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博碁子小识     
博碁子一词见《伤寒论》卷七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第十四:“大病差后劳复者,枳实栀子豉汤主之……若有宿食者、内大黄如博碁子大五六枚,服之愈。”又卷三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六:“伤寒八九  相似文献   

2.
“烦”字,散见于《伤寒论》六经诸篇,凡63条次。准确地理解论中“烦”字之义,对于正确领会论中诸条原文,必定大有裨益。《伤寒论》“烦”字之义,大抵有以下几种:其一,《说文》谓:“烦,热头痛也。”段玉裁注曰:“烦,如炎如焚。可见,热乃烦之本义。《伤寒论》用此义的条文很多,诸如121条云:“太阳病吐之,但太阳病当  相似文献   

3.
清浆水首见于《伤寒论·阴阳易差后劳复脉证并治》篇第393条:“大病差后劳复者,枳实栀子鼓汤主之…….上三味,以清浆水七升…….”思仲景方中,有用甘澜水煮药者,有用清酒煮药者,而独用清浆水煮药以治疗大病初愈又劳复者,必有其妙用.究竟何谓清浆水,仲景书中未作交待.后人吴仪洛说:“一名酸浆水.炊粟米熟,投冷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究竟何时传入日本,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笔者在日本钅兼仓时代的僧医木尾原性全(1265~1337)所著《万安方》中,发现了引自《伤寒论》的片断文字,现作一简介,以飨同好。1 《万安方》所引《伤寒论》原文《万安方》直接引自《伤寒论》的条文有5处,均载于《万安方》卷八,题为“伤寒坏病证”。所引5处条文为:“伤寒后劳复,枳实栀子汤,治大病差后劳复者。枳实三枚炙,栀子十四个擘,豉一升,绵裹。右三味以清浆水七升,空煮取四升,内枳实、栀子,煮取二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滓,温分再服,覆令微似汗。若有宿食者,入大黄如博棋子五六枚,服之…  相似文献   

5.
韩一龙  李京玉 《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0):1050-1051
成无己所著《伤寒明理论》凡五十篇,从“发热”起至“劳复”止,对《伤寒论》中五十个主要症状的状态,不同的表现形式、发生机理、病位病性、以及辨别要点等,作了精辟地分析,可以说是《伤寒论》最早的一部“症状鉴别诊断学”。严器之评论其成就说:“……义皆前人未经道者,指在定体,分形,析证。若同而异者明之,似是而非者辨之。释战栗有内外之诊,论烦躁有阴阳之别。谵语郑声,今虚实之灼见,四逆与厥,使深浅之类明。始于发热,终于劳复,凡五十篇,目之曰明理论,所谓真得长沙公之皆趣也。”今举数例说明其辨证明理,鉴别异同的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论痞证可痛     
关于痞证,自《伤寒论》中云:“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以降,历代医家大多遵痞证不痛之说。近来,窥见痞证亦可痛之一斑,现述之,求教于同道。1 汉代时痞字含有痛义汉·许慎《说文解字》中曰:“痞,痛也,从疒,否声”。其书早于《伤寒论》约100年,能反映汉时文字含义的真貌,因之,《伤寒论》中之痞字当具痛义。  相似文献   

7.
"差后劳复"病名首见于《伤寒论》,随着中医学术理论的不断发展,后世根据不同的"劳"、不同疾病愈后的劳复及不同病机的劳复产生诸多劳复病名,通过对古代中医文献的整理,辨析各病名内涵和区别,希为临证辨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异体字整理表》将“并”与“”、“”作为一组异体字,“并”字规定为通行的“正字”。所谓异体字,是指音义完全相同而形体相异的字。根据对成本《伤寒论》(据明·赵开美刻《仲景全书》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中“并”与“”、“”三字用法的分析,结果表明三字含义明显不一,且用法各异。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一组字并不属于异体字。下面就“并”与“”、“”三字在《伤寒论》中的用法加以辨析。1《伤寒论》中“并”与“”、“”的用法(33例)1·1“并”字在成本《伤寒论》中共出现20次,皆是合并、兼具、连同之义1·1·1“…  相似文献   

9.
牡蛎泽泻散是仲景所制方剂,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应用该方加减治疗慢性肾炎体会如下。 牡蛎泽泻散是治疗伤寒病后,余邪未尽,湿热壅滞,膀胱气化不利所引起的病证,有逐水清热之功。《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篇云:“大病差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牡蛎泽泻散主之。”笔者认为慢性肾炎湿浊内停,郁久化热,湿热蕴结留恋于下焦,每  相似文献   

10.
病后调护是指大病初愈 ,虽症状好转 ,病趋痊愈 ,但真元大虚 ,气血未复 ,精神倦怠 ,余邪未消 ,脏腑功能尚未完全恢复者的调养和护理。1 动静结合 ,劳逸结合 ,防劳复疾病的过程是正邪相搏的过程 ,病后若治疗及时护理得当 ,可使之胜邪祛病痊愈。但在大病初愈之际 ,若动静不宜 ,妄自作劳 ,不但达不到完全康复的目的 ,反可导致劳复。劳复 ,又称病后劳复 ,是指大病初愈 ,因劳而复。如劳累过度 ,七情所伤或房劳等均可成为劳复的诱因。因此 ,病后要注意动静结合 ,劳逸适度。病人应以安养为主 ,可在室内绕床缓行 ,时间不宜过长。若病人不感到疲劳 ,…  相似文献   

11.
牡蛎泽泻散是《伤寒论》治疗“大病差后,腰以下有水气”之方,其中运用牡蛎、海藻等咸寒药物治疗水饮证,是一种比较独特的用药方法。自王朴庄提出“牡蛎、海藻水中之物能软坚而去水”后,注家多承此说。1985年版全国统编教材《份寒论讲义》亦云:“社蛎、海藻软  相似文献   

12.
日前偶阅本刊1961年第11期有李益三同志《论伤寒论注家对阴阳易病之误解》一文,文中肯定“阴阳易”为男妇病新症未平复,因犯房事面来的一种差后劳复病证;同时指出“阴阳易”字合用,应作为男女交接解释,并引据《千金要方》和《外台秘要》有关记载为证。个人认为此说很好,可以扫清过去注家之误解,使学者得到正确解释,从而提高疗效。这对阐明伤寒论原文真义是有贡献的。惟李同志对“阴阳”二字,作为男女交接解释的来历,疑为隋唐以前的“民间方言”或“医家术语”,尚有未达一间。现在愿就这一点,略作补充如下:  相似文献   

13.
“痓”与“痉”的含义迥然不同,但在《内经》《伤寒论》《金匮》的统编教材及有些参考书中均未将此二字异同点解释清楚,我认为应当明辨其义,现将有关注家及本人的观点,简述如下: 一、认为“痓”与“痉”同字:四版教材的《伤寒论》中大陷胸丸证和《金匮·痉湿暍病篇》的条文中均改“痓”为“痉”;注家徐忠可云:盖痓即痉,强直之谓也,痉病必有背项强直。  相似文献   

14.
“消息“一词,见于《伤寒论·辨霍乱病脉证并治》篇,曰:“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宋本387条)。历代注家,对此条多随文顺释,而对“消息”二字则很少辨析,如成无己、柯韵伯等是。近顷编辑出版的一些中医学院《伤寒论》教材,释“消息”多以“斟酌”解,如《伤寒论讲义》、《伤寒论选读》等皆然。仔细推敲,似有语意来尽之感。“消”,《说文》:“尽也。又灭也”,《易泰卦》:“小人道消”,引申为减;“息”,《说文》本作喘息,庄子  相似文献   

15.
瘅与疸     
瘅、疸二字,本有区别:前者为劳病,后者为黄病。《诗·小雅·大东》“:哀我瘅人,亦可息也。”毛传训“瘅人”为劳人。《诗·大雅·板》:“上帝板板,下民卒瘅。”毛传释“瘅”为病。《尔雅·释诂“》瘅”亦并有“劳”、“病”二义。《说文》则合云“劳病”。他如“单”声字“嘽”为喘息貌“,幝”为车敝貌,皆有“劳”义。《说文》“:疸,黄病也。”《素问·平人气象论》马莳注:“黄疸之目必黄,以黄积病中,上薰于目而然也。”《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黄疸门》“:黄疸湿热郁蒸成,遍身皆黄及目睛。”注:“黄疸一证,乃湿热郁久,外发肌肤而然…  相似文献   

16.
刘国晖  赵致镛 《河南中医》1996,16(3):141-142
本文作者对《伤寒论》236条之“瘀热”的含义进行了考证,认为“瘀热”之“瘀”字既非湿,亦非郁,乃是血行不畅,积血之义。“瘀热”的本议应为湿热胶结,瘀阻血脉  相似文献   

17.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篇是《伤寒论》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差后病治疗用药方面,更具特色。1 新差体虚,以缓治为主疾病初愈,体质虚弱,功能低下,余邪尚存。此时用药,若峻攻或骤补,必犯虚虚实实之戒。故仲景明查病机,以缓治图效。如第386条云:“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为大病之后,脾胃阳虚,运化失权,水湿上聚致多涎喜唾,久不停止。而扶脾阳,摄津液,调升降,化痰饮,决非一朝可解  相似文献   

18.
热病瘥后复病预防调治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病瘥后复病预防调治法初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刘华生齐齐哈尔建工医院孟庆贵哈尔滨松拖职工医院赵军急性热病,古谓之伤寒大病,瘥后复病系指外感热病初愈之后,由于调摄不当,原病又复发作而言。祖国医学中,据其致复原因又有食复、劳复、房复之分。《伤寒论》中“辨阴...  相似文献   

19.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是《伤寒论》阳明篇的提纲。其中“胃家实”的含义从成无己、柯韵伯等众医家至今高校教材《伤寒论选读》皆宗《内经》“邪气盛则实”之义解释为阳明病病机。如柯韵伯云:“胃实不是阳明病,而阳明之为病悉从胃实而得来,故以胃家实为阳明一经之总纲也。”《伤寒论选读》亦云:“阳明病是由胃家实形成的。”对这种解释,笔者质疑有三。一、《伤寒论》其它五经提纲条文皆是总  相似文献   

20.
“身”字,《甲骨文合集》13666号字形(?),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文从人而隆其腹,象人有身之形,当是身之象形初字。”可知为身孕,此从人的腹中小身着眼而取其义。“身”字,小篆字形(?),许慎《说文解字》:“身, 躺也。象人之身。”可知为人身体义,此从人的大身着眼而取其义,其中身体义为一般义、常见义,《三国志·华佗传》有“伤身”语,即谓小产(说见清代黄生《字诂义府合按》)。《内经》中“身”凡249见,其中247见为身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