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转移性肝癌的CT表现特点。方法 对经过螺旋CT检查诊断为转移性肝癌且临床证实为肝转移癌的 45例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病灶检出率以门脉期为最高 (4 0例 ) ,动脉期次之 (4例 ) ,平扫最低 (1例 )。病灶的增强主要表现在门脉期 ,其病灶与正常肝组织的CT值差异最大。病灶基本表现为环形强化灶内囊性坏死及“牛眼”征。结论 肝转移癌CT表现多样且交叉出现 ,增强扫描必不可少 ,螺旋CT多期扫描更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转移性肝癌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转移性肝癌的CT平扫及双期或三期增强扫描的CT表现。结果转移性肝癌的CT表现复杂多样,但多发性为肝转移瘤的特点,"牛眼征"和环形强化应视为转移瘤较具特征性的表现,门静脉期增强扫描显示病灶最清晰。结论转移性肝癌的典型CT表现是弥散分布的多发低密度或高密度病灶,增强可见环形强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MSCT)进行四期动态扫描对不同来源的肝转移瘤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分别从MSCT四期对微小肝转移瘤的检出数目、MSCT图像是否能清楚显示转移癌的特征以及MSCT图像判别诊断转移瘤的来源这3个方面,研究MSCT四期动态对不同来源的肝转移瘤的应用价值和意义。结果 MSCT四期都可以检测出肝转移以及其原发灶,观察平扫、动脉期增强和门脉期增强为主,其中门脉期检测微小病灶数目更多,更能具体显示微小病灶,门脉期与平扫和动脉期增强检测病灶数目比较,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四期动态扫描均能准确显示转移癌的特征,门脉期增强图像的病灶显示能准确对转移瘤的来源进行判断。结论多螺旋CT四期动态扫描能清晰显示不同来源的肝转移瘤,反应了病灶特征、位置以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有利于临床的诊断和制定正确的诊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肝内结节性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3月在我院CT检查发现的直径≤5cm的肝内结节性占位病变的平扫及三期增强表现。结果肝细胞癌10例,表现为动脉期强化明显,门脉期、延迟期呈低密度。肝转移瘤7例,表现为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门脉期边缘环状强化,延迟期低密度。血管瘤8例,表现为动脉期病灶边缘(较小者整个病灶)高密度强化,门脉期增强区逐渐向病灶中心扩散,延迟期变成等密度。炎性假瘤3例,表现为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门脉期、延迟期病灶边缘环形强化。结核瘤1例,门脉期、延迟期轻度环形强化。肝囊肿9例,三期均未见强化。结论大部分肝内结节性占位病变在螺旋CT三期扫描图像上有其特征性表现,能做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肝转移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经过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检查的肝转移瘤患者103例进行图像分析。先行碘过敏试验,之后患者取仰卧位行CT检查,仪器为东芝320排容积CT,常规平扫后行标准动态三期扫描,使用高压注射器团注法经上肢静脉一次性团注非离子型对(300mg I/ml),用量80~100ml,注射速度为2.5-3.0ml/s,注射对比剂后20~30s为动脉期,40~60s为门脉期,150~180s为平衡期。结果其中动脉期边缘强化552个病灶,门脉期边缘强化549个病灶,平衡期边缘强化452个病灶,最后得出动脉期平衡期三组之间对病灶边缘强化显示率的关系为:动脉期=门脉期平衡期(门脉期与动脉期两组间P0.05,差别没有特别意义);三组对病灶内部与病灶周围肝实质间密度差的表现率关系为:门脉期动脉期平衡期。结论利用多层螺旋CT的优越性能,有利于肝转移瘤的检出、筛查、诊断以及鉴别诊断。可显著提高临床诊断率,避免病灶误诊的发生,对肿瘤具有增强信息的作用,可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常见肝转移癌的多排螺旋CT表现。方法:收集了40例经病理证实为肝转移癌的CT及临床资料。其原发灶包括:胃癌11例、结肠癌19例、直肠癌7例、胰腺癌3例。所有病例均行常规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结果:平扫:34例为多发的大小不等的低密度结节影,5例为单发的低密度结节影,1例为囊性病变为主的囊实性肿块。增强扫描:29例(72.5%)表现为门静脉期病灶呈明显的环状强化,即典型的“牛眼征”;6例(15%)病灶呈动脉期环状或均匀强化;5例(12.5%)动脉期、门脉期病灶均无强化。结论:常见肝转移癌以消化道来源为主,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门脉期病灶呈明显的环状强化是肝转移癌的特征性CT表现,多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有助于肝转移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诊断肝血管瘤的影像学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随访或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38例肝血管瘤患者CT资料.结果 38例49个病灶在平扫时均为低密度灶.增强扫描后46个病灶于动脉期出现病灶边缘结节状或斑块状强化,门脉期病灶内增强范围逐渐扩大且密度逐渐均匀并有下降,延时期扫描病灶大部分或全部强化,密度与肝实质相等或略高.3个病灶动脉期未见强化,门脉期少量强化,延时期扫描病灶为等密度强化.结论 多层螺旋CT增强Ⅲ期扫描可清楚显示肝血管瘤的典型CT表现,对血管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胰头癌并肝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6年10月期间收集的4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患有胰腺癌并肝转移患者的CT检查资料,针对性分析CT增强扫描对胰腺癌并肝转移的诊断应用价值。结果 43例患者通过CT平扫和增强扫描有39例患者被检出胰腺癌并肝转移瘤,检出率达90.70%。胰头癌并肝转移瘤的病灶部位在CT图像上显示为等密度或稍低密度,且病灶边缘显示不清,增强扫描时病灶边缘可见不规则强化。结论多层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胰头癌并肝转移诊断中,有较高的检出率,有助于早期临床医生实施外科干预,因此,多层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可首选为胰头癌并肝转移的检查方法,为临床手术提供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的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癌双期增强扫描的表现.结果 36例平扫呈低密度或等密度;肝动脉期33例强化,占91.7%,3例无明显强化占8.3%;门脉期32例呈低密度或稍低密度,占88.9%,病灶密度呈"速升速降"的变化特点.结论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可充分反映原发性肝癌的增强特征,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小肝癌在螺旋CT三期(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增强扫描的表现,比较各期的病灶检出率,提高小肝癌的诊断水平。方法:18例小肝癌分别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扫描时间分别为动脉期25s、门脉期70s、延迟期5m in,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速率为3 m l/s,剂量为1.5 m l/kg。结果:共发现20个病灶,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的检出率分别为80%,60%和65%。动脉期的敏感性高于门脉期和延迟期。三期联合后检出率明显增加达95%。结论: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能反映出小肝癌血供特点和表现,使其早期诊断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1.
林晓 《中外医疗》2011,30(36):174+176-174,176
目的 分析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的CT平扫及增强特点,提高与肝脂肪瘤、脂肪肉瘤及肝癌等的鉴别能力.方法 收集了3例经螺旋CT平扫及增强检查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3例通过螺旋CT扫描均测得脂肪密度影,病灶动脉期呈条索状及扭曲血管状不规则强化、门脉期进一步强化;实质期成等密度.但脂肪样低密度区始终不强化.结论 病灶同时含有脂肪成分及血管影是HAML的CT特征性表现,结合平扫及动态分期增强扫描;有助于提高该病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肝转移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敏  孙俊波  胡承雷 《西部医学》2011,23(1):146-147
目的探讨肝转移瘤的CT表现,评价其CT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共134个肝转移瘤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肝转移瘤CT表现为多发病灶,少数为单发,呈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结节,少数为等密度,边缘模糊或清楚。强化多样,以边缘环形强化为主要特征,门脉期病灶显示更清楚。结论CT增强扫描可提高肝转移瘤的检出率,有利于肝转移瘤特征的显示,密切结合临床资料不难诊断。  相似文献   

13.
王玉山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3):109-110,F0003
目的 分析小肝癌(SHCC)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表现特征.提高小肝癌的诊断水平.方法 选择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肝癌病例,行全肝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注射造影剂后20~30a行动脉期扫描,60~70a行门脉期扫描,2~3min行延迟期扫描,观察和分析病灶在三期增强扫描中的CT表现.结果 36例SHCC中.检出44个病灶,动脉期、门脉期和平衡期的检出率分别为95.5%(42/44)、84.1%(37/44)、88.6%(39/44).结论 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能明确肿瘤的血供特点和门脉受累情况,为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在肝脏炎性假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6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肝脏炎性假瘤均作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CT平扫表现均为低密度灶,边界不清,增强动脉期扫描病灶无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扫描5例可见到周边环形强化;1例为整个病灶轻度到中度不均匀强化.另外6例中有1例病灶内缘有钟乳石样强化,2例可见到病灶内纤维分隔形成.结论 螺旋CT三期扫描可充分反映病灶的血供特点和病理特征,在肝脏炎性假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15.
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小肝癌的价值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顺州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9):76-76,133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小肝癌的价值。方法50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肝癌分别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三期扫描,扫描时间分别为动脉期30s,门脉期60s、延迟期120s、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速率为3mL/s,剂量为1.5mL/kg(体质量)。结果50例患者中共检出病灶55个,动脉期主要表现高密度,门脉期主要表现低密度,延迟期主要表现低密度。结论多层螺旋CT三期扫描能反映出小肝癌血供特点和表现,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Gd-EOB-DTPA在肝转移瘤MRI检出、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6月-2011年10月经临床、影像证实或高度怀疑的肝转移瘤20例患者,选取8例注射Gd-EOB-DTPA行MRI动态增强扫描及肝细胞特异期扫描,其中6例患者1个月内同时进行了螺旋CT增强扫描;12例注射普通对比剂Gd-DTPA,行MRI动态增强扫描,综合分析两项对比剂MRI增强扫描和CT增强扫描成像特征。结果MRI检查20例患者共检测到病灶83个,其中在动脉期、门脉期和平衡期发现病灶78个;8例注射Gd-EOB-DTPA患者在肝细胞特异期发现病灶55个,其中5个病灶在动态期(即常规三期扫描)未显示;6例患者同期行全肝螺旋CT增强扫描发现病灶31个,对比注射Gd-EOB-DTPA增强MRI扫描少发现8个病灶。结论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Gd-EOB-DTPA由于具有双期特性对于病灶的数量、分布、边界有更清楚的显示,在MRI动态增强全肝扫描中更有利于肝脏转移瘤的检出和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螺旋CT增强3期扫描小肝癌的CT表现及临床意义,提高小肝癌诊断能力.方法 全部病例的CT检查均采用日立PRATLCO扫描,扫描参数为层厚10mm,螺距为1,增强3期扫描(以下简称3期扫描)分别为平扫,注射对比剂后30s动脉期扫描,60s门静脉期扫描,3min延迟期扫描,扫描时间1s,120kV,200mA,采用柯达Dryview8700激光相机,非离子型对比剂注射流率为2.5~3ml/s(剂量1.2~1.5ml/kg).结果 螺旋CT 3期增强扫描检出并经病理证实23例25个病灶小肝癌.19例患者AFP升高.4例患者AFP在正常范围,其中1例(男50岁)AFP升高,而CT、B超检查均为阴性,20d复检CT及B超才显示出小肝癌征象,所有患者均有肝硬化表现.SHCC在3期扫描上,18个病灶在动脉期为高密度,门静脉和延迟期为低密度或等密度的典型表现,非典型表现有5个病灶.①平扫病灶模糊不清者15个病灶,边界清楚者有10个病灶,增强后病灶边界模糊者只有6个病灶,边界清楚者有19个病灶,并伴病灶边缘轮廓轻度不规整.②平扫瘤内均匀性密度者有17个病灶,瘤内密度不均者有8个病灶,增强后瘤内密度均匀者只有5个病灶,瘤内有多个小斑点状密度更低且密度不均匀者20个病灶.结论 ①多数的SHCC在3期扫描上呈典型表现.②CT表现特点是平扫病灶边界模糊,增强后病灶边界变清楚并轻度不规则同时病灶内有多个小斑点状密度更低区,密度不均匀.根据SHCC在3期扫描表现特点及结合临床就能大大提高SHCC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肝血管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点,探讨其对肝内实质性占位病灶的诊断价值,分析经临床或病理确诊的48例应用多层螺旋CT进行平扫、增强(包括动脉期、门脉期、平衡期及延时期增强)扫描资料。结果48例69个病灶在平扫时66个病灶(957%)显示为低密度,3个病灶(43%)为等密度;增强后62个病灶(8986%)于动脉期出现病灶边缘结节状或斑块状强化,门脉期及平衡期病灶内增强范围逐渐扩大且密度逐渐均匀且有下降,延时期扫描病灶大部分或全部强化,密度与肝实质相等或略高。4个病灶(577%)动脉期表现为致密结节强化影(直径<2cm)门脉期及平衡期密度逐渐下降,延时期扫描病灶与肝实质等密度;3个病灶(435%)动脉期未见强化,门脉期及平衡期少量强化,延时期扫描病灶为等密度。提示多层螺旋CT增强四期扫描可清楚显示肝血管瘤的典型CT表现,对肝血管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的螺旋CT双期增强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癌双期增强表现.结果 36例共发现42个病灶.平扫呈低密度或等密度;肝动脉期90.5%强化,9.5%无明显强化;门脉期76.2%呈低密度或稍低密度,病灶密度呈"速升速降"的变化特点.结论 螺旋CT双期扫描可充分反映原发性肝癌的特征,对肝癌的检出和定性准确率的提高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诊断小肝癌89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诊断小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06年6月~2010年12月89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检查.结果 通过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共显示109个癌结节,直径在0.9cm~3cm之间;CT多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患者在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的诊断率分别为52.29%、92.66%、80.73%、81.65%.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小肝癌的三期表现与特点是动脉期表现为高密度灶,门脉期表现为高密度灶与低密度灶,分别占20.18%、60.55%,在延迟期表现为低密度灶.结论 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能清晰反映小肝癌的血供变化特点,为肝癌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