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普外手术中应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得清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2):1613-1614
目的:通过回顾资料研究普外手术中合理使用抗生素在预防切口感染中的应用的价值。方法:观察不同时间、不同方式、使用不同的抗生素发生切口感染情况。结果:642例普外手术共发生切口感染13例,感染率为2.02%。术前、术后使用抗生素比术中使用抗生素感染率更高,二、三联用药比一联用药感染率更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普外手术预防切口感染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的使用指征和时间,做到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回顾资料研究普外手术中合理使用抗生素在预防切口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观察不同时间、不同方式使用的抗生素发生切口感染情况.结果 642例普外手术发生切口感染13例,感染率为2.02%.术前、术后使用抗生素比术中使用抗生素感染率更高.二、三联用药比联用药感染率更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 普外手术预防切口感染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的使用指征和时间,做到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回顾资料研究普外手术中合理使用抗生素在预防切口感染中的应用的价值.方法 观察不同时间、不同方式、使用不同的抗生素发生切口感染情况.结果 200例普外手术共发生切口感染12例,感染率为6%.术前、术后使用抗生素比术中使用抗生素感染率更高,二、三联用药比一联用药感染率更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 普外手术预防切口感染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的使用指征和时间,做到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使用抗生素在普外手术中预防切口感染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通过回顾资料研究普外手术中合理使用抗生素在预防切口感染中的应用的价值。方法观察不同时间、不同方式、使用不同的抗生素发生切口感染情况。结果642例普外手术共发生切口感染13例,感染率为2.02%。术前、术后使用抗生素比术中使用抗生素感染率更高,二、三联用药比一联用药感染率更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普外手术预防切口感染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的使用指征和时间,做到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都明森 《基层医学论坛》2014,(14):1771-1772
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中使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间普外科手术中使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的200例患者进行研究,对其基本资料进行观察,对比不同方式、不同时间、不同抗生素对切口感染情况的影响。结果 20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中出现切口感染10例,感染率为5%;患者在术前、术后使用抗素比在术中使用的抗生素感染率更高,而在以后的二、三联用药较之一联感染率更高。结论普外科手术在预防切口感染时要严格对抗生素的使用进行掌控,控制其使用时间和指征,从根本上做到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抗生素在预防普外科手术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普外科手术患者6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不同的抗生素使用方式、不同时间等对切口感染。结果620例患者中发生感染的例数为15例,感染率为2.42%,术前术后使用抗生素较之术中使用抗生素的感染率更高,采用二三联用药较一联用药的感染率更高。结论采用抗生素预防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要选择好用药时机,同时还要针对不同抗生素使用情况做好用药指征控制,切实做到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回顾外科手术中合理使用抗生素在预防切口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不同时间、不同方式、使用不同的抗生素发生切口感染情况.结果:324例外科手术共发生切口感染12例,感染率为3.7%,术前、术后使用抗生素比术中使用抗生素感染率更高.结论:外科手术预防切口感染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的使用指征和时间,做到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普外科手术中应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荣海  马桂桃 《河北医学》2011,17(4):479-481
目的:了解普外科手术中使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的情况,探讨合理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方案。方法:随机选择我院普外科手术患者360例,观察不同时间、不同方式,使用不同抗生素的患者切1:2感染情况。结果:360例普外科手术共发生切口感染8例,感染率为2.22%;术中使用抗生素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率为1.11%,而术前、术后使用患者则为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三联用药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7.78%)明显高于单药使用者(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普外科手术预防切口感染应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指征和时间,做到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普外科术前、术中、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普外科2014年6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不同时段内使用抗生素的切口感染率、不同抗生素使用方式的切口感染率与不同种类抗生素的切口感染率。结果:普外科术前、术中、术后使用抗生素的切口感染率分别为6.2%、2.2%、6.9%,其中,术中使用抗生素的切口感染率最低(P<0.05)。同时,单用抗生素的切口感染率为2.9%,明显低于连用抗生素的切口感染率6.2%(P<0.05),但抗生素种类的切口感染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预防中,在麻醉诱导期用药,单一用药效果良好,不同的手术及手术切口类型下抗生素预防感染的效果存在较大的差异,应当依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宜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并评价抗生素在普外科手术中预防切口感染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普外科实施手术的180例病人,分析其在不同时间、不同方式应用抗生素情况下病人切口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全部180例病人有4例出现切口感染,总感染率为2.22%(4/180);术中应用抗生素病人感染率为2.22%,术前及术后应用抗生素的感染率为11.11%,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1);二、三联给药病人切口感染发生率(11.11%)高于单独用药(2.22%),差异显著(P<0.01).结论 将抗生素用于在普外科手术中预防切口感染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抗生素使用指征与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1.
倪少忠 《吉林医学》2014,(12):2602-2602
目的:讨论在普外科手术中如何合理的使用抗生素来预防切口感染。方法:选择接受普外科手术的患者400例,然后通过跟踪调查来记录患者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方式以及所使用的抗生素种类不同的情况下切口感染的状况。结果:在调查的400例案例中发生切口感染的有10例,感染率为2.5%:这些患者中在手术中使用了抗生素的患者发生感染的感染率为1.21%,其他的患者是在手术前以及手术后使用抗生素,其感染率为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使用三联用药的患者切口感染率6.80%严重高于单一用药的使用患者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生素在普外科手术中应严格的做到合理用药,同时要做到依照抗生素的使用指征及时间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抗生素预防临床普外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9月该院收治的120例普外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切口感染情况。结果:手术类型对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的影响不同,行肠道修补术、胆囊切除术、阑尾切除术以及乳房癌根治术等手术造成的切口感染率明显高于行肝、脾切除术患者。术前术后分别采用半量抗生素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术后采用全量抗生素(P <0.05)。结论:导致普外手术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的因素包括手术类型以及抗生素,这就要求我们采用抗生素对临床普外手术切口感染患者进行预防和治疗的过程中,可以选用半量抗生素治疗方式,并且根据患者切口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种类及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探讨抗生素应用于普外手术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作用和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随机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5月在该院进行普外科手术患者2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其治疗中抗生素使用方法和时间。结果本组220例患者中有29例患者发生感染,占13.18%。术前、术后使用抗生素的感染率高于术中使用抗生素的感染率,而且,结论在普外手术患者中应合理把握抗生素使用时间,严格控制抗生素使用剂量,做好预防感染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抗生素预防临床普外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9月该院收治的120例普外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切口感染情况。结果:手术类型对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的影响不同,行肠道修补术、胆囊切除术、阑尾切除术以及乳房癌根治术等手术造成的切口感染率明显高于行肝、脾切除术患者。术前术后分别采用半量抗生素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术后采用全量抗生素(P0.05)。结论:导致普外手术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的因素包括手术类型以及抗生素,这就要求我们采用抗生素对临床普外手术切口感染患者进行预防和治疗的过程中,可以选用半量抗生素治疗方式,并且根据患者切口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种类及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前瞻性研究分析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及术后切口感染病例,通过单因素及Logistic逐步回归方法分析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结果:共收集手术病例1505例,其中5例发生切口感染,切口感染率为0.33%。单因素分析性别、年龄、切口类型、手术持续时间、麻醉方式、引流管、术后抗生素使用种类、术后抗生素使用天数与择期手术术后切口感染有关与切口感染有关,多因素分析手术持续时间、术后用药种类、术后使用抗生素天数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结论:缩短手术时间、严格控制抗生素使用指征和时间,做到合理用药,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普外科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的临床应用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3月本院普外科收治的528例住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病因、切口分类、使用抗生素种类和时间与感染率的关系。结果:胆囊切除术、阑尾切除术、肠道修补术的感染率较高,其中胆囊切除术、阑尾切除术感染率均高于总感染率,而乳房癌根治术和肝、脾切除术的感染率较低;同种类型切口使用同种抗生素,术后给予全量抗生素的感染率均明显高于术前术后各给予半量抗生素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使用同一种类型抗生素的切口,Ⅲ类切口的感染率均明显高于Ⅰ类和Ⅱ类切口的感染率,而Ⅱ类切口的感染率均高于Ⅰ类切口的感染率。结论:要预防普外科手术切口术后发生感染,要强调抗生素的种类选择、使用时间和手术切口分类,应在术前和术后分别给予抗生素,手术切口类型与术后手术切口的感染率密切相关,临床手术应根据手术切口类型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17.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普外科手术病人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分析,指导临床进行有效预防措施。方法:对727例普外科手术患者进行汇总性分析。结果:普外科手术病人切口感染31例,感染率4.26%。结论: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与术前营养状况、电刀的使用、术中创面的保护和清理、缝合技术等有密切关系。及时有效地调整营养状态、合理使用电刀、关腹前清理切口、减低切口缝合张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等措施能有效预防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普外科使用抗生素探讨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的方法,降低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方法:对我院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普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437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不同时间及方式使用抗生素发生切口感染情况。结果:本组327例手术患者,切口甲级愈合305例(93.27%),平均住院11.5天。22例发生切口感染(6.73%),Ⅰ类切口发生感染3例(1.36%)、Ⅱ类切口6例(2.73%)、Ⅲ类切口13例(5.91%),平均住院16.5天。结论:普外手术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的使用指征和时间,做到合理用药,能减少切口感染发生率,缩短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监测分析我院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与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的关系,为I类切口手术合理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自2011年5月~2013年12月对我院住院患者所有2306例I类切口手术监测分析: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与手术切口感染情况及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883例未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且未发生切口感染;在预防用药1423例中,有12例发生切口感染,手术切口感染率为0.52%,监测例数中无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不良反应记录。结论:我院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大幅度下降,合理用药率大大上升;I类切口手术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确有用药指征时,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原则》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既能有效预防手术切口感染,又能确保用药安全及减少细菌耐药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抗生素在普外手术中预防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入院患者300名,对不同类型切口发生感染的情况、不同手术发生切口感染的情况、不同给药方式发生切口感染的情况及不同抗生素的使用发生切口感染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Ⅰ类切口的术后切口感染概率最低,腹部相关手术的术后切口感染概率最高,术中给药的术后切口感染概率最低,两种及以上抗生素联合用药的术后切口感染概率最低,其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给药效果明显优于术前术后给药的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