂性脑缺血(TIA)患者和35例正常人,使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CI组、TIA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I组D-二聚体水平亦明显高于TIA组,急性期高于恢复期。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升高程度与缺血的严重性相关,其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对诊断与预后判断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浆D2二聚体及血浆纤维蛋白元,在急性脑梗死发病过程中的变化.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50例健康对照者及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第1/7/14天),血浆D2二聚体的变化及采用凝固法,测定他们血浆纤维蛋白元水平变化,分析其与梗死体积大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中D2二聚体含量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大中体积梗死组及神经功能缺损重病例D2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与小体积梗死组及神经功能缺损轻型组(P<0.01).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2二聚体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的客观指标,血浆纤维蛋白元为中风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D-二聚体水平、血小板(PLT)计数与老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其判断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 方法 检测158例SIRS患者及40例非SIRS患者入院第1天血清D-二聚体水平、血小板计数,并做APACHEⅡ评分,比较各指标在不同病情患者之间的差异,并分析D-二聚体水平、血小板计数水平变化及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 结果 SIRS组血清D-二聚体及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非SIRS组(P<0.01).SIRS组血小板低于非SIRS组(P<0.01).在SIRS组中,预后不良患者D-二聚体及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预后良好患者,而血小板低于预后良好者,两组间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清D-二聚体与APACHE Ⅱ评分明显正相关(P<0.01),血小板与APACHEⅡ评分明显负相关(P<0.01). 结论 老年SIRS患者D-二聚体增高与血小板计数降低提示病情危重、预后不良,联合观察D-二聚体及血小板计数,同时结合APACHEⅡ评分,对了解SIRS病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血浆D-二聚体动态变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脑梗死病人血浆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 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67例脑梗死病人急性期和恢复期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以50名健康自愿者为对照.根据恢复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期相比下降是否超过一个急性期标准差(脑梗死组患者急性期血浆D-二聚体的标准差,本实验为0.325)将病人分为下降组和稳定组,分别对其预后进行观察和比较. 结果 脑梗死病人急性期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病人恢复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急性期时下降者预后良好,稳定者预后不良(P<0.01). 结论 脑梗死病人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可较直接地反映机体的凝血、继发性纤溶状态和病情的变化,对诊断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娄力华 《中外医疗》2008,27(29):175-175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含量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急性脑梗死病理生理机制,病程判定及疗效观察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60例正常人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含量.结果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较正常人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增高.中型、重型患者血浆D-2聚体水平均较轻型患者显著升高( 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是高凝状态的表现,血浆D-二聚体测定可作为急性期脑梗死病程判定及疗效观察的有用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透光免疫浊度法分别测定66例脑梗死患者住院次日、第7d、第14d、第21d和46例健康人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及对比观察。结果:脑梗死组血浆D-二聚体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D-二聚体在轻、中、重型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在不同时段均差异明显(P<0.01),在治疗过程中D-二聚体的含量有增高趋势,于14 d达最高值,而后逐渐下降。结论:提示血浆D-二聚体含量变化对脑梗死的诊断、病情预测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胡安定 《中国医刊》2013,48(4):55-56
目的 探讨D-二聚体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时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12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包括66例重症患者及60例轻症患者,选取1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浆D-二聚体.记录患者入院后第1天各项实验室指标、48小时Ranson和24小时APACHE Ⅱ评分,分析D-二聚体含量与实验室指标、评分间的关系.结果 D-二聚体含量对照组为(0.41±0.02) mg/L,轻症组为(0.74+0.14) mg/L,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重症组为(2.69+0.63) mg/L,与对照组及轻症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Ranson评分、APACHE Ⅱ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升高,D-二.聚体含量和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O)患者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及与血气分析的相关性。方法对30例COPD患者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血气分析及20例对照组分别进行测定。结果血浆D-二聚体在COPD加重期患者明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血浆D-二聚体与血氧分压(PaO2)呈负相关,而与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呈正相关。结论血浆D-二聚体可作为COPD急性期反应的指标,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与其增高密切相关。在COPD患者的病情监测及预后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检测不完全川崎病(KD)患儿血浆D-二聚体变化,探讨不完全KD早期诊断手段及与冠状动脉病变(CAD)的关系.方法 应用乳胶凝集法(Latex法)检测不完全KD组(n=20)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与对照组(n=30)儿童比较.结果 不完全KD组血浆D-二聚体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完全KD组治疗2周后D-二聚体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CAD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治疗前、后均高于无冠状动脉病变(NCAD)组(P<0.05).结论 D-二聚体在不完全KD急性期即升高,可协助早期诊断;D-二聚体对不完全KD患儿CAD发生的预测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血清脂蛋白(a)[Lp(a)]和血浆D-二聚体的关系.方法:92例老年TIA患者按病程划分为A、B、C3组,所有病例在起病24 h内检测血清Lp(a)和D-二聚体的含量,观察72 h内头CT或MRI后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老年TIA患者血清Lp(a)和D-二聚体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B、C组Lp(a)和D-二聚体的含量均高于A组(P<0.01),而且C组高于B组(P<0.0 5),重型TIA患者明显高于轻、中型患者.TIA各组Lp(a)与D-二聚体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结论:Lp(a)和D-二聚体含量的升高可以对老年TIA患者的诊断、治疗和估计预后提供较可靠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凝血及纤溶指标对判断急性脑梗死疾病的进展与预后的意义.方法:收集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脑梗死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检测血浆中Hcy、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和纤溶酶原的含量,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疾病的进展及预后进行评估和分组,观察不同预后与不同进展各组患者血浆Hcy、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和纤溶酶原的含量变化.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Hcy、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中纤溶酶原的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急性脑梗死疾病进展组相比,非进展组患者的Hcy、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含量较低,纤溶酶原含量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良好组与不良组的Hcy、纤维蛋白原及纤溶酶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D-二聚体含量较预后不良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Hcy及凝血纤溶相关指标的含量可有效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预后和进展,D-二聚体含量与患者的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9.
1334例创伤骨科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大宗病例的回顾性分析,对不同创伤程度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统计,找出创伤程度与D-二聚体水平之间的关系,并探讨D-二聚体在对创伤骨科患者术前血栓倾向筛查中的应用。方法1334例创伤患者(共1359例次)入院后测得的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其中急性创伤病例858例次,非急性创伤病例501例次,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创伤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非急性创伤患者,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急性创伤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阳性率亦明显高于非急性创伤患者,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患者全身骨折数量〈5时,骨折数量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呈线性相关(r=0.995,P〈0.01)。结论急性创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增高。当骨折数量〈5时,D-二聚体水平可以辅助评价创伤严重程度。当D-二聚体用于对创伤患者术前血栓倾向的筛查时,应区分急性、慢性及创伤程度,采用不同的参考标准结合临床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20.
脑血管病患者检测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141例老年人及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血浆进行D-二聚体含量测定,来显示D-二聚体测定在急性脑血管病诊断、治疗、预后估计方面的重要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心法检测,在492nm波长下比色,根据标准曲线求得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急性脑梗死组的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较其他组及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在急性脑梗死发病的1~2周内,D-二聚体含量呈上升趋势,超过60岁的老年人年龄越大,D-二聚体的血浆含量越高。结论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增高,反映纤溶活性增强和凝血酶生成增多,是一项提示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有价值的指标,且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可随年龄的增高而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