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南通市地区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状况及保健需求.[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南通市崇川、启东、如东三地区40~65岁围绝经期2 300名妇女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了解其自然绝经年龄、保健知识掌握及保健需求、通过Kupperman评分对绝经综合征进行评估.[结果]本地区妇女平均自然绝经年龄为50.02岁;围绝经期保健知识77.34%不了解或了解很少;保健知识需求88.74%.绝经综合征1 714例,占74.52%.绝经综合征症状发生率前三位为失眠、性生活障碍、疲乏.[结论]了解南通市地区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状况及保健需求,有利于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张陆珍 《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7):152-153
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体内性激素减少而出现的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主的症状和体征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1].通常发生于45~ 55岁的妇女,偶有极少数妇女提前到在45岁之前出现,还有极少数妇女在55岁后出现.据统计约有2/3的围绝经期妇女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2].2011年1~7月,我们对100名患有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妇女跟踪调查6个月,并用统计学方法对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女性在绝经前后因体内性激素波动或减少而引起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俗称更年期综合征[1]。中医称之为绝经断前后诸症,以妇女在绝经前后出现烘热汗出、烦躁易怒、失眠健忘、头晕耳鸣、腰酸背疼、手足心热或伴有月经紊乱等临床症状为主[2]。《金匮要略》说"妇人脏燥,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形象的描述了其发病时情志不遂的症状。据统计,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率普遍偏高,达到  相似文献   

4.
激素替代治疗能缓解围绝经期症状,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作者采用利维爱和尼尔雌醇对围绝经妇女160例进行3个月的激素替代治疗,以探讨不同药物对围绝经妇女血清雌二醇、子宫内膜及症状的影响。1临床资料与方法2002~2004年在本所门诊就诊的围绝经期且有绝经期综合征表现的妇女160例。入选标准:①自愿接受治疗,能定期随访至疗程结束;②近3个月内无服用激素类药物史;③经B超检查子宫内膜厚度<5 mm;④无激素替代治疗禁忌证。采用双盲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60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平均年龄(49±6.4)岁]和对照组[平均年龄(50±5.5)岁],2组年龄、…  相似文献   

5.
更年期是妇女从成年进入老年所必需的阶段,是介于生育期和老年期的一段时期,即妇女从有生育功能到无生殖功能的过渡阶段,包括围绝经期前、后[1]。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情绪不稳定、阵发性潮热、头晕、失眠、心悸、抑郁、暂时性血压升高等[2]。为了解河北省城乡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患病情况,探讨人际关系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影响,对河北省7个地区627名45岁~55岁围绝经期妇女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女性围绝经期是指女性从有生育能力过渡到无生育能力的过程,在40-60岁,是女性一生中必经的阶段,包括绝经前期、绝经期、绝经后期。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女性在围绝经期前后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或丧失、雌激素水平下降而引起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障碍,进而出现一系列精神及躯体症状的综合征[1]。为了解长春市汽车产业开发区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情况,了解她们对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河北各地区城乡围绝经期妇女婚姻状况及质量与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河北7个地区按照城乡分层,每地区100人,城乡各50人,45岁~55岁的妇女,问卷由基本资料部分、Kupperman评分表组成.[结果]围绝经期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与婚姻状况和婚姻质量有关.伴侣健康者其围绝经期综合征较伴侣患病、离异、丧偶者发生率低;婚姻质量好者其围绝经期综合征较婚姻质量一般和婚姻质量差者发生率低.[结论]改善围绝经期妇女婚姻状况和婚姻质量可降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巫梅芳  余亦乐  郑书俊 《全科护理》2012,10(28):2680-2681
[目的]总结围绝经期综合征高校知识妇女的社区护理干预。[方法]126例围绝经期综合征高校知识妇女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加强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用药指导、饮食和运动干预、督促定期体检等。[结果]126例病人均能认识到绝经是女性正常生理过程,能正确用药、自觉采取保健行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113例病人自觉症状改善和消失。[结论]对围绝经期综合征高校知识妇女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可改善更年期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河北各地区城乡围绝经期妇女婚姻状况及质量与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河北7个地区按照城乡分层,每地区100人,城乡各50人,45岁~55岁的妇女,问卷由基本资料部分、Kupperman评分表组成。[结果]围绝经期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与婚姻状况和婚姻质量有关。伴侣健康者其围绝经期综合征较伴侣患病、离异、丧偶者发生率低;婚姻质量好者其围绝经期综合征较婚姻质量一般和婚姻质量差者发生率低。[结论]改善围绝经期妇女婚姻状况和婚姻质量可降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围绝经期妇女出现的一系列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躯体与精神心理症状,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1],约1/3的妇女可通过神经内分泌的自我调节达到新的平衡而无自觉症状,持续时间一般2~5年,有的可达10余年,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潮热、出汗、情绪不稳等精神、神经系统症状[2],还有泌尿生殖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变化以及骨质疏松等,严重困扰着患者的工作和生活。我院2003年1月~2005年5月应用结合雌激素片(倍美力)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60例,收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0例,年龄44~52岁,平均48岁。1·2临床表现均有潮热、出汗、面色…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社区心理干预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焦虑和抑郁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社区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居家进行自我调理,观察组进行社区心理干预。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病人情绪状态。[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社区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围绝经期妇女焦虑、抑郁程度,有助于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正>中医理论中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peri-menopausal syndrome,PMS)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或手术摘除卵巢或其他原因造成卵巢功能低下出现的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的证候群,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烘热汗出、心悸失眠、烦躁易怒、疲倦乏力、口干、手足心热等[1-2],中医学称之为"绝经前后诸证"。在我国约70%  相似文献   

13.
<正>围绝经期是卵巢功能开始衰退到绝经后1年的时间,包括了绝经过渡期,是女性正常的生理阶段。由于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引起血管舒缩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以及脂质代谢紊乱等一系列生理病理改变~[2]。以心血管疾病的有关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在心内科多见,主诉多种多样,如胸闷、气短、心悸、心慌、心前区疼痛,常为针刺样疼痛或刀割样  相似文献   

14.
李华  汪晖 《护理研究》2015,(4):415-419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的围绝经期症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绝经症状评定量表对417名围绝经期妇女进行调查。[结果]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为80.6%。影响围绝经期症状的主要因素是家庭关系、身高缩短情况、有无慢性病史、睡眠、绝经状态、性生活、饮酒史。[结论]围绝经期妇女绝经症状发生率较为普遍、广泛,影响因素众多,建议健康保健人员根据个人情况采取适宜的干预措施,从而改善其围绝经期症状状况。  相似文献   

15.
李彦洁  雷鹏琼  陈长香 《护理研究》2013,27(17):1687-1689
[目的]探讨护士围绝经期综合征常见症状分布情况及其与抑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改良Kupperman评分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唐山市10所二级、三级医院40岁~55岁的540名围绝经期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围绝经期护士抑郁症状和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分别为50.00%和63.70%,其中疲乏无力、肌肉及骨关节疼痛、失眠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项目,分别为92.73%,80.52%,77.91%,且围绝经综合征程度越重,中重度抑郁的发生率越高,且各种症状与抑郁均具有相关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士围绝经期综合征与抑郁有一定的相关性,在积极缓解症状的同时,应广泛开展围绝经期护士的心理保健工作,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妇科常见病,指妇女绝经前后因卵巢功能衰退,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以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也称更年期综合征,中医称为绝经前后诸症。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潮热、汗出、烦躁易怒、多疑、心悸、失眠、尿频、骨痛  相似文献   

17.
绝经前后雌激素及白细胞介素6和骨吸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资料表明 ,吡啶啉 (Pyridinoline ,Pyr)和脱氧吡啶啉(Deoxypyridinoline ,DPD)已成为骨吸收特异性新指标 ,在临床上逐渐被应用[1] 。体外研究已表明 ,白细胞介素 6 (IL 6 )可以刺激骨吸收 ,是骨吸收的主要调节者[2 ] 。为此 ,我们对绝经前后妇女进行雌二醇 (Estradiol,E2 )、IL 6和DPD的测定 ,以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病机理。一、材料及方法1 研究对象 :围绝经期妇女 41名 ,平均年龄 42 (36~ 5 0 )岁 ,均为月经紊乱 3个月~完全停经 3个月内 ;绝经后妇女2 8名 ,平均年龄 5 6 (4…  相似文献   

18.
吴克明辨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自然绝经前和绝经后1年以内的一段年龄时期,多在45~54岁之间,可以提早至40岁开始.而绝经前后则是指围绝经期及绝经1年以上至60岁以前的一段年龄时期,通常又称为更年期.故更年期比围绝经期年龄范围更宽.围绝经期由于卵巢生殖功能减退,雌激素、孕激素水平降低,引起月经不调直至绝经.目前,我国妇女已有1/5进入围绝经期.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妇女将有30年左右是在绝经后度过的,并承受着身体和心理上发生巨大变化的压力.重视妇女围绝经期及更年期的医疗保健工作,对预防绝经后及老年期疾病、提高妇女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于自我调节模型的围绝经期妇女对绝经的认知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改编的围绝经期妇女认知量表对417例围绝经期妇女进行调查。[结果]大多数围绝经期妇女认为记忆减退(61.2%)和情绪波动(59.5%)是由绝经引起,而典型的绝经症状潮热却只有38.4%人认为是由绝经引起,且大多数人对绝经持中立态度。家庭关系、有无事件突发是影响绝经认知4个方面(症状识别、结果、原因、时间、应对)的共同因素。此外,影响绝经症状识别的因素还有痛经与否、是否绝经及绝经状态,影响绝经应对认知的因素还有教育水平、职业、户口、收入、是否绝经。[结论]认知会影响绝经症状与管理,针对绝经认知的影响因素对围绝经期妇女实施个性化干预,提高和转变其认知,可改善其症状。  相似文献   

20.
湘潭地区妇女围绝经期症状与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湘潭地区1816例40-60岁妇女的围绝经期症状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方法]采用抽样调查方案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妇女平均绝经年龄为47岁,更年期症状的发生率为74%,出现症状的平均年龄为44岁,持续时间约4年。职业、生活环境、精神创伤、夫妻关系、初潮及经济状况与围绝经期症状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应加强妇女围绝经期保健工作,且要在40岁以前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