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院自2002年1月至2003年10月共收治GRAEB评分≥5分脑室出血25例,采用早期双侧脑室交替或同时引流及尿激酶或基因重组型链激酶(rSK)灌注并腰穿、腰大池引流等措施。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损伤患者脑室-腹腔分流管堵塞的早期诊断方法、治疗措施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2002年10月-2004年10月收治的脑室-腹腔分流术后2个月2年的30例患者,通过分流管超声、连续CT、MRI,脑室分流管造影三种检查方法来判断脑室分流管的分流情况.对于分流管堵塞的患者实行再通术及术后康复治疗。结果:18例诊断为脑室-腹腔分流管堵塞,15例患者进行了再次手术,术后8例患者康复水平较前明显提高,4例呈低反应状态,3例无变化。15例再手术患者手术前和术后半年的GCS评分、FIM评分以及左右脑室直径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通过分流管超声、动态CT、MRI检查及脑室分流管造影检查并结合临床症状可判断脑损伤患者的脑室-腹腔分流管分流情况。脑室-腹腔分流管再通术及术后康复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两种脑室外引流器应用效果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的脑室外引流器在脑室外引流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05年1月-2006年10月行脑室外引流术患者31例为对照组,选取2006年11月-2008年7月行脑室外引流术患者35例为观察组,采取两种不同的脑室外引流器进行脑室外引流,比较两组患者管道堵塞情况及颅内感染发生率。结果:采用传统的脑室外引流装置进行引流,发生管道堵塞6例,占19.35%,颅内感染5例,占16.13%。采用新型一次性脑室外引流装置进行引流,未发生管道堵塞情况及颅内感染。结论:采用新型一次性脑室外引流装置进行引流,解决了传统的脑室外引流装置的不足,缩短了放置引流管的时间,减少可能引起的颅内感染,大大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脑室引流是经颅骨钻孔行脑室穿刺后或在开颅手术中。将带有数个侧孔的引流管前端置于脑室,末端外接-无菌引流瓶,将脑脊液引出体外的一项技术。对于高颅压的危重患者。实施脑室引流术可以避免或减缓脑疝的发生。挽救其生命。1999年7月-2005年3月我院ICU收治重型脑室出血患者行脑室引流56例。采取以双侧脑室引流、尿激酶灌注为主的综合治疗及全面护理监测,效果明显。现将有关监测及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脑室血肿多由于原发性高血压,丘脑或基底节区出血破裂入脑室所致,其发病急,死亡率及致残率高,重型脑室出血内科保守治疗死亡率达60%~80例。因此,早期充分清除脑室内积血,特别是疏通第3、4脑室积血,恢复脑脊液循环是很关键的。2004年6月-2006年8月,为提高治疗护理效果,我科采用双侧脑室引流结合尿激酶脑室内灌注溶解脑室内积血联合脑脊液置换的综合方法治疗36例脑室出血患者,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口老龄化,原发性脑室出血和继发性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病例逐年增多,随着CT及MRI的普及应用,使该病的早期诊断率逐年提高,而以脑室系统大部或完全铸形的重度脑出血,临床上也不少见,此类患者过去治疗采用单侧脑室外引流,不能很快地排出脑室内积血,而且有时引流不畅,致使患者的致残率及死亡率很高。笔者收集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神经外科在2004年8月至2005年4月期问收治的病人24例,应用双腔管行双侧脑室穿刺及脑室内定时滴入尿激酶溶解血凝块,  相似文献   

7.
脑室出血(IVH)是指由非外伤因素导致颅内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脑室系统引起的综合征,约占自发性颅内出血的20%-60%,并发症多,致残、致死率高。脑室穿刺外引流术简单易行,安全有效,损伤小,并发症少,对各类型的脑室内出血均适用。2000年2月至2006年12月本科对78例脑室出血患者施行脑室外引流术,收到了较好效果,现就护理措施作一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一种新的脑室外引流装置在脑室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室外引流在神经外科重症病人中应用较为广泛[1] 。由于简易橡胶管接引流袋引流脑脊液具有开放次数多、计量欠精确、引流水平不易掌握等缺陷 ,我院重症监护室从 1999年 10月起引进美国Medtronic公司生产的脑室外引流装置 1套 ,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 30例 ,其中男 2 1例 ,女 9例 ,年龄 35~ 72岁 ,平均年龄 5 4岁。其中脑出血破入脑室行颅内血肿清除及脑室外引流术 2 2例 ,单纯行脑室外引流术 8例。一般在术中即安置脑室外引流管 ,术毕转监护室后接上脑室外引流装置。1 2 方法1 2 …  相似文献   

9.
我院从1996年7月~1998年10月收治原发性和继发性脑室出血55例,用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治疗脑室出血,降低死亡率。方法:本组19例自发脑出血破人脑室的病人全部采用颅锥钻孔、双侧脑室穿刺置管持续引流,对脑室铸型者以双侧脑室盐水冲洗,次日同时腰穿,连续4-7天,每天1-2次,直到脑室冲洗基本清亮。结果:19例自发脑出血血破人脑室系统病人,13例存活,6例死亡,死亡率31.6%。结论:对自发脑出血破人脑室以及脑室铸型患者行双侧脑室冲洗引流和腰穿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寻求简单有效、损伤小的高血压脑出血致脑室铸型的治疗方法。提高治愈率。减少致残率。方法:根据出血部位和脑室铸型情况分别采用单侧或双侧脑室外引流,辅以尿激酶液化血凝块,2~3次/24个时。结果:28例无1例死亡,随访均未并发脑积水,2例分别在1年和3年后再次丘脑出血,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而自动出院。结论:脑室外引流辅以尿激酶液化血凝块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致脑室铸型的损伤小、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2004年10月-2007年4月作者采用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行双侧侧脑室外引流术,结合尿激酶灌注,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治疗全脑室系统铸型出血患者32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自发性脑室出血脑室外引流的颅内压监测与护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朱琦  王秉玉 《上海护理》2006,6(1):50-51
脑室外引流是自发性脑室出血的重要急诊抢救治疗措施,尤其对于高颅内压的危重患,可以避免或减缓脑疝的发生,为进一步的诊断与治疗争取时间与机会。颅内压的动态变化,是了解脑室外引流患病情变化的一项重要指标。连续准确地进行颅内压监护,可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还有助于评估疾病预后。我院自2000年1月~2004年6月对24例自发性脑室出血患行脑室外引流术并于术后行颅内压监护,收到了一定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脑室出血是神经外科常见病,常为高血压脑出血、动脉瘤等原发病破入脑室所致,即继发性脑室出血。原发性脑室出血常见病因有动静脉畸形、烟雾病等。脑室引流是治疗脑室出血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自2001年以来.我院用YL-I型穿刺针穿刺脑室引流治疗脑室出血共187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脑室引流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室出血分为原发性脑室出血和继发性脑室出血,原发性脑室出血为脑室内脉络丛破裂出血,较为少见,较多为继发性脑室出血,由内囊附近出血破人脑室。侧脑室引流是将脑脊液、颅内出血引流到体外,调节及控制颅内压的一种方法。术前护理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后护理及病情观察能及时了解病情趋势,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为此,收集了我院近两年来40例脑室出血行侧脑室引流患者的病例。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1997年1月~2001年12月共收住重型颅脑损伤脑室出血36例,经脑室外引流、亚低温等治疗,死亡11例,死亡率30.6%,生存25例,恢复良好和中残14例,占38.9%,取得了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观察对儿童脑室腹腔(V-P)分流术后裂隙脑室综合征早期发现诊断的意义。方法2005年1月~2008年10月收治V-P分流术后裂隙脑室综合征患者48例,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采用普通护理观察方法,乙组采用特异性的护理观察方法,比较两组入院后作出明确诊断的时间,并对做出诊断的医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采用特异性护理观察方法的其诊断时间明显缩短,参与问卷调查的6位医生认为护理观察的结果对医生做出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结论特异性的护理观察方法对于儿童V-P分流术后裂隙脑室综合征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1993年以来共收治45例梗阻性脑积水患者,均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VPS),其中3例继发细菌性脑室炎。我们采取脑室持续冲洗引流,鞘内及全身应用抗生素等治疗,感染得到控制,第2次分流成功。现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例1 男,48岁。因外伤后致颅内血肿伴昏迷1小时于1993年9月9日入院,急诊行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10月3日去骨瓣处张力高,头颅CT检查报告梗阻性脑积水,于10月8日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9天病人搔抓头皮致分流切口的分流管外露,继而患者头痛,发热,呕吐,局部皮肤发红,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白细胞计数300×106L,脑脊液…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品管圈在脑室引流患者引流瓶高度设置准确率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按照品管圈十大步骤进行操作,调查脑室引流患者引流瓶高度设置不准确的原因,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 脑室引流患者引流瓶高度设置准确率由品管圈活动实施前的45%提高至实施后的76%(P﹤0.001)。圈员能力也得到提高。结论 品管圈活动能够提高脑室引流患者引流瓶高度设置的准确率,同时在活动过程中增强了护士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第三脑室肿瘤高场强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观察2011年7月至2013年10月经MRI扫描诊断并经术后组织病理证实为第三脑室肿瘤的患者40例。采用单因素分析肿瘤良恶性与肿瘤部位、大小、形态、边界、位置、T1及T2信号均匀性、强化方式之间的相关性。并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40例第三脑室肿瘤患者包括良性27例及恶性13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部位、大小、形态、边界、位置、T1及T2信号均匀性与第三脑室肿瘤良恶性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2加权呈等信号是判断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结论高场强MRI可以最大程度发挥肿瘤形态显像优势,如第三脑室肿瘤T2加权呈等信号,则可能为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