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郝巨英 《基层医学论坛》2013,(27):3556-3558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早期溶栓治疗的护理。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2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溶栓过程中采取科学、合理、规范的护理措施,严密观察病情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23例患者再通17例(占73.91%),未通6例(占26.09%),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14例,死亡1例,出血6例。结论认真细致的观察及精心的护理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90年代后,心肌梗死分为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及时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是最为有效的措施,目前采取的方法有介入治疗和溶栓治疗。溶栓治疗在没有条件直接进行介入治疗的医院,目前仍是减少心肌梗死患者病死率和改善预后的重要方法。ST段抬高心肌梗死是血栓闭塞冠状动脉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整体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阳泉市第三人民医院院前急救的2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现场及转运途中的护理措施。结果:由发病现场安全转送至院内21例,2例在转运途中发生室颤,经电除颤抢救成功。结论:合理、快捷、准确的护理措施是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抢救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的院前急救及护理体会,以提高其院前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2009年2月本科4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前急救的临床资料。结果:无1例院前死亡,均及时转运回院进一步的生命支持及溶栓治疗。结论: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可降低AMI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褚凤芝  孙艳敏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3):1047-1048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因持续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是目前病死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是最主要的措施,从而挽救濒死的心肌或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其中的静脉溶栓治疗因其方法简单、疗效确切、费用低,一直备受关注。在溶栓过程中,病情变化快而复杂,护士必须全面掌握溶栓知识;在观察过程中有预见性地采取护理措施,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生完成抢救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基于胸痛中心的优化式院前急救护理的效果。方法:择取15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75例患者行以常规护理,研究组75例患者行以基于胸痛中心的优化式院前急救护理,对照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急诊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检查时间、生化指标检验时间、急诊救治时间均比对照组短,研究组患者及其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基于胸痛中心的优化式院前急救护理的效果确切,可以缩短抢救时间,为患者临床救治争取宝贵时间,使患者及其家属更加认可护理服务,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7.
邹海燕 《中国民康医学》2013,(2):69+125-69,12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以便采取最佳护理对策。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院前接诊并确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121例患者经过院前急救护理后,其中98例做了心脏介入治疗,其中5例做了冠脉搭桥术,8例因各种原因进行保守治疗,118例安全送入专科病房治疗,1例现场救治无效死亡,2例转运途中死亡,3例住院期间突发心脏骤停抢救无效死亡,病死率为4.9%,抢救成功率为9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诊断明确,抢救措施得当,护理工作到位,对减少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改善预后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AMI)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AMI)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回顾NSTEAMI与STEAMI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分析二者的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的支数、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情况。结果 NSTEAMI组的多支病变率为63.34%,其中大于75%的严重狭窄率为78.33%,侧支循环率为30.00%,三者均高于STEAMI组,而完全闭塞率为8.33%,低于STEAMI组。两组间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病变血管的构成上组间无差异。结论 NSTEAMI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高于STEAMI,完全闭塞率低于后者,二者具有不同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相似文献   

9.
张培 《吉林医学》2021,(5):1263-1264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L)患者进行基于胸痛中心的优化式院前急救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72例STEMI患者,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按照常规院前急救护理模式进行救治,观察组患者以胸痛中心为基础,按照优化式院前急救护理模式进行救治.对比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有无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急救干预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是否进入临床路径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按照临床路径要求进行治疗,采用自制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及护理。出院时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开始时间、平均住院日、住院总费用及患者满意度得分。结果:实验组平均住院日、住院总费用、溶栓开始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可明显降低住院日,降低住院总费用并缩短溶栓开始时间,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对比分析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与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对明确诊断的126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96例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对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ST段抬高心肌梗死单支病变的比例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44%vs14%,P<0.01),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三支病变的比例明显高于ST段抬高心肌梗死(54%vs20%,P<0.01);ST段抬高心肌梗死室壁运动减弱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P<0.01)。结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具有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30例发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该30例疑似病患行心电图检查。结果通过诊断发现如下情况:患者出现血流动力学异常、低氧血症、心律失常的共有18例;出现因为肺通气和血流比例失调造成中度缺氧、左心功能减退并有肺水肿、机械并发症并有严重低氧血症的分别有8例、1例、3例。结论心电图、血清生化标志物检测、影像学检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均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以利于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讨论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 AMI时剧烈胸痛使患者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产生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和心肌收缩功能增强,从而增加心肌耗氧量,并易诱发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应迅速给予有效镇痛剂.对S T段抬高的A M I应该尽早进行心肌再灌注治疗.1小时内溶栓治疗的开通率可达80%以上,随着时间的延长开通率不断降低,最佳时间是在发病后前3小时内.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让大家熟悉心肌梗死院前急救的流程,实施专业的有效的急救护理,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建立一条急救流程:一般急救护理包括评估病情,吸O2,镇静止痛,建立静脉通路用药,控制出入水量,监测病情等→院前溶栓→院前PTCA、PCI准备,送介入中心或安全护送病人入院治疗。结果院前接诊救治87例病人,82例成功救治,死亡5例,抢救成功率为94.3%。结论重视心肌梗死急救流程,循证护理,可快速有效实施抢救措施,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挽救病人生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彭小青 《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0):148-149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的急救所需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急救所需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平均住院天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观察组满意度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1%.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7.
动脉硬化性疾病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一个重大疾病,至今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亦缺乏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虽然近三十年冠心病的研究、诊断、治疗都有了很大的突破和进展,但是时至今日因动脉粥样硬化而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仍然是人类死亡的头号元凶。我国每年有460万人新发冠心病,其中260万冠心病患者是以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形式发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胸痛绿色通道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6月在北京市台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院前急救诊断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102例患者进行调研。按照时间节点进行分组,试验组对患者实施通过胸痛绿色通道的院前急救措施,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院前急救。总结与探究对照组与试验组的救治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平均转诊时间为(18.5±3.3)min,而对照组患者的平均转诊时间(33.5±6.2)min,试验组转诊用时较对照组缩短15 min(P<0.05)。试验组病死率(1.92%)低于对照组病死率(6.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期间的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6个月随访期间2组患者心力衰竭、再发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满意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胸痛绿色通道的急救管理措施可以显著缩短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时的救援时间、降低病死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武玉梅 《当代医学》2011,17(8):108-108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冠脉成形术,术前和术后ST段变化对远期心血管事件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对54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冠脉成形术,观察术前和术后1h心电图ST段变化,计算ST段回落指数。对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观察12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在12个月的随访中,发生心源性死亡2例,再发心绞痛4例,慢性心衰7例。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PCI术,术前和术后ST段的变化即ST段回落指数对术后12个月预后具有独立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叶惠娟 《吉林医学》2013,(33):7082-7082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6例,分为观察组(实施院前急救)与对照组(患者被家属送到急诊科救治),每组18例。对照组患者为家属送到本院急诊科救治,给予常规院内救治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院前救治,给予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治疗3 d后胸痛发生情况,观察两组患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3 d内胸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减少胸痛发生,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