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惊厥患儿血清S-100蛋白与脑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随着惊厥发病率的增多,判定惊厥脑损伤的程度和预后、早期予以干预治疗,显得尤其重要。我们研究了各种原因的惊厥患儿治疗前后血清S-100的含量变化,并对预后进行随访,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血清S100B蛋白在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S100B蛋白是一种脑特异性蛋白,可反映脑损伤的程度。该研究旨在探讨窒息新生儿脐血及生后血清S100B蛋白的变化及对新生儿窒息诊断和窒息后脑损伤判断的价值。方法:对窒息新生儿的脐血及生后1,3,7d血清S100B蛋白变化进行分析。结果:①窒息新生儿脐血S100B蛋白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轻度窒息与重度窒息患儿脐血S100B蛋白含量差异无显著性;②出生后1~7d内轻度窒息患儿血清S100B蛋白无明显变化,重度窒息脑损伤患儿血清S100B蛋白呈逐渐增高趋势,生后第7天时重度窒息脑损伤患儿血清S100B蛋白明显高于轻度窒息患儿(P<0.01);③死亡的窒息患儿生后第7天的血清S100B蛋白含量高于存活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④发生颅内出血和/或脑水肿的患儿生后第3天血清S100B蛋白含量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S100B蛋白检测有助于新生儿窒息的诊断及窒息后脑损伤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S100B蛋白水平的动态变化对早期诊断早产儿脑白质损伤(WMD)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我院产科分娩、新生儿科收治胎龄<35周的早产儿,分别于生后采集脐血,并留取24、72、120 h尿液,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S100B蛋白含量。根据头颅B超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分为WMD组、非WMD组(包括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和缺氧缺血性脑病)和无脑损伤组,比较各组S100B蛋白水平及S100B蛋白与脑损伤的关系。结果 WMD组16例,非WMD组20例,无脑损伤组40例。WMD组和非WMD组脐血及24、72、120 h尿S100B蛋白含量均高于无脑损伤组,WMD组高于非WMD组,120 h WMD组S100B蛋白仍处于较高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动态监测脑损伤早产儿脐血及尿S100B蛋白水平可作为早期预测脑损伤的敏感标志物,特别是对WMD的诊断更有价值,脐血S100B蛋白水平对提示宫内发生脑损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早产儿脑损伤是造成早产儿伤残的重要原因,影像学检查有时间滞后性.寻找一种简单、及时、准确地预测早产儿脑损伤的生物学标志物尤为重要.本文对早产儿脑损伤的生物标志物S100B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早产儿脑损伤中的作用作一综述,探讨其对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白质损伤( 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PVL)患儿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及S100B蛋门(S100B protein,S100B)的动态变化及其与患儿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2007年11月至2008年7月我院住院的78例PVL早产儿(PVL组)和43例正常早产儿(正常对照组),分别在其生后第1、3、7、14天测定血清中MBP及S100B含量.30例正常早产儿及69例PVL患儿出院后每3个月随方1次,直至纠正胎龄至1岁,用Gesell发育量表测定其智力以及运动发育情况.结果 (1) PVL组患儿血清MBP于生后第1天升高[(7.61±1.78) μg/L]、第3天达峰值[( 14.53±3.12) μg/L],后随病情好转,逐渐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VL组患儿在生后第1、3、7、14天血清MBP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2) PVL组患儿血清S100B水平在生后第1、3、7天明显升高[(3.82±0.68),(4.41±0.91),(5.78±1.54) μg/L],第7天达峰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生后第14天时,S100B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已无明显差异(P>0.05).(3) PVL组患儿生后第7天血清S100B、MBP持续升高者,随访至1岁时其发育商比生后第7天血清S100B及MBP明显下降者落后;也明显落后于正常早产儿(P<0.05).结论 PVL患儿生后血清MBP及S100B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如患儿血清MBP及S100B持续升高超过7d,则发育商明显落后,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尿S-100B蛋白水平动态变化在早期诊断早产儿脑损伤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12月住院的胎龄35周的早产儿76例,分别留取生后24、72、120 h尿液,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S-100B蛋白含量。根据颅脑超声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组(16例)、脑室周围及脑室内出血(PVH-IVH)组(20例)及无脑损伤组(40例),比较各组间S-100B的变化。结果在生后24、72、120 h各时间点,无脑损伤组、PVL组和PVH-IVH组三组间尿S100B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在各时间点,均以无脑损伤组最低,PVL组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PVL组和PVH-IVH组尿S100B蛋白水平随时间点推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均在72 h达到高峰,120 h时有所下降。结论尿S100-B蛋白水平可作为早期预测脑损伤的敏感标志物,动态监测有助于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及评估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7.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hanges of S100B protein and GFAP level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1 min Apgar scoring in the serum of neonates born to mothers with preeclampsia of different degrees. Methods From Oct.2012 to Mar.2013 in Chilren’s hospital of Shanxi province ?? 40 cases of newborns born to mothers with preeclampsia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mild preeclampsia group ??L group 20 cases????severe preeclampsia group ??H group 20 cases????a healthy control group was established ??N group 20 cases????newborns of three groups were taken specimen at the time of admission ?? dual- antibody sandwich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was used to detect the level of serum GFAP and S100B . In the first three days after admission cranial ultrasound was performed in each child. Results The difference among the L??H and N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2=17.20??P??0.05??; S100B and GFAP levels in L and H group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γ= 0.658?? P??0.05??; S100B?? GFAP levels in L and H group and neonatal 1min Apgar score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γ$subScript$S100B$/subScript$=-0.482??γ$subScript$GFAP$/subScript$=-0.534??P??0.01??. Conclusion The more serious eclampsia?? the greater the possibility of brain damage?? and the more serious the elevation of S100B and GFAP levels?? and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1 min Apgar score??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possibility of S100B protein and GFAP as a predictor of neonatal brain injury deserves further study.  相似文献   

8.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及血清S100B蛋白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CSF)及血清S100B蛋白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43例,其中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12例,化脓性脑膜炎(简称化脑)9例,病毒性脑炎(简称病脑)22例.对照组患儿18例,其中先天性心脏病、肠套叠各6例,血管瘤、急性阑尾炎各3例.中枢神经系统患儿治疗前后留取血清及CSF标本,对照组术前留取血清及CSF标本.CSF及血清S100B蛋白水平均采用ELISA检测.结果 治疗前结脑、化脑和病脑患儿CSF及血清S100B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a<0.001).恢复期结脑、化脑和病脑患儿CSF及血清中S100B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但结脑患儿CSF及血清S100B蛋白水平仍均高于对照组(Pa<0.01),而化脑组和病脑组患儿CSF及血清S100B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a>0.05).结论 CSF及血清S100B蛋白水平测定有助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的诊断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CPB)术后血清S100B蛋白动态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05-01—2005-06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脏外科住院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32例(年龄1-3岁),分别在手术前及体外循环结束后2h、5h、12h、24h、48h和7d抽血,采用ELISA法定量检测血清S100B的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描述。结果在CPB结束后血清S100B的水平先上升[从CPB结束后2-5h,由(2.13±0.67)μg/L升至(2.97±0.82)μg/L,P<0.01],再迅速下降[CPB结束后5-12h,由(2.97±0.82)μg/L降至(1.07±0.26)μg/L,P<0.01],然后平稳下降[在之后的1-7d内,由(0.87±0.21)μg/L降至(0.14±0.11)μg/L,P<0.01]。在CPB结束后7d[(0.14±0.11)μg/L]仍稍高于术前水平[(0.08±0.04)μg/L](P<0.01)),恢复至术前水平者占53.1%(17/32)。结论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脑损伤主要是由于体外循环本身所造成的,术后脑损伤部分为可逆性的。动态观察S100B的水平变化,对预测婴幼儿患者体外循环术后脑损伤的发展趋势、评价治疗效果等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生后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S100B蛋白(S100B)、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变化与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5例窒息新生儿和16例健康新生儿生后3~7天血清HMGB1、S100B、IL-6、TNF-α水平,同时对窒息患儿生后第3~7天进行头颅CT检查,比较轻度窒息组、重度窒息组和对照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以及窒息组患儿头颅CT异常组和正常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差异。结果 (1)轻度、重度窒息组血清HMGB1、S100B水平(ng/L)均高于对照组[HMGB1:(15.15±0.13)、(15.30±0.07)比(11.99±0.05),P均<0.01,S100B:(141.65±17.82)、(148.93±26.08)比(126.74±12.97),P均<0.05],重度窒息组血清IL-6水平(ng/L)高于对照组[(0.94±0.22)比(0.72±0.12),P<0.01];轻度与重度窒息组间血清HMGB1、S100B、TNF-α、IL-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窒息新生儿头颅CT异常患儿出生后3~7天血清HMGB1、S100B、TNF-α、IL-6浓度(ng/L)均明显高于CT正常患儿[HMGB1:(17.14±0.14)比(13.24±0.04),S100B:(147.65±14.03)比(132.16±17.55),TNF-α:(38.46±0.14)比(30.60±0.06),IL-6:(0.89±0.16)比(0.73±0.18),P<0.05]。结论血清HMGB1、S100B、TNF-α、IL-6水平与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密切相关,有助于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早产儿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 年10月至2015 年9 月出生胎龄在28~34 周的早产儿304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颅脑B 超和MRI 检查诊断脑损伤,ELISA 检测血清EPO、S100 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比较不同血清EPO 水平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率,分析血清EPO 水平与各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研究血清EPO 水平与脑损伤的关系。结果 304 例早产儿中发生脑损伤125 例(41.1%);低水平EPO 组缺血性脑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高水平EPO 组(P P P P 结论 血清EPO 低水平的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率高,血清EPO 水平与早产儿脑损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脑室旁白质损伤是早产儿特征性脑损伤,也是早产儿最重要的脑病类型之一。其病理变化主要包括脑白质的凝固性坏死、少突胶质细胞损伤、髓鞘损害、轴突损伤以及坏死部位出现反应性胶质化和小胶质细胞浸润等,这些病变与新生儿期后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密切相关。早产儿脑室旁白质软化的发病机制主要是与脑血管发育未成熟和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损伤易感性有关。本文通过文献复习对早产儿脑室旁白质损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为临床预防和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表皮生长因子水平与早产儿脑发育的关系.方法 对2005年8月至2006年4月连续收入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新生儿病房、出生24h内、胎龄(238±3)d的30例早产适于胎龄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分别测定其生后24h内(t0值)和第8天(t1值)的空腹血清EGF水平,计算其血清EGF变化速率(△t);进行床边头颅B超检查以排除颅内病变;并在校正胎龄近40周(生后6周)和1月龄时(生后10周)分别测量其头围并进行NBNA评估,计算其头围增长速率及NBNA差值.应用Pearson方法对所有测定结果分别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30例早产儿的血清EGFt0为(234.71±58.07)pg/mL,t1为(347.81±87.49)pg/mL,△t为(12.14±1.85)pg/(mL·d).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2次NBNA评分结果及其差值、出生后6周和10周时的头围增长值和增长速率,均与t0值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但上述测定结果均分别与t1和△t之间呈显著相关(P均<0.05).结论 早产儿出生后血清EGF质量浓度呈上升趋势,提示早产儿出生后体内EGF合成和释放增加,可能促进脏器成熟和组织修复.尤其早产儿在出生1周时的血清EGF呈高水平和(或)上升速率较快者,其生后头围的增长速度也较快,提示其今后可能有较好的脑成熟发育水平、较低的精神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以及远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红蛋白( neuroglobin,Ng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euron specific enolase, NSE)在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periventricular leucumalacia,PVL)、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 periventricu-lar-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PVH-IVH)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收入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花都区妇幼保健院、东莞太平医院NICU胎龄<34周的早产儿241例,根据超声结果及纠正胎龄40周头颅MRI的检查结果分为脑无损伤组、PVL组、PVH-IVH组。于生后12 h、3 d、7 d、14 d测定Ngb、NSE,比较不同时间段各组间血清Ngb、NSE的水平,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共选取早产儿241例,头颅超声/MRI显示脑无损伤162例,PVH-IVH 50例,PVL 20例,PVL并PVH-IVH 9例。生后12 h及3 d,PVL组及PVH-IVH组Ngb明显高于脑无损伤组(P均<0.05),PVL组Ngb高于PVH-IVH组(P<0.05);7 d及14 d,PVH-IVH组与脑无损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VL组Ngb仍然明显高于脑无损伤组及PVH-IVH组(P<0.05)。生后12 h及3 d,PVL组及PVH-IVH组NSE明显高于脑无损伤组(P均<0.05),PVL组与PVH-IV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 d及14 d,PVH-IVH组与脑无损伤组NS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PVL组与 PVH-IV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产儿脑损伤中,生后12 h、3 d内的血浆Ngb、NSE增高对判断是否发生早产儿脑损伤及PVL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早产儿早期脑反应性与神经发育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研究早产儿早期脑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性与神经发育的关系 ,早期对早产儿进行脑功能的评价 ,为了解其神经发育水平、估价预后提供客观证据。方法 应用近红外光谱测定技术 ,对不同胎龄的早产儿进行脑氧合状态的监测 ,观察声刺激后脑反应性的变化 ;在纠正胎龄 4 0周时行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 (NBNA) ,并进行神经发育随访 ,评价早产儿早期脑反应性与其后神经发育的关系。结果 本组早产儿生后对声刺激均显示出不同程度的反应 ,34周后的早产儿声刺激后最大反应值为 4 .1%± 1.4 % ,2 0例足月儿声刺激后最大反应值为 4 .2 %±1.4 % ,两者差异无显著性 ;小于 34w的早产儿声刺激后最大反应值为 3.1%± 1.4 % ,与足月儿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有脑损伤早产儿声刺激后最大反应值为 2 .6 %± 1.8% ,无脑损伤早产儿声刺激后最大反应值为4 .4 %± 1.3% ,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纠正胎龄 4 0周的NBNA异常儿与正常儿比较 ,早期脑反应性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婴幼儿期随访 ,神经发育异常与正常儿比较 ,早期脑反应性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早产儿具备对声刺激后的脑反应性 ,成熟度越低 ,脑反应性越差。围产期脑损伤可影响脑的反应性。早期的脑反应性与神经发育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围产及新生儿监护技术的不断发展,早产儿的生存率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率也在逐渐上升,常遗留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与运动障碍。脑损伤生物标志物检测是诊断脑损伤的重要手段,根据损伤细胞的性质不同可分为神经胶质细胞损伤标志物、神经元损伤标志物及其他生物标志物等几大类,而其中较为成熟并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有S100B蛋白、髓鞘碱性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等生物标志物。最新研究发现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丝轻链蛋白、α-Ⅱ血影蛋白裂解产物、趋化因子、褪黑素及尿液代谢组学等指标可提示早产儿潜在脑损伤,检测这些生物标志物有助于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对改善其神经发育预后至关重要。该文就早产儿脑损伤生物标志物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早产儿生后血浆胃动素(MOT)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FI)的相关性,阐明早产儿FI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方法:112例早产儿中59例为喂养耐受(feeding tolerance, FT)组,53例为喂养不耐受(FI)组,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生后第1、4、7、14日的血浆MOT水平;收集FI组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1)早产儿FI组生后第1、4、7、14日血浆MOT水平明显低于FT组(P<0.05),MOT水平随胎龄、日龄、肠内喂养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2)早产儿胎龄越小,FI持续时间越长;(3)FI组早产儿生后第1日MOT水平与FI持续时间之间存在负相关(r=-0.913,P<0.001);(4)胎龄、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是FI的保护因素;宫内窘迫、胎盘异常和围生期感染是F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浆MOT水平变化可能与早产儿FI的发展过程密切相关,早期监测血浆MOT变化有助于尽早判断FI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