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头痛新一号治疗临床常见类型头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偏头痛120例、紧张型头痛60例、丛集性头痛30例、颈源性头痛140例,均予头痛新一号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头痛改善情况及服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四种类型头痛总有效率为92.9%,其中偏头痛、紧张型头痛、丛集性头痛、颈源性头痛的有效率分别为92.5、95.0、93.3、92.1%,四种类型头痛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服药过程中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82例,均为轻度可自行缓解,胃肠道反应总发生率为23.4%,其中偏头痛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20.0%,紧张型头痛组为26.7%,丛集性头痛为23.3%,颈源性头痛组为25.0%,四种类型头痛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痛新一号对偏头痛、紧张型头痛、丛集性头痛、颈源性头痛安全有效,对各类型头痛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介绍了三叉神经自主神经性头痛的分类及主要类型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治疗。其发作具有头痛和显著的头颅副交感神经激活的特点。丛集性头痛急性发作期最有效的治疗是吸氧和皮下使用舒马坦,发作性丛集性头痛预防治疗首选麦角胺,其次为维拉帕米。慢性丛集性头痛预防治疗,首选维拉帕米联合应用锂盐。阵发性偏侧头痛吲哚美辛有绝对疗效。伴有结膜充血及流泪的单侧短暂持续性神经痛样头痛可选用拉莫三嗪、托吡酯和加巴喷丁治疗。  相似文献   

3.
作者检测丛集性头痛病人的红细胞和血浆中的胆碱浓度,并与年龄相当的对照组比较,以确定在丛集性头痛时是否发生胆碱浓度异常。丛集性头痛病人分为3组:①无症状组:为丛集性头痛静止期者;②急性组:正处于丛集性头痛发作期,但无用锂剂治疗者;③锂治疗组:正在接受锂剂治疗者。参加研究的病人均符合下列标准:他们均有过一侧头部或面部的剧烈疼痛,每次发作时间持续30分钟至2小时,并伴有同侧流泪和流鼻涕,每天发作1次或多次,已有数周或数月。头痛缓解期完全无痛至少3个月。慢性丛集性头痛或各种非典型的丛集性头痛如丛集性偏头痛和丛集性眩晕的病人除外。无用锂剂的病人原先曾用过麦角胺-咖啡因制剂、心得安、苯噻啶(pizotifen)或可乐宁治宁。锂治疗是采用缓  相似文献   

4.
<正>间断阵发性偏头痛是一种较少见的原发性头痛类型,是2009年任巧玲等[1]报道的一种新的可治疗的头痛类型。目前世界各国尚无有关此病的流行病学资料,但有学者统计,间断阵发性偏头痛占丛集性头痛(cluster headache,CH)的1%~3%[2],现将我院诊治的16例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04年6月至2013年12月间经门  相似文献   

5.
陈小奇  冯齐安  童小南  张艳  陈琦 《山东医药》2009,49(16):104-104
丛集性头痛是一种具有反复密集发作的剧烈头痛和神经血管功能障碍在一侧眶周部的严重疾病。常在1d内固定时间发作,持续数周。其发病可能与丘脑下部的功能障碍导致5-羟色胺(5-HT)能介质的异常有关。2006年5月~2008年5月,我们采用头痛宁胶囊治疗丛集性头痛患者36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偏头痛和丛集性头痛发作时,通常使用酒石酸麦角胺治疗,但疗效并非都很明显,而且不少病人由于药物副作用使其应用受到限制。作者等最近在日本首先开展了静脉注射用阿司匹林(商品名Venopirin)治疗普通型偏头痛和丛集性头痛的发作,收  相似文献   

7.
佟继红 《山东医药》2008,48(42):100-101
鼻源性头痛是由于鼻腔、鼻窦等处疾病所引起的头痛,如鼻窦炎、鼻息肉、鼻腔和鼻窦新生物等,患者鼻部症状明显,临床诊断不难。但部分鼻内因素引起的头痛由于鼻部症状不明显,易误诊为偏头痛或丛集性头痛,延误治疗。鼻内窥镜和鼻部CT扫描有助于鼻源性头痛的确诊。现将我科近年来收治的137例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丛集性头痛     
丛集性头痛(cluster headache,CH)是最严重的疼痛性疾病之一,临床比较少见,往往不被认识。其头痛特点是反复的一连串密集地发作,随之有数月甚至数年的缓解期(故名丛集性)。CH有不同的命名,如阵发性夜间头痛、偏头痛性神经痛(Harris)、Horton's综合征、组织胺性头痛、面部血管性疼痛、红斑性头痛、红色偏头痛等。1952年由Kunkle提出其头痛呈丛集性发作之特点,直至1962年CH这一名词才正式确立,并逐渐被采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天麻素注射液治疗丛集性头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5年9月在本院治疗的患有丛集性头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尼莫地平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添加了天麻素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结果经过2周的治疗以后,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头痛指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研究组改善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均没发生不良反应与器官功能异常现象。结论使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丛集性头痛,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对人体无明显的副作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顽固性头痛类似于西医血管神经性头痛,包括偏头痛、丛集性头痛、紧张性头痛等,属中医偏头痛的范畴,可因精神紧张、过度疲劳等因素而诱发。本报道就25年来收治的顽固性头痛62例。用加味血府逐瘀汤治疗,取得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我们自1989~1991年用TENS—Ⅳ型治疗仪治疗偏头痛62例,效果较显著。1.临床资料:男19例,女43例,年龄14~53岁。病程最长8年,最短者15天。头痛类型:普通型48例,典型偏头痛5例,丛集性头痛9例。头痛  相似文献   

12.
我院采用蛇毒抗栓酶治疗血管性头痛34例,取得满意效果,总有效率为88.2%。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1986年1月至1987年1我院共收治血管性头痛80例。其中应用蛇毒抗栓酶治疗34例(治疗组),男13例,女21例,年龄16~73岁,病程4天至30年。偏头痛26例,高血压性头痛6例,丛集性头痛1例,脑栓塞1例;应用阿斯匹林、潘生丁治疗46  相似文献   

13.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褪黑激素的分泌和松果体功能与头痛病有关,在丛集性头痛、有先兆型和无先兆型偏头痛、月经性头痛以及慢性偏头痛患者中均已发现褪黑激素水平的改变。据Neurology报道,一项开放剂量的试验表明,褪黑激素能减少慢性偏头痛患者的头痛发作的频率和强度。  相似文献   

14.
闫士莲 《山东医药》2009,49(32):19-19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搏动性头痛,为临床常见的特发性头痛。目前用于防治偏头痛的药物很多,但临床疗效不肯定、不良反应大。2007年1月~2008年6月,我们采用步长头痛宁胶囊治疗门诊收治的偏头痛患者,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硝苯地平治疗丛集性头痛伴间隙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一例陈庆华,魏经汉,闫西艴,王文章患者男,60岁,因失眠而出现发作性左侧颞眶部剧痛7天伴出汗、流泪及意识丧失18次。曾做头颅CT和核磁共振未发现异常。后于发作时描心电图:三度房室传导阻滞(AVB),收入我...  相似文献   

16.
常见的发作性头面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面痛为临床常见的症候,其中有相当部分表现为发作性头痛或面痛。发作性头面痛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对不同类型的发作性头面痛能作出正确的诊断,是治疗的基础,因为不同类型头面痛的治疗也各不相同。例如,国外在20世纪80年代后基本上取消了头痛性癫癎的诊断,但国内对此有诊断过滥的现象,应引起关注。本文简要介绍原发性发作性头面痛。  相似文献   

17.
例1.男,36岁,饮啤酒后,前额部剧烈疼痛,感到恶心,未呕吐。体检无阳性体征,化验室检验血、尿常规正常。头颅X线片、头颅CT、心电图、脑电图、脑血流图均正常,入院诊断:丛集性头痛,经口服消炎痛,肌肉注射冬眠灵.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头痛约占全部头痛的90%。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包括偏头痛、丛集性头痛和紧张性头痛。对诊断原发性头痛首先要除外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原因,再依靠临床表现作出诊断。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者,鉴别诊断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对各类原发性头痛的特点及鉴别诊断作一概述。1 常见原发性头痛的特点1.1 偏头痛 典型偏头痛的临床表现分为前驱期、先兆期、头痛期和头痛后期。①前驱期:30%~40%的患者于发病前数小时到数日有前驱症状,常表现为情绪变化、颈部僵硬、怕冷、倦怠等。②先兆期:相对较明显,通常持续不到1小时,常用于鉴别偏头痛和其他类型的头痛。视觉先兆如盲点、畏光、视物变形等较为常见,其中最常见闪烁暗点,周边光亮呈锯齿状,故称城堡样光谱。运动性先兆较少见,包括轻偏瘫、单瘫、四瘫等。感觉性先兆包括感觉过敏、感觉异常(偏侧感觉丧失、偏侧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头痛主要指偏头痛、紧张行头痛、丛集性头痛和其他三叉自主神经性头痛、其他原发性头痛. 1 偏头痛 1.1病因及发病机制病因:①遗传因素:研究证实,偏头痛有明显遗传倾向,超过半数的病例(约60%)可查到遗传因素,但遗传方式尚未确认.从家庭成员的分布上看与隐性遗传不同,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不完全性的外显率,但也有学者认为是隐性遗传伴不完全性的外显率.  相似文献   

20.
作者报告33例丛集性头痛(CH)患者的血小板儿茶酚胺(CA)含量。病人和方法 33例中男30、女3例,年龄22~64(平均43)岁。在缓解期、丛集期(发作以外)和发作期测定血小板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和酪氨酸水平。并与15例对照组进行比较。对照组中男13、女2例、年龄25~55(平均41)岁。所有受试者在受试前至少2周内未使用过可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而在 CH 发作期仅作吸氧治疗。结果 CH 病人缓解期或丛集期的血小板酪氨酸水平(nm/10~(10)血小板)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发作期的 CH 病人与缓解期、丛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