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牙源性皮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元峰 《广东医学》2006,27(2):256-257
目的 总结牙源性皮瘘的诊治经验。方法分析30例牙源性皮痿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结果。结果牙源性皮瘘原因为慢性根尖周炎、冠周炎、深龋等,经行病灶牙根管治疗或拔除病灶牙后病变均痊愈。结论牙源性皮痿多由牙病引起,治疗应针对病灶牙。  相似文献   

2.
金建水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9):1064-1065
目的总结牙源性鼻旁皮瘘的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上颌尖牙根尖炎并发鼻旁皮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患者面部切口全部I期愈合,经过1~3年追踪观察,瘘管未复发。结论牙源性鼻旁瘘管的形成一般需要较长的时间,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其有效的处理措施是早期诊断,早处理,早治疗患牙。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牙源性皮瘘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36例牙源性皮瘘患者的临床和治疗特点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及结论:牙源性皮瘘应及时治疗,防止出现病灶牙和局部感染。  相似文献   

4.
一般资料:本组男7例,女6例。年龄17—45岁。上前牙3例,下前牙4例,下前磨牙2例,下后磨牙4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颌面部牙源性皮瘘的治疗。方法:对33例牙源性颌面部皮瘘的治疗的回顾。结果与结论:建议拔除患牙,皮瘘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6.
慢性根尖周炎并发皮瘘的治疗,过去如遇根尖周病变范围大,牙齿松动度达Ⅱ°或Ⅱ°以上者一般采用拔除患牙,将病道彻底刮除干净的治疗方法。笔者曾对4例该类型患者未拔除患牙而采用根管充填法治疗,瘘道愈合,根尖周病变消失。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性别与年龄:男性3例;女性1例。21岁、25岁、27岁、35岁各1例。牙位:1例;1例;2例;2例。瘘道部位:颏下瘘3例;鼻旁瘘1例。瘘道存在时间:6个月~1年2例;2~3年2例。病因:均为外伤所致,除1例冠折外,其余牙冠完整。检查情况:患牙均为Ⅱ°松动,有不同程度叩痛,瘘道口有溢脓,摄X线牙…  相似文献   

7.
谢占录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7):487-488
目的总结牙源性皮瘘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牙源性皮瘘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结果引起牙源性皮瘘的原因多为慢性根尖周炎,智齿冠周炎,深龋,残根、残冠等,经过对病灶牙根管治疗或拔除病灶牙后,病变均痊愈。结论牙源性皮瘘多由牙病引起,治疗应仔细诊治病灶牙。  相似文献   

8.
颌面部牙源性皮瘘是因牙源性感染未得到有效控制,导致炎症穿破皮肤形成瘘道.临床上常因误诊误治或患者不重视等原因导致瘘管长期不愈.我科近2年来收治3例因牙源性感染在鼻翼旁形成皮漏而造成误诊误治.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面颈部皮肤瘘有先天性及后天两种。在各类面颈部瘘中,根据其解部部位不同可分为内眦瘘、侧鼻瘘、颌瘘、颌下瘘、颏瘘、颊瘘及颈瘘等。我科近五年中共收治此类患者34名,经过各种方式的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韩克实  王毅  李长森 《陕西医学杂志》2005,34(10):1320-1320
1临床资料 1987~2002年我们诊治的11例因牙齿疾病引起皮瘘的患者,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16~47岁。皮瘘位置:下前牙颏部瘘8例,2例由第一恒磨牙而引起下颌瘘,1例由第三恒磨牙引起。病程1月余至3年,除1例下颌智齿冠周炎引起者有急性炎症表现外,其余均呈慢性过程,无明显牙痛史。来我院就诊时,有7例已在外院做过治疗,通过行切开引流、瘘管切除术、注射抗生素等治疗手段未见好转。初起皮肤表现为一红色小丘疹样或疖肿样损害,以后破溃流脓,瘘口呈粟粒大小肉芽肿样外观,  相似文献   

11.
孟文慧  李珂 《新疆医学》2005,35(6):106-107
牙源性面颊部皮肤瘘管临床较常见,长期不愈的面部皮瘘使局部溢脓,皮肤凹陷造成疤痕畸形,经久不愈的面颊瘘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而且影响美观,进而影响到病人的工作学习及社交的自信心。作者自1996年至今先后治疗了123例牙源性皮肤瘘管的病人,现作以下介绍。  相似文献   

12.
颌面部皮肤瘘管多见于牙源性感染,与相应部位的患牙关系密切,常因牙源性感染治疗不当或感染过程症状隐匿而延误治疗形成皮瘘。我们对21例引起颌面部皮瘘的病因牙进行牙体牙髓治疗。牙周治疗或拔除对皮肤瘘管进行搔刮术或切除术,疗效不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何兆洋  吴国民 《浙江医学》2018,(10):1102-1103
目的探讨鼻旁皮瘘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鼻旁皮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治疗方法、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3年)。结果本组患者经耳鼻咽喉科专科查体及上颌骨或鼻窦CT平扫检查,确诊牙源性鼻旁皮瘘20例,鼻源性鼻旁皮瘘1例;前者行上颌前牙残根拔除、瘘管搔刮+皮肤瘘口整形术,后者行鼻内镜下鼻窦开放+窦内病变组织清除、鼻旁皮瘘搔刮+瘘口整形术;术后鼻腔均恢复良好通气,鼻旁皮瘘无复发。结论鼻旁皮瘘可由牙源性或鼻源性感染引起,彻底清除感染病灶是治愈鼻旁皮瘘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颌面部牙源性皮瘘1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自1992年以来共诊治颌面部牙源性皮瘘患者146例,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男90例,女56例,年龄11~72岁,平均25.4岁,其中<28岁者105例,占72%.病程1月~10年.其临床情况,详见附表.  相似文献   

15.
房小云 《华夏医学》2012,25(3):352-353
目的:总结牙源性颌面瘘的临床诊疗经验。方法:分析15例牙源性颌面瘘患者的临床特点与疗效。结果:进行完善的根管治疗,或拔出病灶牙,彻底清除局部感染病灶,面瘘均痊愈。结论:颌面部皮瘘多由牙病引起,治疗应针对病灶牙才能彻底治愈。  相似文献   

16.
王腊忠  刘运桂 《医学文选》2006,25(4):716-717
慢性根尖周炎导致病灶牙根尖部唇颊侧或舌腭侧粘膜瘘管为口腔门诊常见病。导致颜面部皮肤瘘不多见,由于瘘道部位与病源牙相隔一定距离,患者往往无明显牙痛史或“不知情”,导致误诊误治延误治疗,因而病情反复发作,常造成颜面部疤痕或畸形。本文就近6年来我科诊治的32例牙源性皮瘘形成病因及诊治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颌面部牙源性皮肤瘘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马晶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7):235-236
目的探讨颌面部牙源性皮肤瘘道的病因,以减少临床误诊误治率。方法临床38例患者均为牙源性感染,通过皮肤瘘道的部位、病因、牙位等进行根管治疗,拔牙,必要时整形去瘢痕治疗。结果根管治疗后多数患牙可愈合,其中3例失败(即皮肤瘘道未愈合),拔除病灶牙愈合均良好,来见复发。结论治疗及诊断牙源性皮肤瘘道关键是查清病因,去除病灶,促进炎症吸收根尖愈合,效果均良好。  相似文献   

19.
20.
吕国宏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24):117-117
资料和方法一般资料:28例颌面部牙源性皮瘘,男15例,女13例;年龄10~60岁;其中青年人占70%,6例为城市居民,22例为乡镇农村患者。病程2个月~2年。临床表现:皮瘘主要因智齿冠周炎、慢性根尖周炎引起,临床多见智齿阻生萌出不全,常有触痛龈盲袋,有下颌第1磨牙颊龈瘘或咬肌前的面颊瘘、下颌缘皮瘘,下颌角下方颈上部皮瘘少,可通过皮瘘X线造影检查见造影剂从口内智齿周溢出而鉴诊;慢性根尖周病牙多呈青灰色,多为残冠根、深龋、畸形中央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