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分析及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咳嗽是儿童的常见症状,目前对其定义不一,有趋势以咳嗽为主要或惟一症状、胸部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和咳嗽持续时间≥18周定为慢性咳嗽.过去认为鼻后滴漏综合征、咳嗽变异型哮喘、胃食管反流为慢性咳嗽的三大病凶,现在发现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过敏性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病毒感染后咳嗽等亦是重要原因.不同年龄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和临床特点各有不同,加强对病因的认识有助于慢性咳嗽的诊治.  相似文献   

2.
儿童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的病因与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咳嗽是儿童呼吸系统常见的症状。目前对儿童慢性咳嗽诊断的时间界限尚无统一认识,也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或流程,缺少规范(针对性)的治疗。如能运用一系统而彻底的诊疗程序,大约90%的患儿能得到根治。现对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对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要仔细、谨慎和全面,要重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根据病史特点选择相关的检查。提高正确诊断率,尽早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儿童阶段骨密度持续增长,是影响成年骨峰值的关键时期。防治儿童期低骨密度是减少成年后骨质疏松发生的重要环节。遗传是决定骨密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维生素D受体(VDR)的基因多态性对儿童骨密度的影响是近年来国外研究的热点。目前发现与骨密度相关的VDR四个等位基因分别对应内切酶BsmI、Apal、Taql、FokI的酶切位点。但世界各地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可能与种族差异、环境因素、研究方法各不相同有关。本文综合各种观点,分析造成这种不一致的可能原因,提示在研究VDR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关系时应综合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儿童铅易感性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Shi KL  Guo RR  Wang WY  Ma H  Yuan PF 《中华儿科杂志》2003,41(10):751-754
目的 了解某铅污染较重矿区汉族儿童维生素D受体 (VDR)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状况 ,探讨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儿童铅易感性间的关系。方法 整群抽取矿区幼儿园 5~ 6岁汉族儿童 12 0名。研究VDR等位基因 (VDRB和VDRb)的出现频率并测定血铅水平 ,同时问卷调查每位研究对象血铅水平的相关因素。结果  ( 1)所研究儿童VDRBB型 2例 ,占 1 7% ;VDRBb型 11例 ,占9 2 % ;VDRbb型 10 7例 ,占 89 2 % ;( 2 )携有VDRB等位基因的儿童血铅平均值 [( 0 910 8± 0 2 650 )μmol/L]明显高于VDR基因型为bb者 [( 0 740 1± 0 2 70 1) μmol/L] (t =2 155,P <0 0 5)。 ( 3 )儿童血铅水平相关因素分析发现 :VDR基因型 ,燃料类型及母亲文化程度等 7个因素与血铅显著相关 ,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后 ,发现VDR基因型对血铅水平的影响在排除协变量影响后仍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组儿童VDR基因存在遗传多态性 ;携有VDRB等位基因的儿童对铅易感性较高 ,可能成为铅毒性作用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TIM-1基因多态性与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PNS患儿57例,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基因测序技术检测PNS患儿和144例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的TIM-1基因启动子区-1454G/A的SNP与外显子4 ins/del多态性,计算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健康对照组TIM-1启动子区-1454位G/G、G/A和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608、0.328、0.064,而PNS组频率分别为0.772、0.228、0.000,其基因型频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61,P=0.038),且PNS组患儿携带-1454G等位基因的频率增高(OR=2.295,95%CI:1.199~4.390,P=0.011);健康对照组TIM-1外显子4 del/del、del/ins和ins/ins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611、0.340、0.049,而PNS组频率分别为0.579、0.368、0.053,其基因型频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6,P=0.916).结论 TIM-1基因启动子-1454G/A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儿童PNS的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6.
心肌炎是由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的心肌炎症性疾病,儿童心肌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情严重程度不一。由于心肌炎起病隐匿,尽早诊断、及时治疗对改善心肌炎预后尤为重要。基因多态性在儿童心肌炎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文章通过介绍柯萨奇-腺病毒受体、人类白细胞抗原、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白介素(IL)-17、维生素D受体、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非编码RNA等基因多态性与心肌炎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希望有助于深入理解儿童心肌炎发病机制,对易感人群做好筛查预防工作,并为儿童心肌炎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28例小儿风湿热患者和25例正常对照组白介素1受体拮剂(IL-1ra)基因数目可变的串联重复多态性进行了分析。发现小儿风湿热患者中IL1RN*2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如将28例患者分为两组,第一组为符合ones诊断标准中任何2个主要表现或1个主要表现加2个次要表现者,第二组为临床表现多于第一组一个或几个者,则发现前者IL1RN*2频率与正常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后者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IL1RN*2可能不直接影响小儿风湿热的易感性,但3IL1RN*2者患病后可能病情更严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儿童外伤性脑梗死发生发展与蛋白S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对61例外伤性脑梗死患儿蛋白S基因A2148G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 蛋白S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GG基因型57.38%、GA基因型37.70%、AA基因型6.55%,G等位基因76.23%、A等位基因23.77%;外伤性脑梗死患儿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蛋白S GG基因型发生外伤性脑梗死的相对危险高,OR值为3.14.结论 蛋白S GG基因型可能是儿童外伤性脑梗死的易感基因型.开展儿童外伤性脑梗死与蛋白S基因多态性关系的研究对于探讨儿童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寻找儿童外伤性脑梗死的保护基因和易感基因及预防和及时治疗儿童外伤性脑梗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上海地区0~6岁汉族儿童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上海地区0~6岁汉族儿童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的分布频率,了解上海地区汉族儿童维生素D受体各种基因型的分布情况。方法随机收集儿保门诊就诊的0—6岁汉族儿童204名,其中男140名,女64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4个限制性酶切位点(ApaⅠ、TaqⅠ、BsmⅠ、FokⅠ)的多态分布。结果0-6岁汉族儿童a、T、b、F等位基因位点占优势,分别占75.0%、97.7%、97.4%、60.0%;aa、TT、bb、Ff等位基因型占优势,分别为52.9%、91.7%、90.2%、47.6%;对每一个体4种等位基因型分析显示以aaTTbbFf、aaTTbbFF、AaTT bbFF占多数,分别为25.5%、14.2%、11.8%。与文献报道的其他人种VDR的基因多态性分布存在差异。结论上海地区0-6岁汉族儿童VDR基因在ApaⅠ、TaqⅠ、BsmⅠ、FokⅠ酶切位点的多态性分布存在种族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IL-18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儿童1型糖尿病(T1DM)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和测序的方法,检测118例1型糖尿病患儿和150例正常儿童IL-18基因.137位点C/G和-607位点C/A单核苷酸的多态性。结果①IL-18基因-607位点C/A的-607A等位基因在T1DM和对照组中的发生率分别为41%和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137位点C/G的等位基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②IL-18基因.137位点的CC、CG和GG基因型在T1DM和对照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07位点的CC基因型T1DM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3),AA基因型T1DM组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3);IL-18基因-607位点的CC基因型的新发糖尿病患儿更易发生酮症酸中毒。③IL-18基因的-137G/-607C单体基因型在T1DM和正常对照组间的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IL-18基因-607位点的CC基因型和-137G/-607C单体基因型可能与儿童1型糖尿病的发病有关,而-607位点的AA基因型可能是T1DM的保护性基因型。-607位点的CC基因型与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表型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方法:对2010年8月至2011年9月132例慢性咳嗽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慢性咳嗽的病因构成。结果:咳嗽变异性哮喘是慢性咳嗽最常见的病因(56例次),其次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44例次)、感染/感染后咳嗽(22例次)、变应性咳嗽(8例次)、胃食管反流性咳嗽(5例次),3例次为其他病因。感染/感染后咳嗽在婴儿组(<1岁)、幼儿组(1岁~)、学龄前儿童组(3岁~)、学龄期儿童组(6~14岁)间的病因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38,P=0.001),其中<1岁的婴儿组感染/感染后咳嗽的比例高于其他3个年龄组(P<0.05)。感染/感染后咳嗽是婴儿组(<1岁)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咳嗽变异性哮喘和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是幼儿组(1岁~)、学龄前儿童组(3岁~)、学龄期儿童组(6~14岁)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变应性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以及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患儿有较高比例的个人过敏史、不良外界环境接触史以及家族过敏/哮喘史。结论: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感染/感染后咳嗽是儿童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不同年龄组患儿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不同。具有个人过敏史、不良外界环境接触史以及家族过敏/哮喘史的慢性咳嗽患儿更易患变应性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以及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相似文献   

12.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在儿童慢性咳嗽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和分析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在诊断小儿慢性咳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6年1月至2007年3月,对原因不明或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反复或持续性咳嗽时间超过1个月的慢性咳嗽患儿118例,男73例,女45例,年龄3个月至13岁,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在局部麻醉下进行病因检查和局部治疗。结果:118例患儿中有115例获病因诊断,最多见的原因依次为反复感染(39例)、支气管异物(19例,其中18例成功取出)、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17例)、支气管哮喘或咳嗽变异性哮喘(17例),其他较少见的有喉-气管-支气管软化、先天畸形、纤毛不动综合征等。结论:儿科开展纤维支气管镜术对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儿童慢性咳嗽111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8年12月至2010年1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的慢性咳嗽患儿111例,对该组患儿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以获得其病因。结果: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为:咳嗽变异性哮喘45例(40.5%),上气道咳嗽综合征34例(30.6%),感染后咳嗽19例(17.1%),过敏性咳嗽5例(4.5%),多发性抽动4例(3.6%),心因性咳嗽1例(0.9%),支气管内膜结核1例(0.9%),原因不明2例(1.8%)。60例(54.1%)慢性咳嗽为单个病因所致,47例(42.3%)有2种病因,2例(1.8%)有3种病因。结论:本组儿童慢性咳嗽的前3位病因依次为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感染后咳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构成。方法 对2015年5月至2017年11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202例慢性咳嗽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2例患儿的病因分布为:感染后咳嗽81例(40.1%),咳嗽变异性哮喘71例(35.1%),上气道咳嗽综合征43例(21.3%),异物吸入3例(1.5%),胃食管反流性咳嗽1例(0.5%),多发性抽动症2例(1.0%),先天性呼吸道疾病1例(0.5%)。119例(58.9%)慢性咳嗽是单病因所致,83例(41.1%)有多种病因。不同年龄组(< 1岁、1岁~、3岁~、6~14岁)和不同咳嗽性质组(湿咳、干咳)慢性咳嗽病因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儿童慢性咳嗽的前三位主要病因为:感染后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和上气道咳嗽综合征;不同年龄阶段及不同咳嗽性质的患儿其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温州地区慢性咳嗽患儿的常见病因分布,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慢性咳嗽初诊患儿,依据年龄分为~3岁、~6岁和~14岁组,在初诊后2周、1个月和3个月门诊或电话随访,根据随访治疗效果得出最终诊断结果。分析各病因的构成比,初诊和最终诊断的符合率。结果:研究期间共纳入739例慢性咳嗽患儿,年龄8个月至14岁,其中~3岁组174例(23.5%),~6岁组288例(39.0%),~14岁组277例(37.5%)。咳嗽病程4周至5年。1~4季度分别纳入103例(13.9%)、247例(33.4%)、96例(13.0%)和293例(39.7%)。①739例慢性咳嗽患儿中,单病因680例(92.0%),单病因依次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237例(32.1%),咳嗽变异性哮喘219例(29.6%),感染后咳嗽109例(14.8%),变应性咳嗽76例(10.3%),心因性咳嗽25例(3.4%),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9例(1.2%),其他5例(0.7%);双病因45例(6.1%);病因不明 14例(1.9%)。②~3岁组最常见病因为感染后咳嗽(58例,33.3%),~6岁组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114例,39.6%),~14岁组为咳嗽变异性哮喘(103例,37.2%),上述3种主要病因的各年龄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咳嗽变异性哮喘、感染后咳嗽、变应性咳嗽、心因性咳嗽和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所致慢性咳嗽共675例,其中496例初诊和最终诊断相符,初诊准确率为73.5%。结论:温州地区儿童慢性咳嗽主要病因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咳嗽变异性哮喘、感染后咳嗽和变应性咳嗽;不同年龄组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构成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6.
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儿童慢性咳嗽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Cpn)感染与儿童慢性咳嗽(chronic cough,CC)的关系及大环内酯类药物的疗效。方法对确诊的58例CC和50名对照组儿童分别采用颗粒凝集和ELISA实验检测血浆Mp、Cpn特异性IgM抗体,并进行组间比较;同时对患儿行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观察疗效。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Mp、Cpn感染情况分别是:Mp感染22例(37.9%)、9例(18.0%);Cpn感染20例(34.5%)、7例(14.0%);混合感染分别是2例(3.4%)、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口服罗红霉素3~5mg/(kg·次)bid,治疗2~4周后,Mp或Cpn感染组治愈18例(45.0%),缓解10例(25.0%),治疗无效12例(30.0%),经加用泼尼松后5例(41.7%)达到有效控制。非Mp或Cpn感染组经上述治疗后有7例(38.9%)达有效控制。结论Mp或Cpn感染可能是儿童CC的主要原因,大环内酯类药物可作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与儿童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的易感性和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和测序方法,对100例慢性胃炎及32例十二指肠溃疡儿童和102例健康对照组儿童的MMP-9 基因-1562C/T多态性进行检测。采用反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胃黏膜MMP-9 mRNA的表达。结果:MMP-9基因-1562 C/T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儿童中的分布无明显差别。在慢性胃炎组中,C/C基因型携带者发生Hp感染的风险是T等位基因(C/T+T/T)携带者的3.1倍。MMP-9 基因-1562C/T多态性不影响MMP-9 mRNA在胃黏膜中的表达水平。结论:MMP-9 基因-1562C/T多态性与儿童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无相关性,该基因位点的C/C基因型携带者可能与Hp易感性相关。[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4):262-266]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瞬时电位感受器香草酸受体1(TRPV1)通道活性改变对哮喘模型小鼠气道炎症程度的影响。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辣椒素(TRPV1激动剂)组、辣椒平(TRPV1拮抗剂)组、地塞米松组。采用卵清蛋白-氢氧化铝混合液腹腔注射致敏并雾化激发构建哮喘小鼠模型。辣椒素、辣椒平和地塞米松组分别在每次激发前30min腹腔注射辣椒素(30μg/kg)、辣椒平(10μmol/kg)及地塞米松(2mg/kg)。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肺部炎症程度;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BALF)中IL-8和IL-13的含量;Real-Time PCR法检测小鼠肺组织中TRPV1m RNA的相对含量。结果与哮喘组比较,辣椒平组和地塞米松组肺部炎症程度减轻,辣椒素组炎症程度明显加重。与对照组比较,哮喘组、辣椒素组小鼠BALF中IL-13、IL-8含量及肺组织TRPV1m RNA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哮喘组比较,辣椒平组、地塞米松组BALF中IL-13、IL-8含量及肺组织TRPV1m 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辣椒素组BALF中IL-13、IL-8含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 TRPV1通道激活剂和通道抑制剂可影响哮喘小鼠肺部炎症程度。地塞米松可能通过调节TRPV1水平减轻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19.
咳嗽变异性哮喘与儿童慢性咳嗽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儿童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之一,咳嗽为唯一或主要的临床症状,存在气道反应性增高或呼气流量的变异率异常。支气管舒张剂对咳嗽治疗的有效性是该症的基本诊断条件,肺通气功能和气道高反应性检查则是诊断的关键方法。在临床上应注意CVA与其他疾病的鉴别。使用抗炎药物的早期干预,有利于预防典型哮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反映气道炎症状况的痰液炎性细胞测定在慢性咳嗽儿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Pin等的诱导痰技术 ,对 70例慢性咳嗽 (感染后咳嗽组 39例 ,咳嗽变异性哮喘组 31例 )和 38例缓解期哮喘儿童的新鲜痰涂片 ,进行迈 格氏加姬姆萨 (May Gr櫣nwald’s Gimsa)复染法和巴氏 (Papanicolaou)染色法染色 ,做细胞学分类计数 ,测定痰液炎性细胞百分比 ,同步检测变应原皮肤试验和肺通气功能。结果 感染后咳嗽组中痰液嗜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中位数分别为 0 8%、5 8 0 % ,与咳嗽变异性哮喘组 (分别为 2 4 0 %、2 3.8% )比较 ,两种细胞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均 P <0 0 1)。感染后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迁延时间较咳嗽变异性哮喘组更长 ,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咳嗽变异性哮喘组痰液嗜酸细胞、肥大细胞水平与咳嗽持续时间呈显著正相关 (r=0 4 13,0 80 5 ,均P <0 0 5 )。两组慢性咳嗽儿童的痰液嗜酸细胞均与肺呼气峰流速占预计值的百分比 (PEF %pred)以及最大呼气中段流速 (MMEF) 75 / 2 5呈显著负相关 (r =- 0 2 71,- 0 32 4 ,均P <0 0 5 )。结论 痰液炎性细胞可能成为反映气道炎症类型、鉴别感染后咳嗽与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