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预防和减少感染科患儿跌倒和坠床的发生。[方法]通过 PDCA质量改进方法,对导致病人跌倒和坠床事件的可能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找到主要因素,并基于此制订计划和措施后实施,评价实施结果,使患儿跌倒率呈现下降趋势。[结果]导致感染科患儿跌倒和坠床事件的主要因素有患儿家长因素、环境因素、设备因素、护理因素等;加强患儿坠床风险的评估,重视环境管理和设备规范使用,护理人员加强巡视,落实健康宣教,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可有效降低住院患儿跌倒和坠床风险。[结论]PDCA循环管理法在预防感染科患儿跌倒和坠床事件发生中获得了良好效果,有效控制了住院患儿跌倒和坠床风险。  相似文献   

2.
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在外科病房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美燕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7):1322-1324
目的实施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落实跌倒/坠床防范措施,以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方法 2008年开始实施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对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评分〉4分者,落实防范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并比较实施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前后住院患者的跌倒/坠床发生情况。结果实施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后,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明显降低,护理人员防范意识明显提高。结论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的实施和护理安全措施的落实,能有效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率,提高住院患者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设计并应用儿童跌倒/坠床评估表,以降低住院患儿跌倒/坠床发生率。[方法]设计儿童跌倒/坠床风险评估表及儿童跌倒/坠床高风险预防措施单,确定高风险、低风险和可能高风险的患儿群体。低风险群体无须评估,采取跌倒/坠床基本预防措施;高风险群体无须评估,直接采取高风险预防措施并做好记录;可能高风险群体使用儿童跌倒/坠床风险评估表评分,≥15分为高风险,按评估分值采取措施。比较2015年5月—2016年4月住院患儿(观察组)与2014年5月—2015年4月住院患儿(对照组)的跌倒/坠床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所有患儿需要采用跌倒/坠床评估表确定跌倒/坠床风险,观察组仅43.17%的患儿需要采用跌倒/坠床评估表确定跌倒/坠床风险;对照组跌倒/坠床发生率为0.063%,观察组跌倒/坠床发生率为0.0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8,P0.01);观察组无一例达到2级以上伤害的跌倒/坠床事件发生。[结论]针对跌倒/坠床不同风险群体给予针对性预防及控制措施,可有效减少住院患儿跌倒/坠床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心内科应用坠床/跌倒高危评估对患者的安全管理。方法对2008年11月~2011年4月心内科收治的5311例患者进行了高危坠床/跌倒评估。结果通过坠床/跌倒高危评估在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减少并防范了院内坠床/跌倒发生,保证了心内科住院患者的安全,达到了安全目标。结论通过介绍坠床/跌倒高危评估在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提出建立高危坠床/跌倒评估体系,制定相应有效的护理措施,实施三级质量控制,减少了住院患者坠床/跌倒的发生,提高了护士的安全管理意识,融洽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对跌倒/坠床高危患者实施三级监控管理的效果。方法建立三级监控组织,实施跌倒、坠床高危患者随访,即责任护士对存在跌倒/坠床意外风险的患者进行评分、报告,做好预防、追踪及随访,护士长及护理部再次追踪及随访。评价实施三级监控管理的效果。结果实施三级监控流程管理后,跌倒/坠床高危患者上报率增加,跌倒/坠床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与实施三级监控流程管理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级监控流程管理是对跌倒/坠床高危患者进行护理质量监控,预防跌倒/坠床不良事件的有效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率和对安全风险防控知识的知晓及参与情况,探讨规范化护理在老年患者跌倒/坠床风险防控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构建规范化护理实践体系,以2022年1—6月医院住院的老年患者3153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以2022年7—12月医院住院的老年患者3431例作为观察组,实施规范化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率及对跌倒/坠床安全风险预控知识知晓情况、参与情况以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老年患者跌倒/坠床5例,对照组老年患者跌倒/坠床6例,两组老年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老年患者对跌倒/坠床安全风险预控知识知晓率、参与率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规范化护理实践体系在老年患者跌倒/坠床风险预控管理中应用,有利于改善老年患者安全与风险管理,降低跌倒/坠床时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陈丽玲 《全科护理》2013,(35):3336-3337
对骨科病人意外风险事件进行分析,评估住院病人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认为骨科病人跌倒和坠床事件发生与年龄、疾病、药物作用、体位性低血压等因素有关,通过全面评估及健康宣教,设立警示牌,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无一例跌倒、坠床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老年住院患者发生跌倒坠床的各种因素及预防措施,包括跌倒坠床评估风险,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宣教,强化护士防跌倒坠床意识等.认为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对于预防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坠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有效降低老年住院患者的跌倒坠床率,保证了患者的住院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风险因素评估表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26例泌尿外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13例,对照组按常规的跌倒坠床评分表评估并常规进行护理,研究组以MORSE评分为基础,增加相关肌力、瘫痪类型、药物、有无陪护等多维度因素的新型跌倒坠床评估量表评估患者并应用HIS系统自动对应护理措施进行患者宣教及防护,对比两组住院期间跌倒坠床的发生情况及后果。结果:研究组如厕跌倒和活动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局部血肿、局部破溃及扭伤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泌尿外科住院患者行新型跌倒坠床风险因素评估能有效防范患者发生跌倒坠床,值得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集束化管理对降低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6月份的高危跌倒患者,记录4、5、6月份发生跌倒/坠床的病例数并调查原因。经集束化管理后记录7、8、9月份发生跌倒/坠床的病例数。对比两组数据观察发生跌倒/坠床的频率是否下降。结果 7、8、9月份发生跌倒/坠床事件的频率为6、5、4例,较4、5、6月份的9、8、12例呈下降趋势。结论集束化管理能明显降低患者跌倒/坠床的风险,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住院质量,促进了疾病的愈合,是一种有效的护理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针对跌倒/坠床高危住院患者的三级监控措施对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效果. 方法对住院患者进行及时准确评估,对跌倒/坠床高危患者实行责任护士、护士长、科护士长三级管理和监控,加强护士的培训,鼓励呈报不良事件.结果 经过对跌倒/坠床高危住院患者的三级监控,有效降低了住院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 针对高危住院患者的三级监控管理措施可有效减少其跌倒及坠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在老年病科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老年病科2016年1~12月收治的228名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将2015年1~12月同类患者229名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使用"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筛查高危患者。对比两组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老年患者的跌倒坠床发生率为3.10%,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6.49%;对照组老年患者的跌倒坠床发生率为7.42%,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1.2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住院老年患者使用"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及干预措施有效减少了跌倒坠床事件发生,增强了护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消除了护理安全纠纷的隐患,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心内科应用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对患者的安全管理。方法:对2013年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436例患者进行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结果:通过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在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减少并防范了院内跌倒、坠床发生,保证了心内科住院患者的安全,达到了安全目标。结论:经过入院评估高危患者、病情观察、健康教育及安全管理等护理干预,制订出相应有效的护理措施,有效提高患者、家属及护士的安全意识,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融洽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保证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老年住院患者坠床/跌倒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室2016年1~3月收治的100例老年住院患者为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减少跌倒/坠床的发生;选取我科室2015年10~12月收治的100例老年住院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跌倒/坠床的发生情况、投诉情况、护理满意度以及陪护的跌倒/坠床教育效果。结果:观察组跌倒/坠床的发生情况明显、投诉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陪护的防跌倒/坠床知识、态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安全评估、预防标识、防护效果等方面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减少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情况,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唐蓉 《当代护士》2014,(12):161-162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措施在康复医学科住院患者预防跌倒/坠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进行评估,落实防范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风险的安全综合干预措施,并比较实施综合干预前后住院患者的跌倒/坠床发生情况。结果实施综合干预后,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通过综合干预在康复医学科的应用,有效地防止了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降低了病患的痛苦,减少了不必要的医患纠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建立与实施预防患者跌倒/坠床管理流程,完善规章制度,狠抓贯彻落实是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重要保证。方法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进一步完善了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流程,将执行跌倒/坠床管理制度纳入到三级护理质量考核中。结果2010年发生跌倒/坠床39例,占住院患者总数的0.025%;2011年发生跌倒/坠床28例,占住院患者总数的0.018%;2011年与2010年比较,住院患者发生跌倒/坠床率降低了0.007%,发生跌倒/坠床数降低了28.21%。结论通过不断的完善流程管理,加强护理干预等预防措施,可降低引起跌倒/坠床的危险因素,明显减少了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使患者安全管理质量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减少患者跌倒/坠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科2200例3个月~3岁患儿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患儿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即使用预防患儿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单进行评估,达到高度危险因素分值时在患儿床头悬挂"预防跌倒"及"预防坠床"标识牌,护士床头三班交接随时提醒患儿家长,在护士备忘录本上登记有悬挂预防跌倒/坠床标识牌的患儿床号,病室悬挂患儿跌倒/坠床的视图、后果及预防措施等。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期间跌倒/坠床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住院期间跌倒/坠床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患儿跌倒/坠床发生率,减轻患儿痛苦,防止患儿发生意外,减少纠纷发生,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在降低青春期功血患者住院期间跌倒/坠床事件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2015年收治的102例青春期功血患者为研究对象,2014年的50例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跌倒/坠床预防措施;2015年收治的52例设为观察组,实施系统化跌倒/坠床预防干预,包括增加评估次数,建立跌倒/坠床护理记录单及床头标识,实施术后患者针对性跌倒/坠床预防措施,落实监控制度等,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跌倒、坠床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跌倒/坠床发生率为16%,观察组为1.9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可降低青春期功血患者术后跌倒/坠床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意外事件防范管理小组的成立在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坠床中的作用。方法将某三甲综合性医院于2012年1月~2013年6月住院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3年7月~2014年12月住院患者设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通过成立意外事件防范管理小组,实行护理部垂直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跌倒/坠床入院评估率、跌倒/坠床发生率、再次发生跌倒/坠床率和跌倒/坠床后损伤严重程度。结果实施后全院患者跌倒/坠床入院评估率达100%。对照组和观察组住院患者跌倒发生例数分别为34例(0.853‰)和25例(0.546‰),两组住院患者坠床发生例数分别为4例(0.100‰)和3例(0.065‰);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患者总人次增加的情况下,跌倒和坠床患者人次均有减少。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跌倒/坠床后3级损伤发生率分别为34.21%和1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4,P=0.028)。两组患者跌倒/坠床后无损伤、1级损伤和2级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意外事件防范管理有利于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和损伤严重程度,从而保障住院患者安全,值得临床护理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主要包括对住院患者进行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评估,分别对低危、高危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安全防范措施,每周进行评分和督查。认为使用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有效降低了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率,减少了患者的医疗费用,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增强了护士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了满意度,确保了护理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护患纠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