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意在探讨认知干预在高校学生初次献血者无偿献血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8月~9月在长春市某高校自愿参加无偿献血的140例初次献血的高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献血前根据1周内的实际情况自行填写SAS焦虑自评量表,全程给予常规采血护理;观察组在献血前给予认知干预,干预后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填写SAS焦虑自评量表,并联合常规采血护理;献血后2组分别填写满意度调查表。对比2组焦虑量表得分情况、献血量变化情况及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焦虑得分为明显低于对照组、献血总量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通过对高校初次献血者实施认知干预,降低了这部分献血者的心理焦虑程度,提高了献血总量以及献血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初次献血者因对献血知识缺乏了解,易出现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且可能会发生献血反应[1]。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减轻初次献血者的不良情绪,进而减少献血反应。本文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减少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作用,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2014年4-6月在我站献血的初次献血者960例为观察对象,献血者均符合国家(GB18467)标准。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3):153-155+16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对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到单位采血点初次献血者783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3918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3918例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初次献血者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献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献血者的满意度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献血者SAS、SD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4、1.374,P0.05),干预后,观察组献血者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968、37.476,P0.05);观察组献血反应发生率为1.3%,低于对照组的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2.252,P0.05)。观察组在信息需求、人文关怀、服务态度、隐私保护方面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240、3.555、3.210、3.946,P0.05)。结论对于初次献血者,给予一定的健康教育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可减轻其焦虑的心理情绪,减少献血后的不良反应,促进无偿献血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中青年脑卒中患者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方法 随机抽取50例中青年脑卒中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干预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效果评定,比较心理干预前后各项因子得分.结果 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的患者SCL-90各项因子得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尤其表现在强迫症状、焦虑及抑郁症状方面(P<0....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初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心理状态及献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6月期间接待的初次捐献血小板献血者8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献血者在献血小板的同时均给予常规护理,而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并对两组献血者的心理状态及献血反应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心理状态发生忧虑、紧张、恐惧的比率明显减少,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干预组献血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系统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改善初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心理状态,并有效减少献血反应发生率,对保证献血者身心健康及血液质量,促进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再次招募及无偿机采血小板工作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未婚人工流产患者的心理特点与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将60例拟行人工流产术未婚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均使用90项症状量表(SCL-90)进行心理测评;根据测评结果对干预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后于术前再次给予SCL-90进行重测并比较干预前后差异.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感及偏执共6个因子的积分均明显高于全国常模(P<0.05),且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给予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后,干预组以上因子的积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感及偏执是未婚人工流产患者的重要心理特征;采取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以上异常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减少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站接受献血的136例初次献血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n=68)和实验组(n=68),常规组实施献血的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献血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献血反应发生率为8.82%,明显低于常规组22.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初次献血者的紧张情绪,预防献血反应发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对初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不良心理及献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初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按编号顺序随机分为2组,每组90例。单号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献血护理,双号为干预组,采用护理干预。观察2组献血者的不良心理及献血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献血者的不良心理总发生率5.56%,不良献血反应总发生率3.3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89%和17.78%(P<0.01)。结论:对初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采用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消除献血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初次献血者心理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的观察初次献血者的心理反应,做好初次献血者的心理护理。使血站能得到安全的足够的血液供应。方法翌2005年的7231例无偿献血者着为调查对象,分别在采血前、中、后进行观察、询问、交流。结果初次献血者对瞪安心理反应与再次献血者对献血的心理反应有较显著差异p〈0.01。结论通过对初次献血者进行心理疏导和护理,消除了献血者对献血恐惧,愉快地完成献血过程。  相似文献   

10.
时宝红  雷庆  蒋媛媛  刘娟 《当代医学》2012,(31):126-127
目的对无偿献血者献血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6000例无偿献血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00名无偿献血者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在献血前后进行护理,对照组3000名无偿献血者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献血者献血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3000名无偿献血者中发生献血反应9例,发生率为0.3%;对照组3000名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32例,发生率为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次献血者更容易发生献血反应,针对性的干预护理可消除献血者的紧张情绪,降低献血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无偿献血者的献血热情,促进无偿献血活动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