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了解梅州市无偿献血血液报废原因,提高血液利用率,减少血液资源浪费。方法对梅州市2010~2012年无偿献血血液报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血液报废原因分为实验室检测不合格报废和非实验室检查项目报废两类。ALT不合格、HBsAg阳性为实验室检测不合格报废的主要因素,分别占报废原因的2.09%、1.03%;脂肪血报废是非实验室检查项目报废的主要因素,占报废原因的1.62%。结论应不断加大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力度,加强献血前初检流程管理,注意成分血制备细节以提高血液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08~2010年本血站血液报废的各种原因,以采取预防纠正措施,降低血液报废率,节约血液资源。方法:对2008~2010年本市无偿献血的血液报废原因进行分类统计,并对造成血液报废的原因加以分析。结果:红细胞类经实验室检测不合格的血液报废率平均为5.61%,其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报废占3.04%,是导致实验室检测血液不合格的主要原因。而血浆类非检测不合格的血液报废率为13.94%,其中脂浆报废率为10.47%,是血浆类报废的主要原因。结论:为减少血液的报废,须做好献血前宣传、咨询及初筛工作,同时加强质量管理.发展固定献血者队伍。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近年广州市无偿献血血液报废情况进行分析,探讨降低血液报废率的措施,以减少血液浪费.方法 收集广州血液中心2010-2012年所有血液采集制备信息和血液报废的信息,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共采集制备血液2 827 955 U,报废179 794 U,报废率为6.35%;感染性不合格血液导致的报废占总报废量的64.79%,是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感染性不合格血液报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ALT (2.12%) >HBV (0.85%)>梅毒(0.53%)>HCV(0.49%)>HⅣ(0.12%);非感染性不合格原因的报废占总报废量的35.20%,报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乳糜血(1.63%)>过期血(0.27%)>血袋破裂和渗漏(0.16%)>其他(0.08%)>溶血(0.06%)>血凝块(0.01%)>纤维蛋白析出(0.005%).结论 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是感染性标志物阳性导致的血液不合格.做好献血前的征询和宣传,进行ALT初筛,加强献血知识普及和献血前注意事项的告知,对降低血液报废率,加强血液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2012年度呼和浩特市区无偿献血状况,为今后更有效地开展无偿献血工作、减少血液浪费、提高血液质量提供基础依据.方法对呼和浩特市区2012年度无偿献血者初检不合格进行原因分析以及初检合格后而采集的血液经过复检检测后不合格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血液检测不合格率中ALT(谷丙转氨酶活性)高于正常值40u(单位)者最高;其次是脂肪血.结论合理选择无偿献血对象,加大无偿献血的宣传力度,扩大固定无偿献血队伍,在献血前进行必要的体检征询和ALT及脂肪血的快速筛查可有效降低血液报废.  相似文献   

5.
党爱莲 《甘肃医药》2014,33(3):197-199
目的:总结分析近年来我站血液报废的常见原因,进而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血液的浪费.方法:对2007-2012年本站无偿献血的血液报废原因进行归类、统计分析.结果:实验室检测项目报废率显著高于非实验室检测项目报废率,HBsAg、抗-HCV不合格报废占主要,其后依次是梅毒、ALT及其他.结论:我们应做好无偿献血前宣教及咨询指导工作,严把体检质量关,完善改进检测模式,严格按SOP操作,提高血液利用效率,确保血液的安全供给.  相似文献   

6.
张晓林 《西部医学》2006,18(1):89-90
目的探讨如何有效降低无偿献血报废率,杜绝高危人群参与献血。方法对44469例无偿献血者所献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各项检测总不合格率为10.97%(10.68%~11.26%)。结论无偿献血血液的检测应选择较好的试验方法和试剂,提高检测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严格按国家献血者体格检查标准筛检献血者;献血前认真做好宣传解释工作,提高献血者对经血液传播疾病的了解和认识,引导高危人群自检并主动退出献血行列,从而降低血液报废率,提高血液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无偿献血者血液不合格的原因,减少血液浪费,探索如何降低血液报废率。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本地区无偿献血者30259人的血液检测结果,分析不合格原因。结果 30259名献血者血液标本检测结果显示,不合格血液标本1932人,不合格率为6.36%。结论血站工作人员应积极宣传和普及无偿献血知识,使人们了解献血常识,同时加大献血前的筛查力度,保证血液安全,避免血液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8.
随着无偿献血宣传力度的加大,包头地区无偿献血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2005年起本地区临床用血已100%来至自愿无偿献血.为了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将血液报废率降低到最低,我站控制献血不合格比例保留低危健康人群再次献血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05-2009年包头地区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的无偿献血者96201人次,年龄18~55岁.1,2方法统计2005-2009年我站献血者血液检测的相关数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本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的原因,如何有效降低无偿献血报废率,探索减少血液浪费的对策。方法:选取2007年-2011年5年间本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7年-2011年5年间本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年均6.87%,高于国内有关报道2.72%。经字2检验,各年不合格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字2=397.58,P〈0.01)。ALT为主要不合格项,HbsAg次之。结论: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建立一支低危险性固定的无偿献血队伍,全面开展献血前ALT、HbsAg快速筛查,有效降低血液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10.
<正>在无偿献血血液检测项目中,丙氨酸转氨酶(ALT)是献血者健康检查的必检项目之一,其检测正常值为赖氏法≤25U(卡门单位),连续检测法≤40 U/L~([1]),近年来我中心ALT检测不合格报废率一直居高不下,是中心面临的一个难题,如何降低初筛ALT不合格报废率和有效避免血液报废也是我中心持续改进的一个方向。研究显示,ALT不合格报废率最高达总报废率70%,为了降低ALT不合格,避免不必要的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襄阳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血液报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制定相应预防对策,降低血液报废率。方法对本站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待检库报废的所有血液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非检测不合格报废是襄阳血站血液报废的主要因素,占到报废总量的72.9%,检测不合格占总报废数的27.1%。脂肪血、血量不符、破损是造成非检测不合格血液报废的三大主要原因,占比分别为87.2%、7.3%和3.9%。非检测不合格报废的血液品种中血浆排在第一位,占总报废数的97.7%,其次是红细胞、单采血小板、冷沉淀。结论针对非检测不合格血液报废原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不断加强采供血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在保证血液安全有效的同时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12.
阜新地区血液报废年统计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阜新地区无偿献血的血液报废情况统计分析,探讨报废原因及对策。方法汇总统计全年所有报废血液及成分,对不合格项逐一分析,确定权重因素。结果血清ALT、TP、HBsAg、抗-HCV,脂肪血是造成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结论通过献血知识的宣传,献血前征询,初筛快速检验方法的应用以及提高实验室检测水平等,能够减少血液报废,节约宝贵的血源。  相似文献   

13.
金丹  孙维江  戚晓东 《中外医疗》2008,34(34):185-186
为探求加强无偿献血管理的有效方法,提高血液质量、保障临床输血安全,降低血液报废率,我们对31166名威海市无偿献血者血液各项检测结果做了回顾性分析,获得了本地区无偿献血者健康状况以及血液检测不合格原因的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导致血液报废的常见原因,进而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血液的浪费。方法统计2007年—2008年无偿献血血液的报废情况,对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在ALT、HBsAg、抗-HCV、抗-HIV、梅毒及脂血、过期、溶血、破袋各项原因报废的血液中,目前ALT不合格血液所占的比例最高。结论 ALT不合格是目前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对献血者进行献血前ALT初筛,能够有效地减少血液报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导致血液报废的常见原因,进而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血液的浪费。方法统计2007~2008年无偿献血血液的报废情况,对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在转氨酶(ALT)、HBsAg、抗-HCV、抗-HIV、梅毒及脂血、过期、溶血、破袋各项原因报废的血液中,目前ALT不合格血液所占的比例最高。结论 ALT不合格是目前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对献血者进行献血前ALT初筛,能够有效地减少血液报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呼和浩特市地区主要无偿献血人群血液检测不合格项分布情况,为今后开展无偿献血宣传活动提供依据。方法:统计2009~2011年6种职业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人数,比较分析这些职业献血人群血液检测不合格率分布情况。结果:6种职业无偿献血者中干部职业不合格率最高3.37%,商业、服务人员职业不合格率最低1.95%;男性(3.72%)明显高于女性(1.48%)。输血传染病标志物血液检测有反应结果以ALT最高(1.8%)、抗-HIV最低(0.01%),其他3项基本相同(抗-HCV 0.39%、HBsAg0.31%、抗-TP 0.20%)。结论:不同职业无偿献血人群血液检测有反应结果不同,血站应根据不同职业人群有针对性的开展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招募和献血前的血液快速筛查,以避免血液资源浪费和采集后的血液报废。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街头无偿献血工作的广泛开展,无偿献血人数呈快速增长,因献血者初筛已增加了快速HBSAg的检查,由ALT不合格的血液报废已成为当前各大血站血液报废的最主要原因.为了减低血液的浪费,目前很多采供血机构使用了干式生化仪对无偿献血者进行ALT的初筛.然而,干式生化仪检测ALT存在一定的漏检[1,2],其检测尚无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大连市街头无偿献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血报废的相关原因。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大连市某采血点献血的14 962例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分析ALT不合格血报废性别、年龄、学历、职业分布情况及ALT不合格血报废影响因素。结果:14 962例街头无偿献血者初筛ALT不合格者占比18.35%。在实际参与街头献血的12 217例中,ALT测定不合格者占比1.38%。ALT不合格报废血液中男性占比显著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不合格报废血液中各年龄段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20岁和50岁献血者血液中ALT不合格报废血液占比明显低于21~30岁和31~40岁献血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不合格报废血液中不同学历、职业占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中及以下血液中ALT不合格报废血液占比明显高于硕士及以上献血者,中专和高中献血者血液中ALT不合格报废血液占比明显高于大专及本科、硕士及以上献血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师/医务工作者、农民、学生、企业管理献血者血液中ALT不合格报废血液占比显著低于公务员、企业职员/工人、自由职业者,企业管理者血液中ALT不合格报废血液占比明显低于农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饮酒,食用油腻、烧烤、腌制食物,长期熬夜,长期焦虑抑郁均是导致无偿献血人群ALT血不合格报废的重要因素。结论:采血前ALT初筛,可有效降低ALT不合格血报废率,献血者性别、年龄、学历、职业、饮酒、饮食、熬夜及焦虑抑郁情绪均是影响AIL不合格血液报废的主要因素。因此,在采血前应加强对ALT检测及对近期行为习惯调查问询。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无偿献血中脂肪血产生因素.方法 统计2004~2006年咨询人次及体检合格后血液采集人次,对采集后由于脂肪血报废的血液,查询信息对年龄、性别、胖瘦、民族等方面进行综合统计分析.结果 现场咨询后脂肪血淘汰率为23%,咨询体检合格后采集的血液脂肪血报废率为0.91%,分析脂肪血的发生与年龄、性别、胖瘦、民族等有关系.结论 无偿献血中脂肪血的产生与很多因素有关,如良好的专业素质、有效的脂肪血观察方法、献血者的年龄、性别、胖瘦、民族等.为了有效降低脂肪血报废率需从以上几方面进行把关.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南通市临床用血已全部来自自愿无偿献血,通过无偿献血者所献血液不合格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制定献血策略,对确保血液质量,保证输血安全,降低报废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2月南通市累计无偿献血者315393人次用为研究对象,对无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