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本实验观察了雷公藤与P物质(SP)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并利用辣椒素(CAP)耗竭大鼠脊髓后角SP,进一步探讨了脊髓后角SP在雷以藤引起免疫抑制中的作用,。实验结果提示雷公藤具有抑制细胞免疫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脊髓后角SP含量增高有关。脊髓网膜下注射(ith)辣椒素耗竭脊髓后角SP,即可提高白细胞介素-2(IL-2)的产生水平,也可减轻雷公藤所引起的免疫抑制效应,表明脊髓后角SP可能参与雷公藤的细胞免 相似文献
2.
P物质在脊髓痛觉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建军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7,21(3):247-248,251
<正>P物质(substance P,SP)是第一个发现的神经肽,广泛分布于中枢、外周神经系统,在各种组织中呈现出多种生物效应。目前对SP在脊髓水平参与痛觉调控的受体机制、对离子通道的影响以及参与 相似文献
3.
P物质在脊髓痛觉调制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物质在脊髓痛觉调制中作用的研究AstudyoneffectofsubstancePonpainmodulationofspinalcord阮怀珍,李希成(第三军医大学基础部生理教研室)630038蔡文琴(第三军医大学基础部组织胚胎学教研室)6300... 相似文献
4.
丙泊酚对脊髓横断大鼠镇静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丙泊酚对脊髓横断大鼠镇静作用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3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脊髓横断组(n=10)、假手术组(n=10)和正常对照组(n=10).静脉泵注丙泊酚,比较三组之间大鼠眼睑反射消失时丙泊酚的用量及所需的时间.结果 脊髓横断组大鼠眼睑反射消失的丙泊酚用量(6.34±0.85)mg/kg明显少于假手术组(11.24±1.09)mg/kg和正常对照组(10.76±1.14)mg/kg(P<0.0001);脊髓横断组大鼠眼睑反射消失所需时间(200±41)s也明显少于假手术组(494±46)s和正常埘照组(465±51)s(P<0.01).结论 脊髓横断可显著降低大鼠丙泊酚的镇静用量,可明显缩短大鼠眼睑反射消失时间,脊髓横断的镇静作用其可能的机制是去传人理论. 相似文献
5.
6.
脊髓P物质是伤害性传入末梢释放的一种兴奋性递质,它既可传递痛觉信息,又有镇痛作用。在脊髓水平参与痛觉调控,而电针在脊髓水平可能是通过内源性阿片肽抑制SP而产生镇痛作用。本文对近十年来脊髓P物质参与痛觉调控及在电针镇痛中的作用的研究状况作了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7.
大鼠脊髓P物质对绵羊红细胞引起的体液免疫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大鼠脾脏空斑形成细胞(PFC)技术作为反映绵羊红细胞(SRBC)引起的体液免疫反应的指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脊髓P物质(SP)的含量,高效液相色谱(HPLC)与电化学检测器连用测定儿茶酚胺(CA)的含量,对大鼠脊髓SP对SRBC体液免疫反应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提示,脊髓后角SP对SRBC引起的胸腺依赖性体液免疫反应起抑制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脊髓后角SP对胸腺活动的影响有关,免疫反应高峰期脊髓后角SP含量增多可反馈性地抑制体液免疫反应,使之不至于过强。此外,从CA及SP测定结果看,脊髓侧角SP参与调节SRBC引起的体液免疫反应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8.
在实验性过敏性神经炎(EAN)、实验性过敏性脑脊髓炎(EAE)及佐剂性关节炎(AA)3种不同自身免疫病动物模型上,观察改变脊髓后角(SDH)P物质(SP)水平对免疫功能及自身免疫病(ID)发病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辣椒素(Cap)耗竭SDHSP或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ith)SP受体拮抗剂均可使机体免疫反应亢进,ID发病率上升、发病潜伏期缩短、病情加重;相反ithSP受体激动剂可使机体免疫功能抑制,ID病情减轻。3种动物模型在发病高峰期SDHSP含量均显著上升。提示SDHSP参与ID的发病过程;在免疫应答高峰期SDHSP含量的升高可经某种途径反馈性地抑制免疫反应,使后者不致过强。SP在免疫负反馈调节中起神经递质的作用,故提高SDHSP水平对ID治疗可能有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肌基膜管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血管生成情况,为在脊髓损伤中应用肌基膜管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利用冻融法将大鼠骨骼肌制备成肌基膜管,将其移植入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中,分别于术后3、5、7、14和28 d取材,利用碱性磷酸酶染色观察各个时间点支架中血管生成情况,比较不同时间点(3、5、7、1... 相似文献
10.
11.
腹腔注射吗啡(7.5mg/kg)或电针“夹脊”穴(3V,3Hz)均可使痛阈明显升高,脊髓内P物质样免疫活性物质(Ir-SP)含量及脊髓背角P物质样免疫反应物(SP-LI)显著增多(P<0.05~0.01)。腹腔注射吗啡加电针刺激,上述效应更为显著(P<0.01)。纳洛酮可阻断吗啡及电针所引起的痛阈升高和脊髓内Ir-SP含量增多的效应。结果提示:吗啡与电针的镇痛效应可能与经阿片受体为介导的脊髓内P物质增多有关。吗啡和电针对此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用酶组化、免疫组化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追踪法探讨大鼠脊神经节内硫胺素单磷酸酶(TMPase)和P物质(SP)的定位关系,胃幽门部是否接受TMPase阳性神经支配.在C5~8脊神经节内,一些小型神经元有TMPase活性,SP阳性神经元主要为小型,绝大多数TMPase阳性神经元不具有SP-IR;另有一部分小型神经元既无TMPase活性,又无SP-IR。将CB-HRP注于幽门部,在双侧T_6~L_1脊神经节见少量HRP标记细胞,约4%HRP标记细胞为TMPase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福尔马林致痛兔脊髓背角浅层内P物质 (SP)含量的变化和行为反应的改变。方法 :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 6只随机分为两组 :实验组 (A组 ,n=3)和对照组 (B组 ,n =3)。A组在一侧前肢趾部皮下注射 3 %福尔马林溶液 0 .2ml,B组用等量生理盐水 ,观察并记录动物的行为反应。 2h后灌注固定取脊髓颈段 6~ 8(C6~ 8)和胸段 6~ 8(T6~ 8)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SABC法 )显示脊髓背角浅层内SP含量的变化。结果 :SP阳性反应物集中分布在脊髓背角Ⅰ、Ⅱ层。A组刺激侧脊髓颈段SP的光密度 (OD)值较对侧明显下降 (P <0 .0 1 ) ,与B组相比也明显下降 (P <0 .0 1 ) ;B组脊髓颈段两侧SP的OD值无明显差别 (P >0 .0 5) ,两组脊髓胸段两侧SP的OD值也无明显差别 (P >0 .0 5)。福尔马林致痛后兔的行为反应与大鼠相似。结论 :家兔皮下注射福尔马林出现类似大鼠的行为反应 ,同时引起脊髓内SP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P物质(SP)的干预作用.方法:以AA大鼠为研究对象,以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作为炎症活动的指标,造模成功后,予雷公藤多苷片混悬液灌胃治疗30天,分别在治疗前后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液、滑膜中的TNF-α、IL-1β、SP以及脊髓后角中的SP水平,以观察雷公藤多苷治疗后各组织SP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液和滑膜中的SP、TNF-α、IL-1β和脊髓后角中的SP水平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给药30天后,给药组大鼠的右足趾肿胀较模型组减轻(P<0.05),给药组大鼠血液、滑膜中TNF-α、SP及滑膜中IL一1β水平都显著降低(P<0.05),而脊髓后角中SP水平未见明显下降(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具有抗炎镇痛免疫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除降低血清和滑膜中的TNF-α、IL一1β水平外,还可能与降低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外周的SP水平有关,但对中枢SP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动物模型P物质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研究P物质在糖尿病大鼠血浆和肠道组织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糖尿病大鼠(10只)和正常大鼠(10只)血浆和十二指肠、远端结肠组织中P物质的含量。结果:糖尿病大鼠血浆P物质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十二指肠、远端结肠中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肠道组织中P物质的变化在糖尿病胃肠功能障碍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LI Xiao-guang ZHU Sheng-rong XIAO Chang-jie WANG Yan-xiu 《美中医学》2008,5(1):13-16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xpressions of substance P (SP) in trigeminal ganglia (TG) in rats with occlusal reconstruction. Methods 30 Wistar male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 experimental groups and 3 control groups, 5 rats in each group. The molar of right maxillary and mandibular of rats in experimental groups were ground to the gingival level without occlusal contact. The occlusal contact was recovered by stopping grounding molar of the rats. The section of trigeminal ganglia underwent the immunohistological study to evaluate the expressions of SP by using SABC method. Light microscope and microscoic photo analytic software were employed to detect the percentage of SP positive neurons in frozen section of TG in 30 rats. SPSS10.0 statistical software was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in the percentage of SP positive neurons between the early occlusal reconstruction experi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P〉0.05). There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in the percentage of SP positive neurons between the later occlusal reconstruction experi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P〈0.01, P〈0.05). Conclusion The expressions of SP in TG can recover normal in the early occlusal reconstruction and that not in the later occlusal reconstruction. SP might participate in the histopathologic mechanism of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 相似文献
17.
肾性高血压大鼠中枢P物质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中枢P物质(substance P,SP)在肾性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本实验观察经一侧肾动脉狭窄手术诱发的肾性高血压大鼠(RHR)中枢不同部位SP含量的变化以及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ith)SP受体阻断剂D-Pro~2,D-Phe~7,D-Trp~9-SP(D-SP)所引起的降压效应。结果发现RHR的延髓腹外侧面头端(RVM)及胸段脊髓侧角(IML)SP含量均较假手术对照组明显增高;而下丘脑SP含量在两组间未见显著差异。ith SP受体阻断剂可使RHR的动脉血压降至正常水平。而在对照组动物,则可使动脉血压降至脊髓动物水平。由于RVM是重要的心血管中枢,聚集于此处的SP能神经元细胞体发出的轴突在脊髓中下行投射到侧角的交感节前神经元,而且SP可引起交感节前神经元兴奋,并通过交感一肾上腺髓质系统使心血管系统产生兴奋效应。因此上述实验结果提示在RHR可能由于RVM和IML的SP含量异常增高,从而促使交感一肾上腺髓质功能更加亢进;提示中枢SP含量的异常增高可能在肾性高血压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而应用降低延髓一脊髓SP能神经通路活动水平的措施可能是治疗肾性高血压病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