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体组织或器官由其正常解剖部位通过某些正常的或不正常的孔隙或缺损等薄弱区域进入邻近部位的情况统称为疝。发生于腹股沟区的腹外疝统称为腹股沟疝,有斜疝和直疝之分。斜疝是最常见的腹外疝,约占腹外疝总数的90%,或占腹股沟疝的95%。其手术治疗的方法有疝囊高位结扎、疝修补术、疝成形术等。传统手术方法效果虽尚称满意,但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例如用于修补或成形的自身组织可因胶原代谢有缺陷而不够坚强.[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腹股沟疝发生于男性者占大多数,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15:1.腹股沟斜疝是最多见的腹外疝,占全部腹外疝的75%~90%.  相似文献   

3.
腹股沟疝是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由于腹壁区域性强度减弱和腹内压力增加,导致腹腔内器官组织通过腹股沟区的薄弱部位向外突出的腹外疝.腹股沟斜疝发病率占腹外疝的90%,占腹股沟疝的95%,腹股沟疝的发生男性占多数,男女比例约为15:1,右侧多发.  相似文献   

4.
腹外疝是指腹腔内的某一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点或缺损处向体表突出而形成的包块,是最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各种疝多以疝环部位而命名,如腹股沟疝、股疝、脐疝、切口疝等.其中以腹股沟斜疝的发病率最高,占全部腹外疝的75%~90%.腹股沟疝以男性多见,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15:1.  相似文献   

5.
腹外疝是腹部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并以突出的解剖部位命名,其中以腹股沟疝发生率最高,占90%以上,股疝次之,占5%左右,较常见的腹外疝还有切口疝、脐疝和白线疝.此外,尚有腰疝等罕见疝.发生在腹股沟区的腹外疝,统称为腹股沟疝,包括有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以斜疝最多见.  相似文献   

6.
正腹股沟疝分为斜疝和直疝两种,斜疝是最多见的腹外疝,发病率约占全部腹外疝的75%~90%,腹股沟疝发生于男性者占大多数,右侧比左侧多见。我院自2011年1月~2012年12月外科住院确诊腹股沟疝患者34例。因成年人腹股沟疝病人都存在程度不同的腹股沟管前壁或后壁薄弱或缺损,只有在疝囊高位结扎后,加强或修补薄弱的腹股沟前壁或后壁,治疗方为彻底,单纯的疝囊高位结扎不足以预防  相似文献   

7.
腹股沟疝发生于男性者占大多数,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15:1.腹股沟斜疝是最多见的腹外疝,占全部腹外疝的75%~90%.疝囊经过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深环(内环)突出,向内、向下、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并可进入阴囊,称为腹股沟斜疝.疝囊经腹壁下动脉内侧的直疝三角区直接由后向前突出,不经过内环,也不进入阴囊,为腹股沟直疝.  相似文献   

8.
腹外疝是普通外科常见病之一,是指腹内的某个脏器或者组织离开其正常生理部位连同壁层腹膜经腹壁的薄弱点或孔隙(婴幼儿脐环、腹白线、腹股沟管、股管、直疝三角等)向体表突出于腹壁范围之外的病理产物。典型的腹外疝由疝环(疝颈)、疝囊、疝内容物和疝外被盖组成。临床最多见的腹外疝是腹股沟疝,后者又据其发生部位和突出具体途径不同可分为腹股沟斜疝(约占全部腹外疝的75%~90%)和腹股沟直疝占全部腹股沟疝的85%~95%。  相似文献   

9.
腹股沟疝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腹腔内任何脏器或组织由于各种原因离开原来位置,经由先天存在的或后天形成的裂孔或间隙薄弱区进入另一部位被称之为腹疝,其中发生在腹股沟区的称为腹股沟疝,包括腹股沟直疝、腹股沟斜疝、股疝,腹股沟疝占所有疝的90%,其中斜疝占腹股沟疝的90%,男女发病比例为15:1,以婴幼儿和老年人发病率最高。  相似文献   

10.
腹股沟疝修补术式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汪美英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7,13(6):592-593,598
腹外疝是由腹内脏器或组织经腹壁或盆壁的薄弱点或缺损部位向体表突出而形成的,是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中腹股沟疝约占腹外疝发病率的90%~95%.在16世纪之前,由于现代解剖学理论尚未建立,腹股沟疝的手术未能在解剖学的基础上施行.到了16世纪,基于现代解剖学理论的发展,疝的手术开始遵循解剖学的基础进行.又经过外科医生的不断努力,直到19世纪末,才真正建立起来了现代腹股沟疝的外科手术模式[1].腹股沟疝的高发人群为男性患者,男女发病率约为15:1.在我国每年大约要进行数十万例疝修补手术.但是目前最有效的修补方式仍无统一定论,这有待于外科医生的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腹腔内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离开了原来的部位,经腹壁或盆腔壁的薄弱或缺损处向体表突出,在局部形成包块称腹外疝.腹外疝根据其发生部位分为腹股沟疝(腹股沟斜疝、腹股沟直疝)、股疝、脐疝、切口疝、白线疝等.其中以腹股沟斜疝最多见,占全部腹外疝的75%以上.减少和消除腹外疝复发,对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做护理工作,以防止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2.
腹股沟疝是最常见的腹外疝,其中以斜疝最多见,约占腹股沟疝的90%,其发病原因与该处正常组织强度减弱和腹内压过高这两类原因有关[1].该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非手术常常不能治愈.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是一种新的微创、安全、技术合理的无张力疝修补术,与经腹腔腹膜前网片疝修补术(TAPP)术式相比,它不会造成腹膜粘连.  相似文献   

13.
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空隙进入另一部位,即称为疝,腹外疝为外科常见病,其中尤以腹股沟疝为多见,占90%以上,手术是治疗腹股沟疝的最佳方式,随着人工合成材料的不断更新及发展,传统疝修补术渐被无张力疝修补术所取代,已成为临床疝修补术的主流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与小儿腹股沟斜疝不同,成人腹股沟斜疝是在腹膜鞘状突已经完全闭塞以后,因内环部薄弱而形成斜疝,疝囊进入腹股沟管是通过其后壁上的薄弱点而不是在精索之内,是后天获得性疝,故亦称后天性腹股沟斜疝.该疝是最常见的一种疝,统计结果表明,约占各种疝的80%,占腹股沟疝的90%;男性患者斜疝的发病率远较女性多,约占90%,且右侧斜疝发生为60%,高于左侧(约25%),两侧同时发病率为15%.  相似文献   

15.
常宁 《微创医学》2004,23(2):176
股疝的发病率约占腹外疝总数的5%,仅次于腹股沟疝,多发于中年以上的经产妇女.在腹外疝中,股疝的嵌顿率最高,约占60%,其中绞窄的约占半数[1].在外科临床实际工作中,嵌顿性股疝,有时颇难以做到早期准确诊断,延误了手术治疗的最佳时间,给临床治疗效果造成严重的影响.笔者就2例嵌顿性股疝的诊治过程及体会作如下浅谈.  相似文献   

16.
腹股沟疝作为基层医院普通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诊断较容易 ,治疗以手术为主 ,手术方式较多 ,并在逐渐改进 ,以期使手术简单 ,并发症少 ,尤其防止复发。作者结合本科 1985~ 1996年诊治 36 5例 ,浅谈诊治体会。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1年间共有腹外疝 382例 ,其中腹股沟疝36 5例 ,占腹外疝 95 6 %。在腹股沟疝中 ,斜疝 347例 (占95 1% ) ,直疝 18例 (占 4 9% )。有腹股沟斜疝中 ,男 333例 (占 96 0 % ) ,女 14例 (占 4 0 % ) ;右侧斜疝 197例 (占5 6 0 % ) ,左侧斜疝 141例 (占 40 0 % ) ,双侧疝 9例 (占2 6 % ) ;发生绞…  相似文献   

17.
腹外疝是指内脏器官或组织,经过栗一正常或不正常的孔隙进入腹壁突出体表的伴或不伴症状的疝出物。腹股沟区是前外下腹壁的一个三角形区域,其下界为腹股沟韧带,内界为腹直肌外侧缘,上界为髂前上棘至腹直肌外侧缘的一条水平线。腹股沟疝就是指发生在这个区域的腹外疝①。腹股沟疝分为斜疝和直疝,腹股沟斜疝是指疝囊经腹壁下动脉外侧腹股沟管内环(深环),向内、向下、  相似文献   

18.
常宁 《医学文选》2004,23(2):176-176
股疝的发病率约占腹外疝总数的5%,仅次于腹股沟疝,多发于中年以上的经产妇女。在腹外疝中,股疝的嵌顿率最高,约占60%,其中绞窄的约占半数。  相似文献   

19.
腹股沟区是前外下腹壁一个三角形区域,下界为腹股沟韧带,上界为髂前上棘至腹直肌外侧缘的水平线,内界为腹直肌外侧缘.因解剖和生理特点,腹股沟疝的发病率在人的各类疝中最高.腹股沟疝分为斜疝和直疝两种.腹内脏器通过腹股沟管的内环,沿腹股沟管经外环脱出的疝称为腹股沟斜疝.  相似文献   

20.
腹股沟疝是指疝囊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内环突出,向内、向下进入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管皮下环,可突入阴囊内或大阴唇前端的疝。它是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腹股沟斜疝是最常见的腹外疝,约占腹股沟疝的90%,是由于腹内脏器或组织经腹股沟管突出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