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白继 《眼科研究》2012,30(12):1057-1059
伴随科学技术的进步,角膜屈光手术疗效得到了不断的提高,人们在改善患者视觉质量的同时,也关注到角膜屈光手术后角膜生物力学改变带来的影响。角膜生物力学相关参数不但受角膜屈光手术的直接影响,同时也受到人体生理周期以及术后一些药物的影响,而这些影响是导致部分手术疗效不“稳定”的重要因素。手术对角膜生物力学的影响已受到了较多的关注,但对于术后部分抗炎类滴眼液的应用可能引发眼压升高、屈光回退、甚至视觉质量下降等了解尚不够。本文对抗炎类滴眼液在角膜屈光手术后局部应用的作用及其不良反应进行阐述,特别是角膜屈光手术后角膜生物力学变化的特点,以及部分抗炎类滴眼液应用后眼压升高对术后角膜生物力学进一步的影响进行讨论,提出了角膜屈光手术医师应加强抗炎类滴眼液对术后角膜生物力学潜在影响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角膜上皮重塑效应可能是影响角膜屈光手术后屈光状态精确性及稳定性重要因素,研究证实近视激光术后通常表现为角膜上皮厚度增加。对角膜上皮厚度的精确测量,如通过超高频数字超声、活体共聚焦显微镜、眼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等,有助于观察上皮厚度分布特点及角膜屈光手术后角膜上皮厚度的变化,为术后角膜重塑以及屈光状态的精确性等方面的研究提供重要的信息。(国际眼科纵览,2016,40:166-170)  相似文献   

3.
角膜屈光手术对角膜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角膜做为眼屈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形态、透明度、稳定性等都对维持正常的眼屈光状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角膜屈光手术正是通过改变角膜的弯曲度 ,从而达到矫治屈光不正的目的。近年来的角膜屈光手术发展迅速 ,精确度及安全性不断提高 ,有效地矫治了各种屈光不正。但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 ,角膜屈光手术由于改变了角膜的正常结构 ,对角膜的稳定性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有些甚至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本文就此方面做一简要综述。一、各种角膜屈光手术对角膜稳定性的影响1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 (RK) :195 3年 ,Sato首次在人角膜前、后表面放射状切…  相似文献   

4.
米伟  张帆 《眼科研究》1996,14(2):138-140
角膜是人眼屈光系统的主要部分,同时也是人眼屈光手术的最主要、最直接的作用对象,从而使得角膜测量技术也变得尤其重要。目前国外关于此技术的研究已有了长足的发展,笔者总结近年来的研究资料,对国外角膜屈光测量技术的发展予以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5.
软性角膜接触镜对角膜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怡  贺翔鸽  白继 《眼科研究》2003,21(6):625-627
目的 观察和分析软性角膜接触镜对角膜形态和屈光度的影响,指导屈光手术时间的选择。方法应用电子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检查仪,对术前佩戴角膜接触镜的患者50例100眼,分别于取镜后半月、1个月、2个月进行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软性角膜接触镜可引起角膜形态和屈光度的变化,角膜表面规则性降低。其主要表现为使角膜地形图发生不规则形和不对称领结形变化增多,这些变化多数于1个月左右恢复,部分长期戴角膜接触镜者恢复较慢。结论佩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情况有很大的个体差异,部分患者需较长时间才逐渐恢复。因此对戴角膜接触镜的患者进行屈光手术前,不仅要考虑停戴时间的长短,还应进行角膜地形图的多次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6.
严格掌握屈光性角膜手术的适应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严格掌握屈光性角膜手术的适应证陈家祺角膜屈光力占眼全部屈光力的3/4,改变角膜的屈光力将极大地影响整个眼的屈光状态,因而通过角膜屈光手术矫正眼的屈光状态具有巨大的潜力。屈光性角膜手术是一个高度选择性手术,因此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是眼科医生必须慎重考虑的...  相似文献   

7.
角膜接触镜引起的角膜地形图的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聂晓丽  刘苏冰 《眼科研究》1996,14(3):186-188
应用电子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检测仪对22眼戴角膜接触镜患者去除接触镜的1天、2周、3周分别进行角膜地形图检测,发现接触镜可引起角膜的SRI,SAI及形态、屈光的改变,且这种改变在去除接触镜后可以逐渐恢复正常。接触镜引起角膜地形图改变的分析的意义:鉴别临床前期的圆锥角膜,为角膜屈光手术提供真实的角膜形态和手术时间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角膜伤口愈合与角膜屈光手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角膜伤口愈合的状况直接影响角膜屈光手术的预后。任何角膜屈光手术后,必须有良好的上皮愈合。上皮基底膜和Bowman氏层损伤会影响上皮的再覆盖。上皮糜烂和上皮下长可能导致手术失败。实质层的愈合,与切口形态及缝合等因素有关。愈合过程经历一系列基质和细胞的变化,其每一环节都将影响伤口愈合的结果。不同术角膜屈光手术也有其愈合的特殊性。若屈光手术成功,应当控制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9.
王铮 《眼科研究》1995,13(2):138-141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临床研究进展王铮综述陈家祺审校(广州中山医科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广州510060)通过改变角膜前表面弯曲度来纠正屈光不正的原理虽然已经提出100多年,但由于传统的角膜屈光手术方法精确度和预测性较差,未能被普遍接受。1975年Veb...  相似文献   

10.
角膜前表面是人眼屈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占人眼总屈光力的80%以上。正常角膜前表面从中央到周边逐渐变平坦,这种非球面特性和其它屈光成分相互协调,保证视网膜成像的质量。随着角膜屈光手术、个体化切削理论的发展及人们对像差认识的不断提高,角膜非球面性的重要性被重新认识。本文就角膜前表面非球面性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后角膜上皮愈合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雷鸣  宫枢政 《眼科新进展》1996,16(4):211-213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后角膜上皮愈合的临床研究昆明部队总医院眼科雷鸣,宫枢政,张仲彦,李旭松,姚建玲准一分子显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6holoudd仍wKeratectomy,PRK)是近年来发展起来改一种新的治疗屈光不正的手术方一法l‘。”.、手...  相似文献   

12.
准分子激光术后角膜雾状混浊的研究状况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近年来,人们在努力寻求预防与治疗屈光不正尤其是患病率很高的近视眼的方法。角膜屈光力占眼全部屈光力的3/4,改变角膜的屈光力将极大地影响整个眼的屈光状态,因而通过角膜屈光手术矫正眼的屈光状态具有巨大的潜力。1983年Trokel〔1〕等把一种新型的角膜...  相似文献   

13.
高熙  刘嫣  陈跃国 《国际眼科杂志》2023,23(10):1695-1698

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作为矫治近视的有效方法,其术后长期稳定性是医生及患者所共同关注的问题。然而,屈光回退仍是术后常见的远期并发症之一,对于术后的屈光状态及视觉质量都有较大影响。屈光回退可能与角膜上皮及基质重塑、角膜生物力学与眼压失衡等因素有关。尽管增效手术可达到治疗屈光回退的目的,但存在角膜扩张等风险。某些降眼压药物可望重新建立眼压与角膜生物力学的平衡关系,并通过影响角膜上皮厚度以防治术后屈光回退。降眼压药物的选择、作用时间与方式等,均可能对屈光回退的防治效果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角膜地形图在屈光临床的应用秦雪娇蔡可丽综述李镜海审校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科(250012)角膜的屈光力占眼总屈光力的3/4,角膜表面形状的变化常影响眼的屈光状态及视功能,客观准确地分析角膜形态、屈光分布及其细微变化,有利于提高屈光治疗的预测性,监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Pentacam测量角膜中央3 mm前表面曲率(Ra )、后表面曲率(Rp)及中央角膜厚度(CCT), 根据测量结果,探讨角膜屈光力及角膜屈光指数的计算方法。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7年2─10月在湘潭市中心医院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接受角膜屈光手术或白内障手术术前检查的患者419例(419眼)。术前采用Pentacam对眼前节进行检查,采集角膜中央3 mm Ra、RP及CCT 的相关数据,计算Ra与Rp比值(AP ratio)、角膜前表面屈光力(Ka )以及后表面屈光力(Kp),按照厚 透镜高斯光学公式计算角膜总屈光力(KGOF)及角膜屈光指数(Ncal)。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各种K 值之间的差异。结果:Pentacam测量所得Ra、Rp、Rsimk、CCT、SimK分别为(7.73±0.27)mm、(6.34± 0.24)mm、(7.73±0.27)mm、(537±33)μm、(43.65±1.52)D。AP ratio为1.220±0.026,角膜屈光指数 Ncal为1.328±0.001。结论:利用Pentacam测量角膜参数计算所得角膜屈光指数可以提高角膜总屈光力及角膜后表面屈光力预算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角膜屈光手术目前正广泛开展,是矫正屈光不正最常见的手术方式。传统角膜屈光手术可能会出现医源性高阶像差,且对不规则角膜的矫正的能力不足,可能导致视觉质量下降、夜间主观症状增加。个性化角膜屈光手术能考虑到角膜形态、厚度与患者需求,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术后视力及视觉质量。除了作为一期屈光不正的矫正手段外,个性化手术也能为术后角膜形态不规则、高阶像差及主观症状明显的患者提供增效治疗。现就个性化角膜屈光手术的设计原理、适应证、临床应用、并发症、手术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角膜曲率计和角膜地形图检查系统测量角膜屈光力的差异。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屈光手术门诊LASIK术前 3 65例 ( 681眼 ) ,同时用两种方法测量角膜屈光力 ,比较二者间的差异。结果 两种方法测量的最大角膜屈光力 :角膜曲率计为 ( 4 3 774± 1 5 3 5 )D和角膜地形图仪为 ( 4 3 5 17± 1 5 46)D ,最小角膜屈光力分别为 ( 4 2 75 6± 1 43 0 )D和 ( 4 2 5 13±1 44 0 )D ;平均角膜屈光力分别为 ( 4 3 2 5 6± 1 45 9)D和 ( 4 2 769± 1 42 7)D。以上 3组数字两两比较 ,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 <0 0 0 1)。结论 角膜地形图仪所测角膜屈光力较角膜曲率计所测结果准确 ,LASIK术前应参考角膜地形图仪所测角膜屈光力。  相似文献   

18.
LASIK术后角膜三维形态的改变及与临床屈光度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应用裂隙扫描角膜地形图/角膜测厚系统(Orbscan)评估高度近视眼LASIK术后角膜三维形态的改变以及探讨角膜屈光力改变和屈光度矫正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行LASIK手术的高度近视眼47例91眼,应用Orbscan系统进行术前、术后3月的角膜形态观察,分析角膜屈光力改变与眼球总体屈光力变化的相关性。结果高度近视眼前表面3 mm区平均曲率为48.49 D±1.25 D,后表面3 mm区为-6.5 D±0.23 D。术后3月平均矫正屈光度为6.62 D±2.21 D,前表面3 mm区平均曲率为43.02 D±1.25 D,后表面3 mm区为-6.9 D±0.24 D,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5 mm区与3 mm区的角膜屈光力差值明显比术前增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术后角膜总屈光力改变平均值为5.87 D±1.21 D,与术后眼总体屈光力改变存在显著正相关(r=0.957 1,P<0.01)。结论Orbscan能全面评估角膜屈光手术后三维形态的改变,对角膜屈光手术后白内障患者正确选择人工晶状体度数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PRK及LASIK眼压读数修正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PRK及LASIK术后眼压下降与角膜厚度及角膜屈光力下降之间的相关性,并给出PRK及LAKSIK术后眼压下降值的修正公式。方法:对接受PRK及LASIK的术的200只眼术前、术后的眼压进行检测,同时测量角膜厚度、角膜屈光力的变化,并应用统计学方法将角膜厚度下降和角膜屈光力下降两个因素对眼压下降值的影响做简单线性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所有病人手术6个后膜厚度,角膜屈光力及眼压读数明显低  相似文献   

20.
近视眼角膜屈光力及眼轴的测定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应用SYSTAT软件处理数据,测量276例(523只眼)近视眼的角膜屈光力及眼轴,并对近视眼的角膜屈光力与散光,近视程度与屈光力、眼轴的关系,以及近视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垂直径角膜屈光力明显大于水平径角膜屈光力;高度和超高度近视组的垂直径角膜屈光力较低、中度组者值高;在不同屈光度组之间,眼轴的差异非常显著;近视程度与角膜屈光力和眼轴有一定的关系。由此证明,角膜屈光力和眼轴为近视形成的两个主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