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联合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治疗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联合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方法、适应证、手术特点及联合治疗的优势。方法选择结石直径〈1cm的胆总管结石病人行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小切开),本组105例;选择结石直径〉1cm的病人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本组31例。结果EST组:105例中97例结石取净(92.38%),8例取石失败,21例轻度胰腺炎,8例胆管炎,1例胆道残余结石。LCBDE组:27例取净结石,中转开腹手术2例,2例胆道残余结石,3例穿刺孔感染。两组均治愈,无死亡。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和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联合应用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微创、有效、安全等优点,并可发挥各自优势,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选取2009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84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BDE)治疗,对照组采取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治疗,比较两组术中、术后一般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成功率为95.2%,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及并发症率依次为7.1%和9.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术式的近期疗效无明显差异,但LCBDE的复发率及并发症率均低于EST,更具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4.
5.
2001年2月-2003年9月作者采用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6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04~009年该院12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应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病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126例患者中,结石一次性取净者96例,经2次取净结石者26例,共122例取石成功,内镜治愈率96.8%;术后出现并发症5例.占4.09%,其中出血、急性胆管炎1例,急性胰腺炎2例,其他2例患者术后出现轻度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及一过性高淀粉酶血症.结论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确切、安全、有效,恢复快等优点,是目前治疗胆总管结石的较好方法 . 相似文献
7.
侯秀珍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17-18
内镜下乳头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残余结石或复发性结石等胆胰疾病,在国内外越来越受到内外科医生的重视。2001年10月-2003年7月,我院采用EST治疗胆总管残余结石32例,31例结石取出或排出。该技术疗效满意,操作简单.病人痛苦小,并发症少及死亡率低,优于外科手术及单纯中西医结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现将其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治疗胆总管结石近期效果,探讨术后护理干预与结石复发情况的相关性,进一步减少EST术后复发,提高成功率.方法 46例在我院消化内科经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及对照组.干预组自术后给予心理护理,定期随访,增加用药依从性,饮食干预等措施;对照组定期随访了解病情,观察时间均为1年.结果 46例患者中23例经过护理干预,术后恢复良好,术后并发症较少,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经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治疗胆管结石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充分的术后护理干预是手术成功、减少复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SEST)联合气囊扩张(EPBD)与传统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行SEST联合EPBD术,对照组行传统EST术。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取石情况、手术前后血清淀粉酶水平及并发症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 1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 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的取石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一次取石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机械碎石率和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复发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 05);术前2组患者血清淀粉酶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 05),术后3 h和术后24 h观察组血清淀粉酶水平均显著低于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SEST联合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取石成功率和临床总有效率高,对血清淀粉酶水平影响较小,并发症发生率低,且能显著降低复发率并缩短取石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治疗高龄胆总管结石病人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高龄胆总管结石行EST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3例未能取出结石,33例治愈出院.[结论]加强围术期护理是高龄胆总管结石病人行EST治疗顺利进行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比较腹腔镜下经肝穿刺套管行十二指肠乳头扩张术与十二指肠镜下行乳头微切开术处理胆总管结石合并胆道良性狭窄及Oddi括约肌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细径胆总管结石合并Oddi括约肌狭窄的临床治疗经验;腹腔镜下经导管乳头扩张术的安全性、优越性及在扩大一期缝合范围上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细径胆总管结石合并Oddi括约肌狭窄患者60例。其中腹腔镜下套管乳头扩张术30例,十二指肠镜下行乳头微切开术30例。对比分析腹腔镜下套管乳头扩张术组(以下简称套管扩张组)及十二指肠镜下行乳头微切开术组(以下简称乳头微切开组)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 60例手术均成功,围手术期无死亡发生。两组资料对比,手术前后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差异值、直接胆红素(DBIL)差异值以及术后并发胆道出血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手术前后血淀粉酶差异值、脂肪酶差异值、术后消化道症状、并发胰腺炎和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等,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套管扩张组出现1例胆漏,经术中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引流自愈。而因其未切开乳头括约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不易并发胰腺炎。结论腹腔镜下套管乳头扩张术并未增加术后肝功能损害、DBIL异常、结石残留、胆道出血和胆道狭窄等,同时能有效减少术后胰腺炎、胆汁反流和消化道症状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体现出了其在微创技术方面的优越性。在合适的应用范围(术者操作熟练)内选择该术式治疗细径胆总管结石伴Oddi括约肌狭窄安全有效且术后并发症相对减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高龄胆总管结石病人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高龄胆总管结石行EST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3例未能取出结石,33例治愈出院。[结论]加强围术期护理是高龄胆总管结石病人行EST治疗顺利进行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 (EST)是在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内镜下消化道息肉高频电摘除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是利用高频电方法切开乳头及远端胆总管周围的括约肌 ,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简单易行的介入治疗方法[1] 。但EST术后可出现一些并发症 ,如出血、急性胰腺炎、胆管炎、肠穿孔等[2 ] 。我科 2 0 0 1年 3月— 2 0 0 1年 9月对 42例胆管结石病人施行EST。现将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42例 ,男 17例 ,女 2 5例 ,年龄 2 6岁~ 69岁 ,平均年龄 42 .3岁。术前临床表现 :腹痛 3 5例 ,… 相似文献
14.
随着胆石病发病率的增加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出现 ,术后胆道残留或复发性结石已屡见不鲜 ,我们近 7年采用经内镜括约肌切开 (EndoscopicSphincterotomy,简称EST)治疗胆总管结石 49例 ,47例结石完全排出 ,疗效满意。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我院 1 993年 3月~ 2 0 0 0年 1 2月施行EST治疗胆总管结石 49例 ,男 2 1例 ,女 2 8例 ,年龄 1 7~76岁 (平均 5 3岁 )。本组胆总管结石 49例 ,其中胆囊切除术后残留结石 4例 ,胆道手术后复发性结石43例 ,单纯胆总管结石 2例 ,49例患者中 ,单颗结石3 8例 ,2颗结石 9… 相似文献
15.
徐英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0,16(4):16-17
通过对 196例病人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取石术的护理 ,提出内镜专科护士应具备完整的内外科系统理论知识 ,全面了解手术的每一步骤。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重点阐明术中护理要点及术后并发症的观察护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应用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加大球囊扩张(LBD)与常规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对较大胆总管结石治疗效果.方法 200个直径大于1 cm的胆总管结石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配于EST+LBD组和常规EST组.两种方式分别治疗胆总管结石100例.比较两种术式的取石成功率、取碎石时间、采用机械碎石的机率、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EST+LBD组与常规EST组取净结石成功率分别为98%和97%(P >0.05);EST组+LBD组与常规EST组平均取碎石时间分别为21、46 min(P <0.05).EST组+LBD组与常规EST组术中采用机械碎石的几率分别为18%和43%(P <0.05).EST+LBD组与常规EST组术后并发症分别为3%和5%(P>0.05),其中,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和2%,胰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2%和3%.两组均无穿孔并发症.结论 对于较大的胆总管结石,EST+LBD术可以缩短取碎石时间和减少采用机械碎石的几率,其取石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常规EST相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胆总管结石的内镜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扩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与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胆石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329例经内镜下行EST或EPBD治疗的胆石症患者纳入该研究。比较及评价指标包括结石完全清除率、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等。 结果 在EST组和EPBD组中结石完全清除率分别为93.2%和95.9%(P =0.304);EST组和EPBD组对于直径<1 cm结石清除率均显著高于直径≥1 cm结石者(P 值分别为0.001与0.025);EST组与EPBD组总体并发症发生分别为7.3%和12.7%(P =0.112);EPBD组术后胰腺炎发生率显著高于EST组(10.2% VS 4.2%,P =0.037);所有20例术后胰腺炎均为轻度胰腺炎。EPBD操作及胰管内插管或注射造影均是发生术后胰腺炎的危险因素。 结论 内镜下EST与EPBD治疗胆石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相似。胰管插管或胰管内注射造影是EST或EPBD术后发生胰腺炎的危险因素。EPBD操作简单,对于直径<1 cm结石者,尤其年老体弱、有凝血功能障碍或需抗凝治疗者,EPBD是一个更好的治疗之选。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胆总管结石十二指肠乳头部嵌顿是一种临床急诊,可能引起胆胰管流出道的几乎完全梗阻,导致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和胰腺炎.该文研究其临床特征和内镜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82例确诊的胆总管结石十二指肠乳头部嵌顿患者.结果 具有典型的急性胆管炎Charcot三联征的患者98例(53.9%),急性胰腺炎86例(47.3%).ERCP发现120例(65.9%)为单枚结石嵌顿于十二指肠乳头,62例胆管内尚有1至数枚结石.所有患者都通过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取石成功,其中标准EST成功30例(16.5%),针形刀乳头剖开术(NKF)成功152例(83.5%).并发症主要是出血(12例,6.59%).结论 胆总管结石十二指肠乳头部嵌顿必须通过临床表现和ERCP检查才能确诊,内镜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EPLBD联合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8月我院普通外科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内镜下乳头大球囊扩张术(EPLBD)治疗,观察组给予EPLBD联合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比较两组手术... 相似文献