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头颈部动脉血管造影技术。方法:头颈部CT血管造影35例,对比剂注射速率4 ml/s,薄层重叠重建,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建(VR)等图像后处理,显示头颈部动脉。结果:35例头颈部动脉血管显示良好,足以达到诊断要求。结论:选择合适的对比剂剂量、注射流率及扫描参数,熟练应用各种后处理方法可满意显示头颈部动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MSCT)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肠癌患者进行MSCT增强扫描,并与纤维结肠镜(FC)、气钡灌肠对比造影对比.结果 MSCT充气增强扫描检查并结合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建技术(SVR)及CT仿真结肠内镜(CTVE)能多方位、多角度观察病变.结论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结肠癌的诊断和治疗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下肢动脉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43例临床疑似下肢动脉病变的病人行MSCTA检查,扫描范围自肾动脉水平至踝关节,全长1000~1200mm,层厚2.5mm,螺距1.35~1.675,重建层厚1.25mm,对比剂总量100~120ml,注射速率3.0~3.5ml/s。图像重建方法包括MIP、VR和MPR,其中7例在MSCTA检查前后两周内进行了DSA检查;以DSA所显示的血管正常和狭窄闭塞程度为标准,比较7例130个节段DSA与MSCTA结果,分别数出MSCTA与DSA在各节段狭窄与闭塞的数目,计算出MSCTA诊断下肢动脉狭窄与闭塞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结果:43例被检查者图像显示清晰,下肢动脉MSCTA重建效果好;以DSA为标准,MSCTA诊断下肢动脉狭窄与闭塞的灵敏度为96.7%,特异度为95.7%,阳性预测值为95.2%,阴性预测值为97.1%,应用Kappa一致性检验法对MSCTA及DSA两种独立方法的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K=0.91。结论:MSCTA是一种微创、准确性很高的成像技术,其空间分辨率高、成像速度快、并发症低,在下肢动脉性疾病的诊断中,灵敏度和特异度均很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可替代DSA检查,有望成为下肢动脉性疾病诊断的首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MSCT)双动脉期扫描技术对小肝癌和微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临床综合诊断确诊的18例、共24个病灶的小肝癌和微小肝癌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着重分析双动脉期显示病灶的优点。结果:24个病灶中位于肝左叶8个,肝右叶16个,单纯动脉早期强化者6个,单纯动脉晚期强化16个,双动脉期结合共显示病灶22个。结论:MSCT双动脉期扫描技术可较好显示富血供小或微小肿瘤病灶的强化,结合门脉期表现可较大提高小肝癌或微小肝癌的检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发现的4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T IA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系统分析。结果:48例患者的96支椎动脉中CTA显示血管正常55支,轻度狭窄14支,中度狭窄9支,重度狭窄8支,先天发育不良(一侧椎动脉细小)5支,明显迂曲9支。8例患者的椎动脉管腔CTA评价结果与DSA一致。结论:CTA能清晰显示椎基底动脉,对椎基底动脉T IA的病因诊断、治疗方案的确定以及预后估计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收集资料完整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37例MSCT血管成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21例,女16例,年龄18~78(平均47.3)岁。临床表现:为急性胸背痛30例,伴上腹痛21例,胸闷、气急19例,伴胸腔积液5例。 相似文献
9.
10.
进入21世纪,功能性影像诊断发展很快。放射性核素肺灌注闪烁显像可观察局部肺灌注情况,但是时间和空间分辨率较局限[1];肺脏MRI灌注扫描是研究肺部疾病最具潜力的方法,但质子密度低、空间分辨率低、检查时间长等因素限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的检查技术及临床应用。方法:采用Smartprep技术与CT联动扫描序列和最大密度投影(MIP)对肝静脉进行重建,观察肝静脉的走行、分布及回流情况。结果:40例患者经过MIP三维重建图像,其中15例肝脏正常者及25例不同肝脏疾病患者中18例肝静脉40-50 s显影良好,其余7例显示肝静脉纤细或结构模糊不清,行延迟追加扫描后(55-60 s)均显示良好。结论:扫描时间的合理设定可清晰显示门静脉及其侧支循环的部位、形态和程度,对临床诊断、预后的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37例临床怀疑泌尿系统疾病行多层螺旋CT腹盆联合多期扫描,经图像工作站后处理以多种重建方式显示病变。结果:37例中除8例未发现病变外,肾输尿管结石6例,肾输尿管先天畸形5例,肾实质及肾盂占位13例,输尿管壁增厚狭窄5例,均以不同成像方式直观、准确地显示。结论:多层螺旋CT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应用。方法:对25例夹层动脉瘤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并利用原始数据在AW4.3工作站进行MPR及VR后处理。结果:横轴位图像上可观察到真假腔形态、大小、剥脱的内膜片、破口位置及内膜和主动脉壁钙化,MPR重建图像能观察主动脉弓受累情况,确定内膜剥离范围,显示内膜与各分支血管之间的关系,按DeBakey分型,表现为Ⅰ型4例,Ⅱ型2例,Ⅲ型19例。结论:多层螺旋CT是诊断夹层动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桥血管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随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1-12/2005-04在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扬州医院行桥血管多层螺旋CT检查的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12例,其中1例相隔1年后复查,共13次扫描检查资料.所有患者应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十六排八层螺旋CT机,采用snapshot冠状动脉成像方法进行检测,并进行CT图像重建后处理,重建出各主要血管及桥血管.分析桥血管和冠状动脉的通畅性,评价狭窄及狭窄程度.结果:13例次患者的22支桥血管多层螺旋CT均能很好显示,其中17支桥血管开通,5支桥血管未开通(完全闭塞)或有不同程度狭窄.13例次患者原供血血管均可见不同程度管壁钙化、管腔狭窄或闭塞.结论:多层螺旋CT可以全面地显示心脏的结构与功能、心肌的血流灌注和存活状态,直接无创显示冠状动脉,对于冠状动脉桥血管开通和狭窄的评价具有很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对照分析16层螺旋CT与血管造影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检出能力.方法 回顾总结吉林油田总医院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和导管造影(CAG)检查者96例,并以导管法为金标准、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心肌桥的检出情况.结果 96例中CTA与CAG对MB-MCA的检出率分别为44.79%、3.13%~9.38%,两种方法发现MB-MCA的差异明显(P<0.01).结论 通过与CAG表现对照,16层螺旋CTA对MB-MCA的显示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精细护理在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64-slice spiral CT coronary angiography,64-SCTA)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5例可疑冠心病患者在64层螺旋CT下实行了冠脉成像,其中42例获得了精细护理(实验组),余23例因某些原因未能实施精细护理(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图像采集成功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图像采集成功率分别约为88.1%(37/42)和26.1% (6/23)(P=0.000);实验组图像采集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在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中,精细护理能有效提高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的成功率,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烟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8例烟雾病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应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后处理技术.结果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具有以下特征性表现:大脑基底部大血管闭塞或极度狭窄;脑底部和基底节区异常毛细血管网,侧支循环及代偿动脉的形成;脑实质继发血管循环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脑出血或缺血性及脑萎缩等病理变化.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可以成为烟雾病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其对临床治疗方案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