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女性不孕不育症相关因素及病因。方法在医院2015年4月到2016年1月期间诊治的女性不孕不育患者中抽取71例作研究对象,对其妊娠史、月经情况、手术史、性行为以及疾病史等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女性不孕不育症相关因素和病因。结果 1输卵管不通是女性不孕不育症患者发病的主要病因,其中在输卵管不通、盆腔炎、宫颈病因上,原发性不孕患者比率低于继发性不孕患者(P0.05),而在子宫因素、卵巢包块病因上,原发性不孕患者比率高于继发性不孕者(P0.05);2在女性不孕不育症发作相关因素上,不了解月经周期最佳受孕时机者所占比率是57.15%,缺乏性知识与生殖健康知识者所占比率是60.56%。结论女性不孕不育症相关因素、病因较多,应增强育龄期女性的生殖健康教育,以降低其不孕不育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女性不孕不育的常见致病因素,为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6年3月至2010年8月在阜阳市计划生育服务站就诊的960例女性不孕不育患者的病史和诊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年龄23—35岁,不孕年限1—10年;原发不孕占60%,继发不孕占40%。在已查出的不孕原因中,内分泌因素是原发性不孕的主要病因,其中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黄体功能不全、精神压力大——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异常占较大比例。输卵管因素是继发性不孕的主要病因,其中生殖道感染是主要病因。结论女性不孕不育病因中输卵管因素和内分泌因素占首位.是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325例不孕不育症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伟玲 《吉林医学》2011,(36):7749-7750
目的:分析325例不孕不育症的发病原因,为合理治疗不孕不育症提供依据。方法:对就诊的325例不孕不育症患者进行系统检查,并进行临床病历统计分析。结果:①106男性患者中,63.2%为原发性不育,36.8%为继发性不育。219例女性患者中,41.1%为原发性不孕不育,58.9%为继发性不孕不育;②男性不育的病因中,少精弱精子症为主要病因,其次为副性腺感染和免疫因素;女性不孕不育的病因中,输卵管阻塞和排卵障碍为两大主要病因,其中,前者主要见于继发性不孕,而后者则主要见于原发性不孕。结论:对不孕不育症的诊治要注意针对不同病因进行规范化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临沂市已婚育龄夫妇不孕症病因总体构成情况并排列病因顺位,指导不孕症病因诊断和疾病预防。方法研究2013年1月-2014年7月在临沂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的不孕症患者病历资料。统计分析各类病因构成比,排列病因顺位。比较原发不孕和继发不孕病因构成比有何不同,分析疾病成因。结果 3195对不孕夫妇中,单纯女方异常者占49.20%;单纯男方异常占15.65%;双方均异常者占17.97%。继发不孕占54.05%,多于原发不孕的45.95%。女性不孕主要病因构成及顺位依次是:输卵管及盆腔因素(36.65%);排卵障碍(33.62%);子宫因素(13.08%);免疫因素(10.14%);子宫内膜异位症(6.32%)。男性不育病因构成及顺位依次是:特发性弱精子症(7.51%);精索静脉曲张(7.51%);男性副性腺炎症(7.39%);免疫学病因(5.79%);特发性少精子症(5.23%)。原发和继发病因构成有差异。结论临沂市已婚育龄夫妇不孕症病因主要是输卵管病变,排卵障碍和男性精液质量异常。继发不孕多于原发不孕,原发不孕以排卵障碍最为常见;继发不孕首要病因应考虑输卵管因素。  相似文献   

5.
200例女性不孕不育症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研究女性不孕不育症的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来我院诊治不孕不育且病历记录完整的女性患者200例。结果:总体来说,导致女性患者不孕不育的主要病因是输卵管因素和内分泌因素,占59.0%,还有其他如生殖道感染因素、子宫和宫颈异常病变因素、免疫学因素和不明原因等因素。结论:女性不孕不育症病因多而复杂。加强对育龄女性生殖健康知识的宣传,降低不孕不育症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造成女性不孕不育的相关因素以及常见病因。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女性不孕不育症患者11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通过对患者的病史、妊娠史、手术史、月经情况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引发女性不孕不育的相关因素以及常见病因,为女性不孕不育症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结果内分泌失调和输卵管异常是造成女性不孕不育症的最常见病因,而其相关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因素、月经异常、性生活频率过高、缺乏生殖健康知识等。结论不孕不育症是女性的常见病,找准病因积极对症治疗,有利于提高不孕不育症的治疗效果,减少不孕不育症患者,减轻患者以及家庭的心理负担。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涟水地区不孕不育症的主要病因分布及影响因素,探讨如何在基层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开展不孕不育初诊和治疗工作。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涟水县计划生育指导站不孕不育门诊就诊的300例不孕不育夫妇进行不孕不育的病因调查。结果:300例夫妇中原发不孕184例(61.3%),继发不孕116例(38.7%)。不孕原因中女方因素201例(67.0%),男方因素59例(19.7%),男女双方因素30例(10.0%),原因不明10例(3.3%)。女性不孕原因以输卵管因素为主,其次是排卵因素;而男性不育以少精、弱精症居首,其次为死精、无精症。结论:应加强女性妇科相关疾病的防治和男性生精功能障碍的机制研究。应尽快在基层建立不孕不育症专科门诊,为不孕不育症患者提供技术服务,向不孕不育症夫妇普及生理卫生科学知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孕症的主要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对1265例不孕症患者的不孕原因进行分析。结果:不孕症病因女性因素占43.16%,男性因素占26.40%,男女双方因素占24.51%,原因不明因素占5.93%。女性不孕的病因中卵巢因素、输卵管因素、阴道宫颈疾病、子宫疾病为引起不孕症的主要因素。男性中精液异常、生殖器官感染、精索静脉曲张、免疫性不育为引起不育症的主要因素。结论:不孕症的病因复杂,诊断和治疗不孕症患者时,应该综合性地把各种不孕因素作为整体来共同考虑,明确诊断,针对病因治疗,可以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观察中医药同步调理精卵功能治疗不孕不育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同时具备男方精液质量异常及女方排卵功能障碍,且除外因遗传、解剖、输精管及输卵管梗阻等因素所致不孕不育症夫妻44对,采用夫妻双方同步治疗,分别给予生精及促排卵助孕疗法.结果 男方精液正常者占86.3%,女方排卵功能正常者占80.6%,6个月受孕率38.6%.结论 中医药同步治疗男女不孕不育症可使女方受孕机会增大,是一种相对快捷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陕西医学杂志》2016,(8):1094-1096
目的:分析汉中市不孕症的主要病因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汉中市中心医院2000例不孕症患者临床资料,采集双方年龄、教育程度、职业等信息,并结合不孕症相关检查资料,分析汉中市不孕症的流行病学分布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女性不孕因素占60.95%,男方因素占24.80%,男女双方因素11.35%;继发不孕人数占43.40%,明显低于原发不孕人数所占比例56.60%;女性不孕主要病因为输卵管病变(37.89%),其次为排卵障碍(34.21%);男性不孕主要因素是少弱精子症(82.26%),其次为精液质量下降(8.67%);不孕症影响因素分析:就年龄和教育程度来看,年龄小、教育程度不足,不孕比例越高;不孕比例最高的职业为农民(49.00%)。结论:汉中市不孕症以女性因素为主,而女性不孕的首要原因是不同程度的输卵管阻塞,低龄、教育程度低。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近年来随着生殖免疫学的迅速发展,免疫因素所致不孕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研究发现与不孕不育有关的自身免疫性抗体主要有女性的抗精子抗体、抗卵巢抗体、抗透明带抗体、抗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抗心磷脂抗体。现阐述了正常生育过程以及该六种免疫性抗体产生及导致不孕机制研究进展,意在对临床中免疫性不孕的诊治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Varicocele and infertilit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 W Charny  S Baum 《JAMA》1968,204(13):1165-1168
  相似文献   

18.
One hundred and fifty-one nulligravid women and 63 parous women stopped taking low-dose sequential oral contraceptives in order to become pregnant. During the first post-Pill cycle, 39% of the nulligravid and 54% of the parous women conceived. These figures have been compared with data from the Royal College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 survey in England, in which 13% of nulligravid and 17% of parous women conceived in the first cycle after ceasing to take combined oral contraceptives. The percentage of nulligravid women not pregnant six months after withdrawal of low-dose sequential formulations was 19% compared with 32% after withdrawal of combined oral contraceptives. The corresponding figures for parous women were 5% and 21%. Available data suggest that after withdrawal of low-dose sequential oral contraceptives, the incidence of post-Pill infertility is lower than that after withdrawal of combined oral contraceptives. The extent of this difference is 16% three months after withdrawal of the Pill and 10% six months after attempting pregnancy.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