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鞘内预先应用非选择性NOS抑制剂-L-NAME对电刺激坐骨神经诱发大鼠脊髓后角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鞘内置管后无神经损伤症状的雌性SD大鼠24只,将其随机平均分为4组。半数动物实施假手术,术前15 min向鞘内分别注射10μl生理盐水(A组)或L-NAME 250μg(B组);另一半动物实施坐骨神经电刺激1 h,术前15 min向鞘内分别注射10μl生理盐水(C组)或L-NAME 250μg(D组)。分别在鞘内给药前(T0)和术后4 h(T1)、12 h(T2)和24h(T3)测量各组大鼠的热甩尾潜伏时间(TFL);术后24 h处死动物,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脊髓后角内FLI神经元的数目。另取4只大鼠处死作为脊髓免疫组化检查的对照。结果:在坐骨神经电刺激后12 h和24 h,C组大鼠的TFL分别较术前缩短45%和39%;而在D组,这种降低已不再显著。与A、B两组的绝大多数FLI神经元是集中在脊髓后角浅层的情况不同,C组大鼠在脊髓后角深层亦出现了大量FLI神经元,大约占脊髓后角FLI神经元总数的33%;与C组相比,虽然D组脊髓后角浅层和固有层的FLI神经元数目降低不显著,但是其脊髓后角深层的FLI神经元数目却出现了显著降低(P<0.05)。结论:鞘内预先应用L-NAME可选择性抑制坐骨神经电刺激诱发的大鼠脊髓后角深层c-fos的表达,减弱或阻断机体热痛阈的下调。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鞘内预先注射布托啡诺与吗啡对福尔马林诱导的炎性痛大鼠疼痛行为学及脊髓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被随机分为布托啡诺组、吗啡组及对照组,每组8只。布托啡诺组鞘内预先注射布托啡诺10μg,吗啡组鞘内预先注射吗啡10μg,对照组鞘内预先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然后在三组大鼠的左后足掌面皮下注射福尔马林致痛,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变化并通过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腰4~6节段脊髓背角c-fos受体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吗啡组和布托啡诺组没有明显的福尔马林致痛双相反应,且福尔马林致痛大鼠腰4-6脊髓背角浅层及深层fos样免疫反应神经元(FLIN)数量明显减少(q分别=5.65、4.78;5.85、6.27,P均<0.05),而与吗啡组比较,布托啡诺组大鼠行为学表现更安静,疼痛加权评分减低,脊髓背角浅层及深层FLIN数量也明显减少(q分别=9.53、6.37,P均<0.05)。结论鞘内预先注射布托啡诺与吗啡能够对福尔马林致痛大鼠产生明显的抗伤害和镇痛作用,且布托啡诺的镇痛效果优于吗啡。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鞘内注射氟柠檬酸(fluorocitrate,FCA)抑制脊髓胶质细胞功能后,对比观察足底注射福尔马林(formalin)模型大鼠热痛敏行为及脊髓后角c-Fos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acidic protein,GFAP)、OX42表达的变化,以探讨脊髓胶质细胞在痛觉过敏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Blank组)、足底皮下注射生理盐水组(NS组)、足底皮下注射formalin组(F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后皮下注射formalin组(NS+F组)、鞘内注射FCA后皮下注射formalin组(FCA+F组),每组8只。采用向大鼠右侧后肢足底皮下注射2.5%formalin(120μl)造成动物的伤害性刺激模型。造模后先测量记录各组大鼠的热刺激潜伏期(pawwithdrawalthermal latency,PWTL),然后灌注取脊髓组织切片进行抗c-Fos、抗GFAP和抗OX42标记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足底注射formalin后,大鼠PWTL明显缩短,自发缩足反射次数明显增加,且在脊髓后角浅层有大量c-Fos、GFAP和OX42免疫产物表达;与blank照组和N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预先鞘内注射FCA再注射formalin后,大鼠PWTL明显延长,自发缩足反射次数明显减少(P<0.01),同时c-Fos、GFAP和OX42免疫产物表达亦明显降低(P<0.01),与F组和NS+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抑制脊髓胶质细胞功能可明显减轻大鼠足底皮下注射formalin的痛觉过敏作用,脊髓胶质细胞主动参与了疼痛信息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福尔马林致炎症疼痛动物脊髓后角神经元凋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炎症性福尔马林疼痛动物模型是否引起脊髓后角神经元凋亡及其机制。方法:12只SD大鼠右侧后肢足掌皮下注射5%福尔马林液100μl,分别于1天、3天和1周后处死,对照组4只注射生理盐水100μl。腰脊髓(L4~5)石蜡切片,免疫组化观察Fas、Fas—L、Caspase-3表达,TUNEL染色(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脊髓组织切片的凋亡细胞。结果:(1)福尔马林组,两侧脊髓后角浅层Fas强表达,1天最显著;(2)生理盐水组和福尔马林组脊髓灰质全层均匀表达Fas-L,不同处理组间无显著差异;(3)福尔马林组脊髓后角表达Caspase-3,生理盐水组不表达;(4)福尔马林组,注射侧脊髓后角检测到凋亡细胞,3天最显著。结论:外周福尔马林注射引起的炎症损伤可以导致脊髓后角Fas/Fas-L途径的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 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可以引起腰段脊髓后角中c-fos的表达.μ-阿片受体长期以来被认为与脊髓中的镇痛机制有关,而吗啡作为μ-阿片受体激动剂被应用于病理性疼痛的治疗中.本实验通过给坐骨神经CCI大鼠模型鞘内注射吗啡,观察其对脊髓后角中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 23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其中B、C两组大鼠接受右侧坐骨神经外周结扎手术,而A组为假手术组.9 d后,A、C两组大鼠接受鞘内注射吗啡同时给B组大鼠鞘内注射生理盐水.注射后6 d,解剖三组大鼠并取出L3~L5节段的脊髓制成40μm的冰冻切片.标本在室温下进行荧光免疫染色后制成玻片.使用激光共焦点显微镜下观察各脊髓切片标本双侧c-fos的染色情况.结果 三组大鼠手术侧同侧的脊髓后角中c-fos阳性神经元较对侧明显增多.但是c组大鼠脊髓后角同侧的c-fos阳性神经元较B组少.结论 μ-阿片受体激动剂能明显减少CCI大鼠腰段脊髓后角中c-fos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激活脊髓感觉神经元特异性受体(sensory neuron-speci?c receptor,SNSR)对吗啡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分为3组:第1组连续6 d鞘内注射生理盐水,第7天足底注射2.5%福尔马林(Formalin);第2组连续6 d鞘内注射生理盐水,第7天给吗啡(15μg)处理,再足底注射Formalin;第3组连续6 d鞘内注射SNSR特异性激动剂牛肾上腺髓8-22(Bovine adrenal medulla 8-22,BAM8-22)10 nmol,第7天先吗啡处理,再足底注射Formalin。第7天检测痛行为和脊髓背角c-Fos、NADPH的表达。结果:鞘内注射吗啡能够抑制Formalin引起的痛行为和脊髓背角c-Fos、NADPH的表达,鞘内连续6 d给予BAM8-22后,吗啡对Formalin诱发痛行为和脊髓背角c-Fos、NADPH增加的抑制作用大大减弱。结论:持续刺激SNSR,能削弱μ-阿片受体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预先鞘内给予氯诺昔康对福尔马林致痛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1)采用序贯法测定预先鞘内给予氯诺昔康对福尔马林致痛大鼠镇痛作用的ED如值。(2)预先鞘内给予氯诺昔康对福尔马林致痛大鼠行为学的影响: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鞘内氯诺昔康组IT组),对照组又分为鞘内生理盐水组(NS组)与肌注氯诺昔康组(IM组)。NS组鞘内注射NS20μl后10min足底注射5%福尔马林100μl,IT组与IM组分别鞘内或肌注氯诺昔康120μg(根据ED50值及95%Cl确定)后10min足底注射5%福尔马林100μl。完成处理后,记录缩腿、舔爪时间。结果:(1)预先鞘内给予氯诺昔康对福尔马林致痛大鼠镇痛作用ED50值为114.6μg,95%Cl为103.0~127.4μg。(2)IT组第二相缩腿、舔爪累计时间显著短于NS组与IM组(P〈0.001);IM组与NS组第一、第二相缩腿、舔爪累计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预先鞘内给予小剂量氯诺昔康对福尔马林致痛大鼠有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鞘内预注曲马多对大鼠足底注射福尔马林后伤害性效应的影响,探讨曲马多在脊髓水平的超前镇痛效应。方法:64只Wistar大鼠蛛网膜下腔埋入导管并长期留置,实验时经导管将药物注入蛛网膜下腔;于大鼠左后爪掌心皮下注射2.5%福尔马林50μl建立伤害性动物模型。实验分为A、B两大组,A组于福尔马林注射前5min给药;B组于福尔马林注射后15min给药。A、B两组分别再分为四组(每组8只大鼠):即生理盐水组,曲马多1、5、10μg组;以大鼠福尔马林注射后第二期反应的疼痛行为观察指标,并进行Dubuisson & Dennis评分,观察注药后的反应。结果:无论在福尔马林注射前或后给药,曲马多均能产生量效、时效相关的抗伤害作用,ED50分别为:3.68μg和5.08μg;95%置信区间分别为(1.34,6.29)和(2.27,7.92)μg。福尔马林注射前鞘内注入5、10μg曲马多的抗伤害效应评分在福尔马林注射后的第35、40、45min时低于福尔马林注射后鞘内注入相同剂量曲马多的评分(P<0.05)。结论:在脊髓水平,曲马多能产生量效、时效相关的抗伤害作用,且具有超前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9.
背景:氯胺酮是否可通过影响脊髓水平的伤害性信息的传递而发挥抗伤害作用尚不清楚;一氧化氮在脊髓水平主要参与痛觉过敏的形成和发展,可诱导Fos表达,但其是否参与了氯胺酮对痛信号的转导或调控的机制不明。目的:观察大鼠脊髓对甲醛痛刺激的反应及氯胺酮的影响。设计:均衡随机的动物实验。单位: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和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材料:实验于2000-01/03在徐州医学院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进行。取SD大鼠30只,用均衡随机方法分为6组熏甲醛组6只,甲醛 氯胺酮组6只,氯胺酮 甲醛组6只,氯胺酮组6只,甲醛 生理盐水组3只,生理盐水组3只,各组雌雄比例相同。方法:①甲醛组:体积分数为0.05的甲醛200μL一侧前爪掌心皮下注射,刺激1h。②甲醛 氯胺酮组:甲醛痛刺激10min后腹腔注射100mg/kg氯胺酮1h。③氯胺酮 甲醛组:腹腔注射氯胺酮10min后再行甲醛痛刺激1h。④氯胺酮组:腹腔注射同等剂量氯胺酮1h。⑤甲醛 生理盐水组:甲醛痛刺激10min后腹腔注射等容(10mL/kg)的生理盐水1h。⑥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等容生理盐水1h。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行为学表现。②取脊髓切片,用c-fos基因免疫组化法和NADPH-d组化技术染色,观察大鼠脊髓背角4层(Ⅰ~Ⅱ层,Ⅲ~Ⅳ层,Ⅴ~Ⅵ层,Ⅶ~Ⅹ层)切片Fos样免疫阳性神经元(FLI)和FLI/NOS双标记神经元的数目变化。结果:3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行为学变化:甲醛组及甲醛 生理盐水组大鼠注射甲醛后,出现痛反应;注射氯胺酮的大鼠,注射后数分钟内翻正反射消失,无明显的痛行为表现,而呈持续睡眠状态,至灌注时翻正反射仍未恢复。②FLI神经元表达:甲醛组及甲醛 生理盐水组大鼠注射侧脊髓背角出现大量FLI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在脊髓背角Ⅰ~Ⅱ层;氯胺酮 甲醛组、甲醛 氯胺酮组大鼠脊髓FLI细胞的分布与甲醛组及甲醛 生理盐水组基本相似,但FLI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1);氯胺酮组和生理盐水组大鼠脊髓未见或偶见FLI阳性细胞。③FLI/NOS双标记神经元表达:氯胺酮 甲醛组、甲醛 氯胺酮组脊髓背角Ⅰ~Ⅱ层双标记神经元数目显著少于甲醛组及甲醛 生理盐水组眼(1±1),(1±1),(7±3),(8±3)个/切片,P<0.01演,氯胺酮组和生理盐水组无表达。结论:同侧相应脊髓节段的某些神经元参与了化学性致痛信息的传导和调控,氯胺酮通过抑制这些神经元的活动而产生抗伤害作用;此作用与抑制脊髓内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银杏内酯B(BN52021)对SNI神经病理痛大鼠痛阈及脊髓c-fos表达的影响,探讨脊髓血小板活化因子及其受体参与痛觉信号调节的可能机制.方法:鞘内置管后的SD大鼠24只随机等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SNI组,SNI+DMSO对照组和SNI+BN52021组,建立SNI疼痛模型,手术后1,3,5,7,10和14d鞘内给药并测痛阈,第14d取大鼠腰段脊髓,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Fos免疫阳性细胞.结果:SNI神经损伤大鼠机械缩爪阈明显降低(P<0.05),同侧脊髓背角浅层内Fos阳性神经元明显增多(P<0.05);鞘内应用银杏内酯B明显减少脊髓背角神经元c-fos的表达,同时伴有大鼠机械异常痛敏的减轻,各组大鼠辐射热缩爪潜伏期无明显差异.结论:鞘内注射银杏内酯B可减轻SNI大鼠机械异常痛敏,抑制神经损伤后脊髓背角c-fos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北京市各级医疗机构消毒剂使用情况。方法采用现场抽样方法对54所医院进行了调查。结果在所调查的医院中,有72.22%的医院同时索取消毒剂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和卫生许可批件(含备案凭证)。有46.30%的医院建立了消毒剂日常配制记录;38.89%的医院建立了消毒剂生物监测记录;61.11%的医院建立了消毒剂化学监测记录。医院的消毒剂储存条件整体较好。结论北京市各级医疗机构使用消毒剂的管理不够完善,卫生监督机构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2.
甲型肝炎病毒感染性灭活与抗原性破坏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比较,在300μW/cm2紫外线照射下,HAV颗粒感染性灭活速度远快于抗原性的破坏。经1%过氧化氢作用的HAV颗粒,其感染性灭活速度与抗原性破坏速度基本呈平行关系,作用60分钟,感染性消失,抗原性亦被破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医院特殊医疗器材消毒管理情况,以便改进和加强管理。方法采用现场考察和填写调查表方法对临床特殊医疗器材的消毒技术和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结果医院市场采购的一次性医疗用品主要采用环氧乙烷灭菌法,少数采用电离辐射灭菌法;使用后需要进行消毒处理者主要使用含氯消毒剂和戊二醛消毒剂处理。全院使用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导尿管、胃管、吸痰管等物品抽样检测全部合格。各科室常用医疗器械使用后消毒处理多数采用含氯消毒剂浸泡处理;复用前灭菌多数采用戊二醛浸泡法,少数采用压力蒸汽灭菌法,仍有用低效消毒剂处理的情况。结论该医院一次性医疗用品灭菌质量能够得到保证,使用后处理和常用医疗器械消毒与灭菌处理存在不规范情况,需要改进提高。  相似文献   

14.
手术室空气消毒管理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江西省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手术室空气消毒方法的应用与管理情况。方法对11个地级市所有有手术室的医院进行了调查。结果江西省各级医疗机构手术室空气消毒主要使用消毒液熏蒸法、消毒液喷雾法、紫外线照射法、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机等方法。有46.49%的医疗机构的手术室采用其中1种消毒方法;有42.26%的医疗机构手术室使用2种消毒方法;有11.33%的医疗机构手术室同时拥有3种消毒方法。仍有77.08%的医疗机构手术室使用了紫外线照射消毒法,使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的占37.50%,使用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机的只占11.46%。有81.64%的医疗机构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消毒效果检测,有82.43%的医疗机构可进行自我检测。结论江西省各级医疗机构手术室都进行空气消毒,所使用的消毒方法不尽相同,以使用紫外线消毒法的居多,多数手术室能接受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广东省医院胃肠镜消毒管理现状,以便改进胃肠镜消毒质量。方法采用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广东省32所医院胃肠镜清洗消毒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三级综合性医院胃肠镜消毒质量合格率为92.31%,二级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合格率分别为85.71%和50.00%。三类医院胃肠镜清洗消毒有专人负责分别占100%、85.71%和66.67%;三类医院胃肠镜清洗消毒专职人员的培训率分别为84.62%、85.71%和41.67%。在所调查的32所医院中共有7所医院使用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胃肠镜,能正确规范使用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的医院仅有1所。结论广东省不同类型医院胃肠镜检查室的消毒管理现状存在问题,需要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镇江市医院内镜清洗消毒状况,以提高内镜消毒质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抽样检测方法,对镇江市部分医院内镜消毒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共抽样检测内镜及其相关用品297份,总合格率为47.81%,各级医疗机构消毒效果合格率均较低,但上级医院好于下级医院。检测胃镜、肠镜和纤维支气管镜共37份内腔面,合格率为54.1%,其中胃镜细菌总数最高达6000 cfu件/,肠镜细菌总数最高达6300 cfu件/,并检出铜绿假单胞菌。检测内镜清洗消毒槽内壁、进水管口、出水管口内表面122份,合格率仅为36.1%,其中胃镜冲洗槽内壁最高污染菌数为2100 cfu/cm2,进水管口内表面为3000 cfu/cm2;肠镜冲洗槽内壁为1800 cfu/cm2,有9份样检出铜绿假单胞菌。结论镇江市医疗机构内镜消毒与灭菌质量合格率比较低,市级医院好于县级以下医院;存在制度不健全,清洗消毒操作不规范问题,需要加强管理和改进内镜消毒质量。  相似文献   

17.
沈阳市医院空气微生物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为了解本市医院空气微生物污染情况 ,采用平板沉降法对 71所医院室内空气进行了采样检测。结果 ,4年内空气中微生物合格率依次为 6 5 .86 %、4 7.5 1%、30 %和 5 2 .91% ,春季比夏季空气微生物污染要轻 ,除 2 0 0 1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外 ,其余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结果说明 ,医院空气污染比较严重 ,在气候干燥的北方 ,夏季气温上升 ,空气污染加重 ,应加强医院空气的消毒管理 ,提高空气消毒质量  相似文献   

18.
成都市新都区餐饮具消毒效果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餐饮具消毒现状,采用纸片检验法对新都区饮食单位餐饮具消毒效果进行了监测。结果,抽检餐饮单位297户,餐饮具样本1914份,总合格率为73.51%;抽检全部合格的单位占43.43%,全部不合格的单位占8.08%。结果显示,新都区餐饮业消毒效果和卫生状况整体水平较低,其中以中餐业和中等规模餐饮店卫生状况最差。因此,必须加强管理,加大监督监测力度,全面落实消毒和卫生管理制度,改进餐饮业卫生质量。  相似文献   

19.
关于医务人员手卫生质量管理调查报告   总被引:27,自引:6,他引:27  
目的调查我院医务人员洗手消毒情况,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随机问卷调查40名医生和60名护士,对医护人员手卫生现状及影响洗手的因素进行调查,要求被调查对象对手卫生概念、标准隔离措施、自我防护原则和洗手方法的掌握等问题进行回答,并对是否按标准执行、不能执行的原因给予解释。结果临床医生对手卫生各调查项目知晓率最高为32.4%,最低为21.6%;医生对手卫生措施平均执行率为19.0%。临床护士对手卫生各项调查项目知晓率最高为61.0%,最低为44.06%;护士对手卫生措施平均执行率为34.0%,知晓人数和执行人数护士明显高于医生。多数人是因工作忙忽视手的卫生或洗手设施不足所致;部分是因为操作时要戴手套,认为不必洗手;少数人惧怕长期洗手消毒会损伤皮肤,部分医护人员认为手卫生与临床医疗质量无关。结论医院医务人员存在对手卫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的问题,医院存在洗手设备不足,必须加强专项培训,减少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20.
Results of a thorough study of the rates of flocculation of 20 antisera when mixed with their antigens in all proportions are presented.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α (constant antibody) and β (constant antigen) optima is discussed. It is suggested that most of the antisera examined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wo main types, one of which, the H type, gives an optimum by both the α and β procedures, whereas the R type gives an optimum only by the former technique. It appears that these differences can only be accounted for by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ces in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various antibod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