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廖东林  廖玲 《广西医学》2012,34(7):845-847
目的 探讨镇痛分娩及特殊体位矫正胎方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住院待产、单胎头位的初产妇124例,进入临产,宫口开大3 cm后,经手法阴道检查或B超检查确认为枕后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62例,产程中镇痛分娩并实施特殊体位矫正胎方位,对照组62例无镇痛、常规舒适的体位自然分娩.结果 观察组无痛52例(83.87%)、顺产44例(70.96%)、剖宫产18例(29.03%)、胎儿宫内窘迫2例(3.2%)、无新生儿窒息,对照组分别为5例(8.06%)、12例(19.35%)、50例(83.33%)、8例(12.9%)、3例(4.8%).观察组无痛率、顺产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第一产程明显缩短,胎先露下降速度增快(P均<0.05).结论 产程中镇痛分娩配合体位指导能及时矫正胎儿枕后位,提高阴道顺产率,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2.
镇痛分娩配合体位护理矫正胎儿枕后位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产程中镇痛分娩配合体位护理矫正胎儿枕后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住院待产的初产妇124例,依是否愿意镇痛分娩分为两组,每组62例.观察组在产程中行腰硬膜联合麻醉镇痛后,采取特殊体位矫正胎儿枕后位;对照组以传统助产方式进行助产.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为9.6%,对照组剖宫产率为77.4%;第一、第二产程时间及新生儿并发症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产程中镇痛分娩配合体位护理可以矫正胎儿枕后位,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新生儿窒息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分娩镇痛配合体位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12月在我院计划阴道分娩的足月单胎头位正常初产妇600例,依产妇是否愿意镇痛分娩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各300例.观察组在宫口开大3 cm时进行人工破膜(排除羊水污染者).取L3~4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穿刺麻醉成功后,根据产程进展及胎方位情况选取所需的体位:如确诊为枕后位或枕横位,指导产妇取与胎儿脊柱对侧侧俯卧位.宫口开全后取半坐卧位+膀胱截石位至分娩结束;对照组未实施任何镇痛,体位管理方法与观察组相同.观察镇痛起效时间,镇痛效果,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催产素使用情况,出血量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两组疼痛评分、分娩方式、活跃期时间、出血量、新生儿窒息比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第三产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舒芬太尼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分娩镇痛配合体位管理,能有效解除分娩时的疼痛,产程中能有效的配合体位指导,使产程缩短,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产程中进行产妇体位干预矫正胎方位在临床中的应用,降低剖宫产率.方法 将B超判断为胎儿枕后位、羊水适量的孕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胎方位转为枕前位率及剖宫产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胎方位转为枕前位及剖宫产率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 产程中进行产妇体位干预能有效矫正胎方位,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产程中实施侧俯卧位配合徒手转胎头方位的方法对预防持续性枕横位及后位的临床效果.方法348例37~41+6周临产的孕妇,经B超检查或于产程中腹部和阴道检查发现枕横位、后位,行侧俯卧位配合徒手转胎头方位为枕前位.结果顺利自然阴道分娩275例,阴道分娩率79%.结论在产程中指导产妇取与胎儿脊柱同侧的侧俯卧位配合徒手旋转胎头方位纠正枕横位、后位,无需器械,只要头盆相称,旋转时机恰当,成功率较高,是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B超在产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产程中应用B超解决各种产科问题的实际价值,选择我科产房待产者共92人(孕周36周~41周+3d),用B超监测羊水、胎方位、胎儿生物物理图像等。结果显示应用B超检查胎方位较手法检查更方便和准确;B超检查发现羊水偏少者,孕周>41周、胎膜早破及胎儿生长迟缓(IUGR)者明显高于孕周<41周者(P<0.01);产程中胎儿生物物理图像与胎心监护结合进行,有利于提高胎儿宫内窘迫的阳性监测率,并可判断产前出血的原因、胎盘早剥、前置胎盘等。提示:B超在产程中的应用对解决产科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产时超声监测产程中胎方位及脊柱位置,探讨其对持续性枕后位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单胎阴道分娩产妇106例作为研究对象,产程中应用腹部及会阴超声监测胎方位及胎儿脊柱位置,同时记录胎儿分娩时的胎方位,分析超声评估胎方位及脊柱位置对持续性枕后位的预测价值.结果 第二产程中超声评估胎方位对持续性枕后位分娩预测的灵敏度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探讨在产妇产程中应用体位指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临产后经阴道检查结合B超判定胎方位为枕横位的产妇1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0例,一组为研究组,一组为对照组。研究组在产程中应用体位指导,指导产妇取与胎儿脊桂同侧的侧俯卧位,利用羊水浮力、胎儿重力、子宫间歇收缩力的合力作用,使胎头在下降过程中逐渐从枕横位转至枕前位娩出;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统计两组产妇的自然分娩例数、剖宫产例数、产程时间,并将两组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自然分娩62例(88.57%),剖宫产8例(11.43%);对照组:自然分娩31例(44.29%),剖宫产39倒(5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产妇自然分娩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值分别为6.37、3.98、11.31、15.19、13.20。结论:在枕横位产妇产程中应用体位指导,指导产妇取与胎儿脊桂同侧的侧俯卧位来矫正枕横位,促进了自然分娩,明显缩短了自然分娩的产程,临床应用效果非常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自由体位对第一产程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150例产妇,孕37-41周,年龄20-36岁,均为枕先露,自然临产,作为观察组,临产后在第一产程中取卧、蹲、坐、站、走、趴等姿势.同时选择2010年150例作为对照组.该组产妇未作体位指导,一般以平卧位为主.观察2组第一产程进展情况,胎儿宫内窘迫,产程中用药,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等.结果 观察组比对照组第一产程明显缩短,胎儿宫内窘迫率明显降低,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自由体位在第一产程中应用能缩短产程,减少医疗干预,降低剖宫产率,利于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体位护理干预在产程中矫正胎方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2月-2009年1月在产科住院分娩,潜伏期经B超确诊为枕横位、枕后位的初产妇1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2例,对照组96例。观察组在产程中应用体位护理干预矫正胎方位,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观察组有93例(91%)胎儿从枕横位、枕后位转至枕前位,91例(89%)经阴道分娩,剖宫产11例(11%)。对照组经阴道分娩70例(73%),剖宫产26例(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产程中应用体位护理干预能有效地矫正胎方位,是将难产转变为顺产的有效方法,也是降低剖宫产率及难产发生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产程中利用产妇体位纠正胎头位置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临产后经阴道检查确诊为枕后位或枕横位的初产妇258例,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129例)采取与胎头枕骨对侧侧腹卧位,利用胎儿重力、羊水浮力与子宫收缩力的协同作用,使胎方位在下降过程中逐渐从枕后位或枕横位转至枕前位,并与对照组( 129例)比较。 结果 研究组119例( 92. 25% )经阴道分娩,剖宫产10例(7. 75% )。对照组73例(56. 59% )经阴道分娩,剖宫产56例(43. 41%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 01)。 结论 在产程中利用产妇体位纠正胎头位置是提高阴道分娩质量及阴道分娩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李艳霞  李瑛  张宗辉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3):1452-1453
目的:探讨体位指导对产程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05年至2006年在我院住院分娩的55例产妇,孕周37~41周,年龄22~30岁,均为枕先露,自然临产,作为观察组,临产后在潜伏期自由活动,取坐位、站位、散步等,进入活跃期后,通过腹部四步触诊、B超及胎儿囟门方向确定胎背方向,采取胎儿脊柱同侧卧位,即产妇微躬腰部,含胸屈膝,大腿上提与产妇脊柱成直角,宫口开全后取膀胱截石位,靠背摇高30°,双腿屈曲,双足外展直至胎儿娩出;同时随机选择2005年至2006年未开展体位指导住院分娩的产妇55例作为对照组,产程中不作体位指导,一般以平卧位为主。观察两组产程进展情况、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后出血量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明显缩短,产后出血量、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降低,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实施体位指导能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避免新生儿窒息,提高顺产率。  相似文献   

13.
晏桂华  高勇  许桂荣  万华  许斌 《右江医学》2013,(6):804-806,809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后中转剖宫产的原因及对母婴影响.方法按照ASAⅠ~Ⅱ级、单胎、足月(≥37 W)、无妊娠合并症、无明显头盆不称等标准,选择阴道试产失败而中转剖宫产的290例产妇,根据有无镇痛需求选取分娩镇痛失败后中转剖宫产产妇(173例)为镇痛组,同期未行镇痛因试产失败而中转剖宫产产妇(117例)为对照组.记录两组产妇分娩期间缩宫素的使用情况、剖宫产指征、胎方位(枕前位、枕后位、枕横位),术中出血、羊水情况及新生儿阿普加评分.结果 导致分娩镇痛患者中转剖宫产手术的主要原因包括相对头盆不称、胎儿宫内窘迫、持续性枕后/枕横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相对头盆不称.与对照组比较,镇痛组产妇缩宫素使用率显著升高(P<0.01),胎方位为枕前位的产妇显著减少(P<0.01).结论 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可降低胎儿宫内窘迫的风险,但可对产妇子宫收缩产生一定影响,增加胎方位异常风险.缩宫素的有效合理使用,是保证分娩镇痛成功、降低剖宫产率的基础,但不增加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杨虹  钟进 《海南医学》2003,14(9):28-30
目的探讨产程中改变产妇的体位以矫正胎方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1年3月至2002年2月期间,潜伏期B超检查判断为枕后位的初产妇2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观察组在产程中指导产妇取侧俯卧位纠正胎方位,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观察组有91例(91%)胎儿从枕后位转至枕前位,88例经阴道分娩,剖宫产12例(12%).对照组经阴道分娩56例(56%),剖宫产44例(4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在产程中指导产妇取侧俯卧位能有效地矫正胎头枕后位,是降低头位难产发生的一项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临产孕妇采用特殊体位护理矫正胎方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40周左右,具有先兆临产经B超检查证实为枕后位的初产妇31例为观察组.在产程中指导观察组产妇取高坡侧俯卧位、手-膝位,并与以往未做体位护理组对照.结果 观察组有28例经阴道分娩,占90.3%,对照组仅7例经阴道分娩,占22.6%;观察组剖宫产3例,占9.7%,对照组24例,占77.4%;两组比较(P<0.01),具有非常显著意义,另外对照组比观察组产程各期明显延长,胎先露下降速度明显减慢,胎儿宫内缺氧、新生儿窒息率明显增加,两组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临产孕妇采用特殊体位护理后可以矫正胎头枕后位,降低难产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早期全程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娩镇痛的方法很多,但在镇痛时机的选择上仍存在分歧,目前的镇痛方法大多推荐宫口开至3~4 cm后才给予镇痛.文中探讨早期全程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 方法:选择单胎、头位、孕周≥37周、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18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60例.全程镇痛组从临产开始镇痛,第2产程持续直至分娩结束;第1产程镇痛组从临产开始镇痛,在宫口开全后关闭镇痛泵;对照组为非镇痛的初产妇.记录3组产程中胎儿心率、胎心监护变化、新生儿羊水的性状及Apgar分数、胎儿脐带静脉和动脉血气分析. 结果:镇痛组剖宫产率为20.87%,显著低于对照组(43.33%),P<0.05.3组产钳使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镇痛过程中,3组胎心率异常、胎心监护、羊水性状异常、新生儿Apgar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产后脐带动静脉血气分析中,3组的HCO3-和碱剩余(BE)值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期全程持续的PCEA不会增加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产程中改变产妇体位以矫正胎方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先兆临产至潜伏期经B超检查判断为枕后位的初产妇2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20例.研究组在产程中指导产妇取侧俯卧位,利用胎儿重力、羊水浮力、子宫间歇收缩的合力作用,使胎头在下降时逐渐从枕后位转至枕前位娩出,并与照组比较.结果 研究组106例(88.3%)胎儿从枕后位转到枕前位经月道娩出.剖宫产14例(11.7%).对照组经阴道娩出仅20例(16.7%),剖宫产100例(83.3%).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研究组第一产程平均时间302.6分钟,第二产程平均59.8分钟.对照组第一产程平均483.7分钟,第二产程平均156.7分钟.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结论 在产程中指导产妇取侧俯卧位矫正胎头枕后位是降低难产发生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体位指导对产程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05年至2006年在我院住院分娩的55例产妇,孕周37~41周,年龄22-30岁,均为枕先露,自然临产,作为观察组,临产后在潜伏期自由活动,取坐位、站位、散步等,进入活跃期后,通过腹部四步触诊、B超及胎儿囟门方向确定胎背方向,采取胎儿脊柱同侧卧位,即产妇微躬腰部,含胸屈膝,大腿上提与产妇脊柱成直角,宫口开全后取膀胱截石位,靠背摇高30°,双腿屈曲,双足外展直至胎儿娩出;同时随机选择2005年至2006年未开展体位指导住院分娩的产妇55例作为对照组,产程中不作体位指导,一般以平卧位为主。观察两组产程进展情况、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后出血量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明显缩短,产后出血量、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降低,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实施体位指导能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避免新生儿窒息.提高顺产率。  相似文献   

19.
廖玲 《广西医学》2012,34(12):1654-1656
目的探讨产程中应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镇痛分娩与特殊体位指导的最佳时机。方法 A组(胎头颅骨最低点高于坐骨棘平面)、B组(胎头颅骨最低点达到或低于坐骨棘平面)各150例,宫口开大3~4 cm时,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成功后,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及胎方位配合特殊体位护理。观察A、B两组分娩方式、剖宫产术指征、阴道分娩产程平均时间、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 A组剖宫产率5.33%(8/150),低于B组的18.67%(28/150)(P<0.01);与B组比较,A组第一产程活跃期、第二产程明显缩短(P<0.05),胎先露下降速度明显增快(P<0.05)。两组均未发生新生儿窒息。结论胎头颅骨最低点高于坐骨棘平面时临产妇采取镇痛分娩与特殊体位指导是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产程中实施导乐分娩与体位护理矫正胎方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产科住院分娩,潜伏期经B超确诊为枕横位、枕后位的初产妇2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观察组实施导乐分娩与体位护理矫正胎方位,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观察组93例胎儿从枕横位、枕后位转至枕前位,91例经阴道分娩,剖宫产9例。对照组经阴道分娩70例,剖宫产30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产程中实施导乐分娩与体位护理能有效地矫正胎方位,是将难产转变为顺产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降低剖宫产率及难产发生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