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对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价值及优势.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22例主诉急性胸背痛患者行CT检查并诊断为壁内血肿.结果:22例按Stanford分型:A型6例,B型16例.其直接征象:沿主动脉壁的环形或新月形低密度影,无撕裂的内膜片.间接征象:内膜钙化内移7例,溃疡15例,主动脉粥样硬化改变14例.结论:64层螺旋CT并结合重组技术能提高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主动脉壁内血肿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5例主动脉壁内血肿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特征。结果 15例主动脉壁内血肿A型6例,B型9例,直接征象:主动脉壁环形或新月形增厚,无内膜破裂;间接征象:主动脉粥样硬化、内膜钙化内移、内膜渗漏、穿透性溃疡。结论主动脉壁内血肿256层螺旋CT表现具有特征性,需与其它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对主动脉壁内血肿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0年4月20例主动脉壁内血肿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20个病例中,A型主动脉壁内血肿2例,B型主动脉壁内血肿18例。所有病例均可见主动脉壁偏心性增厚,厚度>5 mm,其他间接征象包括:钙化的内膜移位6例,穿透性溃疡7例,动脉粥样硬化19例,内膜渗漏1例,20例病人中,首次准确诊断14例,误诊6例,其中4例误诊为主动脉夹层,1例误诊为穿透性粥样溃疡,1例误诊为附壁血栓。结论:CT可以准确的诊断主动动脉壁内血肿,但对征象把握不准、分析不全面常可导致误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6层CT血管造影(16SCTA)对主动脉壁内血肿(AIH)的诊断价值和技术优势。方法对36例AIH患者行16SCTA检查,采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重组图像,明确血肿的部位和范围。结果36例AIH中Stanford A型3例,Stanford B型33例。合并穿透性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PAU)17例,占47.2%。合并胸腔积液12例,心包积液3例。结论16SCTA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无创性的血管成像方法,具有安全、可靠和独特的优越性,能清晰显示病变特征和累及范围,是诊断AIH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主动脉壁内血肿(AIh)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诊断优势。方法对26例经256层螺旋CTA诊断为AIh的患者,运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建(VR)等,结合轴位图像,分析AIh的部位、形态、有无溃疡及胸腔积液等。结果单纯AIh 7例,表现为沿主动脉壁的环状或新月形低密度,CTA显示没有强化,主动脉内壁光滑;溃疡性AIh 19例。18例溃疡周围有较明显粥样斑块和钙化斑块,1例无粥样斑块和钙化斑块;3例有少量胸腔积液,15例溃疡性AIh合并中等以上胸腔积液。结论多层螺旋CTA可无创清晰显示AIh,对临床的诊断、治疗和随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孙满意  董海波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4):467-468,F0003
目的探讨单纯性主动脉壁内血肿(IMH)的16层CT检查方法和影像表现。方法 6例单纯性IMH患者行16层螺旋CT平扫、动静脉双期增强扫描,使用心电门控。重组方法包括MPR、MIP和VR。结果 6例单纯性IMH均为B型。主要CT表现:主动脉壁呈半月形或环形增厚,CT平扫呈高密度,增强后无强化,2例静脉期强化;内膜钙化内移位3例;2例内膜多处渗漏。MPR、薄层MIP清晰显示血肿部位、厚度、累及范围及有无并发症。结论单纯性IMH的16层CT检查应包括平扫与双期增强。CT检查有助于单纯性IMH分型,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何其舟  兰永树  唐光才  斯光晏  刘勇 《重庆医学》2013,42(13):1509-1512
目的探讨主动脉壁内血肿(AIH)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影像学证实的12例AIH患者的MSCT表现,通过CT轴位与后处理图像相结合,观察、分析病变部位、血肿的厚度、形态及增强后血肿壁有无强化及并发症等。结果 12例AIH患者中,A型2例,B型10例;主动脉壁呈环状或新月形增厚,厚度大于或等于5mm,其中最厚约10mm,平均8mm;平扫呈新月形或环形高密度影6例,等密度4例,混杂密度2例;其中显示钙化斑块内移征象9例,穿透性溃疡8例,主动脉粥样硬化10例,血肿边缘强化12例。并发胸腔积液8例,心包积液2例,主动脉瘤3例。结论 MSCT是诊断AIH的一种较敏感的检查方法,可作为AIH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许宏伟 《西部医学》2011,23(3):550-55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及穿透性溃疡的价值。方法 11例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并结合多模式重组如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及容积再现(VR)等方法显示壁内血肿及穿透溃疡,并参照Stanford分类法进行分型。结果 11例主动脉壁内血肿,1例为A型,10例B型(其中3例伴有穿透性溃疡)。主要CT表现:①全部病例均见主动脉壁呈半月形或环形增厚,CT平扫时呈高密度,增强后无强化。②内膜钙化向内移位6例。③并发心包、胸腔积液共9例。其中穿透性溃疡(Penetrating athero-sclerotic ul-cer)增强扫描表现为增厚的主动脉壁(斑块)内有造影剂充盈的龛影。在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成像技术中11例均清晰显示血肿部位、厚度、累及范围及有无并发症。结论多层螺旋CT并结合重组技术能提高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曾鹏程 《中外医疗》2012,31(7):21-22,2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主动脉壁内血肿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4层螺旋CT对12例胸背痛,临床怀疑主动脉病变的患者行螺旋CT扫描并诊断为主动脉壁内血肿,所有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重建及后处理。结果 12例主动脉壁内血肿中,A型4例,B型8例;其中B型主动脉壁内血肿中,累及胸腹主动脉的4例,累及胸主动脉3例,仅累及腹主动脉1例;2例壁内血肿发展为急性夹层;2例壁内血肿伴穿透性溃疡。结论 MSCT是检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快速、无创检查方法,对临床的诊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毅 《中外医疗》2013,(22):172+174-172,174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主动脉壁内血肿诊断中血管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2年7月间在该院进行治疗的14例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16层螺旋CT主动脉血管成像。结果经16层螺旋CT扫描成像后,能够将主动脉壁内血肿的大小范围、形态变化和分支血管情况立体显示出来。结论 16层螺旋CT在对主动脉壁内血肿进行血管成像时具有准确快速全面的特点,对于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在主动脉壁内血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4例疑主动脉壁内血肿的病人,全部行64层螺旋CT进行连续容积增强扫描,并对其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64层螺旋CT三维图像能清楚显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大小、形态、变化及与分支血管的关系等。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能快速、准确、无创、全面的显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病理解剖关系,对于选择治疗方案或术后随访观察等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MS-3DCTA)在主动脉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65例主动脉病变患者CT图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容积成像(VR)和多平面重组(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技术对图像进行后处理。结果主动脉夹层46例,真性主动脉瘤12例,假性主动脉瘤2例,主爿脉炎4例,马凡综合征1例。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是主动脉病变诊断及术前评价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SCTU)对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原发性输尿管癌患者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作曲面重建和SCTU重建,获得完整尿路图像,并与单纯轴位像进行比较。结果单纯轴位扫描漏诊1例,误诊2例,单纯轴位扫描定性诊断符合率为75%,轴位结合SCTU重建诊断全部正确,定性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SCTU对原发性输尿管癌的定位、定性诊断准确性高,可使原发性输尿管癌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刘玥  周霖  陈玉峰  石思李  侯明伟 《西部医学》2010,22(7):1253-1254,125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MSCT)对气道非金属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 50例临床可疑气道异物病例行MSCT检查,并结合MSCT多模式重组如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法(SSD)、CT仿真支气管镜(CTVB)图像分析诊断,全部病例均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临床证实。结果 50例可疑病例其中有气道非金属异物30例,MSCT能显示这些支气管异物的位置、形态、大小及异物所致气道狭窄和堵塞情况。无异物20例,其中18例与临床相一致,2例误诊。结论利用MSCT的多模式重组,结合轴位图像能提高诊断气道非金属异物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阴生国  王琪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2):2922-2923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对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AIH)的价值。方法:对12例疑为主动脉病变的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平扫及血管成像,应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等后处理方法显示壁内血肿及穿透溃疡。结果:12例均诊断为AIH,其中,A型2例、B型10例,4例AIH伴主动脉穿通溃疡(PAV)。结论:MSCT可直接观察到病变程度及累及范围,能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诊断、治疗提供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技术在诊断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1例主动脉疾病患者进行MSCTA检查,将图像传至工作站进行后处理,运用不同的重建方法对血管进行显示,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显示(VR)技术。结果:真性主动脉瘤21例,假性主动脉瘤7例,主动脉夹层53例。多种重组图像与轴位图像相结合能清晰地显示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的解剖细节及其与周围器官的空间解剖关系。结论:MSCTA对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肺血管造影(MSCTPA)对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经SCTPA诊断为肺动脉栓塞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血栓累及的部位、表现形式及其它改变。结果21例患者累及251支肺动脉,CT征象为肺动脉内不同程度的充盈缺损,包括中心型充盈缺损、完全型充盈缺损、偏心型充盈缺损、附壁型充盈缺损4种类型。结论多层螺旋血管造影诊断PE简便、无创、准确性高,是PE的可靠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8.
冯泽辉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4):1120-1122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螺旋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免疫组化确诊的8例胃肠道间质瘤的螺旋CT表现。结果 8例中1例平扫表现为均匀软组织密度肿块,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均匀强化;1例平扫表现为厚壁空洞性肿块;6例平扫密度不均匀,类圆形,边缘有分叶,中度~明显不均匀强化。8例中4例源于胃,2例源于十二指肠,1例源于空肠,1例源于肠系膜。结论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定性、定位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仿真内窥镜及三维重建技术对大肠癌的诊断价值。 方法 :2 0例可疑大肠癌患者清洁肠道及灌注空气满意后行多层面螺旋CT扫描 ,图像传输至工作站进行仿真内窥镜 (VE)、MPR、SDD和Raysum三维重建。 2 0例患者中 13例行纤维结肠镜检查 ,4例行气钡双重造影检查。 结果 :共检出 2 1个病灶 ,全部病灶经手术病理证实。CT仿真内窥镜结合MPR、SDD和Raysum技术使大肠占位性病变定位准确、直观。 结论 :CTVE是一项实用的非创伤性肠道占位检查新技术 ,尤其适用于不能承受纤维结肠镜和气钡双重造影检查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