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含季铵基团瓜尔胶衍生物与三聚磷酸钠在溶液中的离子胶凝反应,在室温、不使用乳化剂或有机溶剂条件下,首次制得一种可生物降解改性瓜尔胶微球,其平均粒径约为140pm且其粒度分布较窄、近似为高斯分布;通过对不同浓度牛血清白蛋白模型药物的负载实验,发现其包封产率可超过80%;通过对载药微球体外释药行为的考察,发现牛血清白蛋白的持续释放时间可达6h以上且其释放百分率受其初始浓度和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聚合物载体 近年来,人们用聚合体系作为药物载体的兴趣日益浓厚。这些体系既可采用可溶性聚合物(与药物形成可生物降解的键),也可采用可生物降解的微球(药物结合于微球中)。概括说来,通常把用于药物输送的聚合物微球归类为胶体载体。胶体载体不仅包括微球和超细  相似文献   

3.
以湿法制备出平均粒径为50nm的羟基磷灰石粉体,并采用超声分散,将纳米羟基磷灰石分散在酸溶的胶原稀溶液中。测试结果显示,羟基磷灰石在胶原溶液中形成了稳定的分散体系,该分散体系的稳定性与体系的pH值以及羟基磷灰石和胶原的相对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动物腺病毒具有与人腺病毒类似的基因组结构。近年来,通过缺失部分病毒基因并建立相应的互补细胞系,已构建成功犬、绵羊及牛腺病毒载体。这些新型动物腺病毒载体即可将外源基因转移到人体细胞内表达,本身又不能在其中复制繁殖,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人体内也不存在针对它们的免疫应答,因此可望替代人腺病毒作为基因治疗及基因免疫的载体。  相似文献   

5.
许多探讨认为经牙周膜的治疗可获得  相似文献   

6.
针对脱细胞真皮基质作为复合移植用真皮支架所存在的渗透性较差、降解速率慢、生物活性低等缺点,采用新工艺技术制备了天然三维网络结构的新型胶原支架材料,探讨交联、复合及其顺序和打孔对其理化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成纤维细胞培养试验研究其生物相容性.理化性能检测结果显示:复合提高交联试样的孔隙率和延长降解时间;交联明显提高试样的孔隙率和拉伸强度并延长其降解时间;先复合后交联可以提高孔隙率和降解时间;打孔可以明显提高材料的透水汽性和孔隙率.成纤维细胞培养试验表明:成纤维细胞能在改性支架材料上黏附、增殖.新型胶原支架经复合、交联、打孔改性后,其透水汽性明显提高,达到(3372±83)g/(m2·d);孔隙率显著提高,达(94.20±2.5)%;拉伸强度较好,为(10.65±0.32)MPa;体外降解时间为(38.3±1.0)h,通过适当改变交联剂的用量在比较宽的范围,可以满足不同支架材料降解速率的要求;细胞相容性良好.新型胶原支架经复合、交联、打孔改性后有望作为复合移植用的真皮支架.  相似文献   

7.
以胶原为载体的蛋白药物体内释放和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复合细胞因子引导组织再生修复材料作为一种特殊的蛋白药物一载体释放体系,为了解其在体内降解释放的药物动力学基本性质,以进一步完善材料制备工艺并更好地控制蛋白药物的局部浓度,本研究通过125I-BSA/胶原基复合材料的体内植入释放来模拟这种释放体系的体内动态过程,得到了125I-BSA的释放曲线(AUC=323%×d,MRT=4.83d)。本研究还对药物/材料的复合工艺作了改进,体内释放试验结果显示,用壳聚糖包裹125I-BSA生成胶体颗粒,再和胶原材料复合,可明显增强其缓释作用,更有效地延长药物在植入局部存留的时间(AUC=476%×d,MRT=7.22d)。上述两种复合材料在体外药物释放试验的数据分别与体内试验的结果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药理学家早就想能将药物裹在微小的包囊内并能有选择地输送到指定的细胞,如肿瘤细胞。近来,脂质体(liposome)作为药物的载体进行了试验。它是由同心园的一层一层的磷脂和水形成,其结构很象一个葱头。由于它们有脂质的和水液的隔室,  相似文献   

9.
天然血红蛋白 ( Hb)经改性处理后可改善稳定性和氧亲合性。近半个世纪的研制产生了三代改性血红蛋白制品 :第一代为化学改性 Hb,已趋成熟 ,有多种制品问世 ,现正进行 ~ 期临床试验 ;第二代为包含了红细胞酶类的化学交联 Hb和利用分子遗传工程制备的重组 Hb;第三代为微包囊 Hb,其结构和功能更接近天然红细胞。Hb的来源除人红细胞外还包括牛 Hb,利用重组 DNA技术从大肠杆菌和酵母菌中提取的重组 Hb及转基因 Hb。  相似文献   

10.
天然血红蛋白(Hb)经改性处理后可改善稳定性和氧亲合性。近半个世纪的研制产生了三代改性血红蛋白制品,第一代为化学改性Hv,已趋成熟,有多种制品问世,现正进行Ⅱ~Ⅲ期临床试验,第二代为包含了红细胞酶类的化学交联Hb和利用分子遗传工程制备的重组Hb,第三代为微包裹Hb其结构和功能更接近天然红细胞。Hb的来源除人红细胞外还包括牛Hb,利用重组DA技术从大肠杆菌和酵母菌中提取的重组Hb及转基因Hb。  相似文献   

11.
美国科技人员开发了一种能完全自动地控制血液中葡萄糖水平,释放胰岛素的植入系统,这种系统安全、舒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已申请了此项专利。研究人员介绍这个系统包括一个与输注装置连接的、植入在血管里的单腔导管,输注装置植入在皮肤底下,控制药物;导管有一个传感器,可将病人有关血液化学情况,传送到输注装置,传感器与系统中的微处理器相连,  相似文献   

12.
从分子水平设计,以具有营养和药理功能的精、赖和天冬氨基酸为单体,合成聚合和  相似文献   

13.
由于传统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骨水泥材料的临床效果明显,其在骨科手术的应用已有60余年的历史,帮助骨科医师成功开展人工关节置换、脊柱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等多种手术。但在临床应用中,人们发现PMMA反应温度高、单体具有细胞毒性、与骨组织结合性差、力学强度过大、缺乏生物活性等缺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临床医师的选择。因此,科研工作者通过对PMMA骨水泥进行改性,加入其他材料,改善了PMMA的力学性能和赋予其生物活性,此方法为目前骨组织生物材料的研究热点方向。本文将对PMMA改性方面的研究现况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普鲁兰分子质量和胆固醇配基连接臂长度对胆固醇改性普鲁兰自组装、载药及体外释放等性质的影响.方法 将胆固醇通过2种长度的连接臂共价修饰到2种分子质量的普鲁兰多糖上,合成不同取代度的胆固醇改性普鲁兰(共8种),使其在水中组装成纳米粒,并考察多糖分子质量及连接臂长度对纳米粒形态、粒径的影响.同时,以阿霉素、米托蒽醌为模型药物,考察其在改性普鲁兰多糖纳米粒中的包封及释放行为特征.结果 所有改性普鲁兰多糖均可形成纳米粒,包封药物后可形成载药纳米粒;多糖分子质量和连接臂长度对其性质具有一定的影响.结论 载药前,分子质量较大、连接臂较短的改性多糖具有更好的稳定性;载药后,其对药物的包封、粒径、体外释放行为的影响规律与药物种类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矿化胶原(MC)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进行改性,提高其在骨修复领域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将不同粒径MC(<200 μm、200 ~ 300 μm、300 ~ 400 μm、400 ~ 500 μm)按照5 wt%、10 wt%、15 wt%、20 wt%的含量加入到PMMA骨水泥,制备不同粒径及含量的复合骨水泥。通过工作特性、抗压强度、抗弯强度、压缩模量、弹性模量测试,评估MC/PMMA复合骨水泥的生物力学性能,确定最佳性能的复合骨水泥比例。结果 复合骨水泥混合时间30 s,等待时间2 ~ 5 min,工作时间5 ~ 12 min,固化时间10 ~ 20 min;不同粒径MC(<200 μm、200 ~ 300 μm、300 ~ 400 μm、400 ~ 500 μm)复合骨水泥,在不同含量(5 wt%、10 wt%、15 wt%、20 wt%)下其抗压强度均可保持在70 MPa以上,对PMMA骨水泥的抗压强度影响不大。含量15 wt%、粒径300 ~ 400 μm MC/PMMA复合骨水泥的抗压强度90 MPa,抗弯强度50 MPa,压缩模量1.2 GPa,弹性模量较Osteopal V和Mendec Spine骨水泥明显降低,且与人体松质骨的弹性模量相匹配。结论 MC在保持PMMA机械强度的同时,可降低其弹性模量,含量15 wt%、粒径300 ~ 400 μm MC/PMMA骨水泥的工作特性、抗压和抗弯强度、弹性模量符合国际标准和临床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6.
人类腺病毒用作重组疫苗和基因治疗载体的优势与前景张德礼自从1953年分离到第一株人类腺病毒(Ad)以来,目前发现Ad已达47个血清型。近年来已经从蛋白结构、遗传背景、致病作用及细胞转化机理等多方面对Ad进行了十分详细的研究,并且利用Ad强启动子构建了...  相似文献   

17.
背景:角膜基质层间植入是评价材料角膜内生物相容性的理想模型,但将材料植入角膜基质层间的位置不同,可能会影响材料的降解以及角膜的代谢,最终影响到材料在角膜内生物相容性评价结果。目的:观察壳聚糖胶原复合膜(胶原含量为30%)植入兔角膜不同部位基质层的组织相容性。方法:制备厚度为20μm的壳聚糖胶原复合膜。将新西兰大白兔以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角膜周边基质层间植入壳聚糖胶原复合膜材料;另一组角膜中央基质层间植入壳聚糖胶原复合膜材料。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材料植入后眼表及前房的反应、材料植入部位角膜和材料的相互反应及植入部位角膜透明性改变。6周后取角膜做组织切片,观察植入部位角膜组织和材料的组织学改变。结果与结论:角膜周边植入组的复合膜逐渐降解,最终完全降解,并对角膜结构无明显影响,显示了良好的角膜组织相容性;中央植入组复合膜植入早期眼表稳定,也显示了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是2周过后伴随着材料的缓慢降解,材料周边变得不透明,伴随着炎症细胞浸润,最终在第34,42天分别有一只发生角膜溶解。结果说明薄的壳聚糖胶原复合膜材料透明性好、力学性能匹配,植入角膜周边基质层间后在短时间内能完全降解,适宜作为角膜修复材料,特别是作为角膜缘干细胞的载体可以用来修复角膜缘干细胞损伤引起的角膜疾病。  相似文献   

18.
背景:抗肿瘤药物给药后,在机体内往往非特异性分布,毒副作用大,生物利用度低,具有主动靶向功能的药物载体可成功解决这一问题。 目的:综合论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制备主动靶向药物载体应用于抗肿瘤药物输送的最新研究,归纳总结出药物载体的各类主动靶向策略。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平台ISI Web of Knowledge检索2004/2011各英文数据库,检索词采用与抗肿瘤药物载体靶向给药密切相关的关键词,如“tumor,drug carrier,active targeting”等,共检索到文献58篇,最终纳入符合标注的文献26篇。 结果与结论:主动靶向策略是设计抗肿瘤药物载体时首先需要考虑也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它决定了药物载体实际的药物输送效果以及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具有主动靶向策略的药物载体可携带抗肿瘤药物到达肿瘤部位,显著减少机体内其他部位药物的非特异性分布,从而降低其毒副作用,提高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9.
氧化锌(ZnO)价格低廉,来源广泛,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更为重要的是,特殊的光电性能赋予纳米ZnO许多优良的特性(如:溶解于酸、超声波易渗透、吸收微波、亲/疏水态转变等)。这些优良的特性使得纳米ZnO成为制备智能药物载体材料的理想选择。近些年来,基于纳米ZnO的智能药物载体的研究也备受关注。因此,本文主要介绍pH响应、超声波响应、微波响应以及紫外光响应的基于纳米ZnO的智能药物载体药物控制行为及其在体内外实验中的应用效果,同时讨论了纳米ZnO的生物相容性,并展望了基于纳米ZnO的智能药物载体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徐鑫  汪小海  葛卫红 《医学信息》2003,16(4):198-200
用载体运送药物被认为是很有前景的生物技术。目前被用做载体的有脂质体、人工合成聚乙烯、以及红细胞等。自1973年Ihoer等人发现破裂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重封可作为外源酶在体内运送的载体,作为人体自身成分的红细胞用做药物载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具有其不可估量的优点及广阔的前景。本文对近十年红细胞用作药物载体的特点、包埋方法及其实验与临床应用进行了以下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