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杨滢  兰军 《肿瘤学杂志》2018,24(6):634-636
摘 要:[目的] 探讨CT引导同轴法植入125I粒子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瘤效果。[方法] 抽取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瘤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予以CT引导同轴法植入125I粒子的治疗方法。比较治疗前后体征变化。[结果] 治疗后,有效率达70.52%,且所有患者的疼痛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并发症的发生较少。[结论] 对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瘤患者采用CT引导同轴法125I粒子植入治疗效果理想,可显著减轻患者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CT导向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晚期头颈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0月-2008年8月接受CT导向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10例晚期头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计算机立体计划系统计算布源,在CT导向下125I粒子平面插植。手术结束后1—3个月复查CT。结果:10例患者中8例术后5—14天疼痛缓解,有效率80%,2例无效。10例患者局部肿瘤完全缓解8例(80%),部分缓解1例,无效1例。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协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头颈肿瘤近期疗效好,安全性高,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鼻咽癌肺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2004年7月对19例鼻咽癌肺转移瘤患者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的临床疗效。粒子植入之前采用TPS模拟布源或遵循Halarism的125I经验公式求出术中所需125 I粒子的总活度及算出治疗粒子的数量。在螺旋CT引导下将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肺转移瘤内。结果 19例患者的42个病灶在植入后2个月行CT复查评价疗效,完全缓解23个,部分缓解9个, 稳定5个,进展5个,有效率达到76.2%,有5例至今仍生存,最长者存活超过1年半,1年生存率 57.9%。全部病例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鼻咽癌肺转移瘤疗效高、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安全性和疗效观察。  方法  回顾性分析陕西省肿瘤医院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53例采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采用术前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进行计划并术后验证,记录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观察生存质量改善情况,治疗后1、3、6个月,1、2年复查胸部CT随访,评估局部病灶控制情况,随访中位生存期及总生存期,并对生存预后及死亡原因等进行分析。  结果  53例纵隔淋巴结转移瘤患者均顺利完成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中位生存期为254天,1年生存率为48.67%,疗效评价完全缓解率(complete response,CR)+部分缓解率(partial response,PR)为83.02%(44/53);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生存预后与ECOG评分、植入时远处转移、植入后同期化疗、二次粒子植入等相关因素有关(P < 0.05);术中、术后气胸和咯血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75%(11/53)、13.21%(7/53),无一例患者死亡;植入后在咳嗽、气短、疼痛、声音嘶哑、呛咳和上腔静脉综合征等症状方面有60.00%~82.61%的缓解率。  结论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纵隔淋巴结转移,具有手术创伤小、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和可行性高等优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CT引导下植入125I 放射性粒子治疗胰腺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12月至2007年10月对21例手术不能切除的晚期胰腺癌作了CT引导下植入125I 放射性粒子治疗。采用TPS(TreatmentPlanningSystem )重建胰腺肿瘤的三维立体图像,计算出125I 粒子植入的数量和剂量分布率,在CT引导下将125I 粒子植入胰腺肿瘤内,采用125I 粒子活度为0.5-0.8mCi/ 颗,相隔1.0~1.5cm植入,避开血管和胰管等周围重要脏器。结果:2004年12月至2007年10月全组21例中,男13例,女8 例,年龄40~89岁,中位年龄67岁。肿瘤平均直径为5.9cm。治疗后随访2~25个月,平均术后2~5d 疼痛开始缓解。术后2 个月CT随访,肿瘤完全缓解(CR)2 例,部分缓解(PR)12例,无变化(NC)5 例,进展(PD)2 例。总有效率(CR+PR)为61.9%。全组中位生存期为8.7 个月,3 个月、6 个月、12个月累计生存率分别为100% 、71.4% 、28.6% ;其中Ⅱ+ Ⅲ期粒子植入术后中位生存期为11个月,6 个月、12个月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1% 、55% ;Ⅳ期粒子植入术后中位生存期为6 个月,6、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50% 、0。12例患者CA19-9 升高,术后1~3 个月复查CA19-9 降低8 例,其中6 例CA19-9 水平下降超过50% 。1 例患者术后随访发现2 颗粒子迁移到肝脏内。在随访过程中未见上消化道出血,胰腺炎,胰瘘及放射性肠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植入125I 放射性粒子治疗胰腺癌,近期疗效确切,具有很好的姑息止痛疗效,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残留肿瘤病灶的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08年1月本院25例放疗后有残留肿瘤病灶的鼻咽癌患者接受了~(125)I粒子植入治疗.采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 TPS)计算植入~(125)I粒子数量和总剂量.CT引导下将~(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残留肿瘤病灶中,并对植入的~(125)I放射性粒子剂量分布进行验证.术后3、6和12个月定期进行鼻咽内窥镜和CT检查,并评价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术后12个月时,25例患者中完全缓解20例、部分缓解2例、无变化2例、疾病进展1例,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为88.0%.所有患者于术中和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残留肿瘤病灶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骨转移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8例骨转移瘤患者共34个病灶,根据CT图像应用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制定粒子植入计划,按计划在CT引导下进行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术后将X线片和CT扫描图像输入治疗计划系统进行质量验证.观察术后疼痛缓解情况和局部病灶的影像学变化.结果中位随访时间13.5个月(2-21个月).术后2个月对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骨转移瘤的疗效进行评价.患者疼痛评级明显降低(P<0.01),疼痛缓解率为89.2%,其中显效13例、有效12例,无效3例;局部病灶控制率为91.1%,1年局部病灶控制率为66%.所有患者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对不适合手术的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可以延缓肿瘤生长、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方法.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8.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椎体及椎旁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治疗椎体及椎旁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6例椎体及椎旁肿瘤患者(3例原发肿瘤,13例转移瘤)共28个病灶,行CT引导下或者术中125I粒子永久性植入治疗.粒子活度0.5-0.8mCi,每个病灶植入粒子数目7-100颗.肿瘤最小周边剂量(mPD)110-160Gy.术后行质量验证.结果:中位随访时间26.5个月(5-61个月).疼痛缓解率93.7%.神经功能恢复或者保留率93.75%.1年局部控制率64%,2年局部控制率50%,3年局部控制率32%,5年局部控制率4%.中位局部控制时间32个月.1年生存率73%,2年生存率59%,5年生存率41%.中位生存期36个月.1例患者因肿瘤进展出现截瘫,其余患者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单独或联合手术治疗椎体及椎旁肿瘤安全、不良反应小,耐受性好.临床疗效尚需进一步临床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吉西他滨和氟尿嘧啶动脉灌注治疗胰腺癌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无法切除的晚期胰腺癌行CT引导下碘粒子植入联合动脉灌注化疗。碘粒子植入后1周,行吉西他滨和氟尿嘧啶动脉灌注治疗,共3—4个周期。3例合并肝转移者同时接受动脉栓塞术。观察全组患者的生存期、疼痛缓解期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共随访2~25个月。术后2个月CT随访发现,肿瘤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9例、疾病稳定3例、疾病进展2例,总有效率为68.8%。全组中位生存时间11个月,其中11和Ⅲ期患者为15个月,Ⅳ期患者为9个月。全组患者随访期间未见上消化管出血、胰腺炎、胰瘘等不良反应。结论:CT引导下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联合吉西他滨和氟尿嘧啶动脉灌注治疗胰腺癌的近期疗效确切,具有较好的姑息止痛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较少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术后肺转移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自2006年1月至2011年8月在天津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治疗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术后经病理明确诊断出现肺转移瘤的患者10例, 对转移病灶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肿瘤内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术后6个月复查胸部CT, 与粒子植入前比较肿瘤变化, 按照国际标准判定疗效。随访自2006年6月至2012年6月。  结果  全部患者顺利完成粒子植入治疗, 靶区接受的平均照射剂量为(207.4±43.1)Gy, D100(99.7±10.6)Gy, D90(127.5±16.1)Gy。植入术后6个月随访, 有效率80.0%。截至2012年6月, 10例患者中2例生存, 8例死亡, 死亡患者术后平均生存时间14.6±3.5个月, 中位生存期13个月。术中6例患者出现气胸, 其中3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3例行胸腔穿刺抽气; 6例患者出现肺内针道出血, 不伴咳血, 无进行性血胸, 止血处理后症状消失, 1个月后复查出血吸收。  结论  放射性粒子对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术后肺部转移病灶短期局部效果明显, 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局部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骨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骨转移瘤患者的74个转移灶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术后进行随访,采用临床症状的改善和影像学进行综合疗效评价.结果:32例患者疼痛缓解情况:21例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有效率90.62%.患者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2月后复查CT,74个病灶中完全缓解(CR)13个;部分缓解(PR)49个;病变稳定(SD)10个;肿瘤进展(PD)2个,总有效率83.78%.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骨转移瘤具有临床疗效好,局部缓解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的优点,是一种较好的放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T导向下组织间植入放射性粒子125I联合化学性粒子中人氟安治疗淋巴结转移瘤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 对56例淋巴结转移瘤患者实施放射性125I联合化学性粒子中人氟安组织间植入,先利用TPS制定计划,然后在CT导向下经皮穿刺组织间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及中人氟安,植入后即行CT扫描观察粒子在淋巴结内的分布情况,之后每个月进行CT复查分析其疗效.结果 56例行粒子植入术后粒子在瘤内分布满意,短期有效率98.2%(55/56),其中CR 96.4%(54/56),PR 1.8%(1/56),NC1.8%(1/56),PD 0%(0/56).结论 CT导向下组织间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联合化学性粒子中人氟安是治疗淋巴结转移瘤的效果可靠、操作安全、副作用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导向下组织间植入放射性粒子125I联合化学性粒子中人氟安治疗淋巴结转移瘤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对56例淋巴结转移瘤患者实施放射性125I联合化学性粒子中人氟安组织间植入,先利用TPS制定计划,然后在CT导向下经皮穿刺组织间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及中人氟安,植入后即行CT扫描观察粒子在淋巴结内的分布情况,之后每个月进行CT复查分析其疗效。结果56例行粒子植入术后粒子在瘤内分布满意,短期有效率98.2%(55/56),其中CR 96.4%(54/56),PR 1.8%(1/56),NC1.8%(1/56),PD 0%(0/56)。结论CT导向下组织间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联合化学性粒子中人氟安是治疗淋巴结转移瘤的效果可靠、操作安全、副作用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CT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复发直肠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复发直肠癌的技术可行性、疗效和副反应.方法23例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行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术,其中3例行2次粒子植入.20例手术采用硬膜外麻醉,3例局部麻醉.20例腹卧位,3例仰卧位.术前通过治疗计划系统行三维治疗计划,确定粒子数目、空间分布和粒子针数目.既往放疗者肿瘤匹配周边剂量为90~120Gy,未行放疗者为140~160Gy.治疗PTV为CTV外加1 cm.粒子活度18.5~25.9 MBq(0.5~0.7 mCi).植入粒子33~137颗,术后即刻行CT扫描进行质量验证.术后1周3例患者加三维适形放疗,2~3 Gy/次,总剂量45~50Gy.每3个月复查1次CT.结果随访3~28个月.术后平均7 d疼痛缓解,其中完全缓解12/15,部分缓解2/15,无变化1/15,总有效率为93%.肿瘤局部控制率为87%.中位生存时间14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93%和50%.4例全身合并全身转移,2例8个月和12个月时死于肺转移.无治疗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CT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直肠癌具有安全、微创、并发症率低和疗效肯定等优势,疗后配合外放疗和全身化疗有望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08年12月恶性肿瘤68例,均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植入前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计算术中所需125I粒子的总活度及粒子的数量,CT引导下植入病灶中,粒子活度为0.6-0.8mCi,处方剂量90-110Gy,术后验证粒子植入剂量分布。植入后复查并随访,统计有效率、局部控制率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68例患者粒子植入均顺利完成。6个月有效率(包括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88.2%。术后随访6-24个月,局部控制率为76.5%,术中4例出现气胸,经治疗好转,术后出现粒子迁移3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CT导向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治疗椎体及椎旁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6例椎体及椎旁肿瘤患者(3例原发肿瘤,13例转移瘤)共28个病灶,行CT引导下或者术中^125I粒子永久性植入治疗。粒子活度0.5—0.8mCi,每个病灶植入粒子数目7—100颗。肿瘤最小周边剂量(mPD)110—160Gy。术后行质量验证。结果:中位随访时间26.5个月(5—61个月)。疼痛缓解率93.7%。神经功能恢复或者保留率93.75%。1年局部控制率64%,2年局部控制率50%,3年局部控制率32%,5年局部控制率4%。中位局部控制时间32个月。1年生存率73%,2年生存率59%,5年生存率41%。中位生存期36个月。1例患者因肿瘤进展出现截瘫,其余患者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单独或联合手术治疗椎体及椎旁肿瘤安伞、不良反席小.耐受性好。临床疗效尚需进一步临床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舌癌技术的可行性和近期疗效.方法9例舌癌患者,除1例为T2N0M0,其余均为局部晚期(T3~T4)或术后放疗后局部复发患者.4例采用全身麻醉,5例采用局部麻醉.舌后1/3经颌下超声引导,舌前2/3经口腔直视下行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肿瘤周边匹配剂量(matched peripheral dose,MPD)90~110 Gy,每颗粒子活度0.40~0.60 mCi,每个病灶植入125I粒子4~84颗.术后即刻拍头颈正侧位平片或CT行质量验证.术后24~48 h拍胸部X-线片了解有无粒子移位或游走.结果随访1~31个月,1例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4例稳定,1例进展,局部控制率88.8%.1例粒子移位至上颚,2例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发生粒子脱失,但无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经颌下超声引导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舌癌可行、安全、微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的肺癌治疗方法,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于2004年6月-2005年10月,经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32例.所有病例均行术前TPS制定治疗计划,术后质量验证.全部患者均植入0.5 mCi-1.0 mCi的放射性粒子,12-60颗.结果 植入病例全部成功,无死亡,部分出现气胸、出血,术后1周复查外周血象、1月复查CT及临床观察无毒副反应,术后定期复查CT,未出现放射损伤症状,未发现粒子脱落或游走等并发症.CR 22.58%、PR 61.29%、SD 12.9%、PD 3.2%.中位生存期大于12个月.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放射性125I粒子近距离照射治疗肺癌安全、有效,并且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椎体转移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41例胸腰椎转移癌患者的52个病变椎体,在CT引导下进行经皮椎体穿刺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及骨水泥(PMMA)灌注成形治疗;术后随访1年,应用数字分级法(NRS)观察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EORTC-QLQ-C30问卷调查手术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并观察治疗并发症及1年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结果 41例患者术后1个月疼痛均获不同程度缓解,其中3、4度缓解率为82.9%(34/41);术后EORTC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生活质量显著提高(P<0.05);术后患者6个月内局部控制率为90.2%(37/41),1年生存率为73.2%(30/41);在存活的30例患者中,1年局部控制率为93.3%(28/30);术后有7例出现PMMA向椎体周围组织渗漏,但均无明显临床症状,未出现放疗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在CT监视下,应用PVP联合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椎体转移癌具有稳定椎体和抑制肿瘤的协同作用,并且微创安全,可作为椎体转移癌的有效联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放射性125碘粒子植入治疗肿瘤30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明  刘纯 《中国肿瘤》2009,9(4):339-340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碘(^125I)粒子微创穿刺植入在治疗肿瘤方面的技术可行性和疗效分析。[方法]30例患者在B超或CT引导下作经皮穿刺到肿瘤内准确植入微型放射源,每颗放射性粒子空间间距均在2.0cm左右。每颗粒子放射性活度0.50mCi~0.80mCi,平均植入15颗。全部植入完后,对整个瘤体再进行超声定位,对冷区实行补种。[结果]30例患者随访3个月。18个月,除2例死亡外,随访期间原发病灶无一例复发.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控制.有效率为93%。患者症状改善明显,精神状况好,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结论]在B超或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