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艳芳 《甘肃医药》2020,(5):408-410
目的:评估悬吊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探索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的有效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甘肃省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进行康复训练的10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悬吊训练,两组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88(GMFM-88)分别对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进行评估和分析。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的GMFM D、E区评分相比于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悬吊训练可以有效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双下肢患儿的步行和运动能力优于单纯采用常规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2.
覃章平   《中国医学工程》2009,(4):271-273
目的探讨肌力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痉挛型脑瘫患儿10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以神经发育技术为基础的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肌力训练。治疗后2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时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表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前评分的五区水平相当,治疗后2个月,所有患儿五区的评分较治疗前增高(P〈0.05),而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A区、B区评分水平基本相当(P〉0.05),C区(P〈0.05)、D区(P〈0.01)和E区(P〈0.01)试验组均要高于对照组。至治疗6个月时,康复水平进一步提高。组间比较仍以C区、D区和E区试验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肌力训练能有效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尤其对患儿的爬、跪、站、走、跑和跳能力改善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判断脑瘫患儿智力改善对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4 ~6 岁轻度智力落后、GMFCS II级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50例,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n=25)和对照组(n=25). 2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方法进行康复治疗,治疗组加脑功能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分别评定中国比内智力量表、粗大运动功能,观测2组患儿智力水平、粗大运动功能量表( GMFM-88)之 D 区 、E 区分值及粗大运动功能评定分值改善程度以比较观察疗效. 结果: 治疗组智力水平较治疗前有改善( P<0 .05 ). 治疗后2组GMFM-88之D区和E区评分较治疗前有改善( P<0 .05 ) ,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 治疗组粗大运动功能评定分值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脑瘫患儿智力改善会促进粗大运动功能发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肌筋膜牵伸放松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步行速度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2月—2021年8月哈尔滨市儿童医院收治的60例符合脑瘫(痉挛型)临床诊断标准及分型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干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干预治疗的基础上附加肌筋膜牵伸放松的治疗手法。分别于治疗前后通过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88项(GMFM-88)里的D区与E区、10 m最大步行速度(10 mMWS)、改良Ashworth量表法(MAS)评估两组患儿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GMFM-88的D区评分(31.77±3.05)分、E区评分(36.63±9.53)分、10 mWTS值(16.70±1.47)cm/s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34、2.405、6.909,P<0.05)。治疗后,研究组肌张力改善总有效率(80.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0,P<0.05)。结论 肌筋膜牵伸放松疗法能够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肌张力缓解痉挛,改善粗大运动功...  相似文献   

5.
陈云杰  王玉俊 《当代医学》2021,27(13):61-62
目的探究康复治疗物理治疗(physical therapy,PT)技术对痉挛型脑瘫患儿步行能力和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8月于本院进行康复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Bobath疗法和肌电反馈系统规律治疗6个月。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6、12、18、24个月时应用10 m步行速度(MWS)以及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中D(站立位)、E(行走、跑、跳)评估患儿步行能力以及粗大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患儿10 m速度和GMFM量表D区、E区得分均高于治疗前,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逐渐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治疗PT技术能有效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步行能力及粗大运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6.
姚锦锦 《广州医药》2023,(3):109-112
目的 将悬吊运动+感觉统合训练联合应用在脑瘫患儿的治疗当中,探讨该治疗方式对患儿运动功能(站立、步行)的影响。方法 将2021年3月—2022年3月作为时间区间,于该区间内摘选78例脑瘫患儿,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n=39)。A组予以常规的运动训练,B组予以悬吊运动+感觉统合训练,对比分析2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站立、行走与跑跳能力)、平衡控制功能与步态参数。结果 2组患儿在治疗前的运动功能评分、平衡控制功能评分方面基本相同,经过治疗后,B组在站立、行走、跑跳方面的功能评分高于A组,在步态参数方面高于A组(P<0.05)。治疗之前的2组患儿在步态方面的各项参数大致相同,治疗后的B组在步长和步行速度方面出现了增长,步行宽度有了一定的减小(P<0.05)。结论 将悬吊运动+感觉统合训练联合应用在脑瘫患儿的治疗当中,不仅可以帮助患儿改善站立、步行以及跑跳的功能,同时也能强化患儿躯体的平衡控制功能,促进康复训练效果的有效提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4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被随机分为减重平板步行组和一般康复组,各24例.一般康复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减重平板步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在此间分三阶段强化患者负重、膝踝控制、屈髋和踝背伸能力.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分别给予Motricity index中下肢肌力积分(MI-L)、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arthel指数(MBI)来分别评定患者的下肢肌力,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及ADL能力.同时12周后还测定患者的功能性步行分级(FAC)、通过10米最大步行速度测定出患者的步速、步长和步频参数,Tinetti步态评测表评测步态.结果 治疗后MI-L、BBS、FMA、MBI减重平板步行组较治疗前比较(P<0.01)两组间比较P <0.01.减重平板步行组FAC步行功能分级4级及以上者22例(92%),一般康复组共12例,(50%),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10米最大步行速度、步长、步频以及步态评分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功动能的恢复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康复过程中加入中轴骨稳定性训练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和精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9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44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2例。对照组行传统康复训练,观察组在传统康复训练过程中加入中轴骨稳定性训练。训练前后对两组患儿运动功能均采用《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和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第二版)进行评估。结果:两种量表评估结果显示,经过三个月训练干预后,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评分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74、2.323,P<0.05),且训练后观察组Peabody粗大运动发育商(Gross motor development quotient,GMQ)和精细运动发育商(Fine motor development quotient,FMQ)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64、4.636,P<0.05)。结论:脑瘫患儿康复过程中加入中轴骨稳定性训练有助于提高其运动功能,有利于上下肢的活动,从而增强其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能力,促进其运动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减重平板步行训练(BWSTT)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SCI)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36例不完全SCI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0例)及对照组(16例),两组均运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观察组另行BWSTT.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定运动评分、感觉评分,采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定步行评分,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前ADL评分、运动评分、感觉评分及步行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运用BWSTT对不完全SCI患者运动功能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运动功能训练对脑瘫患儿语言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期间92例确诊并在该院进行康复治疗的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脑活素输注、针灸、水疗及高压氧等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早期运动功能强化训练(Bobath法)。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GMF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48% vs 71.74%)(P<0.05)。观察组GMF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8.62±4.22) vs (49.26±4.53)(P<0.01)。结论早期运动功能训练可明显改善并促进脑瘫患儿语言功能及运动功能,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功能训练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确诊并进行治疗的小儿脑瘫患儿72例作为研究对象,两组患儿均予运动功能强化训练(Bobath法),观察组同时联合高压氧治疗,高压氧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10 d,间歇20 d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疗效及治疗前后GMF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4.4%,显著高于对照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38,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GMF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GMF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2.421、2.235,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87,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功能训练较单纯的功能训练对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效果更好,二者联用可以明显改善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从而进一步提高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爬行训练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34例脑瘫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6例,对照组18例。观察组的患儿进行爬行训练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基础性运动治疗,并比较两组运动功能。结果两组患儿的运动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观察组患儿运动功能恢复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爬行训练的方法对脑瘫患儿进行恢复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有助于智力发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爬行训练对脑瘫患儿运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康科收治的40例脑瘫患儿作为对照组,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康科收治的40例脑瘫患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运动训练,观察组接受爬行训练。比较两组患儿肢体运动功能与认知功能。结果干预后,两组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干预前,观察组上下肢评分、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爬行训练应用于脑瘫患儿中,可有效促进患儿运动功能恢复,改善其认知功能,提高康复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应用核心稳定性训练后,粗大运动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91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分组,对照组45例应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4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比两组患儿训练后粗大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训练后10m步行时间及步数均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训练后GMFM评分高于对照组,TST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能够有效促进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恢复,显著提升患儿的步长、步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针灸结合运动功能训练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及运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新县中医院收治的86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运动功能训练,观察组在运动功能训练的基础上辅助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儿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GMF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GMF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脑瘫进行针灸结合运动功能训练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运动功能障碍,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肌内效贴治疗脑瘫(cerebralpalsyCP)患儿异常步态的疗效观察.方法 100例脑瘫儿童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给 予常规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肌内效贴的贴扎.分别指在入组时和治疗后8周进行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66)评分.结果 治疗组8周后 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而对照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肌内效贴布能有效的改善脑瘫患儿的 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引导式教育对我国脑瘫(CP)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搜索CNKI、维普及万方数据库截至2022年4月27日有关引导式教育对CP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疗效研究的资料,检索词为“脑瘫”“引导式教育”“康复”。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进行质量评价,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采用亚组和meta回归分析探寻研究的异质性来源。采用敏感性分析(逐一剔除法)探索结果的稳健性。结果:纳入的39个随机对照研究共包含3 651例CP患儿,干预时间1个月至1 a。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康复护理相比,在此基础上引入引导式教育能够有效提高CP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评分(SMD为1.46,95%CI为1.14~1.77)。结论:对CP患儿实施引导式教育结合传统康复治疗手段,有助于提高其粗大运动功能,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20.
张璇 《广州医药》2020,51(3):47-49
目的初步探究针刺数量对小儿脑瘫肌张力及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1月接收的脑瘫患儿78例,以随机数表法分组,常规针刺组39例,采用一般治疗加常规针刺穴位;增穴针刺组39例,在常规针刺组治疗基础上增加13个穴位治疗。对比2组患儿三个疗程后的肌张力及粗大运动功能。结果治疗三个疗程后,常规针刺组肌张力评分稍低于增穴针刺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评分稍低于增穴针刺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针刺疗法可以有效辅助脑瘫患儿治疗,但是增多穴位不一定能明显改善患儿肌张力和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