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两种疗程的腺苷蛋氨酸对药物性肝损害的疗效。方法 52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分为两组,A组28例予以腺苷蛋氨酸,2.0 g/d,疗程4周;B组24例予以5%葡萄糖500 ml+腺苷蛋氨酸每天2.0 g,疗程2周,其后继续使用常规保肝药物至4周。两组患者基线指标具有可比性,观察患者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DBil、r-GT、ACP、TBA的变化。结果治疗2周时,2组患者肝功能指标与治疗前ALT、AST、TBil、DBi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比较无差异;治疗4周时,肝功能指标明显改善,与基线及2周组患者相比ALT、AST、TBil、DBi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腺苷蛋氨酸在治疗药物性肝损害上有较好疗效,4周的疗效明显高于2周。延长治疗周期,以4周为1个疗程可以在临床取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致药物性肝损害的门诊护理.方法 针对大多数结核病患者居家治疗的特点,进行患者及家属结核病防治知识系统性整体教育、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心理护理,指导家庭护理,让患者及家属参与治疗与护理.结果 382例结核药物性肝损患者,除6例入院,1例转院,其余均在门诊接受治疗.结论 药物性肝损害重在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和合理的护理,能减轻患者药物性肝损害程度,使患者顺利完成抗结核治疗.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应用腺苷蛋氨酸与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治疗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7年10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90例DILI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组45例,分别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或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常规检测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结果本组患者治疗2~6 (3.1±1.4) w,观察组血清ALT、AST和TBIL水平分别为(61.2±8.3)U/L、(54.5±7.4)U/L和(14.4±4.1)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6.5±11.5)U/L、(63.1±8.0)U/L和(21.5±5.4)μmol/L,P<0.05】;血清前白蛋白和胆碱酯酶水平分别为(205.5±1.9)mg/L和(5224.1±589.9)u/L,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88.5±34.2)mg/L和(4933.9±602.2)u/L,均P<0.05】,而血清总胆汁酸水平为(7.1±1.7)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9.5±2.1)μmol/L,P<0.05】;血... 相似文献
7.
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害1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肺结核病患者在抗结核治疗中出现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结果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与年龄、性别、肝脏疾患、饮酒史有关。结论抗结核药不可避免均造成肝损害,关键在于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8.
药物性肝损害是结核病治疗过程中的常见药物性损害,结核病病人应用抗结核药物周期较长,因而发生药物性肝损害的比例较大。我们2000—01/2004—08收治住院结核病病人831例,其中因应用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20例,现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S-腺苷蛋氨酸治疗胆汁淤积型和混合型药物性肝损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6例胆汁淤积型和混合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分为对照组、治疗1组和治疗2组,每组2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保肝治疗外加用熊去氧胆酸和茵栀黄颗粒,治疗组除上述治疗外,同时加以S-腺苷蛋氨酸治疗。治疗1组应用S-腺苷蛋氨酸1g,1次/d,连续治疗4周;治疗2组以S-腺苷蛋氨酸2g,1次/d,连续治疗4周。监测各项肝功能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组疗效在降低TBil、ALT方面明显优于治疗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胆汁淤积型和混合型药物性肝损害,给予S-腺苷蛋氨酸较常规保肝治疗效果明显,无不良反应,且大剂量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药物性肝损害1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2008-2013年本院的146例患者药物性肝损害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Maria药物性肝损害评分标准进行评价,对其所用药物、临床表现和治疗与转归等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6例患者中,Maria评分均大于或等于10分.引起肝损害的药物种类繁多,中药占首位(26.7%),其次为抗结核药物(20.5%),抗生素为11.0%,其他药物为41.8%.临床分型,肝细胞损伤型占80.80%,胆汁淤积型占8.90%,混合型占10.30%.引起的肝损害型以轻、中度为主,临床表现主要为乏力、纳差、尿黄、恶心和右上腹不适等.患者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或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复方甘草甜素治疗,2周内可明显改善肝损害表现及恢复肝功能.146例患者中有126例治愈好转,占86.3%,而病死率为5.5% (8/146).结论:Maria药物性肝损害国际共识标准规范了临床诊断,有助于肝损害的鉴别诊断,但其可操作性有待进一步改善.致肝损害的药物种类繁多,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但病死率较高,中草药及其制成品引发肝损害占首位,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用药期间应注意监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评价腺苷蛋氨酸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效果。方法检索2010年9月以前在CBMdisk、CNKI全文数据库、万方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公开发表的有关腺苷蛋氨酸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采用χ2检验分析研究间的异质性,以加权平均数为疗效分析统计量进行合并分析并绘制森林图。疗效判定指标包括血清总胆红素、ALT和γ-谷氨酰转肽酶。结果共检索到126篇文献,经筛选和评价后最终纳入4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腺苷蛋氨酸组(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P=0.003)和ALT(P=0.0002)的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γ-谷氨酰转肽酶的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结论腺苷蛋氨酸可显著降低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和ALT,但对γ-谷氨酰转肽酶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谷胱甘肽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53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物性肝损害是抗结核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 ,也是结核患者停止化疗的主要原因。我科自 1999年 12月~ 2 0 0 2年 12月共收治肺结核患者 3 96例 ,因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98例 ,占 2 4.7% ,对其中 5 3例采用谷胱甘肽治疗 ,疗效显著。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98例全部为住院患者 ,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标准[1] ,男 5 6例 ,女 42例。年龄 2 6~ 65岁 ,平均 (4 2 .6± 10 .3 )岁 ;病程 1~ 2年。肝损害符合以下标准 :①有应用抗结核药史 ;②既往无肝炎及肝硬化病史 ;③治疗前肝功能正常 ;④抗结核药物治疗后出… 相似文献
16.
17.
18.
腺苷蛋氨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腺苷蛋氨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的疗效。方法将67例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予综合保肝治疗,治疗组加用腺苷蛋氨酸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显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TBIL、γ-GT、ALP、TBA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早期联合应用腺苷蛋氨酸、糖皮质激素,可快速、安全、有效地治疗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 相似文献
19.
药物性肝损害10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我院1992年~2000年4月收治的药物性肝损害101例进行分析和探讨,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性46例,女性55例,年龄1~85岁,平均41.74岁。其中60岁以上19人,20岁以下2人。1.2 诊断标准①有明确的服药史;②服药后出现肝损害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指标;③具有发热、皮疹、关节痛、嗜酸细胞增多等;④除外病毒性或其它致肝损害的疾病;⑤停药后肝功能恢复或好 相似文献
20.
腺苷蛋氨酸治疗药物性淤胆型肝炎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从 1999年 2月~ 2 0 0 0年 12月 ,应用腺苷蛋氨酸(SAMe)治疗药物性淤胆型肝炎 13例 ,取得较好临床效果。 对象与方法1.对象 :药物性淤胆型肝炎患者 2 6例 ,男性 2 0例 ,女性 6例 ,年龄 2 1~ 72岁 ,平均年龄 45岁。发病前 1~ 4周均有服用损肝药物史 ,其中利福平 7例、丙基硫氧嘧啶 5例、西米替丁 4例、羟氨苄青霉素 3例、罗红霉素 3例、扑热息痛 2例、甲基睾丸素 1例、柳氮磺胺吡啶 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 (SAMe组 )和对照组 (门冬氨酸钾镁组 )各 13例 ,两组的性别、年龄、损肝药物分类、病程、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异常程度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