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彦  周蕾  辛然  王晋艳  贾晓斌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3):2012-2016
目的:多途径比较单体芍药苷与提取物中芍药苷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差异。方法:采用大鼠肠灌流模型同时收集肠灌流液、胆汁及血浆样品,结合肠道酶共孵育试验及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多途径综合分析比较单体芍药苷与提取物中芍药苷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差异。结果:相同浓度下,不同肠段芍药提取物中芍药苷在大鼠肠道的有效渗透系数Peff*均高于单体芍药苷,尤其是在空肠及回肠肠段(P<0.05),但单体芍药苷及提取物中芍药苷在4个肠段的Peff*均较小(Peff*<0.5),单体芍药苷的Peff*在0.209~0.290,提取物中芍药苷的Peff*在0.252~0.333;提取物及单体的胆汁样品、血浆样品及肠道酶共孵育样品中均未检测到芍药苷及其代谢产物。结论:和单体芍药苷相比提取物中芍药苷在大鼠肠道的吸收有明显提高,表明提取物中可能存在其他促吸收成分,但由于芍药苷总体吸收较差,这种影响在短时间(1~3 h)内并未能提高吸收入血及胆汁中芍药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枳实生品和麸炒品中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橙皮苷和新橙皮苷4个黄酮类成分油水分配系数。方法:采用摇瓶法和高效液相色谱相结合方法,比较枳实和麸炒枳实水煎液中4个黄酮类成分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在正辛醇-水/缓冲盐溶液中的油水分配系数。结果:各个p H点,枳实生品和麸炒品水煎液中4个黄酮类成分的油水分配系数的大小没有规律性变化。但是4个黄酮类成分在p H5、p H7等条件下,麸炒品中的油水分配系数高于生品。结论:枳实麸炒后除新橙皮苷外均有利于其他3个黄酮类成分的分布吸收,这一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枳实麸炒后健脾和胃作用增强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大鼠肠道菌群对枳实生品与麸炒品提取物中黄酮类成分柚皮苷、橙皮苷及新橙皮苷代谢作用差异。方法采用大鼠新鲜粪便37℃厌氧培养,经甲醇提取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记录不同时间内枳实生、制品中黄酮类成分的浓度变化。结果枳实生制品提取物中黄酮类成分在24 h内均可被大鼠肠道菌群代谢;其中柚皮苷及新橙皮苷的代谢过程较为相似,均为麸炒品较生品代谢过程平缓且浓度高于生品;麸炒品提取液中橙皮苷代谢过程平缓,被肠道菌群吸收更快,但生品浓度高于制品。结论枳实麸炒品提取物中黄酮类成分在肠道菌群作用下代谢吸收提高,表明枳实经麸炒后,由于辅料参与和加热的过程,可促进其成分的吸收。  相似文献   

4.
枳实白芍提取物配伍主成分的肠吸收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然  陈彦  王晋艳  贾晓斌  谭晓斌 《中成药》2011,33(5):791-795
目的 以枳实和白芍中主要活性成分柚皮苷和芍药苷为指标,考察枳实提取物和白芍提取物配伍后这两种成分在大鼠肠道中的吸收情况.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测定枳实白芍提取物配伍后柚皮苷和芍药苷在肠道吸收的变化量.结果 枳实提取物中柚皮苷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吸收率分别为6.18%、5.47%、4.64%、5.12%,白芍提取物中芍药苷在上述四个肠段的吸收率分别为8.08%、7.42%、7.13%、6.66%.结论 枳实白芍配伍后柚皮苷和芍药苷与单独提取的提取物相比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并未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枳实黄酮对照提取物制备方法及定量方法,并探索其在枳实药材质量控制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溶剂提取法、色谱分离方法制备枳实黄酮对照提取物,以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对照品为对照,对枳实黄酮对照提取物含量进行标定。分别以已知含量的枳实黄酮对照提取物和单体成分对照品(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为对照,建立枳实药材HPLC含量测定方法,并测定枳实药材中4种成分的含量,采用t检验和相关性分析对含量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枳实黄酮对照提取物为对照,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进样量在各自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100.45%~101.27%。t检验结果显示,2种方法测定的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含量P值分别为0.97、0.38、0.69、0.84;相关性分析显示,2种方法测定结果的相关系数均在0.95以上,表明2种方法无明显差异。结论枳实黄酮对照提取物可用于枳实药材的质量控制,本研究为枳实药材的质量控制与评价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枳实Aurantii Immaturus Fructus中4种黄酮类成分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的一测多评法,验证该方法在枳实质量评价中应用的准确性及可行性。方法以橙皮苷为内标,分别建立橙皮苷与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新橙皮苷的相对较正因子,计算枳实中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新橙皮苷的量,实现一测多评。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枳实中4种黄酮类成分的量,并比较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异,以验证一测多评法在测定中的科学性及可行性。结果各相对校正因子重复性良好,一测多评法测定结果与外标法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以橙皮苷为内标同时测定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新橙皮苷的一测多评法可用于枳实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7.
《中成药》2014,(8)
目的考察自微乳剂型对玳玳果总黄酮在大鼠肠吸收的影响。方法建立外翻肠囊模型,采用HPLC-MS法测定玳玳果总黄酮中柚皮苷与新橙皮苷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吸收,与非自微乳剂型玳玳果总黄酮比较。结果柚皮苷和新橙皮苷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吸收有显著性差异(P<0.05),依次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柚皮苷和新橙皮苷在空肠的吸收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相同剂量下自微乳剂型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累积吸收量分别是非自微乳剂型的1.33和1.31倍。结论自微乳能显著改善玳玳果总黄酮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肠吸收。  相似文献   

8.
吴晓青  陈丹  程清  任瑞琴  黄庆德  郑利 《中草药》2012,43(11):2222-2226
目的 考察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在大鼠小肠的吸收特性和促吸收效果,探讨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的吸收部位及吸收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离体外翻肠囊模型,以柚皮苷和新橙皮苷作为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的特征成分,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技术检测在相同给药质量浓度下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不同给药质量浓度下空肠肠囊内的药物浓度;并比较相同质量浓度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与玳玳黄酮有效部位提取物的吸收效果.结果 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在不同肠段中90 min的累积吸收量按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依次下降,但吸收差异很小,即十二指肠至回肠均是玳玳黄酮的有效吸收部位.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质量浓度分别为3.6、7.2、12.0 mg/mL时,在空肠段的吸收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表现出一级吸收动力学过程;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吸收速率常数(Ka)均随药液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P<0.05),表明其为被动吸收;在相同给药剂量下,柚皮苷和新橙皮苷在大鼠空肠90 min的累积吸收量是玳玳黄酮有效部位提取物的1.3倍.结论 大鼠小肠上中段是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的最佳吸收部位;其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可能为被动扩散;与玳玳黄酮有效部位提取物比较,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可显著改善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肠吸收.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高车前苷的油水分配系数,考察其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动力学特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摇瓶法)测定高车前苷在正辛醇(水、正辛醇)不同pH缓冲液体系中的油水分配系数;采用大鼠单向在体肠灌流法研究高车前苷吸收特性,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酚红浓度以标定体积,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高车前苷在大鼠不同肠段中的浓度。结果:在正辛醇(水体系中,高车前苷的油水分配系数为18.07(lgP=1.26),在正辛醇(缓冲液体系中分配系数受溶液pH值影响不大。高、中、低浓度高车前苷的吸收速率常数(Ka)、有效渗透系数(Peff)无显著性差异,且在大鼠各肠段的Ka,Peff均为空肠>十二指肠>回肠>结肠。结论:高车前苷在全肠段均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其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相似文献   

10.
该文比较玳玳果黄酮降脂提取物效应组分新橙皮苷、柚皮苷在大鼠肝脏及肠道微粒体中的代谢差异,探讨效应组分在肝脏及肠道的Ⅰ相代谢特性。采用UPLC-MS/MS技术建立效应组分在肝肠微粒体Ⅰ相代谢孵育体系中的定量分析方法,并以差速离心法制备大鼠肝、肠微粒体,构建Ⅰ相代谢孵育体系,通过将各时间点药物剩余百分率的自然对数ln(X)对时间t作图计算代谢消除半衰期,比较效应组分的代谢特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UPLC-MS/MS定量分析方法专属性、标准曲线及线性范围良好,方法准确度与精密度、定量下限均符合规定,该方法能够满足大鼠肝肠微粒体Ⅰ相代谢孵育体系下效应组分的定量检测需要;大鼠肝微粒体Ⅰ相孵育体系中新橙皮苷代谢消除半衰期为(2. 20±0. 28) h,大于柚皮苷的底物消除半衰期(1. 97±0. 28) h,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鼠肠微粒体Ⅰ相孵育体系中新橙皮苷的代谢消除半衰期为(3. 68±0. 54) h,大于柚皮苷的底物消除半衰期(2. 26±0. 13) h,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提取物效应组分在肝微粒体中的消除半衰期均小于肠微粒体。该研究发现,玳玳果黄酮降脂提取物效应组分在大鼠肝、肠微粒体Ⅰ相代谢孵育体系中具有不同的消除半衰期,提示二者在大鼠肝脏及肠道中具有不同的代谢特征,肝脏可能为玳玳果黄酮降脂提取物效应组分的主要代谢部位,且提取物效应组分柚皮苷的Ⅰ相代谢强度大于新橙皮苷的代谢强度,推测导致该代谢特征差异的原因可能与黄酮苷B环羟基结合位点及甲氧基数量有关。为进一步指导玳玳果黄酮降脂提取物制剂的深度开发及临床开发应用等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李琳 《天津中医药》2015,32(6):356-358
[目的]利用可复性机械性完全性肠梗阻模型,观察肠梗阻解除后自然恢复及中药四君子汤对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梗阻2 d组、自然恢复2 d组、中药治疗2 d组、自然恢复4 d组、中药治疗4 d组,每组6只。对动物模型梗阻解除后2 d、4 d时内毒素、肠黏膜损伤评分、小肠上皮层黏膜完整性情况分别进行检测和观察。[结果]结果表明在肠梗阻解除后,内毒素水平逐渐降低(P0.05),且中药治疗组血浆内毒素水平以及Chiu肠黏膜损伤评分明显低于自然恢复组(P0.05),中药治疗组绒毛表面积明显高于自然恢复组(P0.05)。[结论]肠梗阻解除后,中药四君子汤可有效地修复损伤的肠黏膜上皮细胞,防止肠道菌群移位,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具有保护肠黏膜屏障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巴戟甲素大鼠在体肠吸收的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灌流法,利用HPLC-ELSD测定巴戟甲素的含量,研究巴戟甲素在小肠段(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吸收情况,并考察药物质量浓度(43.92,87.84,175.68 mg·L-1),灌流液p H(5.4,6.8,7.4)和P糖蛋白(P-gp)抑制剂(0,0.2,0.5 mmol·L-1)对巴戟甲素吸收的影响。结果:巴戟甲素为全肠道吸收的药物,吸收速率与灌流液p H和肠段部位有关,其吸收速率按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顺序依次下降。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在2.752~2.861,1.435~1.574,1.353~1.403,1.144~1.301 h-1。与原药组相比,含高浓度P-gp抑制剂药物组Papp显著增加(P<0.05)。结论:巴戟甲素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吸收以被动扩散方式为主,其吸收动力学符合一级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连翘水煎液对大鼠离体回肠运动的作用。方法:将大鼠离体回肠作为研究对象,以氯化乙酰胆碱、氯化钡(Ba Cl2)、多巴胺(DA)、肾上腺素(Adr)、硫酸阿托品(Atr)为工具药,利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研究连翘水煎液对大鼠离体回肠的作用。结果:连翘水煎液能显著降低正常大鼠离体回肠的自主运动,体现在收缩张力和振幅降低,并呈现明显量效关系。氯化乙酰胆碱和Ba Cl2能使肠肌收缩,升高其张力和振幅,不同浓度连翘均能拮抗氯化乙酰胆碱和Ba Cl2造成的肠肌收缩,使其张力和振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A,Adr,Atr能使肠管运动抑制,体现在张力和振幅变小,不同浓度的连翘水煎液均能使DA、Adr和Atr组的张力进一步降低,振幅进一步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现出对肠管运动的协同抑制作用。结论:连翘对肠管运动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拮抗M胆碱受体、拮抗钙离子、激动多巴胺受体、激动肾上腺素α和β受体有关,也可能是对肠管的直接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肠道干细胞移植对创伤后肠黏膜屏障的治疗作用,寻找肠道干细胞治疗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方法。方法:利用荧光激活细胞分类法将肠上皮干细胞分离,通过肠腔人工生物支架等组织工程方法建立理想的ISC移植模型,实现肠道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并将体外分离培养的肠道干细胞群移植入放射性小肠损伤动物模型鼠肠腔中。结果:正常组大鼠小肠黏膜各层结构正常,绒毛排列整齐;模型组7天大鼠黏膜绒毛严重受损,脱落明显;治疗组7天黏膜破坏较少,黏膜增厚,逐渐恢复正常。同时对治疗组和模型组进行RIS评分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的黏膜损伤程度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ISCs移植可促进损伤后肠黏膜的修复,肠道干细胞移植有望成为治疗某些肠道疾病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参维灵调节胃肠运动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维灵酒液皮下注射对正常小鼠胃排空有抑制作用,对新斯的明引起的胃排空亢进也有抑制作用;该药水提液灌胃给药对正常小鼠小肠推进和新斯的明引起小鼠小肠推进亢进有抑制作用;对肾上腺素引起的小鼠小肠推进抑制有拮抗作用;对盐酸吗啡引起的小肠抑制无明显的影响;该药水提液对家兔十二指肠自发活动有抑制作用,并能拮抗乙酰胆碱、氯化钡引起离体回肠的痉挛性收缩,部分解除肾上腺素对离体十二指肠的抑制作用。提示该药对胃肠运动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化合物的溶解性和渗透性在评价候选药物的口服吸收及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占有重要地位,基于中药多成分特点,所提出的中药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更适用于中药成分的研究。谱效相关技术的普及为寻找中药药效物质成分提供了新方法,而以肠吸收谱为切入点,避免了血清谱复杂的体内分布、代谢过程带来的难题,且不易遗漏不吸收的有效组分,更加简便,更适用于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单向在体肠灌流模型是公认的研究药物在体吸收的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准确模拟了口服药物的在体吸收,联用运用肠系膜取血等技术,可较为真实反映成分吸收入血情况,更加适用于中药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及谱效相关的研究,值得注意的是,单向在体肠灌流实际上反映的是各组分表观吸收,欲进一步了解其吸收机制,还需结合单个药物、成分的单向肠灌流研究及在体吸收研究。在单一成分研究的基础上,再对其多成分环境下的特征和规律进行研究,回归到以中药或复方为整体的研究中去。近年来,单向在体肠灌流在中药研究中应用越来越多。查阅近20年文献,对筛选出用于中药研究的200多篇文献进行分析,结合课题组经验,总结其在中药有效成分、单味药、药对、复方研究中的应用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为其在中药研究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单向灌流法研究紫草素的大鼠在体肠吸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研究紫草素的大鼠在体肠吸收机制。方法:采用单向灌流模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在体肠灌流紫草素的浓度变化,研究紫草素的吸收部位和吸收动力学特征。结果:紫草素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有效渗透系数(Papp)是结肠>空肠>十二指肠>回肠,且各肠段的Ka和Papp值均无显著性差异;灌流液中不同浓度紫草素的Ka,Papp均无统计差异。结论:紫草素在全肠道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其中结肠吸收最好,药物浓度对紫草素的Papp和Ka值无影响,其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相似文献   

18.
茯苓对胃肠道疾病的治疗作用主要体现在:调节胃肠、抗肠道炎症、调节肠道微生态、抗肠道肿瘤、消除胃肠道水肿等方面.除上述作用外,茯苓提取物可通过调节自噬作用改善肝脏脂肪变性,进而改善胰岛素水平,对消化功能产生影响;茯苓有效成分也可起到改善胃肠屏障功能、抗氧化应激等作用.茯苓在古籍中有诸多记载,组方灵活,疗效确切,但对于茯苓...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叶黄素微囊在大鼠在体肠吸收特性。方法:采用单向灌流模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在体肠灌流叶黄素微囊质量浓度的变化,研究不同肠段、不同质量浓度叶黄素微囊的吸收部位和吸收机制。结果:叶黄素微囊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有效渗透系数(Papp)是回肠>空肠>十二指肠>结肠,且各肠段的Ka,Papp值无显著性差异;灌流液中不同质量浓度叶黄素微囊的Ka,Papp值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叶黄素微囊在大鼠肠道无特定吸收窗,药物质量浓度对叶黄素微囊的Ka,Papp值无影响,其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黄芩汤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小鼠的药效,并探究黄芩汤在UC中是否能调节肠道菌群,发挥屏障保护作用。方法:雄性Balb/c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黄芩汤高(20 g·kg-1)、中(10 g·kg-1)、低(5 g·kg-1)剂量组、菌群干扰组、菌群干扰模型组、菌群干扰黄芩汤组(黄芩汤,20 g·kg-1)。灌胃抗生素(杆菌肽200 mg·kg-1、万古霉素200 mg·kg-1)8 d构建菌群干扰模型,自由饮用3%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7 d构建UC模型,黄芩汤给药治疗7 d。实验结束后处死小鼠,取血、结肠及粪便,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结肠病变,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中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