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变应性鼻炎是耳鼻咽喉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由Th2型免疫主导的鼻腔黏膜的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是鼻腔黏膜的高反应性疾病。临床上以鼻塞、鼻痒、喷嚏、流清涕和鼻黏膜肿胀为主要特点。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率有全球性逐年增加的趋势,平均发病率为10%~25%。它可诱发或并发支气管哮喘、鼻窦炎、鼻息肉、中耳炎和变应性结膜炎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尽管药物、物理和手术治疗等取得很大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HO-1)在弥漫性脑损伤(diffuse brain injury,DBI)大鼠耳蜗的表达,分析听觉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4 0 Hz听觉相关电位(4 0 Hzauditory event related potential,4 0 Hz AERP)和多频稳态反应(auditory steady-state response,ASSR)与HO-1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建立DBI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外伤1、2、3、4周组,每组3 0只大鼠。采用ABR、4 0 Hz AERP、ASSR测定,光镜、免疫组织化学及扫描电镜观察各组动物HO-1表达及ABR、40Hz AERP、ASSR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大鼠耳蜗HO-1无表达,外伤后各组内耳HO-1表达有明显变化(P<0.01)。外伤后各组ABR、40Hz AERP、ASSR阈值之间比较有明显差别(P<0.05)。外伤各组内耳HO-1表达与ABR、40Hz AERP、ASSR阈值变化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大鼠DBI对内耳HO-1表达及听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ABR、40 Hz AERP、ASSR阈值变化可能与HO-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Nrf2/Keapl-ARE信号通路相关因子核因子2(nuclear factor E2 related factor 2,Nrf2)、超氧化物歧化酶1(superoxide dismutas 1,SOD1)、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在噪声致聋大鼠耳蜗的表达变化。方法 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噪声组15只和正常对照组15只。正常对照组不给予噪声暴露,噪声组动物给予连续12小时115 dB SPL的稳态白噪声暴露,分别于噪声暴露后1、3、7天对两组动物进行ABR和DPOAE检测,并于噪声暴露7天后取耳蜗组织运用RT -PCR技术及 Peggy Sue微量蛋白检测技术检测 Nrf2、SOD1、HO -1的表达。结果噪声暴露后1、3、7天,噪声组大鼠ABR反应阈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噪声组DPOAE幅值较正常组明显下降(P<0.05);噪声暴露后7天,噪声组大鼠耳蜗Nrf2、SOD1、HO -1的mRNA表达(1.11±0.05、1.45±0.12、1.15±0.03)上调,高于正常对照组(1.00±0.02、1.10±0.12、0.92±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ggy Sue微量检测系统检测结果显示噪声组Nrf2及SOD1、HO -1蛋白含量均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强噪声暴露后,SD大鼠耳蜗Nrf2基因表达和蛋白含量升高,Nrf2/Keapl-ARE信号通路下游抗氧化酶SOD1、HO -1基因表达和蛋白含量也随即上调,此改变可能对噪声引起的耳蜗内氧化应激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弥漫性脑外伤(diffuse brain injury,DBI)大鼠听功能和耳蜗形态学的变化。方法 SD大鼠1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DBI后1、2、3、4周组,每组30只。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其他4组制作大鼠DBI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对各组大鼠进行ABR、40Hz AERP、ASSR测试,并以光镜、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耳蜗形态学变化。结果 DBI后1周组的ABR、40Hz AERP、ASSR阈值较正常组升高,第2、3周组阈值升高更明显,而在第4周组阈值略降低,DBI各组间及各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电镜观察发现DBI 1周组耳蜗外毛细胞纤毛倒伏,线粒体嵴断裂或呈空泡变性;DBI 2、3周组外毛细胞纤毛倒伏明显,内线粒体空泡变性明显,而DBI 4周组耳蜗损伤改变减轻。结论弥漫性脑外伤可造成听功能受损及耳蜗超微结构损伤性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增龄相关性听力损失SD大鼠耳蜗中跨膜丝氨酸蛋白酶3(transmembraneprotease,serine3,TMPRSS3)、表皮钠通道仅(epithelialsodiumchannel-a,ENaC-α)蛋白的表达,初步探讨其在增龄相关性听力损失中的作用。方法选用3、12及24月龄SD大鼠各30只,应用免疫组化、Westernblot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耳蜗中TMPRSS3、ENaC—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随月龄增大,大鼠ABR阈值逐渐升高,耳蜗TMPRSS3、ENaC-α蛋白表达水平逐渐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增龄相关性听力损失大鼠的耳蜗TMPRSS3、ENaC—α蛋白随月龄增大而降低。ENaC—α.蛋白的变化与TMPRSS3呈相关性,提示TMPRSS3可能通过调节ENaC-α蛋白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KCNQ1在耳蜗侧壁血管纹的表达及其在听觉中的作用。方法以不同基因型小鼠KC-NQ1-/-(突变纯合子)、KCNQ1 /-(杂合子)和KCNQ1 / (野生型)以及C57BL/6J小鼠为实验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ABR检测技术,检测KCNQ1在小鼠耳蜗血管纹的表达及其听力。结果KCNQ1蛋白阳性颗粒集中在小鼠耳蜗血管纹边缘细胞顶膜。KCNQ1 / 小鼠的听力正常,短声ABR的阈值为36.67±7.13dBSPL;KCNQ1 /-小鼠听力低于同窝KCNQ1 / 野生型鼠,短声ABR的阈值为38.25±9.35dB SPL;KCNQ1-/-小鼠呈现全聋,ABR在100dB SPL时仍无反应。结论KCNQ1是位于耳蜗侧壁血管纹边缘细胞的重要通道蛋白,在维系耳蜗听觉功能中有重要作用。KCNQ1通道蛋白的缺失或功能受限可以不同程度地影响耳蜗的听觉功能。  相似文献   

7.
有低频残余听力感音神经聋的人工耳蜗植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一种有低频残余听力感音神经聋的人工耳蜗植入技术,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对有残余听力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价值。方法15例有残余听力的患者接受了保护残余听力的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术中电极植入深度在19mm~24mm左右。术后分别检测单纯使用助听器、单纯使用人工耳蜗、人工耳蜗结合助听器三种不同状态下的听力。结果15例患者中,有13例术后残余听力保存良好,仅分别丢失5~20dB听力,但另2例术后残余听力全部丧失。术后在安静、信噪比15dB和10dB三种不同状态下的言语测试结果显示,人工耳蜗结合助听器使用者测试得分始终保持在很高水平;单纯使用人工耳蜗者也有较好的成绩,但在信噪比达10dB的条件下,测试成绩下降;而单纯使用助听器者,不仅在安静状态下听力成绩不甚理想,一旦加入竞争性噪声,听力测试成绩急剧下降。结论保护和利用残余听力的人工耳蜗植入技术,使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对象从重度或极重度聋扩大到高频为重度或极重度聋,低频(≤500Hz)为中、轻度聋的患者。接受这项技术患者的听力和言语识别能力均明显优于其单纯配戴助听器和单纯使用人工耳蜗时的听力和言语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8.
该项研究首先是为了比较正常听力与人工耳蜗植入患在节拍辨别、韵律模式识别、曲调识别等三项音乐感知项目中应用言语冗余的能力,其次是为了确定言语冗余和频谱冗余在原声和电声听力曲调识别方面的作用。以听力正常和植入人工耳蜗患为研究对象,节拍辨别项目设计为有两个间隔的强制性选择程序,要求受试在四个标准节拍环境下(60,80,100和120拍/分)选择较快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制备豚鼠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观察并分析内源性一氧化碳(CO)的限速酶血红素氧合酶1(HO1)在豚鼠鼻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分别以卵清蛋白致敏制备豚鼠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为致敏组及以地塞米松处理作为治疗组,以生理盐水处理作为正常对照组,取豚鼠鼻黏膜,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HO1在各组豚鼠的鼻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黏膜组织中,炎性细胞的浸润与炎症程度有关,炎性细胞以嗜酸粒细胞(EOS)浸润明显,HO1主要表达在黏膜腺上皮细胞的胞质中,3组中,致敏组鼻黏膜HO1表达明显增强(P<0.01),黏膜下EOS浸润明显(P<0.01),激素治疗组HO1的表达弱于致敏组(P<0.01),黏膜下EOS浸润程度减轻,但强于对照组(P<0.0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HO1主要表达于鼻黏膜的腺上皮细胞质内,豚鼠变应性鼻炎模型中HO1的表达与炎症的严重程度相关,提示内源性CO可能参与了变应性鼻炎的炎症过程。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随着声电联合刺激(Electric Acoustic Stimulatlion,EAS)技术的发展,学者们越来越重视保存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残余听力.EAS是一种结合了助听器功能的新型人工耳蜗装置,它通过联合使用人工耳蜗与助听器来改善患者的听觉.中、高频重度听力损失,低频区有残余听力,配戴助听器效果不佳的患者,EAS植入后能够获得良好的听功能.EAS的作用原理是中、高频区借助人工耳蜗的电刺激产生听觉,而低频区的残余听力由助听器来放大,从而有效提高植入后耳聋患者的听力表现,尤其是声音的定位、音调的感知以及噪声环境下的言语识别率[1,2].  相似文献   

11.
大鼠耳蜗一氧化氮合酶的分布和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本实验先用组织化学法,通过观察还原型辅酶Ⅱ-黄递酶(NADPH-黄递酶)的性了解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在大鼠耳蜗内分布。再用亲合免疫细胞组织化学技术,研究大鼠耳蜗内神经元型NOS(neuronal NOS,nNOS)与内皮型NOS(endthelial NOS,eNOS)的表达。方法 组化组大鼠耳蜗切片用辅酶Ⅱ孵育液在37℃条件下孵育1小时。免疫组化组大鼠耳蜗切片经消除内源性过氧化物酶,3%山羊正常血清封闭非正常结合点后,用兔抗nNOS抗体、兔抗eNOS抗体,室温下孵60发钟,再用生物素标记的山羊抗兔第二抗体孵育、滴加ABC试剂,以DAB试剂显色。结果 大鼠耳蜗血管球内皮细胞有明显NADPH-黄递酶活性,血管纹及螺旋神经节细胞也有NADPH-黄递酶活性反应。大鼠耳蜗内、外毛细胞、螺旋神经节细胞nNOS、eNOS的表达呈阳性。血管纹细胞处有阳性nNOS、eNOS的表达。耳蜗血管球的内皮细胞无nNOS的表达,但eNOS的表达呈强阳性。结论 由nNOS及eNOS合成的NO在维持耳蜗正常神经传导及耳蜗毛细血管张力和正常血液供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大鼠耳蜗组织中神经前体细胞表达-发育性下调基因亚型(neural precursor celI-ex-pressed,developmentally downregulated isoforms,Nedd4)及血清糖皮质激素诱导激酶1(serum glucocorticoid-in-ducible kinase1,SGK1)蛋白分子的表达.方法 选取健康Wistar大鼠8只.用特异性多克隆兔抗鼠Nedd4-1/2、Nedd4-2及SGK1抗体,采用免疫组化法研究大鼠耳蜗组织中Nedd4-1/2、Nedd4-2及SGK1蛋白的表达模式.结果 Nedd4-1/2、Nedd4-2及SGK1蛋白广泛表达于大鼠耳蜗组织的各个区域中,包括血管纹、螺旋韧带、Corti器、螺旋缘、螺旋神经节、前庭膜等处.结论 在耳蜗组织中,存在一个由SGK1、Nedd4和上皮钠通道(ENaC)组成的Na+转运系统,它们协同作用转运Na+,从而保持内耳内环境的稳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大鼠耳蜗中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的表达部位、来源及其可能的存在形式.方法 运用喹丫因染色技术,观察培养的大鼠耳蜗血管纹缘细胞、全膜迷路铺片和新鲜分离的单离外毛细胞;用免疫组化荧光染色法,观察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和小泡相关膜蛋白-2(vesicle-associated membrane protein-2/synaptobrevin,VAMP-2)在大鼠耳蜗中的表达.结果 培养的缘细胞胞浆中存在星点状喹丫因染色,全膜迷路铺片血管纹以外的区域和单离毛细胞中均未发现喹丫因的特异性染色.SYN和VAMP-2在大鼠耳蜗的内螺旋束、外螺旋束、Deiters细胞内侧缘和螺旋神经元(spiral ganglion neurons,SGNs)有共同表达.结论 大鼠耳蜗缘细胞胞浆中存在大量囊泡状的ATP,而毛细胞、支持细胞中的ATP可能以非囊泡的形式储存.内螺旋束、外螺旋束和SGNs中有可能存在SYN染色的ATP囊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头低位模拟失重对豚鼠耳蜗听功能与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22只豚鼠随机分为实验组16只和对照组6只。实验组采用头低位模拟失重法,身体纵轴与水平线呈-30°,于实验前、失重5天后即刻及脱离失重3天后分别测试豚鼠听性脑干反应(ABR),然后取耳蜗行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结果对照组豚鼠ABR反应阈为23.48±6.04dB SPL,实验组实验前为24.22±4.04,模拟失重5天后即刻ABR反应阈为41.61±7.01dB SPL,与实验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脱离失重3天后实验组ABR反应阈为27.50±3.54dB SPL,与实验前相比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失重5天后即刻豚鼠耳蜗内、外毛细胞散在缺失,纤毛融合、倒伏;透射电镜检查见内、外毛细胞细胞局部空泡形成,脱离失重3天后上述病变均有明显恢复,但未完全恢复正常。结论模拟失重5天即可以导致豚鼠耳蜗听觉功能和超微结构的损伤,脱离失重3天后听功能可以恢复正常,但其超微结构还没有完全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豚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葡萄糖结合蛋白(glucose-regulated protein,GRP78)、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2(caspase-12)在听皮层的表达,探讨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在脑缺血再灌注后听皮层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健康豚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A组(缺血再灌注6 h)、B组(缺血再灌注12 h)、C组(缺血再灌注24 h)、D组(缺血再灌注72 h)。采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在脑缺血再灌注后6、12、24、72 h行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后处死各组豚鼠,应用 HE染色法观察听皮层神经元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染色及 Western-blot 方法检测各组GRP78、caspase-12的表达。结果从正常对照组到B组豚鼠ABR反应阈值逐渐增加,从C 组到D组又逐渐下降,但D组仍比正常对照组高(P<0.05)。HE染色示正常对照组听皮层神经元排列整齐,胞浆丰富,胞核大而圆,染色清晰;A、B、C、D组听皮层神经元均有不同程度的数量减少,且体积萎缩,胞核固缩,碎裂,核仁消失。免疫组化染色及 Western-blot示正常对照组 GRP78、caspase-12蛋白仅有微量或少量表达,缺血再灌注后6 h,二者表达开始上调,至12 h GRP78表达达到高峰,12 h后逐渐降低,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12表达24 h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缺血再灌注6 h组与12 h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诱发内质网应激,使GRP78、caspase-12表达增加,GRP78、caspase-12可能参与了ERS介导的听皮层神经元细胞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氯化物协同转运蛋白KCC2(potassium-chloride cotransporter-2)在内耳中的表达及分布.方法 用免疫荧光素FITC(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方法检测KCC2在正常大鼠内耳的分布,荧光素标记阳性部位揭示大鼠耳蜗内KCC2的分布情况.结果 KCC2的阳性表达部位主要分布在耳蜗的盖膜、柯蒂器、螺旋神经节细胞以及前庭壶腹嵴顶部的毛细胞,耳蜗螺旋韧带及血管纹上KCC2为弱阳性表达.结论 在正常大鼠的内耳中,KCC2在耳蜗和前庭中有表达,提示KCC2可能通过对K 、Cl-转运的控制,配合其它的离子通道共同维持淋巴液中K 、Cl-的离子平衡.  相似文献   

17.
18.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