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在临床应用方面声门下吸引技术已经被推荐有条件使用,同时关于声门下吸引的相关研究也较多,为其临床具体实施提供了充分的循证依据。然而由于负压对黏膜产生或多或少的刺激作用,且在临床应用中发现,吸引负压不当,易导致声门下分 相似文献
2.
3.
综述声门下负压吸引方式、吸引方法及吸引效果。指出采用何种负压及吸引方式最大限度地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同时不造成病人气道黏膜的损伤,仍需要进行临床研究证实;在吸引过程中气囊上冲洗能预防VAP的发生,高效、安全的冲洗液及冲洗频率的选择也是今后需要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随着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病人的逐步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居高不下。美国国家医院获得性感染监测系统(NNISSR)报告1992年—2004年收集的资料显示,在接受机械通气的重症监护室(ICU)成人病人中VAP病死率为20%~70%,而且VAP继续威胁着8%~28%接受机械通气病人的健康[1]。随着对VAP发生机制的深入研究,临床工作者认识到VAP的发生与声门下分泌物移行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经可吸引导管进行持续声门下吸引对机械通气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32例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气管导管进行机械通气,观察组采用持续声门下吸引法,观察两组病人机械通气过程中VAP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机械通气过程中VAP发生率分别为19.7%和45.5%,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可吸引导管持续吸引声门下滞留物能明显降低机械通气病人VPA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自制声门下吸引导管在EICU昏迷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观察组将一改良后的微量泵延长管绑缚在胃管上,在插胃管时一起插入声门下,通过微量泵延长管行持续声门下吸痰,对照组常规方法吸痰。结果 观察组H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HAP发生率,患者无特殊不适,住院时间缩短,医疗费用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制声门下吸引气管导管制作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较常规吸痰方法在预防HAP中更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持续声门下吸引对于机械通气危重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有关持续声门下吸引对比非声门下吸引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对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并提取资料,对符合质量标准的研究使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Meta分析结果表明,持续声门下吸引与非声门下吸引比较,可以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缩短入住ICU时间,缩短机械通气时间.而对住院病死率的影响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持续声门下吸引可以降低机械通气危重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缩短入住ICU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9.
声门下吸引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可冲洗式气管导管行声门下滞留物吸引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及细菌学的影响。[方法]将ICU112例经口气管插管并行机械通气(MV)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普通气管导管组)58例,B组(冲洗式气管导管组)64例。插管后每天声门下滞留物、气管插管内呼吸道滞留物行细菌学检查。并记录机械通气天数及VAP发生情况。[结果]行MV4d内两组VAP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4d~10dB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O.05);两组VAP病人下呼吸道滞留物细菌培养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对同种药物的耐药率B组明显低于A组(P〈O.05)。[结论]采用可冲洗式气管导管行声门下吸引可降低VAP的发生率并减少细菌耐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声门下吸引在预防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病人呼吸机相关肺炎(VAP)中的应用。[方法]根据是否行声门下吸引将入住ICU行机械通气超过48h的病人分为实验组(声门下吸引组)和对照组。分析两组病人VAP发生率及呼吸机使用时间。[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VAP发生率分别为26.7%和43.3%,呼吸机使用时间分别为189.5h和245.1h,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声门下吸引可降低VAP发生率,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8):3443-3444
分析持续声门下吸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效果。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1月在我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持续声门下吸引术,对比两组治疗情况、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及分泌物菌落滞留情况。观察组人工气道置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性肺炎发生率、革兰阳性菌滞留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革兰阴性菌及真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声门下吸引术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疾病发生率,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可冲洗式气管导管行声门下滞留物吸引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及细菌学的影响.[方法]将ICU 112例经口气管插管并行机械通气(MV)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普通气管导管组)58例,B组(冲洗式气管导管组)64例.插管后每天声门下滞留物、气管插管内呼吸道滞留物行细菌学检查.并记录机械通气天数及VAP发生情况.[结果]行MV4 d内两组VAP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4 d~10 d B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VAP病人下呼吸道滞留物细菌培养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对同种药物的耐药率B组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采用可冲洗式气管导管行声门下吸引可降低VAP的发生率并减少细菌耐药. 相似文献
13.
定期声门下分泌物吸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定期声门下分泌物吸引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方法:将102例行经口/鼻气管导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可冲洗气管导管进行定期声门下分泌物吸引冲洗的为观察组(52例),采用普通气管导管进行分泌物吸引的为对照组(50例)。观察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VAP发生率为26.9%,发生时间(14±3)天;对照组发生率为58.0%,发生时间(6±4)天,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可冲洗气管导管进行定期声门下吸引冲洗,可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声门下负压吸引方式对机械通气病人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0年9月120例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声门下负压吸引频率分为持续吸引组、每隔4 h 1次(q4h)间歇吸引组和每隔8 h 1次(q8h)间歇吸引组,每组40例。于第1天、第7天和第14天清晨未使用抗菌药物前分别留取声门下气囊上分泌物及痰液进行细菌培养。记录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情况、机械通气时间、胃管留置时间、ICU住院时间、声门下吸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组病人声门下气囊上分泌物及痰液中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吸引组和q4h间歇吸引组病人VAP发生率均明显低于q8h间歇吸引组(P<0.05)。3组病人机械通气时间、胃管留置时间、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4h间歇吸引组和q8h间歇吸引组病人呛咳、堵管、气道黏膜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持续吸引组(P<0.05)。结论:3种声门负压吸引方式临床效果相当,其中q4h间歇声门下吸引可降低VAP发生率,且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声门下吸引结合口腔冲洗对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过瑛瑛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16)
机械通气是 ICU常用的一种治疗措施,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机械通气治疗中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目前对VAP的临床研究中,口腔定植菌和气囊滞留物被认为是引起VAP发生的重要原因[1-3].为了减少VAP 的发生,本院ICU采用声门下吸引结合口腔冲洗的方法进行机械通气患者的口咽部护理,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持续声门下吸引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持续声门下吸引(CASS)预防机械通气(MV)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临床价值。方法将ICU 111例气管插管行MV的患者随机分为CASS吸引组56例为A组,对照组55例为B组,同步收集口咽部、声门下、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学检查。记录每日声门下分泌物的吸引量、发生VAP的例数及时间、MV天数、死亡人数。依据保护性毛刷采样定量培养结果确定VAP病原体。结果(1)MV 5 d内,A组VAP发生率10.7%显著低于B组的41.8%(P<0.01);A组VAP发生的中位时间6.0 d,四分位间距1.5 d,显著较B组中位时间4.0 d,四分位间距3.0 d为晚(P<0.05);A组声门下分泌物革兰氏阳性G~ 致病菌浓度明显低于B组(P<0.01)。(2)28例(47.5%)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出现致病菌前声门下分泌物就发现了该致病菌; 21例(44.7%)口咽部、声门下、下呼吸道分泌物分离出来的致病菌是一致的。(2)两组下呼吸道分泌物致病菌分布以革兰氏阴性G~-杆菌为主,主要优势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4)未发生VAP者声门下分泌物的平均吸引量显著高于发生VAP者吸引量(P<0.01),每日吸引量较多患者发生VAP时间迟于较少患者(P<0.05),MV时间短于较少患者(P<0.01)。结论(1) CASS可以降低早发VAP的发生率,使发生时间延迟,声门下分泌物的G~ 致病菌浓度降低。(2)声门下分泌物是VAP病原菌的重要来源。(3)声门下分泌物吸引量与是否发生VAP及VAP发生时间有关。(4)CASS方法安全简便,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就声门下技术的吸引方式、吸引负压、吸引频率和冲洗液的选择等方面进行综述,方便医护人员为机械通气病人选择最适宜的声门下技术,确保临床做到安全有效吸引,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声门下吸引结合口腔冲洗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将167例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根据插管顺序分为A组55例、B组56例、C组56例;A组用棉球擦拭法行口腔护理,B组用口腔冲洗法行口腔护理,C组用口腔冲洗法行口腔护理同时予持续声门下吸引;观察3组患者机械通气3 d7、d、10 d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患者机械通气7 d时C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A组(P<0.05),机械通气10 d时C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A组(P<0.05)和B组(P<0.01)。结论声门下吸引结合口腔冲洗能预防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持续声门下吸引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持续声门下吸引在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急诊ICU(Intensive care unit)收治的40例经口气管插管并行MV的患者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分为对照组18例和观察组2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分泌物吸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持续声门下吸引,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率、MV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VAP发生率、MV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持续声门下吸引可以有效降低MV患者VAP的发生率、缩短MV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可吸引导管进行间歇声门下吸引滞留物对预防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方法电子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等,各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创建到2012年3月;纳入声门下吸引对预防机械通气患者VAP效果的随机对照实验(RCT);采用RevMan5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于无法转换合并的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结果共纳入5个RCT,68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使用可吸引的气管导管进行间歇声门下吸引可显著降低VAP的发生率,死亡率和负面事件等方面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住院时间、住ICU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及呼吸道细菌浓度等指标,由于数据难以转换及难以获取完整数据等原因未能做Meta分析,只进行描述性分析。结论与普通气管导管相比,可吸引气管导管进行间歇声门下吸引能显著降低机械通气患者VAP的发生率,而对患者死亡率及负面事件发生率等指标无明显改善;需要进行更多设计严格的、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实验对可吸引气管导管的综合效果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