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34例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糖尿病肾病(DN)是以糖尿病(DM)糖代谢异常为主因所致的肾小球硬化伴尿蛋白含量异常的全身性微血管病变表现,是DM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据调查统计,35%~38%的肾衰竭患者由DM引发,5%~10%的DM患者死于肾衰竭,在西方国家慢性肾衰竭病因中DN已占首位,而我国由于DM发病率逐年增加,DN亦日益增多。DN已成为引起老年人慢  相似文献   

2.
<正>糖尿病(DM)微血管并发症和骨血流量减少可能导致骨丢失和骨脆性增加,且微血管并发症的出现是DM患者骨量减少的临界因素〔1〕,也有报告〔2〕认为下肢血流量减少,可能与髋部及跟骨骨丢失有关,本文就DM肾病(DN)、视网膜病变及神经病变与骨质疏松(OP)的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1 DN是促进DM OP发生的最重要因素DN是指DM性肾小球硬化症,为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  相似文献   

3.
陈凌 《山东医药》1995,35(12):44-45
糖尿病(DM)致残和早亡的主要原因是慢性并发症。据报道,DM并发冠心病者为非DM病人的2~3倍,高血压和肺结核为4倍,脑血管病为4~10倍,尿毒症为17倍,失明为25倍,下肢坏疽为30倍。其病死率在美国占各种疾病的第3位,仅次于癌症和心血管病。慢性并发症以心血管并发症最重要,占DM死因的70%~80%。血管病变分为大血管病变及微血管病变。前者主要是非特异的大、中动脉粥样硬化,按危害大小依次为冠心病(CHD)、脑血管病、下肢动脉硬化和肾动脉硬化等。微血管病是DM特异性的病理改变,主要危害为视网膜病变(DR)、肾小球硬化症(DN)、糖鼻病性心肌病及神经病变。现结合文献,对DM慢性并发症的新进展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DM)微血管病变是DM的慢性并发症,主要包括糖尿病肾病(DN)、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神经病变、皮肤病变和肌肉病变等.是DM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目前,DM微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许多学者认为与糖代谢紊乱、血流动力学异常、微血管变化、血液流变学异常等方面有关,现就其近年来的研究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T2DM患者不同部位及区域数量微血管病变外周血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水平的改变。方法检测T2DM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聚集体(PNA)及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PMA),按照微血管病变部位,比较DR、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CKD)和糖尿病神经病变(DN)患者以及不同损伤区域数量微血管病变患者PNA、PMA水平。结果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PNA、PMA水平高于无血管病变患者和健康对照者(P0.01)。DR、CKD及DN患者PNA、PM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3种微血管病变患者PNA、PMA水平高于合并1种微血管病变患者(P0.01),合并2种微血管病变患者PMA水平高于合并1种微血管病变患者(P0.05)。结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PLA水平升高,PLA水平与微血管病变部位无关,与微血管病变损伤区域数量有关,PLA水平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广泛性一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微血管病变时的变化及其与T2DM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74例老年T2DM患者按有无微血管病变分为T2DMⅠ组(无微血管病变)及T2DMⅡ组(合并微血管病变),用循环酶法测定2组患者的Hcy水平,并与28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T2DMⅡ组血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T2DMⅠ组。T2DMⅡ组高Hcy血症(Hcy>15μmol/L)的发生率为50.0%,较对照组(10.1%)及T2DMⅠ组(23.8%)明显升高(P<0.01)。(2)Hcy升高的T2DM患者中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肌酐(Cr)及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率高于Hcy正常的T2DM患者(P<0.01)。(3)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血Hcy水平与T2DM微血管病变有关(P<0.01,OR=1.055)。结论Hcy与老年T2DM微血管病变有关,可能是T2DM微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微血管并发症〔主要为糖尿病肾病(DN)、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因素,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T2DM病人190例,根据DN、DR分期分组,比较临床资料的差异,并纳入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 DR分组中年龄、病程、高血压、TC、HDL、空腹C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高血压、病程与DR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C肽水平与DR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0.05);DN分组中年龄、病程、高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示高血压、病程与DN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病程、高血压是微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空腹C肽是微血管病变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血管病变的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DM)血管病变如糖尿病肾病(DN)、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动脉硬化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也是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如何确定DM血管病变的易感因素。对易感者尽早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是当前DM研究的重要课题。传统观点认为DN为微血管病变,但目前已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T2DM)的基本病理生理为胰岛素抵抗(IR)及胰岛素分泌缺陷,其病死率与并发微血管及大血管病变有关,肥胖及久坐的生活方式更易发生T2DM和心血管病(CVD).我国现有糖尿病病人约4000万,其中90%为T2DM,其患病率随年龄的递增而增加,患病率峰值为60~70岁人群,约65%的T2DM患者死于心血管事件,其中心肌梗死(MI)、周围动脉病变及中风的相对危险增加2~4倍.美国NIH报道T2DM病人80%死于心脏并发症,其中75%死于冠心病(CHD).2001年我国糖尿病学会对近10年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4个城市的10家医院糖尿病住院并发症的调查显示:糖尿病病人并发CVD的比例高达93%,这表明心血管事件是我国糖尿病病人的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目前我国有4000多万糖尿病病人,其中90%以上是2型糖尿病。糖尿病终末期可出现各种慢性并发症,而糖尿病性肾病(DN)是糖尿病(DM)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由于糖尿病性肾病病人不仅已占病人总数的15%左右,而且以每年8%~10%的速率递增,因此如何预防糖尿病性肾病就成为摆在我们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1.
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神经病变(DN)是糖尿病(DM)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可累及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有髓鞘纤维和无髓鞘纤维,以DM周围神经病变(DPN)常见。DPN导致DM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同时也提高DM患者死亡率〔1〕。目前DPN尚无特效治疗,但目前已有依帕司他用于治疗DPN的相关报道及临床研  相似文献   

12.
涂晶晶  唐灵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8):4661-4663
糖尿病(DM)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变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糖尿病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且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大血管病变性质为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累及主动脉、冠状动脉等大血管;而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特有的慢性血管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肾脏、视网膜等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血管病变机制与防治研究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2型糖尿病(T2DM)的广泛代谢异常引起血管基底膜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从而使其降解与重构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一个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可累及全身的大血管及微血管,其中大血管病变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患者首要的死亡原因,约占2型糖尿病死因的50%.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是目前糖尿病并发症研究的热点,但其具体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述清楚.本文综述了高胰岛素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现状与进展,并探讨其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4.
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庆夫  王远征 《山东医药》2010,50(37):107-108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DM)发病率的迅速增加,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率亦明显提高.DN是DM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导致慢性肾衰的主要原因之一,30%~50%的DM患者可发生DN[1].DN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及治疗,患者一旦进入临床蛋白尿期,其肾损害难以逆转.  相似文献   

15.
我国每天新发糖尿病(DM)患者约1万6千人,约3千人死于其引起的各种并发症〔1〕。DM肾病(DN)是其最常见及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已成为引起老年人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主要因素,5%~10%的DM患者死于肾衰竭〔2〕。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人体内蛋氨酸代谢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含硫氨基酸,属蛋氨酸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肾病治疗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重要的微血管并发症,若不积极治疗,最终进展为终末期肾病(ESRD或ES-RF)。在西方国家,DN居ESRD原发疾病之首,约占25%~42%,我国DN约占ESRD的6%~10%。由于晚期DN的预防与治疗相当困难,所以从DM早期开始,有效防治DN的发生和发展已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发病率在世办范围内逐年上升已成为危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作为DM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常见病因.在美国DN是ESRD最常见的原因,约占长期透析患者的半数.我国肾脏疾病虽仍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为主,但全军肾脏病研究所统计显示DN占同期肾活检比率从上世纪的2.57%升至4.31%,DN约占我国ESRD的15%,随着DM发病率的上升,这一比率将会进一步升高.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是改善DN患者远期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分子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江  徐云生  黄延芹 《山东医药》2005,45(14):67-68
糖尿病是一组全身性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慢性并发症几乎涉及到全身各器官组织。微血管病变作为糖尿病的特征性并发症,是多种器官损害的病理生理基础,其主要改变为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微血管屏障功能破坏及进行性闭塞,组织缺氧。早期糖尿病以相关组织中微血管血流量增加和由此引起的血压增高为特点。微血管内皮细胞压力增加,引起更多的细胞外基质蛋白产生,其作为一种损伤性反应,必然引起微血管硬化症。糖尿病微血管改变主要引起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糖尿病肾病(DN)、糖尿病心肌病变等。现将近几年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分子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DM)常见且难治的并发症之一,在欧美各国四大致盲眼病中占第一或第二位,在我国也是主要致盲病之一,糖尿病肾病(DN)作为另一严重微血管并发症,随着糖尿病病程增加发病率明显升高。2003年9月至2004年12月,我们经彩色多普勒对糖尿病患者视网膜中央动、静脉及眼动脉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测,同时测定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ALB),旨在为DM慢性并发症的早期诊断提供更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外周血CD146在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69例,按是否合并微血管病变,分为无微血管病变组(NDC组,29例)、合并视网膜病变组(DR组,19例)、合并肾病组(DN组,21例),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检测4组外周血CD146(ELISA法)、糖化血红蛋白(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尿微量白蛋白(U-MAlb,散射比浊法)的水平。结果 DR组和DN组患者CD146、U-MAl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NDC组(P<0.01),线性相关性分析DN组CD146与U-MAlb呈正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外周血CD146水平明显升高,可用于了解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