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临床特点,为青年AMI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期间我院AMI患者资料,分为青年组(≤40岁)和老年组(≥60岁),其中青年组107例,老年组163例,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冠脉造影资料和术后早期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青年组患者男性、大量吸烟、冠心病家族史、肥胖、酗酒和典型心绞痛症状的比例显著高于老年组(P0.05),老年组患者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比例显著高于青年组患者(P0.05),而两组患者高脂血症和高尿酸血症的比例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青年组和老年组患者主要犯罪血管都是前降支(62.6%vs 51.5%,P0.05),青年组患者单支血管病变的比例显著高于老年组患者(72.9%vs 15.3%,P0.001),而老年组患者三支血管病变的比例显著高于青年组患者(49.7%vs 9.3%,P0.001),两组患者住院期间MACCE事件的发生率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青年AMI患者中以男性居多,危险因素主要以大量吸烟、冠心病家族史、酗酒和肥胖为主,大多数患者表现为典型的心绞痛症状,以单支病变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青年与老年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及病变特点。方法 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213例。老年组132(男108,女24)例;青年组81(男77,女4)例。回顾性分析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支架植入资料。结果 ①两组中,吸烟、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血压是前三位的危险因素。青年组的严重超重率及高血压显著高于老年组(38% vs 12%和46% vs 21%,P<0.05)。②青年患者冠状动脉双支以上病变率显著低于老年组(53% vs 73%,P<0.05)。青年和老年患者,严重超重者的冠状动脉血管双支病变率高达74%和94%,前降支病变分别占48%和40%。③老年组植入支架率显著高于青年组(85.9% vs 56.8%,P<0.01)。④青年患者的急诊住院率显著高于老年组(37.0% vs 12.1%,P<0.05)。结论 吸烟、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血压病是前三位的危险因素,严重超重及高血压病在青年患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长期吸烟和酗酒的老年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青年患者发病突然,老年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较重。约半数患者病变累及左前降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冠脉病变特点.方法 对50例<40岁AMI患者(青年组)及100例≥65岁AMI患者(老年组)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冠脉病变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青年组主要危险因素有男性、吸烟、饮酒、冠心病家族史.青年组STEMI、有典型症状病例高于老年组,NSTEMI、有心绞痛病史病例少于老年组,发病至门急诊时间、门球时间、门针时间及住院期间死亡病例均低于老年组(P均<0.05).青年组单支病变及单支病变中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病变,血栓病变高于老年组(P均<0.05);双支病变、多支病变及分叉病变等复杂病变低于老年组(P均<0.05).结论 青年人AMI患者常见的危险因素有男性、吸烟、饮酒、冠心病家族史;青年人AMI症状较老年患者典型,就诊时间早,冠脉复杂病变程度轻、血栓病变多.  相似文献   

4.
老年和青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和心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分析103例青年和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心理状态.方法将103例AMI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和青年组,并对二组的临床特点和心理状态进行分析.结果①青年组AMI均为男性,吸烟占95.5%,饮酒占90.9%,均明显高于老年组(P<0.01).老年组AMI有高血压病占48.1%,高脂血症占60.5%,糖尿病占34.6%,均明显高于青年组(P<0.05).②青年组AMI患者以焦虑为主,占59.1%,与老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老年组患者以抑郁为主,占45.7%,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青年组有典型心绞痛19例,占86.3%,与老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二组比较,老年组病死率高于青年组(P<0.05).结论男性、大量吸烟、大量饮酒是青年AMI的主要危险因素;而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并发症是老年AMI的主要危险因素.青年AMI以焦虑为主,症状典型;而老年AMI以抑郁为主,症状不典型,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5.
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为早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8例中青年AMI患者和同时期的108例老年AMI患者进行对比,从两组的危险因素、性别差异、起病诱因、临床表现、梗死部位和并发症等多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中青年组冠心病家族史、吸烟两项危险因素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高血压、糖尿病显著低于老年组(P<0.01);CRP、Fig、Lp(a)等新的危险因素两组未见明显差异。中青年组患者发病多有明确诱因,临床表现典型,冠脉病变以单支病变为主,预后较好,并发症相对较少。结论中青年AMI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与老年人群不同,防治重心不一样,青年人应广泛开展健康教育,积极改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在青年与老年患者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青年冠心病患者与15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比较两组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青年组冠心病患者女性比例占6.25%(3/48),明显低于老年组的33.33%(52/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青年组体质量指数明显高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03±2.73)kg/m2vs.(25.16±3.05)kg/m2,P0.01]。青年组大量吸烟的比例也远高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5.00%(36/48)vs.36.54%(57/156),P0.01]。老年组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率高于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28%(80/156)vs.16.67%(8/48),P0.01;30.77%(48/156)vs.6.25%(3/48),P0.01]。青年组血浆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三酰甘油浓度与老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低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85±1.80)mmol/Lvs.(1.08±0.23)mmol/L,P0.01]。青年组血浆尿酸浓度高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9.10±67.02)mmol/lvs.(323.77±73.82)mmol/L,P0.01]。青年组冠状动脉病变以单支病变为主,且左前降支病变发生率最高。结论男性、肥胖、大量吸烟为青年冠心病主要发病危险因素,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和高尿酸浓度也可能为青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青年冠状动脉病变轻,以单支病变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55岁以下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特点。方法:根据患者的年龄分为中青年组(<55岁患者,212例)和老年组(>70岁患者,231例),比较2组间发病的危险因素、PCI治疗特点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评估2组间PCI治疗疗效。结果:中青年组冠心病患者中男性、有阳性家族史、吸烟史、大量饮酒史者明显多于老年组(P<0.01),高LDL、低HDL中青年患者亦多于老年组患者(P<0.05);老年组冠心病患者中原发性高血压检出率高于中青年组(P<0.05),糖尿病检出率也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1)。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中青年组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病变以单支血管病变为主,且多为轻中度、局限性狭窄,3支血管病变及左主干病变者较少,严重、弥漫性及钙化血管病变亦不多见。双支血管病变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支架置入情况相比,中青年组患者右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数少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均较高(P>0.05)。结论:吸烟、大量饮酒、冠心病家族史是中青年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LDL、低HDL在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发病过程中亦起到重要作用。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以单支血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青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探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防治.方法 选择经冠脉造影证实的AMI患者190例,根据年龄分组为:年龄≤45岁青年组(A组)60例及年龄≥60岁老年组(B组)1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和冠脉造影资料.结果 ①A组患者多有吸烟(80%比30.7%,P<0.05)及早发冠心病家族史(40%比10.7%,P<0.05),两组代谢综合征各项指标中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6.6%比38.4%,P<0.05).基础心功能A组均正常,B组中正常占8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中AMI后心功能Killip Ⅱ~Ⅳ级占5%,B组为40%(P<0.05).②A组单支病变发生率高为75%,多侵犯LAD;而B组双支及三支病变发生率高为87%.A组冠脉病变以低中危为主,低危占30%;B组则以中高危为主,高危占18.5%.结论 吸烟、家族遗传因素及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青年STEMI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青年急性STEMI冠脉病变以低中危为主,多侵犯左前降支.积极控制上述危险因素,及时经皮冠脉介入再灌注治疗对降低本病发病及改善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 系统回顾性分析225 例不同年龄(分为青年组、壮年组、老年组)AMI 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造影资料.结果 青年组AMI 危险因素以吸烟(与壮年组及老年组比较P<0.05)及血脂异常为主;壮年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高血压危险;老年组糖尿病是重要的危险因素.老年女性糖尿病发病率(35.1%)明显上升;梗死相关动脉狭窄程度各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界病变(50%~75%狭窄)壮年组最多;重度狭窄(76%~95%狭窄)的概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分别为18.8%、38.4%和43.4%;成角和钙化病变老年组概率升高,与壮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吸烟、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等冠心病危险因素在不同年龄组男性和女性AMI 患者所占比重不同.随年龄增高,冠状动脉多支、复杂病变多见,不同年龄段应该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将56例确诊AMI的老老年患者(≥80岁)与同期62例确诊AMI的中青年患者(≤60岁)进行对照研究,分析其危险因素、性别差异、起病诱因、发病的临床表现、梗死部位、并发症和死亡率。结果老老年组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冠心病家族史、吸烟两项危险因素明显低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老年组症状多不典型,以多支病变为主,并发症较多;中青年组患者发病前大多有明确诱因,多有典型的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以单支病变为主,并发症相对较少。结论老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不同,需注意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的合理治疗及监测。  相似文献   

11.
孙长喜 《山东医药》2008,48(16):77-78
回顾性分析32例青年(<45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并与68例老年(>60岁)AMI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性别、典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吸烟史、心血管病家族史、精神压力因素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与老年组AMI比较,青年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以单支病变多见P<0.01),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病死率均较低(P<0.05).认为青年AMI患者临床表现典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轻,并发症少,预后好.  相似文献   

12.
青年冠心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青年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不同点。方法 对56例青年(≤45岁)冠心病患者和66例老年(>60岁)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 青年冠心病组吸烟、大量饮酒、肥胖、心血管病家族史明显多于老年组(P<0.001或P<0.01),男性患者多(P=0.008),甘油三酯高(P=0.001)。老年冠心病组糖尿病多(P=0.034),心血管并发症多。青年组多冠状动脉单支病变(P<0.001),老年组多冠状动脉多支病变(P<0.00]),侧支循环多见于老年组。结论 吸烟、大量饮酒、肥胖、心血管病家族史是青年冠心病患者突出的危险因素,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和遗传因素促使冠心病提早发生。寻求新的无创检查方法筛选青年冠心病的高危人群,做好预防工作,有利于避免或延迟冠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中青年和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冠脉病变特点。方法将该院心血管科收治行冠脉造影的男性冠心病患者分为中青年组及老年组,比较两组冠心病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特点。结果中青年冠心病组患者心肌梗死、吸烟、阳性冠心病家族史比例明显高于老年冠心病组患者(P0.01)。老年冠心病组患者心绞痛、糖尿病、脑卒中比例明显高于中青年冠心病组患者(P0.05)。中青年冠心病组患者中甘油三酯水平高于老年组冠心病患者(P0.05)。老年组冠心病患者尿酸水平高于中青年组冠心病患者(P0.01)。中青年组冠状动脉病变主要为单支、局限性、低Gensini积分病变,老年组主要为多支、弥漫性、钙化性、长病变、高Gensini积分病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组侧支循环建立的比例高于中青年组(P0.01)。吸烟是中青年患者冠心病发生的独立险因素(P=0.012,回归系数β=1.379,OR=3.958,95%CI=1.35~11.42)。结论与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相比,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糖尿病、脑卒中比例较多。吸烟是中青年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中青年患者以单支、局限性、低Gensini积分病变为主,老年患者以多支、弥漫性、钙化性、长病变、高Gensini积分病变为主。老年患者冠脉侧支循环建立较中青年冠心病患者丰富。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青年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及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1年期预后。方法纳入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男性患者727例,其中年龄≤40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22例,年龄≥60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5例,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对两组中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537例患者进行1年随访研究。结果青年组患者的吸烟、饮酒、肥胖、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比例及血三酰甘油、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老年组,apoA1水平低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间糖尿病史比例、总胆固醇、HDL-C、LDL-C、apoB及尿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P=0.008)、肥胖(P=0.013)、早发冠心病家族史(P=0.022)、高三酰甘油(P=0.021)是青年男性患AMI的独立危险因素。青年组PCI术后1年全因死亡率、复合MACE发生率、靶血管重建率、心力衰竭再住院发生率较老年组低(均为P<0.05)。结论 40岁以下青年男性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是吸烟、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肥胖、高三酰甘油;青年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介入治疗1年随访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血脂异常情况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 将临床确诊AMI的135例患者分为中青年组(年龄35~59岁,59例)、老年组(年龄60~ 74岁,29例)和高龄老年组(年龄75 ~ 87岁,47例);分析各组患者冠心病(CHD)危险因素、血脂水平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 冠心病危险因素中,中青年组吸烟史和CHD阳性家族史比例明显高于高龄老年组,而高龄老年组合并高血压的比例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血脂谱分析显示中青年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载脂蛋白B(Apo B)均显著高于高龄老年组患者(P<0.05).3组AMI患者检出率最高的血脂异常为高密度脂蛋白(HDL-C)降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中青年组单支病变(23.7%)显著多于高龄老年组(4.2%).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用Gensini积分比较,高龄老年组显著高于中青年组和老年组.结论 高脂血症是各年龄组AMI患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特别是HDL-C降低.应重视冠心病患者,特别是中青年患者血脂检测和调脂治疗.  相似文献   

16.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病因。方法:从危险因素,临床情况,冠状动脉造影3方面进行回顾性综合分析。结果:青年AMI以男性为主,吸烟、阳性家族史和高脂血症与老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血管病变简单,预后相对良好。结论:吸烟、高脂血症、冠心病家族史是青年AMI的最主要危险因素;积极开展高脂血症早期干预、戒烟是降低青年AMI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青年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特点。方法对46例青年组(≤40岁)和227例老年组(≥65岁)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冠脉造影)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青年组吸烟、饮酒、肥胖、心血管病家族史者明显多于老年组(P〈0.01);青年组冠脉病变多为单支,以轻中度局限病变为主,老年组冠脉病变多为多支,以重度弥漫病变多见,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吸烟、大量饮酒、肥胖、心血管病家族史是青年冠心病患者突出的危险因素,可促使其提早发生冠心病,应注意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常见危险因素及冠脉血管病变特点。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年龄≤40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作为青年组,选择同期住院的年龄≥60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作为老年对照组,分析观察两组危险因素与冠脉血管病变特点。结果青年组中男性居多,吸烟、高胆固醇血症、冠心病家族史、过度劳累诱发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青年组冠脉造影显示大多数为单支病变,且以急性血栓性病变多见,而老年对照组多为多支病变,以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多见。结论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男性、吸烟、高胆固醇血症、冠心病家族史、过度劳累是其早期发病的高危因素,且冠脉病变以单支、急性血栓病变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情况。方法:入选2010年9月至2014年9月确诊为AMI的45岁及以下患者(青年组,n=333)和同期60岁以上的老年AMI患者(老年组,n=291),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情况。结果:与老年组相比,青年组患者以男性为主(93.0%对55.6%),吸烟史(73.8%对20.6%)、冠心病家族史(29.7%对19.9%)的比例更高,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较少(28.5%对55.6%、19.8%对34.0%),P均0.05。青年组患者总胆固醇、血清脂蛋白a高于老年组,分别为(6.6±1.3)mmol/L对(4.2±1.2)mmol/L、(30.1±4.5)mg/dL对(27.3±3.8)mg/dL,高密度脂蛋白低于老年组患者,为(0.4±0.3)mmol/L对(0.9±0.3)mmol/L(P均0.05)。青年组患者肌酸激酶、肌钙蛋白I水平也高于老年组,分别为(2 227±2 389)IU/L对(1 465±1 232)IU/L、(36±34)ng/mL对(14±13)ng/mL(P0.05)。造影显示,与老年组相比,青年组患者受累血管以单支血管病变为主(45.9%),而老年组以三支病变为主(49.1%)。随访发现青年组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率低于老年组(P0.05),但两组死亡率无明显差异。结论:青年AMI患者以男性为主,存在吸烟、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并受到家族遗传因素影响,单支血管受累的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更为常见,心功能不全并发症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及冠脉造影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CCU病房2005年1月-2011年7月住院做冠状动脉造影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74例,其中青年(≤44岁)46例(男性44例,女性2例),老年(≥60岁)128例(男性80例,女性48例),将老年组作为对照组,进行临床资料对比分析.结果 与老年组相比青年组绝大多数为男性,有吸烟史、饮酒史、冠心病家族史者比例显著升高,典型胸痛、有诱因者较老年组多,冠脉以单支病变为主.老年组发病与高血压病、既往有冠心病病史有关,心功能下降多见,冠脉以多支病变为主.糖尿病、血脂异常、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及冠状动脉狭窄病变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男性、饮酒、吸烟、家族史与青年AMI密切相关,胸痛典型,常有诱因,冠脉以单支病变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