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六十年代以来,加压钢板已广泛应用于治疗骨折。在临床和实验中发现加压固定后为偏心受力,钢板对侧骨折面分离,影响固定的稳定性,影响骨折愈合,易发生钢板疲劳断裂。我们对各种加压钢板固定后的受力情况进行了电测分析。由于人体骨的几何形状复杂,测定的数据分散性大,我们将加压钢板和骨骼抽象为一力学模型,采用弹性模量与人体骨接近的硬木,通过机械加工制成2.5×2.5×25cm的木条;中间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使用锁定加压接骨板加植骨治疗锁骨骨折骨不连临床疗效。方法:回顾自2008年以来使用锁定加压接骨板加植骨治疗锁骨骨折骨不连10例,其中保守治疗后骨不连2例,普通钢板内固定术后7例,克氏针固定术后1例。均采用切开复位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取自体髂骨植骨。结果:10例随访6~28个月,骨折均愈合,肩锁关节和肩关节功能达正常。无感染、断钉、断板、再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切开复位,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取自体髂骨植骨治疗锁骨骨折骨不连,固定可靠稳定、恢复良好的锁骨外形,有利于骨折愈合和早期关节功能锻炼,是治疗锁骨骨折骨不连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作者总结了应用双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54例,1~10年随访结果认为:根据不同年龄及骨折类型选用6~8孔长钢板及4~6孔长钢板90°位分别置于骨折的前侧及外侧,固定股骨干骨折,是一种近似于中轴的固定方法,能对抗骨折周围360°的剪力,可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其应力遮挡作用随时间而消失,变为有微弹性的固定,有利于骨痂的生长和模造,可使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同步进行,符合骨折优化愈合方式.同时又指出了解剖复位坚强固定是促进骨愈合的基本条件,功能锻炼的时间和方式应根据不同情况而有区别等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在单条动脉实验模型上,应用~(125)I标记血小板观察了CD_(w41)及水蛭素对模拟血管成形术后血小板沉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仅用肝素抗凝组(2U/ml)损伤段血小板沉积量为:9.42±2.01 ×10~6个血小板/cm~2和402.37±72.85×10~5个血小板/g;未损伤段血小板沉积量为:1.25±0.57×10~6个血小板/cm~2和67.53±18.46×10~6个血小板/g(P<0.01).CD_(w14)组及水蛭素组损伤段血小板沉积量与对照组损伤段相比分别减少了73%和43%.  相似文献   

5.
由于解剖因素和严重的外伤 ,胫骨中下 1/ 3骨折术后骨不连率较高 ,骨不连的治疗也比较困难。 1993年 2月— 2 0 0 3年 10月 ,我院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中下 1/ 3骨折术后骨不连 2 1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2 1例 ,男 13例 ,女 8例 ,年龄 19~ 6 7岁 ,平均 37岁。本次手术至骨折手术时间 4~ 16个月 ,平均11个月。原骨折类型 :粉碎性骨折 11例 ,小斜形骨折 6例 ,横断形骨折 4例。原固定方法 :普通葫芦型钢板 7例 ,自动如加压钢板 (AO板 ) 5例 ,上肢自动加压钢板用于胫骨 3例 ,外固定支架 6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固定与加压钢板螺钉固定治疗肱骨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肱骨骨折后骨不连患者60例,随机分为交锁髓内钉固定与加压钢板螺钉固定组各30例,分别随访18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肘关节和肩关节的功能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交锁髓内钉固定与加压钢板螺钉固定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28.39±14.7)min,(103.68±15.9)min;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403.25±12.8)mL,(310.78±19.2)mL;住院时间分别为(15.27±2.2)天,(10.48±1.8)天;骨折愈合时间为(51.8±4.8)天,(44.5±3.1)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67%(2/30),16.67%(5/30).结论:本次研究表明,相较于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在治疗中具有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失血量较少、骨折愈合较快,术后总并发症发生少肩关节和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干骺端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应用间接复位技术,采用AO新型干骺端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本院11例胫骨远端骨折,并随访观察疗效.结果:所有病例得到随访,时间为6~12个月,伤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皮肤坏死及感染;骨痂出现于术后4~8周,骨折骨性愈合为术后4~6.5个月,未出现骨折延迟愈合、畸形愈合与短缩.1例术后再次跌倒致钢板变形和骨折移位,手术取出钢板后重新行微创干骺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余未出现钢板断裂、松动及断钉现象.结论:微创经皮干骺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手术创伤少,对骨折处生物学完整性影响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钢板固定术后肱骨骨不连28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折钢板固定后肱骨骨不连最基本的治疗原则为断端清理、合理固定、松质骨植骨[1]。笔者就我院1995~2004年术后肱骨骨不连28例的原因及治疗进行回顾性总结。1临床资料28例中男24例,女4例,年龄20~48岁,平均36岁。左侧10例,右侧18例。不愈合部位:中上段6例,中段7例,中下段15例。损伤原因:车祸伤15例,机器绞轧、碾压伤6例,高处坠落伤6例,跌打伤1例。开放性骨折8例,粉碎性骨折14例,斜形骨折5例,横形骨折1例。入院前固定方法均为钢板,4孔加压钢板6例,5孔加压钢板3例,6孔15例,7孔3例,普通钢板1例。肱骨术后骨不连临床表现钢板折断6例,钢板螺丝钉松…  相似文献   

9.
2007年4月~2009年7月笔者采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2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39~75岁,平均54.6岁;骨折类型:肱骨中段骨折6例,中下1/3段骨折14例;受伤原因:交通伤7例,跌伤7例,砸伤6例;第一次手术固定方法:加压钢板17例,重建钢板2例,交锁髓内钉1例;内固定松动3例,钢板断裂2例;骨不连类型:增生性骨不连2例,萎缩性骨不连18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骨折术后骨不连的疗效。方法:抽取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联合自体松质骨植骨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的20例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操作要点是将骨折断端不良骨痂凿除至新鲜出血处,打通骨髓腔,取大块髂骨置于骨缺损处,钢板加压内固定,周围植骨。结果:18例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半年~1年后痊愈,2例治疗失败。结论:运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钢板螺丝钉加压内固定,在临床上应用已久,它的优点有如下:(1)固定牢靠。(2)对线对位好。(3)便于早期功能锻炼,减少软组织萎缩和关节僵直等并发症。(4)对于不稳定的骨折部位如肱骨挠骨等以及骨折后位置较差的股骨等复位,提供了方便。(5)骨折愈合快。当然,也有人认为:骨折断端过于紧密,会引起新生骨痂减少的不利因素。此外,从生物力学试验来说不加压者比加压者为佳。我们于1981年10月至1982年10月对十家犬进行了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实验,加压板是我们自行设计的(昆明产),用人工给例  相似文献   

12.
岳中斌  伍江波 《吉林医学》2012,33(3):556-557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术后再骨折的原因和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对13例股骨干骨折术后再骨折患者进行重新手术内固定加植骨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1例患者经加压钢板或带锁髓内针重新作内固定,均临床愈合,2例Ⅱ期内固定愈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选择加压钢板或带锁髓内针重新作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效果良好,可避免应力遮挡,从而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3.
袁万明  邹刚 《四川医学》2003,24(9):920-921
四肢骨折是肌体的严重创伤 ,通过手术行内固定已广泛地在很多基层医院开展。我院 1989~ 2 0 0 1年收治 2 9例内固定器材并发症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收治四肢长管骨骨折术后内固定器材变形 2 9例。男 2 5例 ,女 4例。就诊时间 6~ 5 7周 ,平均 17周。钢板螺钉断裂 5例 (18% ) ,钢板螺钉及髓内针变形弯曲 14例 (48% ) ,钢板螺钉及髓内针脱位 10例 (34% )。均发生骨不连接和再骨折。1 2 治疗 :2 9例采用切开取除原固定器材 ,施行矫形植骨内固定及合理外固定。采用国产梅花型针 12例 ,克氏针 10例 ,加压接骨板 4例 …  相似文献   

14.
下颌骨骨折坚固内固定应力遮挡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运用有限元法分析下颌骨功能状态下及坚固内固定时的应力分布 ,探讨可能发生的应力遮挡作用 ,为下颌骨骨折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下颌骨体部骨折在骨愈合的不同时期及采用不同的内固定方法固定时的应力分布进行有限元法分析 ,计算各种工况下的应力遮挡率。结果 :骨折愈合的早期 ,单、双钢板固定时的应力遮挡率分别为98.90 %、99.63 % ,钛板为98.65%、99.58 % ;骨折愈合的中期 ,单、双钢板固定时的应力遮挡率分别为6.8%、22.96 % ,钛板为5.12 %、20.99 % ;骨折愈合的后期 ,单、双钢板固定时的应力遮挡率分别为5.73 %、14.14 % ,钛板为4.47 %、13.71 %。结论 :小型接骨板用于下颌骨体部骨折坚固内固定时 ,在骨折愈合的各个时期均存在明显的应力遮挡作用 ;钢板的应力遮挡作用大于钛板 ;接骨板固定位置的选择对骨断层的应力分布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非等强度自动加压钢板(国家专利局专利号:ZL94223789.7)是用于长管状骨骨折手术内固定治疗的新型钢板。它在原梯型钢板的基础上,采用钉、套、板结构来实现坚强固定、持续自动加压,具有使骨折的治疗周期缩短,骨愈合速度快、合并症少、可早期功能练习、早期负重等优点。使传统的骨折治疗由固定阶段,功能练习阶段,骨愈合塑形阶段共需约6个月的时间缩短在3个月左右完成。1 非等强自动加压钢板简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有限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治疗Ⅲ型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10年4月间应用有限切开复位、LCP(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加自体或异体骨植骨治疗Ⅲ型Pilon骨折。结果:23例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年,平均12.5个月。所有病例均骨折愈合,根据Baird踝关节评分,本组随访病例优9例,良10例,可4例,总优良率82.6%。结论:有限切开复位LCP内固定加植骨治疗Ⅲ型Pilon骨折具有复位准确、固定可靠、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捆扎带合并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进行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固定,在含有假体的股骨近折端用锁定螺钉作单侧骨皮质固定,不含假体的股骨远折端作双侧骨皮质螺钉固定,同时在包含假体的骨折端两侧利用捆扎带将股骨及钢板同时捆扎固定,自体骨或异体骨植骨。结果:术后患者可早期起床运动,随访5个月~3年,骨折未移位,5例假体周围骨折均获愈合,髋关节功能得到恢复。假体未见松动。结论: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大多为长螺定型骨折,捆扎带合并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简单有效,固定效果确切,根据骨缺损情况辅以植骨,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Y"型钢板配合全螺纹松质骨螺钉与经尺骨鹰嘴截骨双钢板内外侧柱内固定治疗成人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成人肱骨髁间骨折67例,31例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应用"Y"型钢板配合全螺纹松质骨螺钉内固定治疗,36例经尺骨鹰嘴截骨双钢板内外侧柱内固定治疗。结果:67例随访3~20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骨折均获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7个月。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未出现肘关节骨化性肌炎。合并尺神经、正中神经损伤者于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均基本恢复。"Y"型钢板组优11例,良15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3%。双钢板组优l7例,良l3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83.3%。两组优良率比较双钢板组大于Y型钢板组,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Y"型钢板与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肱骨髁间骨折均可取得良好疗效,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选择手术入路、手术操作及内固定材料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19.
解剖型桡骨远端记忆聚合器的力学稳定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解剖型桡骨远端记忆聚合器(anatomic distal radius Ni-tinol memory connector,ADRMC)的力学稳定性。方法:20根尸体湿桡骨标本分别制作成远端横断型骨折模型,以ADRMC或普通钢板(CP)固定,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和静态电阻应变仪进行环抱支轴向环抱力的测试和三点弯曲、扭转实验。结果:ADRMC环抱支产生的最大轴向环抱力为12.82MPa;三点弯曲实验显示,ADRMC组和CP组板对侧加压分别为(3.92±1.22)和(5.26±2.37)N·m,板侧加压分别为(3.32±1.14)和(3.14±1.06)N·m,侧方加压分别为(4.27±2.13)和(3.96±1.34)N·m;当扭转角度大于2°时,CP组的屈服扭矩明显高于ADRMC组(P<0.05)。结论:ADRMC在提供牢靠固定的同时,轴向环抱持骨有利于稳定,纵向加压及记忆效应的存在可显著降低应力遮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点接触锁定加压接骨板(PC-LCP),对其固定新鲜山羊胫骨表面形态特征及生物力学特性进行评价。方法应用压力敏感膜,比较新型点接触锁定加压钢板(PC-LCP)与有限接触加压接骨板(LC-DCP)固定新鲜山羊胫骨时接触面积、压力及应力变化。同时使用山羊新鲜配对胫骨15对,做成横断的骨折模型,分别用PC-LCP及LC-DCP加压固定,在多功能力学试验机上进行四点弯曲实验、扭转实验及垂直压缩试验。结果PC-LCP与LC-DCP固定新鲜山羊胫骨时接触面积、压力及应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LCP固定骨折抗扭刚度略小于LC-DCP,抗弯刚度、垂直压缩刚度均略大于LC-DCP,但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LCP明显减少了与骨面的接触面积,同时固定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达到临床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